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要求
一、概况
河道划界内容:包括河道测绘(控制点、地形、断面测量)、绘制河道管理和保护红线图、绘制河道管理和保护范围内实物图(入河排污口、养殖场、砂场、码头、房屋、水利设施、跨河穿河建筑物等进行 GPS 定位、填写实物基本信息表并标绘实物图)、设置界桩和告示牌等。
二、工作范围
县域内河流江湾水 16KM、小源河 31KM、郎溪河 22.2KM、碜溪河 29KM、沂源河 34KM、迴溪河 19KM、阳台河 20KM、兰水河 32.9KM、汊水河 27.5KM、源芳河 22KM、东亭河 9.5KM、 渠口河 23.5KM、 佩瑯溪 11.3KM、樟村溪 10KM,计 14 条河流 KM 的划界工作。
三、工作内容
(1) 划定河道的管理界线和范围;
(2) 划定堤防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3) 划定水库、水闸(涵闸)、泵站、堨坝管理范围;
(4) 堤防、水库、水闸、泵站、堨坝等进行地籍测绘,对界址清楚和权属合法的国有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办理不动产权登记;
(5) 形成河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项目的空间数据、 图件、 表格和文字报告等成果;
(6) 形成河道规划空间数据、图件、 表格和文字报告等成果;
(7) 界桩、告示牌的制作、埋设与测绘。
四、成果要求
(1) 外业调查成果
①原始调查图件;
②控制测量、地籍测量成果;
③土地调查有关成果;
④界桩测量成果;
⑤在部分水利工程设立的固定坐标点。
(2) 图件成果
①县级河道管理范围图,并标明河道堤岸岸线功能区类型(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岸线控制利用区、岸线开发利用区);
②河道管理范围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③堤防、水库、水闸、泵站、堨坝、管理所管理(保护)区范围图;
④分幅图接合图表;
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图;
⑥根据洪水位推算需要,河道断面图每 200m 不宜少于 1 处。顺直河段可适当减少;河道建筑物位置、河道变化位置应相应增加断面图。
⑦堤防断面图,每 200m 不宜少于 1 处,可与河道断面图结合一并绘制。
(3) 数据成果
①河道管理范围边界线及界址(桩)点坐标数据;
②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
③权属信息数据;
④水利工程管理区、保护区范围边界线及界址(桩)点坐标数据。
⑤河道规划成果附表。
A. ***河流沿岸县级以上行政区主要经济社会指标
序号 |
省 |
市(地)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区 |
年末 总人口 (万人) |
土地面积 (万 km²) |
耕地面积 (千公顷) |
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
岸线总长度 (km) |
1 |
省 1 |
市(地)级 1 |
县级 1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省 |
市(地)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 区 |
岸别 |
项目名称 |
类型 |
型式 |
坐标 |
占用岸线长度(m) |
建设年份 |
运行状况 |
存在问题 |
主管部门 |
备注 |
省 1 |
市(地)级1 |
县级 1 |
左岸 |
项目 1 |
|
|
|
|
|
|
|
|
|
项目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右岸 |
项目 1 |
|
|
|
|
|
|
|
|
|
|||
项目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涉河工程分岸别按从上至下的顺序统计。
2.项目名称:涉河工程的名称,如武汉长江大桥、武桥重工码头等。
3.类型:包括港区、码头、取水口、排水口、桥梁、隧道、穿河管线、过河管线(架空)、旅游设施、拦河坝、分洪口门、引水口门等。
4.型式:码头包括高桩梁板式、浮码头、滚装码头等:取、排水口包括自流式、泵站式、混合式;桥梁包括连续梁桥、斜拉桥、悬索桥、石拱桥 等;穿河管线包括电缆、管道等;旅游设施包括旅游景区、观景(亲水)平台、旅游缆道等;过河管线包括架空电缆、架空管道、架空廊道等。
5.坐标:填对应中心线桩号的坐标、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6.占用岸线长度:包括建筑物占用、影响岸线及保护范围岸线长度。
7.建设年份:填开工、竣工年份,规划项目填规划。
8.运行状况:填正常、不正常、报废。
序号 |
省 |
市(地)级 行政区 |
县级 行政区 |
左(右) 岸 |
生态敏感区名称 |
设立年份 |
生态敏感区类型 |
生态敏感区级别 |
位置 |
面积(km²) |
主要保护目标 |
1 |
省 1 |
市(地)级 1 |
县级 1 |
左岸 |
|
|
|
|
|
|
|
右岸 |
|
|
|
|
|
|
|
||||
江心洲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生态敏感区类型主要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2.生态敏感区级别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等。
D.***河流岸线功能分区规划成果表
序号 |
省 |
市(地)级行政区 |
县级行政区 |
岸别 |
起止位置 |
功能区类型 |
长度(km) |
起点坐标 |
终点坐标 |
主要划分依据 |
备注 |
1 |
省 1 |
市(地)级 1 |
县级 1 |
左岸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坐标为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序号 |
省(市、县) |
功能区 |
保护区 |
保留区 |
控制利用区 |
开发利用区 |
|||||||||
个数 |
长度(km) |
个数 |
长度(km) |
占比 |
个数 |
长度(km) |
占比 |
个数 |
长度(km) |
占比 |
个数 |
长度(km) |
占比 |
||
1 |
省(市、县)1 |
|
|
|
|
|
|
|
|
|
|
|
|
|
|
2 |
省(市、县)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技术设计书;
②工作报告;
③技术报告;
④界桩登记表及界桩成果汇总表;
⑤自然资源登记簿。
五、划界任务
招标范围内河流及其管理和保护范围内的国有工程,其中水利工程,包括: 河道、堤防工程、水库工程、水闸工程、泵站工程、堨坝工程。划界河流信息见
表 1.
