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况
为深入推进平安马鞍山、智慧马鞍山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中央、省和市统一部署,结合《马鞍山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9—2021年)》要求,在前期马鞍山市平安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依托本次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马鞍山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项目建设,在主城区(花山区、雨山区、市经开区、慈湖高新区)新建约4000路各类视频采集前端,整合二、三类视频图像资源约8000路,建设涵盖重要部门、行业、领域的视频应用网络覆盖,深化视频图像信息全方位应用,构建视频监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法制化、科学化、标准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应用、管理、维护支撑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防控体系,实现全市视频图像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的共建共享共用。
2、采购内容
按照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2015〕996号)的总体要求,围绕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等主要目标,充分调研国内外城市视频监控建设及规划情况、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马鞍山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现状、视频监控部门间应用等,编制马鞍山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按照国家发改委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编制符合行政主管部门报批要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取得主管部门的批复。
3、总体目标
根据《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文件要求,到2020年完成“雪亮工程”建设,基本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互联互控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网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图像体系,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
——全域覆盖。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新建、改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逐步增加高清摄像机的新建、改建数量。
——全网共享。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达到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用区域的视频图像资源联网率达到100%。
——全时可用。重点公共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8%,重点行业、领域安装的涉及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5%,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全天候应用。
——全程可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应用的分层安全体系基本建成,实现重要视频图像信息不失控,敏感视频图像信息不泄露。
4、重点任务
(一)视频监控前端建设
到2020年底,全市新建视频监控前端不少于6000个,以满足实际业务应用为目标,根据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领域视频监控布局现状,并结合监控现场和目标范围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摄像机种类和点位。
(二)社会资源联网整合建设
到2020年底,通过租用运营商专线或互联网组网的方式,完成12000个一类(以公安机关建设为主,用于社会治安和交通管理、执法监督的视频监控系统)、二类(覆盖党政机关、供电、自来水、燃气、金融、石化、危险物品等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安全的视频监控系统)、三类(以社会企事业单位、沿街商铺、公共行业场所、居民社区建设为主的视频监控系统)等监控资源汇聚。利用安全设备将整合的视频资源全部接入视频传输网,完成图像整合、联网调用。
(三)四级综治中心建设
根据国家标准,深入推进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598个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国标要求设置固定场所、统一标识名称,分级配套视频监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9+X)信息系统等工作平台,具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数据收集、情报分析研判、统一指挥调度等功能,为“雪亮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传输网络系统建设
在延续现有传输网络的整体架构,保留已建视频专网核心骨干网络的基础上,采取扩容和改造的方式,根据“雪亮工程”新建扩容需要,对原有网络进行带宽扩容和新的汇聚网络节点部署。互联网、政务网、视频专网之间的传输与穿透,通过单向或双向的边界网关、网闸、IPS等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实现多网络间的安全隔离与信息穿透,确保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间信息交互时,各级网络的安全。
(五)应用平台建设
按照“一总两分”(即社会视频资源整合总平台,公安分平台、综治分平台)模式,加快推进新建视频监控前端和社会面资源接入,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视频图像信息的联网应用。
用于整合汇聚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金融、生态环境、教育、应急管理、文化旅游等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单位建设监控资源,将整合后的视频资源按照国标GB/T 28181标准,经过网闸、IPS等组成的安全防护系统传输到“公安视频图像共享平台”。
由市县公安机关依托现有的视频共享平台升级扩容,增加视频云服务中心、视频综合大数据中心、视频图像解析中心、人工智能分析模块、公安视频图像服务模块、专网应用实战系统、视频安全管理与认证体系等内容,把“公安视频图像共享平台”建设成视频图像的汇集、处理、应用主体平台,提高公安指挥决策、侦查破案、治安防控和执法监督能力,根据权限设置对政务网用户提供视频和应用数据服务。
在政务外网建设综治视频交换共享分平台,按照统筹需求、分级管理原则,经过安全审核,为城市管理、交运管理、旅游管理、市政管理、园林管理等部门提供视频图像服务。在严格审批、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拓宽应用领域延伸服务功能,利用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及接口服务,向社会公众提供民生服务。
(六)云存储系统建设
采用目前技术领先的视频云存储方式,新建视频云存储系统,有效解决海量高清音视频数据、图片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求。将原有的视频存储系统进行改造,融入视频云存储系统,实现全市范围视频图像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阅,节约投资。
(七)视频图像信息解析中心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视频云平台、视频图像解析系统、视频图像信息库、视频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视频云平台,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按需分配、横向扩展和统一调度,支撑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应用、各区域资源共享、数据融合和各警种业务发展。建设视频图像解析系统,实现对海量视频图像信息进行结构化分析处理,同时提供数据检索、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比对等服务。建设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实现视频结构化数据、动态抓拍比对人像数据、卡口车辆图像数据及移动终端信息采集数据等多维数据的混合存储与研判分析,统一为应用平台提供数据服务。
(八)安全防护系统建设
从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主机安全和安全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安全防护体系。重点针对网络间融合接入、前端设备分级、设备身份认证、用户身份认证、应用授权、访问控制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安全防护设计。构建安全管理中心及边界防护,对全网安全设备统一管理、安全风险统一分析预测、安全策略统一配置,防止风险数据流入核心网络,解决社会共享层面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九)运维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运维管理系统,加强对视频采集、通信传输、网络、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设备、应用终端等设备运行监管,确保整网系统稳定运行。
建立健全全市公共安全监控视频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实施视频图像联网共享相关制度,完善信息安全、数据保护、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规章制度。
(二)商务要求
1、成交供应商须完成马鞍山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并报送、催审催批直至取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成交供应商承担审查会务工作及其全过程费用。
2、人员要求
(1)项目团队人员不少于6人(包含项目负责人),且均须具有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或工程师(含)以上职称。
注:①供应商须在谈判响应文件中提供项目团队人员(不少于6人)的注册咨询工程师资格证书复印件或工程师(含)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否则谈判小组视为供应商对谈判文件提出的商务要求未完全响应。
②供应商须在谈判响应文件中须提供供应商(2019年1月<含>以来任意一个月)为项目团队人员缴纳社保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如为事业单位,可以提供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人事关系在供应商单位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否则谈判小组视为供应商对谈判文件提出的商务要求未完全响应。
(2)成交供应商应保证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期间在马鞍山市有常驻人员,项目团队完成项目大纲和中期成果后,应分别安排与采购人进行沟通。
3、工期:成交供应商须在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
4、付款方式:成交供应商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取得批复后,采购人一次性支付合同全款。成交供应商未能获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采购人不支付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