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灵武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405170001361047 发布时间:2024-05-17 文档页数:94页 所需下载券:10
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灵武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

项目说明和采购需求

一、商务部分

1.服务期:服务期一年;

2.所有服务清单内包含的设备及服务由中标人提供;

3.本项目建设周期为 120 天;

4.售后响应时间:30 分钟内响应,2 小时内到达现场,4 小时内解决问题;

5.售后服务热线:7*24 小时

二、技术部分

1、标的清单

(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二)公共服务内容

(三)公共服务标准

(四)公共服务项目验收

2、标的详细参数:

(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1.1.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城区中心

1.1.1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1.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城区、东塔镇、灵武农场。

2.服务中心场地要求:由服务方提供灵武市城区内室内面积不小于50 ㎡的服务中心办公室。

3.服务能力:提供的服务中心具有办理直播电视相关业务、手机通讯业务、户户通相关业务以及户户通维护维修等服务的能力和条件;能  够对所在地区的应急广播提供日常备品备件、软硬件更换和巡检以及  日常维护的条件和能力;有能力定期和不定期对直播卫星节目、地面  无线广播节目进行巡检和测试。

4.服务中心基本要求:

(1)门头:房间独立临街,需要有醒目的标识牌,样式设计由服务方设计,经采购人审核通过后方可制作;标识牌符合城建等管理部门  相关要求。

(2)室内:墙面要求为白色粉刷,屋顶为白色顶,地面为木质地板或瓷砖铺贴,入户门采用木门或防盗门。

(3)办公家具:办公座椅不少于 3 套,可容纳 10 人及以上的集中办公。

(4)办公网络及设备:办公终端不少于 3 台(具体配置CPU 不低于4 核 4 线程 1.8Ghz,内存不小于 8GB,硬盘不小于 500GB,显示器不小于 19 英寸);办公网络要求为配套 1000Mbps 及以上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不少于 1 部办公电话。 1 处

1.1.2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中心服务要求 1.服务时间

(1)营业时间公示: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应在显眼位置公示营业时间,包括每日开始与结束时间、周末及法定假日是否营业等信息。

(2)弹性服务:根据居民需求及业务高峰期,考虑设置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弹性工作机制。

2.服务态度

职业素养:窗口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始终保  持微笑服务,展现亲切、专业的形象。

3.业务办理与培训:熟悉并准确执行各项业务办理流程,确保业务办理快速、准确、无误。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与考核。

4.信息公开

(1)服务公示板:在服务窗口设置服务公示板,清晰列明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办理流程、投诉渠道等信息,确保居民一目了然。

(2)多媒体宣传:利用服务中心显示屏、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服务内容与政策信息。 1 项

1.1.3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中心人员要求 人员要求:

(1)服务中心管理人员 1 名,负责灵武市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队伍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

(2)技术支撑人员 2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不少于 5 年广播电视或通信行业工作经验。

(3)客户服务人员 1 名:具有一年以上通信运营商工作经验。

(4)业务受理人员 2 名:熟悉通信和电子设备的日程维护和使用, 熟悉广播电视各类业务及办理流程。

(5)运营维护人员 4 名:高中及以上学历,具有户户通、广电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手机通信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对所在地区的应急  广播、卫星广播电视、调频广播等进行巡检,对相关设备进行日常维  护。

服务方提供的所有人员可以通过全职、 10 名

1.2.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乡镇服务站建设

1.2.1乡镇服务站建设 1.服务范围:郝家桥镇、崇兴镇、马家滩镇、临河镇、梧桐树乡及白土岗乡共 6 个乡镇各自管辖的乡镇区域、各行政村和自然村。

2.服务能力:提供的服务站具有办理手机通讯业务、安装维护直播电 视、户户通设备维护安装及备品备件更换的能力和条件。

3.每个服务站装修及办公要求:

(1)网点面积不小于 15 ㎡。

(2)门头:需制作醒目的门头或相关标识,门头可与相关行业共用,标识牌符合城建等管理部门相关要求。(3)室内:墙面要求为白色粉刷,屋顶为白色顶,地面为木质地板或瓷砖铺贴。

(4)办公家具:办公座椅不少于 1 套,可容纳 2 人及以上的基础办公。

(5)办公网络及设备:办公终端不少于 1 台(具体配置CPU 不低于4 核 4 线程 1.8Ghz,内存不小于 8GB,硬盘不小于 500GB,显示器不小于 19 英寸);办公网络要求为配套 100Mbps 及以上的互联网宽带接入;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不少于 1 部办公电话。 6 处

1.2.2乡镇服务站服务要求 1.服务时间:窗口应按照规定营业时间开放,确保居民在正常工作日内能办理业务。

2.服务态度:窗口工作人员应保持礼貌、耐心,积极解答居民疑问, 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

