磋商项目技术、服务、商务及其他要求
(注:带“★”的参数需求为实质性要求,供应商必须响应并满足的参数需求,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合理设定,并明确具体要求。带“▲”号条款为允许负偏离的参数需求,若未响应或者不满足,将在综合评审中予以扣分处理。)
3.1、采购项目概况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成都市“美丽街区”创建工作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和《中共彭州市委办公室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州市“补短板、强功能”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的通知》([2021]-20号)文件要求,结合“美丽街区”创建工作任务,继续加大背街小巷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改善街巷风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经研究,拟采购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3年彭州市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服务项目。
3.2、服务内容及服务要求
3.2.1服务内容
采购包1:
采购包预算金额(元):3,400,000.00
采购包最高限价(元):3,400,000.00
供应商报价不允许超过标的金额
(招单价的)供应商报价不允许超过标的单价
序号 |
标的名称 |
数量 |
标的金额(元) |
计量单位 |
所属行业 |
是否核心产品 |
是否允许进口产品 |
是否属于节能产品 |
是否属于环境标志产品 |
1 |
2023年彭州市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服务项目 |
1.00 |
3,400,000.00 |
项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否 |
否 |
否 |
否 |
3.2.2服务要求
采购包1:
标的名称:2023年彭州市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服务项目
参数性质 |
序号 |
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
|
1 |
(一)采购标的概况 1、项目概况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成都市“美丽街区”创建工作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和《中共彭州市委办公室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州市“补短板、强功能”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的通知》([2021]-20号)文件要求,结合“美丽街区”创建工作任务,继续加大背街小巷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改善街巷风貌,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经研究,拟采购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2023年彭州市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服务项目。 2、服务范围 彭州市城区:太平街、新康路、新一街、园丁街、五贤路、萧公路等街道增添文化氛围,创建“美丽街区”,形成连片示范效应,并对往年背街小巷基础设施进行维护。 (二)技术服务要求 1、采购标的需执行的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其他标准、规范 《成都市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标准》; 《成都市治堵十条》;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00/T 201-2016《成都市市政管理设施标准图集与技术指引》; 《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区位技术导则》; 《成都市街道座椅增补提升总体工作方案》; 《成都市人行道隔离桩/墩设计导则》; 《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 《成都市中心城区招牌设置管理办法》; 《成都市建筑立面管理办法》; 《2019年成都市建成区通信架空线缆整治实施方案》; 《成都市园林绿化条例》; 《成都市建筑立面管理办法》; 《关于提升城市景观照明工作的意见》; 《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试行)》 若有最新文件按照最新文件及采购人的其他相关要求执行。 