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内容:
(一)开展已发生地质灾害、现有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核查,总结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分析地质灾害成灾模式。
(二)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细化完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划定;编制地质灾害调查实际材料图、孕灾地质条件图、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三)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降雨阈值分析研究,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监测和预警方案。
(四)编写成果报告,综合反映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结合调查区防灾减灾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对策建议。
(五)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空间数据库。
(六)工作精度要求
本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精度为1:50000,在充分收集县(市、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等成果基础上,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等手段按照一般调查区精度要求开展补充调查;承灾体调查要充分利用应急等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适当复核调查。
(七)工作方法
1、资料收集与分析
投标人应自行收集、利用已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防治及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气象、水文、地质、规划等资料,初步分析调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状况、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
2、遥感调查
根据调查区实际情况选择遥感技术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类型、边界条件、变形特征、分布发育规律等,初步圈定地表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一般调查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时应选用空间分辨率优于2m的多光谱遥感数据,在重点调查区应选用空间分辨率优于1m的多光谱或无人机遥感数据。对识别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应进行野外核查确认后统一纳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数据库。
3、地面调查
孕灾地质条件调查宜采用追索法及穿越法,应按照调查精度要求布设调查线路和控制点,查明调查区孕灾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特征。对重大、典型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应开展不小于1:2000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对泥石流应开展不小于1:10000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原则上滑坡调查点定在滑坡后缘中部,泥石流调查点定在堆积扇扇顶,崩塌调查点定在崩塌(危岩体)前缘,地面塌陷调查点定在塌陷坑的周缘。
4、工程辅助手段
本次风险普查以收编与补充调查为主,必要时可适当采用物探、钻探、槽探等工程措施辅助调查
二、提交成果:
(一)提交武义县1:5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报告,通过专家组审查验收;建设数据库,数据库通过专家组验收。
(二)若部省出台关于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调查评价工作的新规程,新标准,新要求的,必须从其规程标准和要求。
三、服务要求:
(一)本项目工作范围:武义县行政范围内。
(二)执行的标准、规范、地方性法规
1、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求(1:5000》(试用稿);
2、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与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三)本项目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属于采购人所有。中标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留存,未经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让和使用本项目成果。
(四)投标人须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中标人须免费对项目成果错误内容进行更正。
(六)中标人在接到采购人通知需要现场响应的,中标人须保证在24小时内到达服务现场。
四、服务期限:2021年底前完成报告提交给业主。
五、付款方式:
1、合同签订后,中标人完成野外调查之后支付合同价的60%;编制成果完成,数据库建立后,通过成果审查后支付合同价的剩余全部余款。
2、中标人在结算合同价款时需提供正式的税务发票。
六、其他要求:
本项目的中标单位,不得同时参与“武义县履坦镇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重新招标)(项目编号:JHTK-ZB202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