表 1 划界河流信息表
区县 内序号 |
区县名称 |
河流名称 |
包含河流名称及别称 |
县内河流长度 (km) |
河道流经县名 |
1 |
休宁县 |
江湾水 |
古名正东水,又称溪西河 |
16.0 |
休宁县 |
2 |
小源河 |
|
31.0 |
休宁县 |
|
3 |
郎溪河 |
|
22.2 |
休宁县 祁门县 |
|
4 |
碜溪河 |
|
29.0 |
休宁县 |
|
5 |
沂源河 |
|
34.0 |
休宁县 |
|
6 |
迴溪河 |
|
19.0 |
休宁县 |
|
7 |
阳台河 |
|
20.0 |
休宁县 |
|
8 |
兰水 |
又称兰水河 |
32.9 |
休宁县 屯溪区 |
|
9 |
汊水河 |
|
27.5 |
休宁县 屯溪区 |
|
10 |
源芳河 |
|
22.0 |
休宁县 |
|
11 |
东亭河 |
含虞山溪 |
9.5 |
黟县 休宁县 |
|
12 |
渠口河 |
|
23.5 |
黟县 |
|
|
|
|
|
休宁县 |
13 |
佩瑯溪 |
含旃溪河,又称佩瑯河 |
11.3 |
休宁县休宁县 屯溪区 |
|
14 |
樟村溪 |
又称璜尖河、洄溪 |
10.0 |
休宁县 |
六、采购内容及技术要求
1、规程规范、标准、技术依据
(1) 《中国河湖代码》SL249-2012;
(2) 《中国湖泊名称代码》SL261-98;
(3) 《中国水闸名称代码》SL262-2000;
(4)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
(5)《防洪标准》GB50201-2014;
(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B50286-2013;
(7)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8) 《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
(9)《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
(10)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1)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2) 《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1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
(14) 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关于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区范围划定工作的文件和规定;
(15) 安徽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技术指南。
(16) 安徽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皖水河湖函〔2019〕394 号)。
2、成果规格和精度
主要技术指标
(1) 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2) 投影方式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照 3°分带。
(3) 基本划界单元按照独立完整的河道、堤防、水闸、泵站作为基本划界单元。
(4)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采用千米,保留 2 位小数;面积单位采用亩,保留 2 位小数,小数进位采用四舍五入方法。
(5) 基本比例尺
划界的基本比例尺为 1:2000,个别小型泵站/水闸比例尺可放大到 1:500; 作为工作底图的正射影像,其影像分辨率采用优于 0.2 米航空遥感影像数据,不能覆盖的区域,可采用优于 0.5 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补充。 挂图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采用 1:2000,1:5000,1:10000,1:50000。
(6) 图幅、图名、图号 图幅、图名、图号按河道和水利工程分别编制。 图幅采用 50cm*50cm 规格沿河流走向带状分幅;
图名按照水利工程性质确定,其中,河名称为: ×××河×××(休宁县) 河段管理范围界线图;
堤防、水闸、泵站、堨坝工程名称为: ×××水闸/泵站管理(保护)范围界线图; 图幅编号按照单一水利工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流水编号,用汉语拼音字母区别出河流(HL)、水闸(SZ)、泵站(BZ)。
3、划界标准
(1) 河道管理范围
按照《安徽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技术指南》划定保护和管理范围。
设计洪水标准:乡村按 10 年一遇标准确定,乡镇政府所在地按 20 年一遇标准确定。
有堤防且堤防防洪能力满足防洪标准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有堤防但堤防防洪能力不满足防洪标准的河道,按无堤防河道处理。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
(2) 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按照《安徽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技术指南》规定划定保护和管理范围。
堤防工程管理范围为堤防本身、两侧护堤地、开挖河道及加固堤防所形成的充填区、堆土区等。具体可参照《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指南》的规定确定。
堤防工程保护范围,根据堤防的重要性、堤基土质条件等,在堤防工程背水一侧管理范围外 100 米(沙基地段 200 米)内划定堤防安全保护范围。
(3) 水库库区的管理范围
按照《安徽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技术指南》规定划定保护和管理范围。