2、采购标的需实现的目标 高标准的完成,《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成都市“美丽街区”创建标准(试行)及2023年市级“美丽街区”创建清单的通知》(成环质办[2023]33号)、《中共彭州市委办公室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彭州市“补短板、强功能”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的通知》([2021]-20号)的工作要求,通过彭州市中心城区部分背街小巷一体化设计改造,创建“美丽街区”,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体现人文关怀和城市温度,为城市建设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彭州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立体山水公园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安全、美丽、活力、绿色、共享的公园城市街道场景。 3、服务要求 围绕宜居宜业“美丽街区”示范创建工作,对城区部分背街小巷街道进行一体化提升改造。 1)对城区部分背街小巷街道基础设施及两侧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达到慢性优先的安全街道,界面优美的美丽街道,特色鲜明的人文街道,多元复合的活力街道,低碳健康的绿色街道,集约高效的智慧街道。 2)在进行背街小巷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提升前,应先对采购人指定的街道区域进行摸底排查,对背街小巷街道道路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并出具综合设计方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植入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元素,达到增添文化氛围,形成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连片示范效应。 3)本项目涉及范围广,供应商在履行服务时,应根据采购人要求按区域按街道进行有序工作,减少城市交通负担。 4)供应商应严格遵守采购人的各项工作纪律和管理规定,并服从采购人的督导、检查和工作安排。 5)供应商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因项目实施导致的安全问题由供应商自行负责。 6)供应商在接到采购人通知后,应立即进行响应,并在2小时内达到采购人指定地点。 7)供应商应完成一处,登记一处,项目实施前后都应拍照记录,进行存档管理。 8)供应商应加强服务期间对服务项目的巡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拍照取证报送采购人,并出具综合设计提升方案,经采购人确认后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提升。 4、服务内容 围绕宜居宜业“美丽街区”示范创建工作,以市容环境、街区风貌、城市家具等内容为重点,开展背街小巷一体化设计提升。 1)对背街小巷街道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供应商对背街小巷的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进行排查,排查内容包含道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现状,如人行道、盲道、非机动道、机动车道、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位等。对不符合现行城市发展的,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设计不合理等情况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改造。交通系统一体化设计提升方案应包含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现状排查措施、交通系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方案、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增补提升方案。 2)对背街小巷街道界面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供应商通过对城区现有的背街小巷街道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进行排查,排查内容包含街道界面宽度、建筑物檐口高度、沿街立面的破损和污损情况、街道市政环境及公共艺术品设施、街道夜景设施、城市家具设施、智慧灯杆设施,对不符合现行城市发展情况,不合理的既有街道界面进行优化增补提升。背街小巷街道界面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提升方案应包含街道界面排查措施,街道界面基础设施修补方案、街道界面基础设施增补提升方案。 3)对背街小巷人文环境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供应商对背街小巷人文环境现状进行排查,排查内容包含街道历史文化,天府文化基础设施、街道特色风貌景观基础设施、社区现代生活基础设施、特殊人群人文关怀基础设施等。背街小巷人文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提升方案应包含保护街道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措施、景观标识、公共艺术品和休闲设施增补提升、社区活动空间和文化景观基础设施完善方案、特殊人群人文关怀基础设施完善方案。 