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要求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对镇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完善“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最基本组成部分,在承接县级层面国土空间规划各项宏观战略性目标分解落实的同时,坚持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并重,统筹管控全域各类建设空间,侧重实施性和操作性,是编制乡镇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引。
前童镇地处宁海县西南,由原竹林、黄坛二乡合并而成,面积68.77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山水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是宁西片区重要的绿色产业区和生态旅游区。
为发挥国土空间规划树立发展战略、统筹全域管控的作用,处理好承上与启下、发展与保护、增量与存量之间的关系,高质量地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特编制《宁海县前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
二、项目范围
本次规划涉及的编制范围为宁海县前童镇行政边界范围。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35年,近期为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四、规划依据
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规程和技术导则,科学合理编制本次宁海县前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五、规划主要内容及深度
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将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和管控要求落到实地;统筹划定落实“三条基本控制线”和其他重要空间控制线边界和坐标;确定地块用途,并明确管制规则;落实各类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工程和项目;划分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并提出详细规划编制指引、标准和要求。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前童镇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从战略性规划到实施性规划的重要节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基础研究
1.1 现状分析、风险识别。分析前童镇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趋势变化、结构布局,分析资源储备、环境承载力、交通区位等要素与国土空间利用的关系和特征。研究识别土地性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制约因素,研究未来发展在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空间安全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研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2 现行规划实施评估。对前童镇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成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趋势分析与形势研判。结合国家、省级、市级战略,分析前童镇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2 目标策略
2.1 规划定位。结合前童镇的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发展趋势、自然人文特色,综合确定总体发展定位、承担职能、产业导向等,突出城镇特色。
2.2 规划目标。承上启下,落实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在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整治修复三个方面的要求,分阶段落实规划目标和约束性、预期性指标,并将三线落实到坐标;同时对下位村庄规划具有引导作用。
2.3 发展规模。以宁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乡镇发展规模为基本依据落实。根据乡镇发展战略定位,现状人口、用地规模,复核上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划各阶段乡镇发展规模。
2.3 发展策略。结合前童镇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传统优势及特点,针对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整治修复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提出前童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策略。
3 国土空间格局
3.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结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与目标,立足自然资源本底,统筹生态、农业、历史文化等重要保护区域和廊道,分析人、地、产、城、交通关系,确定城镇、产业开发的轴带和重要节点,依托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构建前童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3.2 国土空间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以优先满足生态用地需求、保障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资源、提升国土景观风貌、协调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城镇工矿用地为顺序统筹安排。
4 用途分区与控制线
4.1 用途分区。落实宁海县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区、耕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等分区,可结合乡镇实际,进一步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和政策导向,制定有特色的、细化和深化的管制规则,明确各分区的空间准入与用途转用规则。
4.2 控制线。将宁海县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落实到坐标界线,并在此基础上划定重要基础设施及廊道控制线、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控制线、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控制线等控制线。
5 国土综合整治与修复
5.1 生态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落实宁海县国土空间规划对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等生态空间综合整治的要求,进一步划定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的重点区域,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修复策略。
5.2 农业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落实上位规划提出的农用地综合整治的要求,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评估,明确补充耕地潜力和集中区域,结合现状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可挖潜能力,制定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重点区域、规模、时序与配套政策,落实农村拆违,并提出拆后土地综合利用的方向。
5.3 城镇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落实上位规划对城镇闲置用地、旧工业区等低效利用空间和历史传统街区提出的有机更新目标、要求和划定的重点区域。
6 城乡发展与布局优化
6.1 村庄体系结构和分类引导。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研究村庄区位条件、发展趋势、空间形态与用地构成,细化引导、管控要求,进一步明确村庄等级结构和职能分工,形成各村庄差异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6.2 产业发展与平台建设。根据上位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平台,落实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产业空间优化与整合提升的原则与措施。
6.3城乡风貌指引与管控。落实上位规划对自然山水保护格局的要求,落实绿地系统、主要河湖水系及岸线的布局和建设要求,构建高品质公共空间网络。
6.4 历史文化保护。梳理前童镇历史文化名镇的格局风貌、传统建筑和特色文化传承,确定历史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提出历史文化保护方式以及保护目标。
7 综合支撑体系
7.1 综合交通体系。落实宁海县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交通系统布局要求,深化乡镇交通网络,明确道路交通设施的功能、等级、布局,进一步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求。
7.2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落实上位规划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配套指标,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乡村社区生活圈。
7.3 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落实上位规划对能源、信息、给水、排水、环保环卫、殡葬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要求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线网走向。
7.4 安全韧性防灾减灾体系。根据上位规划评估的灾害风险类型和主要的安全防灾问题,落实各类防灾基础设施、应急服务设施、避险通道的规划要求。
8 规划传导落实
8.1 管控体系。依照“全域——乡镇——村庄”三个层面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明确乡镇与村庄层面的管控要素、管控重点与管控要求,确定规划传导内容。
8.2 落实上位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引导、管控内容和指标体系,并将空间控制线及指标体系进一步分解传导至下位的村庄规划。
9 具体内容以中标后编制要求备案为准。
六、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数据库等。提交文件格式符合宁海县前童镇人民政府审批入库相关要求,确保文件格式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