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名称:64 排 128 层 X 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
二、数量:1 套
三、设备用途说明:用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脊柱脊髓系统、骨关节系统等的计算机断层成像,可为临床提供先进的功能分析,以满足全身CT 扫描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
四、主要技术规格:
一、 |
整体要求 |
1 |
为保证整机稳定性和兼容性,要求影像链核心部件(球管、探测器、高压发生器)与 CT 为同品牌厂家自主研发生产 |
2 |
提供原厂技术白皮书(datasheet) |
二、 |
主要参数 |
1 |
机架系统 |
1.1 |
机架孔径≥70cm |
1.2 |
球管焦点到等中心点的距离≤58cm |
1.3 |
球管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100cm |
1.4 |
机架内部冷却方式:风冷 |
1.5 |
智能数控触摸平板≥2 个 |
1.6 |
具备智能数控平板上病人、扫描部位和扫描协议选择功能 |
1.7 |
具备机架病人信息显示 |
1.8 |
机架倾斜物理角度≥30° |
2 |
探测器 |
2.1 |
探测器类型:集成化探测器 |
2.2 |
亚毫米探测器排列≥64 排 |
2.3 |
每排探测器物理个数≥840 个 |
2.4 |
探测器单元总数:≥53760 个 |
2.5 |
具备共轭采集技术 |
2.6 |
轴位扫描成像≥128 层/360° |
*2.7 |
探测器在等中心线 Z 轴有效覆盖宽度≥40mm |
2.8 |
探测器采样率≥4800HZ |
3 |
球管及高压发生器 |
3.1 |
高压发生器功率≥70KW |
*3.2 |
球管阳极热容量≥7MHu |
3.3 |
阳极最大散热率≥1000KHU/min |
3.4 |
球管最小输出电流≤15mA |
3.5 |
最大毫安输出≥580mA |
3.6 |
球管最高电压≥140KV |
3.7 |
最低输出 mAs≤4mAs |
3.8 |
小焦点大小≤0.6mm×0.7mm |
3.9 |
大焦点大小≤1.2mm×1.2mm |
3.10 |
连续螺旋扫描时间≥120s |
4 |
扫描床 |
4.1 |
床水平移动范围≥1700mm |
4.2 |
床水平移动速度≥170mm/s |
4.3 |
床面可降至离地面最低距离≤460mm |
4.4 |
床定位精度≤±0.25mm |
4.5 |
床载重量≥220KG |
5 |
扫描参数 |
*5.1 |
最快扫描速度(360 度非等效)≤0.38s |
5.2 |
具备 25 毫秒步进的心脏变速扫描技术 |
5.3 |
最小扫描层厚≤0.625mm |
5.4 |
定位像长度≥160cm |
5.5 |
定位像方向:后前,前后,左右侧位,任意角度 |
5.6 |
图像最快重建速度≥50 幅/秒 |
5.7 |
最低可分辨 CT 值≤-31743Hu |
5.8 |
最高可分辨 CT 值≥+31743Hu |
6 |
图像质量与剂量 |
*6.1 |
空间分辨率 MTF≥16LP/cm |
6.2 |
可视空间分辨率≤0.30mm(提供技术白皮书) |
6.3 |
密度分辨率:5mm 直径圆,密度差 0.3%时的剂量≤5.8mGy |
7 |
临床应用软件 |
7.1 |
具备 MPR |
7.2 |
具备 MPVR |
7.3 |
具备 3D 软件包 |
7.4 |
具备最大密度投影 MIP |
7.5 |
具备最小密度投影 MinIP |
7.6 |
具备表面三维 SSD |
7.7 |
具备模拟手术刀技术 |
7.8 |
具备透明技术 |
7.9 |
具备三维容积显示 VR |
7.10 |
具备三维血管 CTA |
7.11 |
具备仿真内窥镜功能 |
7.12 |
具备 CT 电影 |
7.13 |
造影剂智能动态跟踪:一次注射完成 |
7.14 |
具备肺纹理增强软件 |
7.15 |
具备运动伪影校正软件 |
