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项目范围及要求
相关声明:以下1-7条款如标段内另有说明的,则按标内要求执行。
1.设备(材料)要求
1.1投标人投标提供的设备必须是厂商原装的、全新的,型号、性能及指标符合国家及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技术、质量、安全标准。
1.2所有设备在开箱检验时必须完好,无破损,配置与装箱单相符。数量、质量及性能不低于本需求书中提出的要求。
1.3设备外观清洁,标记编号以及盘面显示等字体清晰,明确。铭牌、使用指示、警告指示应以中文或英文及易懂的通用符号来表示;应准确无误地表明设备之型号、规格、制造厂及生产或出厂日期。
1.4对于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技术规范中指出与否,投标人都应提供并在投标文件中明确列出。
1.5所有货物提供出厂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国外生产的必须有合法的进货渠道证明,如海关报关单、原产地证明、商检证明等。
1.6所有货物到现场安装使用前,招标人将进行抽样检验或试验。
2.数量调整
招标人保留在签约时调整部分方案及定购设备数量和服务的权力,投标人应对系统方案中设备和服务明细报价,按投标单价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调整,双方不得拒绝。
如遇本次招标没有涉及的设备或服务时,由中标人提供申请,招标人确认后实施。
3.安装及调试、验收
中标人应派经招标人认可的有经验和能力、具有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负责系统设备安装工作,在设备安装期间应充分了解设备安装进度要求,解决安装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1中标人负责设备的安装、调试。
3.2调试所需专用工具设施物料由中标人自备、自费运到现场,完工后自费搬走。
3.3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验收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国家无验收规范标准的按双方合同规定的要求)进行。
3.4设备的拆箱、通电、调试等各项工作由中标人负责,但必须在招标人指定人员的参与下进行。在实际实施前必须先经招标人同意方可进行。调试的原始记录须经各方签字后作为验收的文件之一。
3.5所有的招标设备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在制造厂检查和试验合格,以表明其运行性能、安全性能以及设备材料和结构在电气、机械上的完整性。
4.技术培训
4.1中标人须对招标人的技术人员培训。投标人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费用等。
4.2中标人提供的负责培训的人员应具备同类设备五年以上的经验。
4.3技术培训费用应包含在投标总价中。
4.4技术培训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4.4.1原理、构成和功能的描述。
4.4.2常见故障的处理或排除。
4.4.3各系统部件(设备)的检查、调整和维护。
4.4.4对使用者关于设备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
5.售后服务
5.1投标人须提供经调试、试运行、验收合格后至少1年的质保期(投标人可根据自身实力作出更长时间的质保承诺)。在此期间,投标人应免费处理因质量发生的故障,并进行正常保养。
5.2中标人必须有可靠的售后服务保障包括但不限于在绍兴附近有固定的维修服务点,能提供正常的技术、备品备件服务。
6. 服务要求
6.1保修响应时间:要求对项目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在系统出现故障1小时内给予电话支持,如不能解决,在故障发生的4小时内,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处理。
6.2 中标人提供的设备,必须符合招标文件及其投标文件规定的要求,如有不符,采购人可以无条件退货,造成的损失由中标人承担。
7. 项目实施人员费用
中标人应自行承担选派专业人员的住宿、就餐和交通等费用。
8.招标项目设备名称及数量:
01标曹娥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项目
一、项目需求
(一)项目背景
根据《浙江省水利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绍兴市水利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曹娥江数字流域试点建设,按照“党建统领、业务为本、数字赋能”三位一体统筹发展要求,以解决问题、取得实效为衡量标准,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面上推广价值的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2021年6月,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发布了第一批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需求的通知,并在7月发布了第一批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和试点单位,曹娥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列入其中。2021年8月,绍兴市水利局印发了《绍兴市水利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绍市水利〔2021〕63号),明确绍兴市水利数字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其中包括曹娥江流域水智平台建设(曹娥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开展曹娥江数字流域试点建设、打造曹娥江流域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杆。
在国家和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政府数字化改革的号召下,开展曹娥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项目,实现曹娥江流域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分迫切的。
(二)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曹娥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型构建和曹娥江数字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开发等。
(三)项目技术要求
3.1 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型构建
