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依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农办计财[2020]7 号)、《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聚要素、搭平台、强服务”的思路,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通过提供设施信息化提升服务,推进产销信息对接市级平台实现数据融合,提升延庆区设施园区物联网和信息化水平。通过为生产主体提供一系列环境监测类、自动控制类、水肥一体化、远程视频采集类物联网智能硬件服务,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设施蔬菜产业集群中的应用,打通延庆区设施蔬菜产业集群实施主体产前、产中、产后的物联网数据采集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的 O2O 流通,高效实现产销对接,拉动区域蔬菜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带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信息化提升服务,实现设施蔬菜产业集群采集数据与市级系统数据融合,提升延庆区设施园区的物联网和信息化水平,推进延庆区设施蔬莱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设施蔬莱产业高效化、现代化,拉动区域蔬菜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带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开展农业生产标准化管控系统应用服务
在我区开展“北京市设施蔬菜园区种植规范智能管控系统”应用服务,使服务对象应用端具有园区管理(园区规划、地块、设施、设备、人员管理)、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种植批次、农事管理、采收管理、投入品管理)、交易管理(商品管理、客户管理、交易单管理)、食安追溯(检验检测、履历追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等功能,满足设施蔬菜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需求。
同时,开展数字农业展示服务(提供交互式大屏),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管控系统等软件扩展应用,方便园区进行在线管控。
(二)开展物联网系统应用和数据自动采集服务
针对生产主体生产方式落后、信息化应用程度低等现状,基于园区设施种植现状和信息化提升需求,为园区提供设施环境智能监测、设施环境智能控制、智能采收称重等物联网设备应用服务,提升园区设施蔬菜生产设施自动化水平,提高园区设施棚室物联网覆盖率。
(三)开展农田物联网监测服务
针对当前田长调度、巡查检查、督导考核、信息报送等大多依赖传统手段,农田参数获取存在要素不全、精度不高、技术装备落后等关键瓶颈,数据缺乏、数据互操作性低、数据可用性差等问题,在农田安装智能物联网监测设备,开展农田物联网数据采集服务,实现农田应用状态实时动态掌握,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开展设施环境与图片一体化监测服务
农业物联网数据是设施农业产业数据获取的重要来源,为确保延庆区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应用效果和采集数据质量、数量,针对目前市场上设施农业物联网设备质量参差不齐、采集参数不精准、数据接口不统一等问题,选择在多栋设施应用环境与图片一体化监测物联网设备,设备依靠太阳能发电,无需布线施工,可满足不同设施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作物植株生长状态图像等数据的测量要求,实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并对设施大棚的使用性质进行分析,满足政府的监管需要。
(五)开展产销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应用服务
整合北京地区批发市场、商超、生鲜配送等交易数据,对消费端农产品种类、品种、数量等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小程序等移动端工具,为生产者提供农产品市场销售数据推送服务,指导生产者依据市场消需求进行生产供应。接入生产端园区农产品品种、预估产量、生产周期等农产品供应信息,建立消端与生产端数据资源的共享,实现农产品生产与消市场的数据互通,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以市场指导订单生产的产销对接新业态。
(六)市区两级平台数据融合
收集延庆地区设施蔬菜生产园区农产品供应信息,包括园区地理位置,园区面积、种植面积、种植品类、预计产量、供应周期、种植标准、服务内容、价格等数据,将项目服务中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接入市级设施蔬菜产业物联网 IOT 中台, 实现市级对延庆区设施蔬菜物联网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
(一)系统服务技术路径
将农业生产标准化管控系统在永宁镇、旧县镇、延庆镇、康庄镇四个园区(北京艺园绿泽科技有限公司、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济合作社、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及部分数字菜田信息化服务生产主体所在乡镇进行推广服务,采集各园区地块信息、设施信息、种植信息、企业信息、人员信息等生产经营基础数据,实现智能排产、作物生产过程记录、农资出入库管理、农产品采收记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等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同时将园区的生产管理数据与市级产销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对接,促进产销数据无缝衔接,解决当前农户种植方式传统,信息化水平低,品质不可控等问题,实现产品可溯源,为品牌做支撑。
(二)数据自动采集服务技术路径