4)对背街小巷绿化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供应商对背街小巷绿化基础设施进行排查,排查内容包现有绿化设施状况,对现有绿化设施配置不合理,树木鲜花搭配缺乏层次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改造。背街小巷街道绿化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方案应包含微绿地小游园设计打造、现有名木古树保护措施、行道树修剪增补、特色艺术花箱设置、鲜花花境设计打造。 5、服务标准 1)通过对背街小巷一体化设计提升,确保一体化设计提升满足以下要求: 1.1符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地考察标准、住建部《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试行)》等有关标准的同时,突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的“示范区”标杆特质。 1.2符合《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成都市“美丽街区”创建标准(试行)及2023年市级“美丽街区”创建清单的通知》“卫生美、秩序美、设施美、形态美、风尚美、智治美”的要求。 2)通过对背街小巷街道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确保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满足以下要求: 1.1分配道路空间时,应优先保障绿色交通空间与相关设施需求; 1.2在空间保障优先级排序中,应将步行通行排在首位,其次是非机动车通行,再次是公共交通。在无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过规划警告、禁令等标识,明确并强化相交道路及各种交通主体优先通行次序。信号灯控制交叉口优化与完善信号相位和配时设置,减少交叉口的冲突,改善交通秩序; 1.3主干路和快速路道路断面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与非机动车应在空间上予以分离,以保障骑行者与行人安全对非交通性街道采取多种方式严格车速管理。优化断面通过物理隔离实现机非分离、人非分离; 1.4统筹考虑慢行交通需求,综合评价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的服务水平。对非交通性街道,可适当减少车道数量,保持合理的机动车服务水平,提高慢行的舒适性。车道宽度管理。对生活型、商业型街道及非交通性次干路以下等级道路,机动车车道宽度可由3.5米缩窄至3米。; 1.5慢行空间的家具、市政设施等应结构安全,安装牢固,且不妨碍行人活动。人行道宜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摩擦系数较大的铺装。路灯的数量、形式和照度应满足人行道的照明需求。对于较宽的道路和人行道,应设置人行道专用柱灯,或结合沿街建筑物设置壁灯。对街道进行泛光照明设计,作为辅助照明和应急照明,防止眩光对安全的干扰; 1.6交通量较大的支路以及机非混行的支路不宜占道停车。通过设置标牌以及施划标线管理临时停车,并设置监控设施。利用慢行空间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原则上不能降低步行通行区宽度。 3)通过对背街小巷街道界面基础设施进行一体化设计提升,确保背街小巷街道界面基础设施满足以下要求: 2.1在满足相关专业规范的前提下,宜保持街道空间紧凑。新建支路街道界面宽度以25米至40米左右为宜。新建次干路街道界面宽度宜控制在55米以内。新建非交通型街道街墙檐口高度宜控制在15-24米,最高不宜超过30米。高宽比过大的街道,临街建筑裙房檐口以上部位应进行退台,避免对街道形成压迫感; 2.2沿街建筑宜根据建筑的不同高度、朝向、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协调,提升建筑品质。沿街建筑底部高度6米至9米以下部位宜采用细腻的设计手法,在材料、颜色、质感、肌理等方面重视人的感受,同时对建筑入口进行重点设计,丰富步行体验。临主要道路不设卷帘门,提升界面品质。 2.3街道两侧建筑的广告、招牌、橱窗等建筑附属设施的设计宜纳入建筑整体设计之中,大小与材质宜与街道氛围、建筑风格协调统一。不得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牌、交通指路牌、临街建筑物玻璃、建筑屋顶等设置广告。不得占用城市道路空间设置店招广告。除临街底层经营性用房外,多个单位共用同一建筑物且需设置招牌的,应当由该建筑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建筑物内统一规划、集中设置。建筑物楼标应设置于建筑物墙面,禁止立于建筑物顶层。 2.4根据街道功能类型及活动需求,合理布局市政环境设施,协调布局地上、地下设施,明确设施配置位置、形式、风格等,保证街道风貌的统一性和美观性。增加公共艺术品、艺术装置。通过互动活动,鼓励行人驻留; 2.5街道夜间照明结合两侧建筑功能进行一体化设计,商业街道营造多彩活力的商业氛围,滨水街道加强滨水岸线和标识节点的景观亮化。历史街道根据文化特点体现街巷布局与历史文化。 4)通过对背街小巷人文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提升,确保背街小巷人文环境基础设施满足以下要求: 3.1注重保护历史街巷肌理,有条件可恢复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街巷。在街道设计中,充分为历史建筑,古树古木预留空间。特色风貌街道保持宽度不拓宽,尺度不改变。