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书
一、项目背景
城市体检是指对城市发展状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和反馈,揭示城市运行发展状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促进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开展蚌埠市城市体检工作,建立健全城市体检评估评价机制,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相关部署,结合蚌埠市的城市发展现状,特开展《蚌埠市城市体检报告》编制项目。
二、服务需求
(一)体检方法
坚持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利用网络开源数据、部门提供数据、遥感数据、社会大数据等相关城市体检指标数据,根据城市发展所处阶段,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并深入开展定性分析评价,实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综合得出体检评估结论。
坚持客观评估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既以客观数据为基础,又将群众的主观感受作为重要衡量标准,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估内容。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科学确定调查项目,统筹安排调查范围,选择足够调查样本,全面覆盖不同学历、收入、年龄、区域、户籍的调查对象,真实反映群众的实际感受和迫切需求,为城市体检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坚持多方校验与多面分析相结合。对多个来源渠道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 通过综合分析、多方校验后确定采信数据。对同一指标或相近指标,从不同角度进行正反两面分析和全面系统分析,使分析更加深入全面,得出的结论更加真实可靠。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以查找和发现问题为导向,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工作措施,定期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进一步校正修订目标和措施,努力建成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蚌埠市市辖区,包括4个行政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和淮上区)、2个功能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开区),市区面积总计969.39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市区人口123.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6%。城市体检核心研究区范围为:西至 G3 高速,南至蚌埠市行政区界,东至蚌五泗高速公路,北至 G36 高速,总面积约420 平方千米。
其中:龙子湖区辖区总面积147.65平方公里,现辖6个街道,1个乡,分别是:东风街道、延安街道、治淮街道、东升街道、解放街道、曹山街道和李楼乡。截至2019年末,龙子湖区总人口17.31万人(统计数据含经开区)。
蚌山区辖区面积89.33平方公里,现辖5个街道,2个乡,分别是:天桥街道、青年街道、纬二路街道、黄庄街道、宏业村街道、雪华乡和燕山乡。截至2019年末,蚌山区总人口34.91万人(统计数据含经开区)。
禹会区辖区总面积329.72平方公里(含高新区部分),现辖5个街道、1个社区、2个乡镇,分别是:朝阳、纬四、张公山、大庆、钓鱼台街道、涂山风景区、长青乡和马城镇。截至2019年末,禹会区总人口36.04万人(统计数据含高新区)。
淮上区辖区总面积402.69平方公里,现辖5个镇1个街道(社区),分别是:小蚌埠镇、吴小街镇、曹老集镇、梅桥镇、沫河口镇和淮滨街道。截至2019年末,淮上区总人口28.17万人。
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禹会区内部,辖秦集镇和天河科技园,总面积约11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3万人。
蚌埠经济开发区居蚌埠城市中心,现辖2个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2个街道、1个镇,24个社区居委会、22个行政村、21所学校,管理面积达到近100平方公里,全区人口约30万。
蚌埠市开展城市体检应坚持问题导向,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包含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5个方面,城市既有房屋改造、住房供应与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含社区内体育、健身等场地及设施)、生活交通便捷、生活健康舒适,生态环境、园林绿化、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绿色设施,排水防涝设施、海绵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设施,新基建设施、新城建设施,城市特色风貌、历史文化保护等18个类别,老旧小区改造率、空间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5G网络基站密度、城市历史风貌破坏负面事件数量等78项具体指标。
蚌埠市城市体检内容分别是:
宜居城市指标体系:包括城市既有房屋改造、住房供应与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生活交通便捷性、生活健康舒适5个类别23项指标。
绿色城市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园林绿化、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绿色设施5个类别22项指标。
韧性城市指标体系:包括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海绵城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设施4个类别18项指标。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包括新基建设施和新城建设施2个类别6项指标。
人文城市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特色风貌、历史文化保护2个类别9项指标。
社会满意度评价。社会满意度获取了市民对于标志性建筑、街道尺度、公共绿化、夜景照明、街道家具等人居环境要素的评价数据,加大了居民对城市体检工作的支持力度。这一指标的评价包括了外来人口的融入程度,尤其是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就医、上学等问题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是评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指标。
蚌埠市开展城市体检应综合运用行业统计数据、遥感数据、社会大数据等,结合社会满意度问卷调查,客观分析多源数据,综合主客观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形成城市体检报告。
(四)质量标准
符合国家、住建部和住建厅关于城市体检的政策和有关规范、技术指南要求,通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
(五)时间要求
确定体检指标体系。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城市体检基本指标体系, 结合蚌埠发展现状和十四五发展需求,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形成蚌埠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分解数据收集任务。将确定的《蚌埠市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数据填报任务分解给各责任部门。校核完善基础资料。针对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资料,明确数据来源,结合网络开源数据,校核数据准确性,并提出选取这一指标的情况说明。对比查找城市病症。对相关指标和情况进行对标分析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综合评估,全面排查城市病因。深入探析城市病因。根据找出的问题,逐一分析主客观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所在。开出城市治病良方。根据分析查找出的城市病症及病因,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形成并提交城市自体检报告。(完成时限:中标后一个月内提交成果报告。)
(六)成果要求
为了更好的查找病因,对症下药,规划成果要求对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5个方面78个指标进行评价,并形成蚌埠市城市体检报告,以便更为深入的分析。最终成果形式以文字性体检报告为主,辅以汇报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