3.业务办理:熟悉并准确执行各项业务办理流程,确保业务办理快速、准确、无误。

4.信息公开:窗口需公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办理流程、投诉渠道 等信息,保障居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1 项

1.2.3乡镇服务站人员要求 1.人员要求:

(1)业务受理人员 1 名:具有一年以上通信运营商工作经验。

(2)运营维护人员 2 名:高中及以上学历,具有户户通、广电有线电视、手机通信等服务的工作经验,能够对所在地区的应急广播巡检  和日常维护。

2.工作内容:对所辖各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应急广播设备进行日常巡检  和维护,具有为广电有线电视、手机通讯服务用户以及户户通等相关  用户提供维护维修等服务的能力和条件;对直播卫星节目、地面无线  广播节目巡检和测试。 18 名

1.3.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村级代办点建设

1.3.1村级代办点建设 1.村级代办点规模:在 72 个行政村分别设立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村级代办点,采用就近服务原则,服务 72 个行政村。

2.村级代办点服务范围及内容:服务范围为本村居民及临近村居民。  服务内容为电视和手机业务的基本故障处理,协助维护、转发派单及信息登记等服务。 72 处

1.3.2村级代办点人员要求 1.人员要求:

(1)人员配置:在 72 个行政村总共配备 72 名广电管家,采用就近服务原则,服务所在的行政村及自然村。

(2)人员数量级要求:配备广电管家 72 名,要求熟悉本村及临近村各个住户的基本情况,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责任心。

2.工作内容:配合服务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对本村居民的电视以和手机  等业务协助维护及信息登记,处理一般故障;对所在地区的应急广播  提供日常巡检以及故障上报;协助对直播卫星节目、地面无线广播节  目巡检和测试。 72 名

(二)公共服务内容

2.1.广播节目维护服务

2.1.1直播卫星广播 1.节目覆盖与质量保证:确保灵武市范围内接收播出的 17 套广播节目正常播放,确保信号覆盖无盲区,音质清晰, 无间断、无杂音等播出故障。在全市各乡镇、村指定点位进行实地信号接收测试,记录并评估节目信号强度、稳定性、音质等关键指标, 确保达到国家广播节目传输标准。

2.测试与记录管理:定期(每季度一次)进行直播卫星广播信号的全  区域测试,包括但不限于信号质量、频道切换、突发故障应对等,确保服务连续性。所有测试过程必须详细记录,包括测试地点(精确到  乡镇、村)、测试人员、测试时间、测试结果(含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措施)、设备状态等信息,形成规范、完整的测试台账,以备上级部门检查验收。 1 项

2.1.2地面无线广播 1.节目覆盖与质量保证

确保灵武市范围内稳定接收并播出的 15 套广播节目正常播放,确保信号覆盖无盲区,音质清晰,无间断、无杂音等播出故障。

在全市各乡镇、村指定点位进行实地信号接收测试,记录并评估节目信号强度、稳定性、音质等关键指标,确保达到国家广播节目传输标  准。

2.测试与记录管理

定期(每季度一次)进行地面无线广播信号的全区域测试,包括但不  限于信号质量、频道切换、突发故障应对等,确保服务连续性。所有测试过程必须详细记录,包括测试地点(精确到乡镇、村)、测试人员、测试时间、测试结果(含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措施)、设备状态等信息,形成规范、完整的测试台账,以备上级部门检查验收。 1 项

2.1.3应急广播服务 1.整体运维管理

对所有应急广播前端点位进行常规巡检,确保应急广播现有点位正常  工作,对覆盖灵武市市区、乡镇及行政村(自然村)的覆盖情况、故障情况定期进行上报,协调工作人员维修更换;确保应急广播系统能  够正常与应急管理局、地震局、气象局、水务局等部门横向对接、与银川市应急广播系统的纵向对接。

2.播放管理

确保每天早、中、晚各定时播出 20 分钟应急信息正常播放。

3.巡检与故障上报

对全市应急广播系统进行定期巡检(每月一次),记录设备运行状态、播出情况,及时发现并上报设备损坏、故障等问题。建立完善的故障上报与处理流程,确保故障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1 项

2.1.4协助公益广告与短剧制作与播发 1.协助灵武市融媒体中心完成公益广告的创作与审核,确保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要  求,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社会影响力。

2.对播发的公益广告等进行收视率、观众反馈等效果评估,定期(每  季度一次)向灵武市融媒体中心提交播发情况报告。 1 项

2.2.电视节目维护服务

2.2.1直播卫星户户通服务 1.节目提供与运维

确保向用户提供的 25 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正常播放,信号覆盖无盲区,音质清晰,无间断、无杂音等播出故障。节目出现故障后,按照处理流程处理并逐级上报。服务站点建成后,持续完善运维服务体系,  包括用户咨询、故障报修、设备升级等,确保用户使用。