临街建筑风貌、高度、色彩保持原貌; 3.2通过丰富多样的景观标识,传达历史文化渊源、介绍民俗文化和生活的发展,促进创意文化的碰撞、推广和营销。抽象化文化元素,以图形、符号、文字等形式展示在地面铺装上,展现彭州城市的文化与活力; 3.3强化街道的社区文化,打造社区日常交流活动空间,营造多元文化场景,满足市民精神层面追求,丰富市民文化体验。采用景观标识介绍社区故事、融入社区文化,加强共治共享,强化社区认同; 3.4临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街道,如幼儿园、社区医院等,应考虑老年、儿童、孕妇及其他残障人士人文关怀。设置盲道、缓坡、防滑铺装等设施,方便特殊人群出行,体现人文关怀; 5)通过对背街小巷绿化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提升,确保一体化设计提升满足以下要求: 4.1遵循本土化、特色化、经济性、景观化等原则,提升城市绿化环境的文化内涵。推荐使用本地树种; 4.2丰富季相变化,增花添彩。充分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丰富植物层次,可适当增加以市花牡丹为主的各类花类植物,市树银杏为主的各类色叶植物; 4.3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形式丰富的街道立体绿化,全面提升街道绿化水品; 4.4综合考虑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闭合空间、林下覆盖空间和垂直空间等的空间特点和人群活动的空间感受,选用不同植物进行搭配; |
3.2.3人员配置要求
采购包1:
供应商为本项目设置项目负责人1名,技术负责人1名,并根据需求配备综合治理服务人员1名。
3.2.4设施设备要求
采购包1:
无
3.2.5其他要求
采购包1:
无
3.3、商务要求
3.3.1服务期限
采购包1: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65日
3.3.2服务地点
采购包1:
太平街、新康路、新一街、园丁街、五贤路、萧公路等街道及采购人指定的其他地点。
3.3.3考核(验收)标准和方法
采购包1:
一、考核标准(1)管理考核该项目考核成绩=项目开始到竣工结算期间各项成绩相加(2)年度考核年度考核成绩=管理考核成绩之和/项目数2、考核方式由采购人组织,每个项目考核一次。3、考核结果的应用考核分数为98分及以上的,支付该项目全部管理费用。考核分数为90分及以上的,依据评分细则每扣0.1分相应扣款为人民币100元;考核分数为80分及以上的,依据评分细则每扣0.1分相应扣款为人民币200元;考核分数为70分及以上的,依据评分细则每扣0.1分相应扣款为人民币400元。考核分数为70分以下扣减当月全部管理费用,同时责令中标公司限期整改。视其整改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拨付管理费用。限期整改合格的,下月考核后管理费用照常拨付;限期整改不合格的,继续扣减相应管理费用,直至整改合格。二、考核内容及考核管理1 中标公司必须按照治理方案及采购人要求进行治理,每发现一次落实不到位的扣0.5分; 满分5分。 2 中标公司必须制定并落实安全工作制度,每发现一次落实不到位的扣0.5分;满分5分。 3 中标公司必须制定应急保障制度,每发现一次落实不到位的扣0.5分;满分5分。 4 中标公司未遵守采购人的各项工作纪律和管理规定,不服务采购人工作安排的,每有一次扣1分; 满分5分。 5 中标公司作业完应做到现场清洁,无来电投诉等情况。有一处不符的,扣2分;满分5分。 6 项目负责人手机应保持24小时畅通,若采购人无法与项目经理取得联系,发现一次扣0.5分;满分5分。 7 中选供应商应做到无安全生产事故。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解除合同,并追究相关责任,解除合同。 二、一体化设计提升实施情况1 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设置不规范,影响市容市貌的发现一次扣0.5分;每有一次被投诉或者被媒体批评的扣2分;满分20分。 2 街道界面基础设施设置不规范,影响市容市貌的发现一次扣0.5分;每有一次被投诉或者被媒体批评的扣2分; 满分20分。3 人文环境基础设设置不规范,影响市容市貌的发现一次扣0.5分;每有一次被投诉或者被媒体批评的扣2分;满分10 分 4 绿化基础设施设置不规范,影响市容市貌的发现一次扣0.5分;每有一次被投诉或者被媒体批评的扣2分;满分10分。 5 日常管理维护和巡查缺少工作日志,相关资料没有留存归档或不详细的发现一次扣0.5分;满分10分。 三、验收标准:由采购人组织,中选供应商与采购人应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库〔2016〕205号)及政府采购关于履约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3.3.4支付方式
采购包1:
分期付款
3.3.5支付约定
采购包1:付款条件说明:合同签订生效后,达到付款条件起10日,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00%。
采购包1:付款条件说明:提升服务完成并履约验收合格,结算金额由第三方审核,达到付款条件起10日,支付合同总金额的50.00%。
采购包1:付款条件说明:待维护服务期满后根据考核情况支付,达到付款条件起10日,支付合同总金额的10.00%。
3.3.6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
采购包1:
按合同约定
3.4其他要求
服务期限365天(提升服务期180天,维护服务期18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