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总体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城市概况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接壤南京、合肥,于1956年10月建市,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座工业之城、港口之城、 绿色之城、文明之城、诗歌之城,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历史底蕴, 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于一体。全市户籍人口为2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16万人,乡村人口109.98万人。据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236.1万人;城镇化率69.12%,比上年提升0.87个百分点。全市土地面积4049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
二、项目背景
习近平同志2015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村庄规划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要求分类推进和细化村庄规划工作,包括对村庄产业的细化、对三生空间的认识和要求,对振兴要素的强调和认识。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中提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2019年《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再次明确,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要求根据村庄定位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实际需求,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根据《马鞍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2020年村庄规划覆盖率需达到100%。
三、研究目的
1.依据《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南》和《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实施管理机制,为更好地落实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打好基础。
四、规划范围
1、村庄规划范围:马鞍山经开区(示范园区)南区钟山、正觉、查联、常韦、竹塘、里桥、官碾7个村行政区域,同时注意与太仓、年陡、公元、钓鱼、港东5个已编村庄规划的行政村以及示范园区起步区和年陡镇镇区之间的衔接。
五、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0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六、规划原则
1.坚持多规合一,符合上位规划要求,与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2.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节约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3.坚持以村民为中心,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反应村民诉求,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坚持尊重自然,传承历史文化,突出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
5.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分类编制,详略得当。
(二)规划编制内容和成果要求
一、编制框架与重点内容
1.村庄发展定位与目标:
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和村庄类型,结合村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明确村庄发展职能(定位),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目标,确定具体规划指标,细化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安排。
2.空间总体布局及用途管制
对村域内国土空间进行统筹安排,确定规划用途,制定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
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明确需要生态保护修复的区域,提出生态修复目标和整治任务;依据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确定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整治范围,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明确农田水利和生态修复工程布局。
4.历史文化保护及特色风貌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保护资源的村庄应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空间格局、传统街巷、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地质遗迹、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措施、名录、修复方案和活化利用策略。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区域性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给排水、能源、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应按上位规划或专项规划要求进行落实。
6.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相关政策,明确需清理腾退的闲置低效产业用地。合理安排产业用地规模和布局,明确产业用地用途、强度等要求。引导工业向城镇产业空间集聚,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产业用地空间。
7.农村住房布局
按照上位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建设用地管控要求,根据宅基地选址条件、户均宅基地标准等,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
8.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
综合考虑地质灾害、洪涝等隐患,划定灾害影响范围和安全防护范围,提出综合防灾减灾目标和农村建房安全管理要求,确定防灾减灾工程、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和建设标准。
9.人居环境整治
综合考虑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重点从空间布局、设施布置、风貌引导等方面明确整治要求、措施和具体建设内容。
10.近期行动计划:
提出近期急需推进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农房改造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合理安排实施时序,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工程)表,明确项目类型、建设规模、用地面积和建设时限等。
二、规划成果及形式
报批备案版包括文本、图件、数据库和附件。
1.文本
文本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
(2)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现状和特点
(3)规划目标及策略
(4)空间总体布局及用途管制
(5)重要国土空间规划安排
(6)近期建设项目
(7)附表:近期建设项目(工程)表、国土空间结构调整表、重要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2.图件
必备图件包括村域国土空间现状图、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图和重点区域规划总平面图。
可选图件包括区位图、相关规划衔接图、重点区域现状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现状图、村域规划用途分布图、村域规划控制线(区)分布图、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分布图、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公用设施规划图、产业发展规划图、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图、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分布图、规划意向图、鸟瞰图等,规划图件应符合《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要求
3.数据库
规划数据库是规划成果数据的电子形式,包括规划文档、规划表格、规划图件的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及元数据等,有关内容应符合《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要求。
4.附件
附件一般包括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会议纪要、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村民参与规划记录材料、村庄规划管制规则、村委会审议意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等相关材料。
三、编制工作安排
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分为5个阶段进行推进,预计四个月完成。
1.现状调研阶段
按照《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开展编制村庄规划所在区域的地形测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踏勘,召开村民座谈会,听取相关单位和部门意见。时间1个月。
2.初步方案阶段
制定村庄规划方案、马鞍山村庄规划编制技术细则方案,再次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意见,进一步优化方案,编制时间约1个月。
3.专家评审阶段
在初步深化村庄规划方案、马鞍山村庄规划编制技术细则方案,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接协调,进一步深化优化方案,形成深化方案和专家评审稿,编制时间约1个月。
4.最终成果阶段
按照相关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村庄规划方案、马鞍山村庄规划编制技术细则方案,形成最终成果,编制时间约1个月。
5.后期服务阶段
包括设计范围内后期相关项目咨询、根据需要到乡村宣传辅导规划内容、跟踪指导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并做好后期维护服务。
(三)商务要求
1、服务地点:马鞍山市
2、服务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四个月内完成全部规划编制工作且提交的最终成果通过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提供1年的跟踪服务期。
3、本项目总报价包含了履行合同所有内容的全部费用,包括人工费(含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餐费、办公费、交通费、服务费、技术服务费、勘察测量调查费、专家咨询(评审)费、仪器设备使用费(含耗材)、场地费、采购代理服务费、人工费、资料费、打印费、保险费其他费用(如编写费、资料费、以及供应商认为完成本项目所需要的其他费用及所有价内价外税金及合理利润等。
4、付款方式:合同签订后,成交供应商完成前期资料搜集整理,采购人在15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0%;成交供应商提交的编制成果通过采购人组织的专家评审,采购人在15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成交供应商提交的编制成果通过县级(含)以上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审议,采购人在15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30%;成交供应商提交的最终成果通过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采购人在15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