2.测试与记录

在全市各乡镇、村指定点位进行实地信号接收测试,记录并评估节目信号强度、稳定性、音质等关键指标,确保达到国家广播节目传输标准。定期(每半年一次)对户户通用户进行服务效果测试,记录用户地点、测试人员、测试时间、测试结果等信息,形成用户服务台账,  以备上级部门检查验收。

3.设备维护

所在辖区户户通用户设备出现故障后,一般由行政村服务点工作人员  登记上报,乡镇服务站及村服务点工作人员根据情况进行处理。1 项

2.2.2地面无线电视服务 1.节目供应与巡检

节目内容与数量:服务商需确保向用户提供的 15 套高质量电视节目

数量和质量正常。

节目质量监控:检查节目源传输是否稳定,画面清晰度、音频质量、  同步性等是否符合播出标准。对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如信号中断、  音画失真等,立即启动故障排查流程,并及时修复。

2.服务效果测试

测试周期与方式:参照直播卫星户户通服务模式,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用户端服务效果实地测试,检测信号强度、节目播放流畅度等指标。  用户反馈收集:在测试过程中,主动询问用户对电视服务质量的主观评价,记录其意见与建议。

台账管理:每次测试完成后,详尽记录用户信息(如用户编号、地址、  联系方式等)、测试日期、测试人员、测试结果等内容,形成用户服务台账。

3.故障处理

故障报告流程:用户或巡检人员发现电视服务故障时,应通过热线电话等渠道上报。技术团队接收到工单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故障排查。简单故障应现场修复,复杂故障需制定维修计划并与用  户沟通预计修复时间。

考核反馈流程:定期汇总数据,进行内部通报。对未达标项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1 项

2.2.3节目内容播放服务 1.节目内容选编

对播放的节目进行监督,确保节目内容的选择与采购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德要求,确保所有电视节目内容积极健康、导向正确。

2.收集用户反馈

观众投诉处理:畅通观众投诉举报渠道,对涉及节目内容的投诉及时回应、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调整节目安排或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 项

2.2.4特殊群体节目服务 1.困难群体收视费减免:根据相关政策, 协助为灵武市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群众减免部分电视收视费用,确保  减免政策落实到位。

2.无障碍服务:为灵武市视觉障碍人士提供“光明影院”服务,确保  该群体享受到无障碍观影体验。

1.困难群体收视费减免服务

(1)资格认定:协助制定并公开困难群体收视费减免标准,涵盖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开设便捷申请通道,简化提交证明流程。

(2)费用减免实施:系统自动识别并扣除/退还符合条用户的收视费。定期复核减免名单,保持资格动态更新。

(3)政策宣传与公示:制定并执行宣传计划,通过多元渠道宣传减免政策。公开执行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2.“光明影院”无障碍服务

(1)内容制作:为视觉障碍者定制带旁白解说和音效提示的电影、电视剧。确保内容合法,尊重版权。

(2)平台搭建:提供无障碍观影平台,提供清晰使用指南及技术支持。

(3)内容更新与推送:定期更新节目库,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4)用户反馈与改进:建立反馈机制,收集用户意见。 1 项

2.2.5高清化电视服务 1.用户摸底与统计:依托公共服务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对现有标清机顶盒用户进行摸底统计,包括用户数量、分  布区域、设备型号等信息,形成详细台账。

2.政策解读与宣传:根据各电视服务提供商政策,明确高清机顶盒更  换的条件、流程、费用减免(如有)等信息,通过线下在各社区现场  广泛宣传,确保用户知晓。

3.预约与登记:用户根据自身需求与安装人员预约更换时间,服务站 工作人员负责登记预约信息。

4.更换进度考核:设定高清机顶盒更换的周、月、季进度目标,对各 服务站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确保按期完成整体更换任务。

5.服务质量考核:设立用户调查、更换成功率、故障率等服务质量指 标,定期进行考核,对不合格服务站进行指导整改。

6.问题反馈与改进:建立用户投诉与建议收集机制,定期分析问题原 因,提出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更换服务流程与质量。 1 项

(三)公共服务标准

3.1.报修渠道及服务记录

3.1.1公共服务中心及乡镇服务站报修渠道 1.报修渠道设置

(1)基本公共服务中心:配置至少 1 部办公电话作为报修热线,用户可通过热线电话进行公共服务咨询、故障报修及派单需求提交。同  时设立业务窗口,现场接待居民咨询、办理业务及故障报修。

(2)乡镇服务站:配置 1 部办公电话,承担与服务中心相同的服务功能,确保乡镇居民能便捷联系。同时设立业务窗口,现场接待居民  咨询、办理业务及故障报修。

2.保修渠道服务功能

(1)咨询解答:接听居民来电,解答关于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咨询,如服务内容、政策解读等。

