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需求
采购人应对服务提出详细的内容、标准及相关要求。
本部分一般应包含但不限于如下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
在收集本溪市各县区级三普验收数据库成果、图件成果之后,开展本溪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数据库成果市级汇总工作,主要目的是形成市级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库,从空间布局和土壤属性上全面摸清全市土壤资源家底,为我市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本溪市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工作任务
1、工作范围
本溪市市内四区两县(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桓仁县、本溪县)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
2、市级汇总任务
以校核与形成土壤分类系统和绘制土壤图为基础,以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各县区土壤基础数据,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土壤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从空间上体现具有点线面经纬度和拓扑关系的土壤类型、剖面分布、养分分布、土壤质量、地形地貌、道路和水系等内容;从属性上体现土壤类型、土壤性状、土壤障碍及退化、土壤利用等指标,从而形成符合规范要求的市级数据成果。
三、工作技术标准及规范
1、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规范(修订版)。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名称校准技术规范»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库规范»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类型图编制技术规范»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属性图与专题图编制技术规范»
2、各级土壤普查办印发的工作方案、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
3、其他文件:
(1)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综合区划、优势农产品生产布局规划、社会经济生态发展规划等资料文件。
四、具体工作内容
1、县级验收成果收集
收集本溪市市内四区两县(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桓仁县、本溪县)县级已通过验收的数据库、图表等相关成果。
2、建立市级数据库
形成市级土壤三普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壤性状数据库、土壤退化和障碍数据库、土壤利用等专题数据库。
3、编制图表成果
表格成果主要包括土壤类型数据、土壤理化和典型区域生物性状指标数据、土壤退化与障碍数据、特色农产品区域等土壤专题调查数据、盐碱地调查数据、其他专题调查土壤数据等;图件成果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图、耕地盐碱、酸化等退化土壤分布图、地形地貌图、道路和水系图、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专题调查图等。
4、成果汇交、上报市级验收
汇总形成本溪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库成果,提交市级验收部门进行核查。
5、修改完善
市级验收通过核查后,按照核查意见进行修改与完善。
6、成果提交
五、工作成果
1、数据库成果
以市为单位进行数据汇总,形成集属性、图件、影像为一体的土壤三普数据库。
(1)土壤性状数据库
包括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酸碱度、养分情况、容重、孔隙度、重金属等土壤物理、化学指标,以及满足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微量元素;在典型区域普查植物根系、动物活动、微生物数量、类型、分布等土壤生物学指标。
(2)土壤退化和障碍数据库
土壤退化包含盐碱化、酸化、敏感元素属性高、黑土资源退化等。土壤障碍包含土壤1m剖面内沙性、砾石、黏磐、盐磐、铁磐、砂姜层、白浆层、潜育层、钙积层等障碍类型、 分布层次等。
(3)土壤利用等专题数据库
包含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耕地质量等级、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分布、土壤专题调查等。
2、数据成果
(1)土壤类型数据;
(2)土壤理化和典型区域生物性状指标数据;
(3)土壤退化与障碍数据;
(4)特色农产品区域等土壤专题调查数据;
(5)盐碱地调查数据;
(6)其他专题调查土壤数据。
3、数字化图件成果
(1)土壤类型图;
(2)土壤养分图;
(3)土壤质量图;
(4)耕地盐碱、酸化等退化土壤分布图;
(5)土壤利用适宜性分布图;
(6)地形地貌图;
(7)道路和水系图;
(8)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专题调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