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起,国家生态环境部、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密集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法》《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政策法规,管理目标从关注污染减排过渡到关注环境质量改善与保障公众健康。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央环保督察、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年度考核、约谈等管理机制和模式,强化了自上而下的监督考核体系,形成了以中央为核心,各部委与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实施的空气质量管理制度。
近年来,未央区采取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显著提升。然而,我区颗粒物依旧偏高,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巨大,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2023年未央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9,同比上升0.8%,在西安市各区县中排名倒数第5;优良天数241天,同比减少2天;六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四降两升”(PM10浓度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PM2.5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1%;臭氧浓度16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NO2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1%;CO浓度1.5毫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2%;SO2浓度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2.5%)。为按照《未央区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最新文件精神要求,需要借助第三方力量实现科学治污,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推动空气质量实现突破性、根本性、全域性改善。
为持续推进未央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拟借鉴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经验,继续引入第三方大气专业咨询团队,采用“科学+管理”的工作模式,针对城市污染成因,实施精准治污,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切实满足政府“科学治霾,精确治污”的发展需求,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科学性、精准性,同时结合未央区实际情况,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技术支撑,带来管理新手段、产业新业态、百姓新体验,赋予全区全新的智慧和内涵。基于此,特制定未央区大气污染防治智慧化管控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二、 采购清单
序号 |
建设内容 |
数量 |
服务期限 |
|||||
1 |
大气环境监控网络建设 |
走航监测服务 |
VOCs走航监测服务 |
1套 |
15天 |
|||
2 |
颗粒物走航监测服务 |
1套 |
1年 |
|||||
3 |
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服务 |
激光雷达定点水平和垂直扫描观测服务 |
1套 |
1年 |
||||
4 |
无人机监测服务 |
无人机巡飞观测服务 |
1套 |
年 |
||||
5 |
便携式监测服务 |
餐饮油烟、6参数微型站、VOCs、颗粒物 |
1套 |
1年 |
||||
6 |
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支持平台服务(含云平台租赁及一年运维) |
1套 |
1年 |
|||||
7 |
大气环保管家服务 |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支撑服务 |
污染源台账动态更新 |
1项 |
1年 |
|||
8 |
专家咨询、日常宣传、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培训 |
1项 |
1年 |
|||||
9 |
重点区域污染源精细化管控方案 |
1项 |
1年 |
|||||
10 |
VOCs攻坚 |
1项 |
1季度 |
|||||
11 |
管家驻场服务 |
协助工作机制优化及工作方案编制及调度 |
1项 |
1年 |
||||
12 |
数据监控预警服务、研判分析报告服务 |
1项 |
1年 |
|||||
13 |
精细化污染巡查及督导服务 |
1项 |
1年 |
根据十四五“治污降碳”的总体要求,以PM2.5与臭氧协同防治为主要思路,研究部署并切实推进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协同防控的大气污染防治战略,构建“科学分析+精细管理”深度融合的“边监测、边分析、边实施、边评估、边完善”的创新工作模式,补齐未央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人才和能力短板,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管家服务”综合管控服务,为深入打好未央区蓝天提升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我区顺利完成年度空气质量考核指标,持续改善我区环境空气质量。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VOCs走航监测车对未央区重点区域开展走航监测,绘制走航监测图,开展VOCs组分分析,辅以便携式VOCs监测设备对重点区域开展针对性监测,确定污染浓度高值区域和排污单位。VOCs走航监测设备具有机动性强、快速测定等优点,基于监测设备数据的采集与软件平台的数据分析联用,在大气VOCs污染探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借助颗粒物微站走航监测监控道路保洁情况,对城市主要道路进行颗粒物走航监测,实时监测道路上 PM10/PM2.5 的浓度,找出高值区域,巡查周边污染问题,要求数据真实可靠、快速响应测定。除日常走航监测、污染溯源以外,还能用于污染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监测等。扬尘严重路段,采用便携式颗粒物监测设备进行快速定点监测,确定污染源强。
为全面客观反映未央区的空气质量状况,了解区域内大气污染水平分布强度,建立能够覆盖未央区大部分区域的地基雷达监测系统,利用扫描雷达垂直和水平的不间断观测,分析不同区域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传输规律,研判大气污染发生发展趋势,为区域污染减排及监控提供数据支撑。