提供物联网系统应用服务,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根据园区的生产需求,建设针对性强的数据采集点或智能控制服务点,提供数据自动采集、环境智能调控、智能采收称重、智能定位等多项服务,具体服务技术如下:
1.园区气象环境监测数据服务
在4家园区中部署4个园区气象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
技有限公司1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
经济合作社1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实现测量大气温度、大气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太阳辐射七种主要气象要素,可为设施产业集群主体提供气象数据支持,并保证数据准确性高,在室外极端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应用状态。
2.温室环境监测数据服务
在4家园区的日光温室部署17个环境和图像一体化信息采集点(其中,北京
艺园绿泽科技有限公司2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个、延庆镇茂
源广发股份经济合作社8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在数字菜田信息化
服务生产主体所在乡镇部署130个环境和图像一体化信息采集点,实现设施棚室内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照片等参数自动采集,同时保证数据采集精度高、稳定性强,在棚室高温高湿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应用状态。
3.远程视频数据采集服务
在3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4个远程视频数据采集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技
有限公司1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济合作社2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可实时采集设施的生产空间动态信息,为设施产业集群主体提供高清视频监
测服务。
4.温室环境智能调控服务
在4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17个温室智能调控服务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
技有限公司2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
经济合作社8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通过服务点这个“中枢系统”实现卷膜智能调控、卷被智能调控、空气循环智能调控、高压微雾温度智能调控、补光灯智能调控等多项智能调控。
5.温室智能卷被控制服务
在4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17个自动化卷被控制服务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技有限公司2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济合作社8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当温室环境数据触发控制参数时,卷被自动化控制设备可实现自动控制,通过调节通风口达到增温降温的目的。
6.温室智能卷膜控制服务
在4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17个自动化卷膜控制服务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技有限公司2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济合作社8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当温室环境数据触发控制参数时,卷膜自动化控制设备可实现自动控制,实现卷被脱离人工值守的开闭。
7.温室空气循环智能控制服务
在4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17个空气循环控制服务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技有限公司2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济合作社8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当温室环境数据触发控制参数时,空气循环自动化控制设备可实现自动控制,增加温室内空气的流通速度,提高空气湿度的均匀度。
8.温室补光智能控制服务
在4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5个补光控制服务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技有限
公司1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济合
作社2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当温室环境数据触发控制参数时,补光自动化控制设备可实现自动控制,最大限度的捕捉光能,解决由于冬春两季日照时间短造成的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的问题。
9.温室高压微雾智能控制服务
在4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6个高压微雾控制服务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技
有限公司1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
济合作社2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当温室环境数据触发控制参数时,高压微雾自动化控制设备可实现自动控制,更快的降低范围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
10.温室二氧化碳智能释放控制服务