水库库区的管理范围为其周围移民线、征地线或者调整土地线以下的区域; 山区、丘陵地区水库从校核水位线起向外二百米至五百米为植被保护区。坝区的管理范围为水库挡水、泄水、引水建筑物及电站厂房的占地范围及其周边一定范围:
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为建筑物边缘线起向外五十米至一百米,主、副坝背水坡坝脚线外二百米至五百米;
中型水库为建筑物边缘线起向外三十米至五十米,主、副坝背水坡坝脚线外一百米至二百米;
小型水库为建筑物边缘线起向外十米至三十米,主、副坝背水坡坝脚线外五十米至一百米。小(一)型水库取大值,小(二)型水库取小值。
(4) 其它水工程管理范围
按照《安徽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技术指南》规定划定保护和管理范围。
4、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4.1 技术路线
采用高分辨率的航天影像和无人机航空现场补充的遥感影像,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地籍调查、水资源调查、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耕地、林地、草地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湿地产权确权登记、国土部门河湖流域整治项目等各类确权成果(图件)、小型水利工程用地批准文件、规划设计边界、征地文件、权属移交协议、勘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基础资料及调查成果,采取内业判绘和外业调查核实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信息提取和“3S”、“互联网+”等技术,准确划定休宁县“河道、堤防及水闸、泵站等水利工程”的管理范围、保护范围边界,对界址清楚和权属合法的国有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办理不动产权登记。
兼顾自然资源水流调查登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并建立起有效的关联。确定统一调查登记单元,查清河道保护范围内国土资源的类别、边界、位置、 范围、面积、分布、权属和用途等土地利用现状,建立休宁县河道水域划界确权数据库。实现河道水域确权登记信息与不动产登记信息有效衔接,为河道水域确权登记信息纳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奠定基础。
按照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数据要求,全部、全面、真实、准确提交县级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的数据成果和相关图件、报告,数据成果纳入河长制综合信息平台。
4.2 技术方法
4.2.1 收集资料与整理
以招标项目区内的单条(个)河道及水利工程等为调查划界单元开展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收集涉及河湖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内的有关既有资料,具体如下:
(1) 最新的优于 0.5 米、1 米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2) 控制测量成果和 1:5000 比例尺以上的地形图测绘数据成果;
(3) 乡镇、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村级权属界线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4) 已经明确权属关系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耕地、林地、草地等承包经营权资料;
(5) 小型水利工程、水流、湿地产权确权、水资源确权试点、国土部门河湖流域整治项目等各类确权成果(图件);
(6) 水利部门既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用地批准文件、规划设计边界、征地文件、权属移交协议、勘测、竣工验收等已明确使用权界线的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依据划拨批准文件确定的权属界址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剔除无用数据资料,对于有价值的资料进行整理:
(1) 按照逐个划界单元整合成整套系统性资料,按划界登记单元归纳存放;
(2) 将相关表格数据及图纸等纸质资料按需进行扫描、矢量化;
(3) 将不同坐标系统数据成果进行坐标转换,统一转换为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4) 将不同数据格式的成果,转换为工作平台需要的数据格式;
4.2.2 编写技术设计书
项目实施之前,技术人员到项目实施区域进行现场踏勘,通过现场察看、查阅资料、座谈交流、走访等方式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充分了解项目区域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地理环境、人文社会信息等情况。
结合现场踏勘和资料分析,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结合项目测区实际情况,参照安徽省、黄山市有关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的规范和标准等,编写《2020 年度休宁县河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及规划编制项目技术设计书》,报发包单位批准后作为本项目的技术指导文件。
*详情请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