(2)故障报修:记录居民反映的故障情况,包括设备型号、故障现象、发生时间等信息。

(3)派单处理:根据故障情况,通过智能运维程序将报修工单派发至对应运营商,由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3.运维工作流程

(1)运营商接单:通过各自运维程序接收报修工单。

(2)故障诊断与修复:指派技术人员根据工单信息进行故障排查、诊断、修复。 1 项

3.1.2服务记录 服务商需确保在运维服务网点投入运营后,严格执行服务登记管理制度。所有服务请求、响应、处理过程及结果均须详  细记录,包括客户信息、服务事项、处理人员、处理时间、服务方式  等内容。记录应系统化、数字化,便于查询、统计与分析,以实现服  务质量的持续监控与优化。 1 项

3.2.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

3.2.1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制定 1.根据“十四五”国家和区、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结合灵武市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广播电视基

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围绕“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化、财政保障标准化”四项基本要求,建立灵武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编制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清  单、内容供给清单、运行保障清单和服务标准清单”。

2.制定收费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透明、合理的广  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应涵盖各类服务项目,明确  计费依据、计算方法,并明示免费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需经过法定程  序公示,接受公众监督,确保定价合法合规、公平合理。

3.服务时效制度:制定服务时效和业务办结时限制度;服务商应构建  高效的服务响应体系,依托各级服务站点,承诺并确保在规定时限内  完成服务请求的处理。具体要求如下:对于城区服务,从接收到解决不超过 4 小时;对于乡镇级服务从接收到解决不超过 5 小时;村级服务需求则需在 3 小时响应,6 小时内办结。 1 项

3.2.2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的制度公示 1.制定的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的相关制度,制定的标准规范合理,条理清晰;让服务人员能够及  时学习相关制度并遵照执行。

2.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和服务时效制度应在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显著位置悬挂,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布,以提升服务效率预期。

3.服务时效制度:收费标准和服务时效制度应在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显  著位置悬挂,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布,以提升服务效率预  期。

4.制作标准:制定的标准规范使用KT 板或PVC 板材质制作。

5.张贴场所:各类标准规范、收费标准、服务时效制度应在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城区中心、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乡镇服务站悬挂。 1 项

3.2.3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的培训 1.培训要求:首年组织不少于 4 次的服务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学习和培训效果考核工作,后期每年组织  不少于 2 次的服务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学习。

2.培训对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及服务点工作人员。

3.培训内容:公共服务标准和规范、收费标准、绩效考核、服务礼仪 等。 1 项

3.3.公共服务质量评估评价机制

3.3.1公共服务质量评估评价机制建设 1.评估机制建设:制定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标准、  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全面推进绩效考核管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结果导向,强化成本核算和责任约束,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2.评估机制执行:公共服务质量评估评价机制由评估小组对各个服务  网点进行评估和考核。 1 项

3.3.2用户评价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用户反馈评价机制,确保用户意见能及时、有效地收集、汇总与分析。评价单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  填写,涵盖服务、问题反馈、改进建议等关键内容。评价结果需经审  批后实施,并整理印制成册,供内部学习、改进及外部监管参考。 项

3.3.3日常监督机制建设 按照监督小组制定的监督制度,配合完成对各类服务进行全程、全方位监督。监督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服务规  范执行、设施设备运行、人员服务质量、应急预案执行等情况。监督机制应明确监督主体、对象、频次、方法、记录与反馈等环节,确保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 项

3.3.4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按照考核小组制定的考核标准,配合对各服务站点进行定期、定量的绩效考核。考核指标应涵盖服务质量、服  务效率、用户满意等多个维度,体现全面、公正、客观原则。考核办  法应明确考核周期、评分标准、权重分配等,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和激励效果。 1 项

(四)公共服务项目验收

4.1 档案资料

1.档案资料整理:

(1)收集归档:全收集整理项目自启动至竣工期间的所有相关文件、记录、报告、图片、视频等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

(2)分类管理:依据档案管理规定,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分类、编目、编号,形成规范、清晰的档案结构。

(3)电子化处理:将纸质资料进行扫描、图像处理,转化为电子文档;对已有的电子资料进行格式统一、质量检查,确保电子档案清晰  易读、便于检索。

(4)存储备份: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对所有电子档案进行安全存储,并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2.试点经验总结

(1)整理专题汇报片:围绕项目实施过程、主要成果、亮点特色、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制作专题汇报片。

(2)编制书面总结汇报材料:详细梳理项目执行情况,深入剖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标准化服务  模式与方法,形成逻辑清晰、内容充实、语言精炼的书面总结汇报材  料。

3.资料移交

整理好的档案资料需按照规范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形式,办理正式的交  接手续。 1 项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