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象山县西周镇人民政府海水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202140000209548 发布时间:2022-02-14 文档页数:61页 所需下载券:10
象山县西周镇人民政府海水池塘养殖尾水治理项目

招标内容与技术需求

、项目背景

养殖尾水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或者养殖结束后,由养殖体系(包括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向自然水域排出的不再使用的养殖水。养殖尾水由于其悬浮物质、氮磷等营养元素和COD等存在超标现象,一方面限制了养殖生物自身的生长,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直接排入环境中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近年来,养殖尾水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问题已经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瓶颈,亟需得到解决。

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为我国水产养殖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治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涉农问题整改等工作部署,根据《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举一反三”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2021]6号)文件要求,到202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池塘养殖全面完成养殖尾水治理全覆盖的目标,实现养殖尾水“零直排”,切实改善养殖环境,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

为了推进养殖尾水治理,2021年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及责任分解的通知》。根据该文件要求,结合国家、省市等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编制了《象山县西周镇海水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设计及实施方案》。

、编制依据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20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农办渔[2020]8号)

关于印发《宁波市贯彻落实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的通知(甬党发[2019]48号)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举一反三”大排查大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2021]6号)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涉农问题“举一反三”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甬农发[2021] 37号)

中共象山县委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象山县贯彻落实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实施方案》的通知(县委发[2019]25号)

象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池塘养殖尾水治理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宁波市涉养入海闸养殖尾水排放要求(暂行)(甬海办[2017]58号)

关于全面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的通知(浙海渔业函[2018]9号)

宁波市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2018~2022)

总体目标

根据省、市、县渔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种养环境保护督查组对浙江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对西周镇4个片区共2175亩养殖区进行尾水治理。

养殖尾水治理的总体目标:通过规划养殖区内养殖方式,优化布局养殖种类和密度,实现连片养殖区的健康生态养殖;利用现有条件,借助水系的自然流向,在养殖区内布设原位沉淀过滤坝、生态浮床、生物膜净化、生态湿地等区块,应用物理和生物手段加快养殖水处理系统建设,实现养殖尾水的集中处理和零直排。

四、尾水治理总体要求

目前,国家、省、市等相关主管部门对海水养殖区的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均有详细规定,浙江省养殖污染防治规范对养殖尾水的要求为: 不能直接排放物理沉淀生物净化。

近期,国家对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放标准作了新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本区块养殖尾水的处理要求参照最新标准,具体排放标准见表1。

表1 海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标准值

指标

类别

悬浮物

mg/L

pH

COD

mg/L

mg/L

mg/L

无机氮

mg/L

活性磷酸盐mg/L

一级

40

7.5~8.5

10

0.20

0.10

1.0

0.05

二级

100

6.5~9.5

20

0.50

0.20

2.0

0.10

1、养殖尾水监测数据

2018年~2020年,象山县水利和渔业局连续3年对涉养闸的尾水环境现状进行跟踪监测,总体来看本方案中涉及到区域内的养殖环境尚可,其中2020年8月份监测结果显示:COD均符合一级排放标准;无机氮仅1个站位符合一级排放标准,其余均超一级排放标准;活性磷酸盐有2个站位超过一级排放标准(表2)。

2拟进行尾水处理的养殖区环境监测结果(2020年8月)

序号

养殖场名称

COD

mg/L

氨氮

mg/L

硝酸盐

mg/L

亚硝酸盐

mg/L

活性磷酸盐

mg/L

1

蒋家岙闸

3.5

1.63

0.6

0.006

0.04

2

牌头雷法塘闸

3.2

1.70

0.6

0.011

0.07

3

文成塘闸

4.6

1.82

0.6

0.007

0.04

4

官山塘闸

4.8

1.61

0.5

0.006

0.04

5

东岙塘闸

4.4

1.62

0.4

0.010

0.03

6

莲花塘西闸

3.9

1.09

1.2

0.007

0.05

7

莲花塘东闸

4.9

0.898

0.6

0.010

0.05

2、水产养殖现状

该连片区域的养殖方式基本类似,为虾蟹贝生态立体混养模式,养殖种类主要有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脊尾白虾、缢蛏、青蛤等。

