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专项规划,是林地保护利用的政策和总纲,是明确林地管理边界、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实现林地科学管理、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的总要依据,具有战略性、协调性和约束性。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森林法》,严格保护林地,推进林地科学管理,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署,有序开展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结合磁县实际,开展磁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
1、编制目的和任务
(1)规划目的
明确林地边界,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优化林地功能布局,提高林地利用效益,为实现林地科学管理奠定基础,确保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规划任务
包括明确林地边界;明确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和任务;分解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目标,进行林地保护利用的分区、分类、分级、分等、分起源,优化县域内的林地结构和空间功能布局;明确林地保护的对象、内容和措施;明确林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措施;建立健全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和措施。
2、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2)统筹协调。统筹区域林地保护与利用,正确处理林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林地科学合理利用,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注重与上级规划的衔接,并与本区域空间规划、3条控制线划定相协同。
(3)因地制宜。立足于解决县域内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等为手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措施。
(4)广泛参与。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5)注重实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积极保护现有林地,科学利用林地,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把林地保护利用的相关指标和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小班)。
3、规划成果
(1)规划文本
编制规划文本,进行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明确各类林地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将规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场),拟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文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
(2)规划编制说明
包括: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评价、规划编制背景、规划编制工作过程、规划编制主要数据说明、林地供需分析、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说明、林地分区说明、林地分类说明、林地分级说明、林地分等说明、林地分起源说明、重点工程规划说明、与相关规划协调衔接说明、规划成果报批过程中审查意见修改情况的说明。
(3)成果统计表
主要包括上一轮实施情况统计表、林地现状面积统计表、林地按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及林地保护等级统计表、林地按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与地类统计表、林地按森林类别按起源统计表、面积蓄积及林地生产力现状统计表、树种结构统计表、林地质量等级统计表、省级及以上林地重点工程用地现状统计表、公益林地面积规划表、商品林地面积规划表、林地按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及林地保护等级规划表、面积蓄积及林地生产力规划表、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表、补充林地规划表。
(4)规划图件
主要包括林地与三条控制线的位置关系图、林地现状图、林地结构现状图、林地保护分级现状图、林地功能分区布局图、林地规划图、林地结构规划图、林地保护分级规划图、林业重点工程用地规划图等。
(5)规划数据库
以县域为单位形成林地规划数据库,包括林地落界、林地规划的空间矢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成果文件提交
规划报告文本依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规划成果材料,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取得上述审查意见并修改完善后,按规定程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后向采购人提供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成果。一共提供10套最终成果(包括胶装文本、相关图、表和矢量数据库)。
验收方法及标准
通过专家技术审查会进行验收,或采取采购人要求的其他方式验收。必要时,采购人有权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验收。参与验收的第三方机构的意见作为验收书的参考资料一并存档。验收结束后,应当出具验收书,列明各项标准的验收情况及项目总体评价,由验收双方共同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