针对扬尘源、焚烧源、裸土(渣土、堆场)等污染源,采取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和红外相机,对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巡飞。利用无人机巡航 “大区域”“高精准”“高效快速”等优点,短时间内高效扫描大片区域,弥补人工巡查和地理溯源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项目配备便携式颗粒物监测设备、便携式油烟检测设备、便携式VOCs监测设备。
驻场管家团队到企业、工地、道路、餐饮店、车辆等污染源旁开展现场环境巡查,通过携带便携式监测设备,利用其现场立即出数据的优点,帮助分析判断污染源问题。以监测数据为支撑,现场快速监测出结果,指出污染问题,从而精准指导污染防治。
提供租赁一款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支持平台,包括PC端及APP端,平台可结合地理空间数据、气象数据、监测数据、预报数据等多维度进行大数据分析。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支持平台还应具备空气质量数据自动推送、污染源地图、污染源台账、污染事件记录、污染问题通报、问题统计等功能,可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人员的监管工具,实时监控空气质量现状、提前预警发现的问题,随时查看污染的空间、时间变化,辅助工作人员准确、及时采取管控措施,实现大气污染情况实时掌握,日常巡查、专项巡查和统计分析等工作随时随身开展,也可作为责任单位上报问题及整改情况的管理工具,极大提高管理效能,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
为了精准管控重点污染源,立足当地环保工作,驻场团队建立污染源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将突出环境问题、企业巡查出的问题、生活污染源巡查出的问题汇总建立污染源台账,将工业废气、餐饮油烟、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汽修废气、秸秆焚烧、钣金喷漆、露天焊接、店面装修等涉气污染源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绘制污染源分布图,污染源分布状况一目了然。
大气污染防治专家研讨会服务:投标供应商需邀请经验丰富的国内权威大气污染防治专家,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分析评估上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专业支撑,为未央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言献策,提出下阶段工作建议。
不定期组织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宣传活动等宣传工作,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向公众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大气环境状况、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内容,引导公众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对管理部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培训,对各个行业相关的法律,条例、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动向、空气质量的相关概念及标准、空气质量数据分析进行专项及大气污染源排查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培训。
①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培训:
大气环境基本知识;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介绍;
“法”和“条例”的作用;
VOCs 污染防治与臭氧的关联;
空气质量六参数的关联性。
②空气质量相关知识培训:
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
空气污染指数级别的判定;
优良天数计算及注意事项;
空气质量排名计算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概念及标准;
空气质量数据分析。
③环境巡查相关知识培训:
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支持平台及手机 APP 使用;
大气污染源现场排查注意事项。
基于历史监测和观测数据,结合空气质量站周边污染源类型、分布、废气排放、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调查情况制定精细化管控方案,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出针对性管控或治理建议,实现重点区域精细化管控。完成未央区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一站一策”1-3公里管控清单及管控建议。
根据历年陕西省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未央区生态办于夏秋季节对辖区内重点行业以及非工业重点排放领域开展帮扶,驻场团队人员配合生态办完成相关任务,重点包括检查落实国家和地方排放控制标准、开展无组织排放排查整治、非工业生产性VOCs排放、油气回收治理等方面有关情况,并制定检查工作表格、宣贯PPT、汇总问题清单及督办单等。
派驻专业技术顾问团队及服务团队进行现场常驻服务,提供本地化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保证未来在服务工作过程中保证资源的稳定性,也保证团队的稳定性。组建的本地化、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人数7人(项目经理1人,数据分析师2人,现场巡查工程师4人)。
驻场组包括项目经理、数据分析师和现场巡查工程师。项目经理对接管理部门,统筹驻场服务工作;数据分析师主要负责日常数据分析、预测预警和污染天气应对等工作,协助调度力量处理大气污染问题;现场巡查工程师主要负责污染源巡查,协助大气污染溯源,开展污染源标绘和管理台账更新,对日常、应急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交办、督办和跟踪落实。
为有效做好未央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强化管控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每年需根据本年度工作重点、实际情况持续完善工作方案及工作机制。驻场管家组协助专项管理组,细化大气污染防治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级政府职责,各责任单位按分工履行职责,并承担责任,保障各项任务工作有效落实。