养殖经营主体多数为散户养殖,而且本片区的养殖面积较大,多数超过100亩,部分养殖片区的面积超过1000亩,每个池塘的养殖面积均在20亩左右(表3)。

3 设计区域养殖现状

序号

养殖塘名称或位置

面积(亩)

养殖方式

尾水排放现状

1

老骥缘水产

/

苗种繁育

直接排放

2

牌头村

535

海水养殖

虾蟹贝混养

直接排放

3

象西水产

900

海水养殖

虾蟹贝混养

直接排放

4

下沈村、杰岙村、东普村

740

海水养殖

虾蟹贝混养

直接排放

3、养殖尾水排放现状

该连片养殖池塘的换水量相对较固定,一般海水养殖池塘片区均在大潮讯期换水,每次换水量约为养殖塘的20~30cm;每个大潮汛换水时间约12天左右。养殖产品收获后,全塘换水,清淤。

五、养殖尾水处理设计实施要求及工程量清单

1、宁波老骥缘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1.1尾水处理设计要求

(1)尾水收集池改变尾水直接排放模式,改造室内排水管道和渠道,将育苗尾水统一纳管。改造育苗车间西侧的蓄水池,使其成为养殖尾水收集池,蓄水池的面积约为100 m2。

(2)沉淀区:通过布设管道,将养殖尾水收集池和沉淀连接。沉淀设在育苗车间的西南侧租赁的发展用地内,通过改造分割后形成沉淀区,面积为760m2。

(3)过滤区:过滤与沉淀相通,面积为400 m2,过滤内建设滤坝3道,内填充陶粒、牡蛎壳、活性炭等,外框用玻璃纤维管固定。

(4)生物处理区:生物处理的东南侧通过涵管与过滤区相通,生物处理的面积共400 m2池内放置生态浮床,面积约为池塘总面积的50%。生物处理池北侧也通过涵管与排水沟通,经处理后的育苗尾水通过排水沟统一排放入海。

1.2实施要求

(1)尾水收集池

利用育苗车间西侧的现有水池,经初步改造后形成养殖尾水收集池,通过改造室内育苗厂内渠道,将车间内的养殖尾水统一汇流到西侧的收集池,收集池面积为100 m2,水泥池采用红砖砌墙的方式。尾水收集池通过汇水管(长度170m)与沉淀区相连。

(2)沉淀

通过改造育苗车间西南侧的发展用地(约2.3亩)形成处理区,处理区共分为沉淀区、过滤区和浮床处理区3个功能区块。整个处理区呈近三角形结构,整体通过挖掘筑堤成塘的方式形成:塘内下挖1m、筑堤高度1m,塘堤采用塘泥堆砌而成,顶面宽度2m,外侧坡度1:1.2、内侧坡度1:1.3。

沉淀区位于处理区的西北侧,面积约为760 m2内部设置2道钉型坝(一道长15m、一道长30m),钉坝采用塘泥堆砌而成,钉型坝顶面宽1m、高度为2m、坡面1:1.3。

(3)过滤

过滤区是处理区的一部分,与沉淀区相通,面积约为400 m2,过滤内建设滤坝3道,每道滤坝长度为17.5m、宽度为1m、高度为1.2m,内填充陶粒、牡蛎壳、活性炭等,外框用玻璃纤维管固定。

(4)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区也是处理区的一部分,与过滤区直接相通,面积约为400 m2生物处理区东侧覆埋直径为20cm左右的涵管作为水进出的溢水口涵管预埋高度低于塘顶面50cm。

生物处理区内放置生态浮床,面积为整个生物处理区面积的50%,即200 m2,生态浮床选用植物种类为海马齿、互花米草等。

生态浮床以50m2为一个功能单元,本片区设置4个,浮床总面积200m2。

1.3工程量清单

序号

类 别

单 位

数量

1

生态浮床

m2

200

1.1

  PPR(32mm)管材

m

700

1.2

  弯头接头(32mm)