在4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5个二氧化碳控制服务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科技
有限公司1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
济合作社2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当温室环境数据触发控制参数时,二氧化碳自动化控制设备可实现自动控制,提高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11.温室智能灌溉控制服务
在4家园区日光温室部署5个温室智能灌溉控制服务点(其中,北京艺园绿泽
科技有限公司1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
份经济合作社2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将设施温室灌溉系统的电磁阀和流量计接入智能控制系统,综合作物生长参数和基质(土壤)相对含水量、EC值监测,及时、均匀、合理、精量、自动化灌溉,实时反馈灌溉状态,实现智能灌溉控制和精准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12.智能采收称重服务
在4家园区部署17个智能采收称重数据采集点(北京艺园绿泽科技有限公司2
个、旧县镇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个、延庆镇茂源广发股份经济合作社8
个、康庄镇禾亩润丰生态农场1个),在库管员进行农产品出入库称重时,自动采集出入库时间、作物品种、重量等数据,直接统计出入库的信息,实现出入库管理的信息化。
13.智能电动运输服务
结合日光温室采收运输的实际需求,为解决设施种植采摘过程需要人工进行搬运,劳动强度大,耗费大量的时间,劳动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在2家园区
日光温室部署10个智能电动运输服务点(北京艺园绿泽科技有限公司2个、延庆
镇茂源广发股份经济合作社8个),实现果蔬运输过程的少人化,提升设施农业机
械化和自动化装备水平。
14.农田物联网监测服务
在大田中心或者边界等采样位置部署2个农田物联网数据采集点,实现农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大气压力、风向、太阳辐射量、降水量、视频及图像等信息参数自动采集,当设备移动、拆除、断电时可报警,同时保证数据采集精度高、稳定性强,在室外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应用状态。
(三)产销信息对接服务技术路径
通过整合北京地区批发市场、商超、生鲜配送等交易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终端消费者所购买的农产品种类、数量、交易地点、价格、复购率等信息数据进行精准统计分析,形成农产品市场销售信息报告,通过微信小程序等移动端工具,向生产者进行推送,让生产者了解农场品市场销售行情,指导生产者依据市场消费需求进行生产供应,及时制定或调整种植结构。
(四)市区两级平台数据融合技术路径
按照资源共享、区别对待、松耦合对接、分层对接、渐进式对接、技术导向对接等原则和思想进行系统和数据对接,对接市级设施蔬菜产业物联网IOT平台等系统平台,采用restful风格的http接口协议作为软件的标准协议,提供统一数据访问接口,在市级和区级平台的数据对接后,开放数据标准接口的多系统对接服务,可满足后续其他乡镇和园区推广及接入的数据扩展需求。
五、主要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1、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化管控系统1套,实现4家设施产业集群主体生产
的标准化管理,实现4家设施产业集群主体系统数据与市级平台对接。
2、推广应用环境监测类物联网设备151套、自动控制类物联网设备84套、水
肥一体类物联网设备5套、智能采收类物联网设备17套、远程视频采集类物联网
设备4套,智能电动运输类物联网设备10套,提升4家设施产业集群主体设施棚室物联网覆盖率,实现物联网数据自动采集。
3、推广应用农田监测物联网设备2套,实现农田应用状态实时动态掌握,覆
盖面积1000亩。
4、推广应用市级产销信息服务小程序1套,助力4家设施产业集群主体实现以市场消费指导订单生产的产销新业态。
5、将设施温室环境监测、自动化控制、水肥一体化等14类物联网采集数据接入市级设施蔬菜产业物联网IOT中台,实现与市级平台的对接。
六、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
(一)农业生产标准化管控系统应用服务
在我区推广应用“北京市设施蔬菜园区种植规范智能管控系统”,使服务对象应用端具有园区管理(园区规划、地块、设施、设备、人员管理)、生产管理(生产计划、种植批次、农事管理、采收管理、投入品管理)、交易管理(商品管理、客户管理、交易单管理)、食安追溯(检验检测、履历追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等功能,满足蔬菜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需求。服务标准如下:
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化管控系统服务标准 |
||||
服务要求 |
1.智能排产等数据接入北京市设施蔬菜园区种植规范智能化管控系统; |
|||
|
2.生产过程记录等数据接入北京市设施蔬菜园区种植规范智能化管控系统; |
|||
|
3.农资管理等数据接入北京市设施蔬菜园区种植规范智能化管控系统; |
|||
|
4.采收管理等数据接入北京市设施蔬菜园区种植规范智能化管控系统; |
|||
|
5.全程追溯等信息接入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集群数据中台与物联网 IOT中台; |
|||
|
6.服务周期为三年。 |
|||
服务数据 |
序号 |
获取数据 |
上传频率 |
|
|
1 |
智能排产 |
实时上传 |
|
|
2 |
过程记录 |
|
|
|
3 |
农资管理 |
|
|
|
4 |
采收管理 |
|
|
|
5 |
全过程追溯 |
|
|
数据接口 |
序号 |
接口类别 |
输出接口数据信息 |
|
|
1 |
农事管理 |
地块、种植作物、农事操作、农事时间 |
|
|
2 |
排产管理 |
计划种植作物、排产标准、种植面积、计划种植 时间、生育期 |
|
|
3 |
农资管理 |
物料名称、规格、库存数量 |
详情请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