驻场技术人员、值班人员每天每小时盯守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一经发现数据异常,立即联系监测站或运维人员前往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检查仪器,及时对异常数据标识,排除仪器故障等客观因素;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历史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污染源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实时预测预报各项污染物变化趋势,研判分析污染事件。从空气监测站点实时空气质量水平、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值/排名、各站点数据对比等多角度描述,如果有突出站点,或者升幅较大时段,及时结合播报结果、多项污染物变化、气象数据和巡查发现问题进行详细研判分析,编写指导性建议,并迅速将指令发布在“工作群”中,指导各辖区立即排查管控,防止污染浓度持续升高。将管家团队的管控建议落实到实处,做到“调度—响应—落实—反馈”的闭环运行。
每日空气质量播报:驻场技术团队每日早间对前一天空气质量情况和全省排名进行总结,结合周边污染情况、气象场和实时监测数据等方面对当日空气质量进行预测,提出针对性管控建议,并在大气污染防治有关工作群中发布。
实时精准调度:对环境大数据、监测实时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精确分析,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并及时预警,通过微信工作群调度,每天准时推送目标完成情况,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建议。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轻中度及重污染天气,进行针对性的管控,切实实现污染“削峰减频”。
通过环境大数据分析和空气质量模型、情景模拟等多元模型分析,时刻掌握周边区市间污染物的时空变化,动态分析竞争区市差距,通过各个监测站点的数据信息,抓准污染症结,快速诊断污染排放趋势,实现污染源影响评估、污染溯源分析、减排评估等空气质量智能化调控,指导相关负责人精准有效的解决数据异常问题,快速消除污染峰值,全面提升精准治霾的高效性、经济性。
研判分析报告分为日常研判分析报告服务和专项研判分析报告服务。
1.日常数据分析报告服务
驻场技术团队通过环境大数据分析和空气质量模型等多元模型分析,总结分析管控区域内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年的空气质量情况,抓准污染症结,快速诊断污染物排放趋势,追溯重点污染区域及重点污染源,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科学精准的管控指导建议,形成空气质量研判分析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或根据需求不定期形成总结汇报。
分类 |
内容 |
日报 |
当日及未来2天内气象条件分析;昨日本市域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浓度,市内区市空气质量排名;本市域空气质量数据变化分析;当日环境管理措施建议。 |
周报 |
本周本市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市空气质量排名;空气站点及其他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异常数据分析;本周巡检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总;下一周管控措施及建议。 |
月报 |
分析本月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排名情况;本月度本市与本市其他市区环境综合指数差距分析;空气站点及其他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异常数据分析;污染过程分析;本月巡检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总;下个月重点控制污染源及管控措施建议。 |
季报 |
分析本季度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排名情况; 本季度本市与本市其他市区环境综合指数差距分析;空气站点及其他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异常数据分析;本季度巡检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总;污染过程分析;结合历年环境气象数据以及往年同期环境污染物数据,制定下季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方案。 |
年报 |
主要包括全年大气污染防治期间空气质量基本情况,空气质量六参详情、累计优良天数比率、截至最后一天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半年内主要污染物指标同比变化、与周边区市考核指标排名情况、不同国控/省控站点空气质量因子基本情况。污染物特征分析、大气扩散条件分析、对全年度巡查发现的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源问题进行汇总,结合空气质量数据、污染源数据以及气象数据,提出相应的管控建议。对当前空气质量提升所面临的的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指出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 |
2.专项研判分析报告服务
对污染环境空气形成及消散的过程进行分析,对数据深度挖掘,重点分析污染过程的形成,并提供针对性管控措施建议,污染天气防控预案经验总结等;利用现场巡查结果及气象等数据,对造成省控点数据异常升高,污染源进行解析,确定污染来源方位,并结合现场污染源情况,分析空气站点数据升高的原因。
驻场技术团队设现场巡查督导组,对未央区空气质量站点周边通过巡查与拍照监督等方法进行溯源,实现日常及应急管控期间对市区内扬尘、机动车、餐饮油烟、各类焚烧、露天烧烤等重点污染源的调查确认与举报监管,实现对污染源治理效果的持续跟踪,同时形成督查专报留存并上报相关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现场督导和治理工作。以实现科学管控、精准治理为目的,及时发现、记录、反馈大气污染行为,除节假日外,每周提交1期,服务期间提供不低于45期周报。
五、 其他要求
5.1服务商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正确性,若出现虚假数据接受采购人及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和处罚决定。
5.2服务商所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须提供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合格检定证书。
5.3项目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依据2024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优良天数每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考核总金额、绩效考核处罚及奖励方式以合同约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