400

1.3

  三通接头(32mm)

200

1.4

  XPS板(3cm厚)

m2

200

1.5

  尼龙网(网孔>3cm)

m2

240

1.6

  尼龙编织绳(4mm)

m

670

1.7

  自锁式尼龙扎带(4*250mm,200只/包)

60

1.8

  海马齿(高>10cm)

12800

1.9

  玻璃纤维管(30mm,长2m)

250

2

过滤坝

m

52.5

2.1

  场地平整

m3

18.83

2.2

  陶粒填充

m3

63

2.3

  尼龙网袋

1050

2.4

  玻璃纤维管(30mm,长2m)

420

3

处理区

 

 

3.1

  场地平整

m3

2350.8

3.2

  碎石料找平

m3

1693.6

3.3

  非粘土烧结多孔砖(240*115*90)

千块

4.5

3.6

  C30混凝土底板

m3

10

3.7

  C30防水商品混凝土

m3

13.58

4

导流管道系统

 

4.1

  场地平整

m3

485.4

4.2

  C30防水商品混凝土

m3

14.48

4.3

  PE导流管

m

170

5

养殖尾水标志牌

1

5.1

  标牌设计

m2

5

5.2

  标牌制作

m2

5

2、牌头村

2.1尾水处理设计要求

(1)生态浮床区:在进排水渠道内设置生态浮床,生态浮床的植物种类采用海马齿,或者互花米草与碱蓬等。在主进排水渠和一个侧进排水渠(水量较多)中设置生态浮床,其它进排水渠不设置浮床,生态浮床面积为180m2。

(2)浮球生物膜区:生物吸附球的采用碳纤维材质,设置在进排水渠道中,与生态浮床相间分布,在东侧蓄水量少的渠道内仅生物膜区,浮球生物膜区的面积共240m2。

(3)滤坝区:设置在进排水渠道的末端,设置2组滤坝(组1区3道、组2区5道),滤坝外框采用玻璃纤维管,内部填充陶粒、牡蛎壳、活性炭等,滤坝长度为6m、宽度1m、高度0.8m。

2.2实施要求

(1)生态浮床区:生态浮床以30m2为一个功能单元,本养殖片区设置6个单元,总面积180m2。

(2)浮球生物膜区:浮球生物膜区以30m2为一个功能单元,本养殖片区设置8单元,总面积240m2。

(3)滤坝区:设置2组滤坝(组1区3道、组2区5道),滤坝长度为6m、宽度1m、高度0.8m。

2.3工程量清单

序号

类 别

单 位

数量

1

生态浮床

m2

180

1.1

  PPR(32mm)管材

m

630

1.2

  弯头接头(32mm)

360

1.3

  三通接头(32mm)

180

1.4

  XPS板(3cm厚)

m2

180

1.5

  尼龙网(网孔>3cm)

m2

216

1.6

  尼龙编织绳(4mm)

m

603

1.7

  自锁式尼龙扎带(4*250mm,200只/包)

54

1.8

  海马齿(高>10cm)

11520

1.9

  玻璃纤维管(30mm,长2m)

225

2

浮球生物膜

m2

240

2.1

  PPR(32mm)管材

m

840

2.2

  弯头接头(32mm)

480

2.3

  三通接头(32mm)

240

2.4

  尼龙绳(1.5mm)

m

3600

2.5

  聚丙烯悬浮球(50mm)

24000

2.6

  玻璃纤维管(30mm,长2m)

300

3

过滤坝

m

48

3.1

  场地平整

m3

7.43

3.2

  陶粒填充

m3

38.4

3.3

  尼龙网袋

720

3.4

  玻璃纤维管(30mm,长2m)

384

4

养殖尾水标志牌

1

4.1

  标牌设计

m2

5

4.2

  标牌制作

m2

5

3、象西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3.1尾水处理设计要求

(1)生态浮床区:在进排水渠道内设置生态浮床,生态浮床的植物种类采用海马齿,或者互花米草与碱蓬等。生态浮床设置在东侧、西侧进排水渠中,有泄洪需要的进排水渠不设置浮床。生态浮床总面积为390m2。