7.16 |
具备后颅窝伪影校正软件 |
7.17 |
具备脑组织表明积分重建 |
7.18 |
具备脑出血精确测量 |
7.19 |
具备直接二维多平面浏览器 |
7.20 |
具备直接三维重建功能 |
7.21 |
具备 X 射线优化滤过功能及装置 |
7.22 |
低剂量肺扫描技术 |
8 |
心脏成像功能 |
8.1 |
心脏扫描速度(360 度)≤350ms |
8.2 |
心脏扫描扇区重建方式≥4 扇区 |
8.3 |
具备 4D 心脏电影重建 |
8.4 |
具备零键心脏处理工作流,全自动、零键操作,选择病人姓名即可直接得到 全部 3D、2D 图像 |
8.5 |
具备冠脉及心脏的三维成像 |
8.6 |
具备短轴、长轴重建 |
8.7 |
具备任意截面的实时二维心脏成像 |
8.8 |
具备各期相图像,从 0%-99% |
8.9 |
具备冠脉搭桥及支架通透性显示 |
8.10 |
具备冠脉内窥镜 |
8.11 |
具备自动定义冠脉中心线及中心平面 |
8.12 |
具备对冠脉直径可进行连续、定量测量,并显示狭窄曲线 |
8.13 |
具备冠状动脉搭桥及支架放置计划 |
8.14 |
具备冠状动脉斑块类 IVUS 分析 |
8.15 |
具备 CAD 冠脉彩色编码技术 |
8.16 |
具备心脏彩色透视功能(一键式操作分别重建左右房室) |
8.17 |
具备零键式左心功能分析 |
8.18 |
具备冠脉树自动提取功能 |
8.19 |
具备心肌相对灌注 |
9 |
具备单键去骨技术 |
10 |
具备外周血管自动提取及分析 |
11 |
具备血栓自动提取及测量 |
12 |
具备腹部多期相融合 |
13 |
具备 PACS 信息自动搜索 |
14 |
具备 PACS 信息自动调入 |
15 |
主控台 |
15.1 |
主频≥8*2.1 GHz |
15.2 |
内存≥64 GB |
15.3 |
硬盘容量≥2000 GB |
15.4 |
图像存储量≥460000 幅无压缩图像(512×512) |
*15.5 |
具备 1024*1024 重建矩阵 |
15.6 |
1024 重建视野≥50cm |
15.7 |
具备同步并行处理功能:扫描、重建、显示、存储、打印等操作可同步进行 |
15.8 |
具备同步同屏显示不同方式后处理的图像 |
15.9 |
高分辨率显示器:2 台,≥19 英寸液晶彩显(1024×1280) |
15.10 |
具备自动照相技术 |
15.11 |
具备自动语音系统及双向语音传输 |
15.12 |
具备 Dicom3.0 网络接口 |
15.13 |
具备远程维修诊断系统 |
15.14 |
具备 Dicom3.0 激光相机接口 |
16 |
高级后处理工作站 |
*16.1 |
原厂高级后处理工作站 |
16.2 |
主频:≥6X3.7 GHz |
16.3 |
内存≥30GB |
16.4 |
硬盘≥900GB |
16.5 |
图像存储(512x512)≥1,900,000 幅 |
16.6 |
显示器:2 台,≥19 英寸液晶彩显示器(1024×1280) |
16.7 |
具备图像在主机与工作站之间双向传输的功能 |
16.8 |
具备工作站与其他影像设备(CT,DSA,MR,CR 等)联网,共享功能 |
16.9 |
具备 jpeg、视频格式文件输出:USB 及光盘 |
16.10 |
具备工作站激光相机 DICOM 接口 |
17 |
其他配置 |
17.1 |
具备图像存档系统(CD-R) |
17.2 |
具备图像存档系统(DVD-R) |
17.3 |
具备心电门控装置,提供心电监护,完成 CT 扫描的心电门控 |
17.4 |
具备冠状头托 |
17.5 |
具备牵引带 |
17.6 |
具备输液袋固定架 |
17.7 |
具备长身固定带 |
18 |
附属设备 |
18.1 |
双筒高压注射器一套(知名品牌需满足医院需求) |
18.2 |
4M 医用显示器二套 |
18.3 |
会诊屏一套(≥50 英寸) |
18.4 |
图文工作站一套(:CPU≥i5,内存≥16G,硬盘≥1TB,显示器≥19 英寸, 激光打印机) |
18.5 |
铅防护用品两套(铅衣、铅帽、铅围脖、铅围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