(2)浮球生物膜区:设置在进排水渠道中,生物吸附球的采用碳纤维材质,分别东侧、西侧的进排水渠道和和东侧的支渠内设置浮球生物膜区,总面积240m2。

(3)滤坝区:在东西两侧的排水渠道的中末端,设置2组均为5道的滤坝,滤坝外框采用玻璃纤维管,内部填充陶粒、牡蛎壳、活性炭等,滤坝长度不等(组1区长8m、组2区长10m)、宽度1m、高度0.8m。

(4)生态湿地区:在靠近排水渠外侧构建生态湿地,生态湿地区通过疏通河道、栽植耐盐植物等。

3.2实施要求

(1)生态浮床区:生态浮床以30m2为一个功能单元,片区设置13个功能单元,总面积390m2。

(2)浮球生物膜区:浮球生物膜以30m2为一个功能单元,片区设置8个功能单元,总面积240m2。

(3)滤坝区:设置2组均为5道的滤坝,滤坝外框采用玻璃纤维管,内部填充陶粒、牡蛎壳、活性炭等,滤坝长度不等(组1区长8m、组2区长10m)、宽度1m、高度0.8m。

(4)生态湿地区:利用现有地形,和原生耐盐植物,适当疏通渠道,构建人工生态湿地。

3.3工程量清单

序号

类 别

单 位

数量

1

生态浮床

m2

390

1.1

  PPR(32mm)管材

m

1365

1.2

  弯头接头(32mm)

780

1.3

  三通接头(32mm)

390

1.4

  XPS板(3cm厚)

m2

390

1.5

  尼龙网(网孔>3cm)

m2

468

1.6

  尼龙编织绳(4mm)

m

1306.5

1.7

  自锁式尼龙扎带(4*250mm,200只/包)

117

1.8

  海马齿(高>10cm)

24960

1.9

  玻璃纤维管(30mm,长2m)

487.5

2

浮球生物膜

m2

240

2.1

  PPR(32mm)管材

m

840

2.2

  弯头接头(32mm)

480

2.3

  三通接头(32mm)

240

2.4

  尼龙绳(1.5mm)

m

3600

2.5

  聚丙烯悬浮球(50mm)

24000

2.6

  玻璃纤维管(30mm,长2m)

300

3

过滤坝

m

90

3.1

  场地平整

m3

12.65

3.2

  陶粒填充

m3

72

3.3

  尼龙网袋

1350

3.4

  玻璃纤维管(30mm,长2m)

720

4

养殖尾水标志牌

1

4.1

  标牌设计

m2

5

4.2

  标牌制作

m2

5

4、下沈村、杰岙村、东普村

4.1尾水处理设计要求

(1)生态浮床区:在进排水渠道内设置生态浮床,生态浮床的植物种类采用海马齿,或者互花米草与碱蓬等。生态浮床仅在中间的3条进排水渠中。生态浮床总面积为210m2。

(2)浮球生物膜区:设置在进排水渠道的中,与生态浮床相间分布,生物吸附球的采用碳纤维材质,浮球生物膜区的面积330m2。

(3)滤坝区:在进排水渠道的中末端,设置5道滤坝区,滤坝外框采用玻璃纤维管,内部填充陶粒、牡蛎壳、活性炭等,滤坝长度6m、宽度1m、高度0.8m。

4.2实施要求

(1)生态浮床区:生态浮床以30m2为一个功能单元,本养殖片区设置7个功能单元,面积210m2。

(2)浮球生物膜区:浮球生物膜区以30m2为一个功能单元,本养殖片区设置11个功能单元,面积330m2。

(3)滤坝区:在进排水渠道内设置5道滤坝区,滤坝外框采用玻璃纤维管,内部填充陶粒、牡蛎壳、活性炭等,滤坝长度6m、宽度1m、高度0.8m。

 

具体见招标文件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