根据流域水文气象、自然地理等特点,收集流域下垫面变化资料、历史水文长系列及场次洪水数据、河道断面、水利工程调度等,建立流域水文产汇流模型、大中型水库预报调度模型、曹娥江干流河道演进及平原河网水动力学模型,对模型参数率定验证并进行精度评定。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基础资料收集分析和处理
①历史水文长系列及场次洪水数据:收集流域站点长系列及典型场次洪水数据,包括降雨、径流、洪水、潮位等水文要素,分析资料成果的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并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收集流域较大洪水的暴雨特征、调度情况、受灾情况等资料。要求收集流域代表站的长系列逐日及场次逐时降雨、水位、流量等资料,系列长度满足规范要求,不足的要求收集所有相关资料。
②河道断面、水利工程调度等资料:收集并分析流域内水库、河道、堤防、滞洪区、水闸等水利工程资料,补充测量主要河道、堤防等重点数据。 要求收集流域曹娥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澄潭江、长乐江、新昌江、小舜江等断面资料及堤线、堤顶高程数据,不足部分进行补充测量。
③流域地形DEM、堤防保护区、地形图等地理信息数据。要求收集的DEM和地形图资料时间不早于2019年,并划分堤防保护区,为洪水淹没、影响评估等空间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2)水文产汇流模型建立
①水文分区划定,站点权重分析:对流域进行水文分区,包括非库山区、水库、平原河网集雨分区等,采用泰森多边形等对各水文分区进行雨量站点权重分析计算。
②面雨量计算,典型洪水选择:计算分区面雨量,确定出代表不同降雨时空分布的典型洪水。
③水文产汇流模型构建:对每一个水文分区单独建立水文产汇流模型。
(3)水动力模型建立
①模型概化:结合流域现状和规划工况下的水系及水利工程情况,对水动力模型进行概化,确定模型的计算边界。
②结构物和调度处理:根据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和超标准洪水预案,确定水库、河道、滞洪区等水利工程之间的联系,确定闸站的调度运行方式。
③水动力模型构建:采用一维非恒定流计算方法,建立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根据河道断面尺寸、坡降等几何特征、上游及支流洪水过程、流域降雨过程和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过程,逐时逐段计算河道水位、流量及区域的水位变化过程。
(4)水利工程调度模型
①水库调度:建设重要大中型水库的指令调度模型、规则调度、自定义调度模型等。
②闸站调度:对流域清风水库枢纽、上浦闸、新三江闸、曹娥江大闸建立调度模型;
②联合调度:耦合曹娥江水库、蓄滞洪区(包括湛头滞洪区、大浸畈滞洪区等)及沿线主要闸站(包括清风水利枢纽、上浦闸、曹娥江大闸等)调度模型,形成联合调度。
(5)耦合预报模型
①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耦合水文产汇流模型、水动力模型、工程调度模型、风险研判分析模型,对大中型水库、干流主要断面及平原河网代表站进行洪水预报,根据预报成果进行风险研判,分析淹没范围、水深及影响损失等,实现点、线、面预报要素结合。
②边界潮位预报:在海洋部门发布的风暴潮增水和风浪增水预报结果的基础上,再将天文潮预报水位和风暴潮增水迭加,对预见期潮水位过程线进行预报,并对预报成果实时修正处理。
③网格化降雨数值预报:根据气象网格化降雨预报,实时生成流域各水文分区预报面雨量时间序列,接入耦合预警模型。
(6)洪水预报方案编制
①水库预报方案。编制长诏水库、钦寸水库、巧英水库、门溪水库、南山水库、坂头水库、剡源水库、辽湾水库、丰潭水库、前岩水库、平水江水库和汤浦水库12个大中型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方案。预报方案必须包括新安江模型预报方案。
②重要预报断面预报方案。新昌、嵊州新市、孟爱、黄泽、嵊州(三)、百官、东沙埠、东山、百官和绍兴等重要断面预报方案。预报方案必须包括水文、水动力学预报方案。
(7)模型参数率定及精度评定
①根据流域典型历史洪水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验证,并依据《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B/T 22482-2008)对流域主要防洪控制断面和大中型水库站进行精度评定。
②对于历史洪水资料满足规范要求且质量较好的大型水库、重点中型水库和东山站以上防洪控制断面洪水预报精度应达到甲级;上浦闸及以下站点(绍兴站除外),相对难度较大,验收标准可适当放宽,但水位误差均值最大不得超过20cm,绍兴站水位预报精度不得超过10cm。
(8)研究适用于曹娥江流域的概率预报、集合预报、数理统计洪水位预报等模型算法。
综合分析流域站点资料的丰富程度以及站点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研究研究适用于曹娥江流域的概率预报、集合预报算法。选取百官站、东山站、嵊州站和新昌站等作为主要特征断面,分别构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洪水预报模型运用在单点实时预报工作中。
以上水文产汇流模型、水动力模型及耦合模型须采用标准化、统一服务接口,模型与数据可分离,模型可随用随调,具备实时计算能力。模型均不接受第三方商业软件模型,采购人在使用中无其他授权约束和要求,项目完成后知识产权归采购人与承担方双方共有。
3.2 曹娥江数字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业务应用
集成曹娥江数字流域和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型,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主要建设预报调度一体化、多跨联动治水、场景大屏和应用管理等功能模块。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块:集成预报调度及风险研判一体化模型,通过计算、模拟和仿真,实现“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核心功能。
①预报:包括洪水自动预报、人工交互预报等功能。其中,洪水自动预报能够实现无人值守预报和提前预警;人工交互预报要求包含一键分析和专家模式两种方式,专家模式能够对初始状态与边界、各类输入进行灵活设置。
提供可配置基于不同预报调度模型方案功能,以灵活适应不同来水断面-区间-水库调度组合的预报要求。预留镜岭水库洪水预报模型接口,洪水预报成果通过接口形式上传至省水情平台。
②预警:根据实时监测和预报成果及预警指标等进行预警提示,包括洪水专业预警发布、洪水公众预警发布、历史预警发布信息查询等功能。其中,洪水专业预警应向各级水利防汛机构或相关部门发布;洪水公众预警应向社会公众发布;历史预警发布信息查询可根据分类字段检索。
③预演:集成耦合流域预报信息与工程调度运用等运行信息和其他边界条件,分析流域洪水风险形势,并实现综合集成与动态展示,包括降雨变化过程、水面线变化过程、保护区淹没过程等。
④预案:结合流域形势变化对预演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动态生成工程调度方案和风险管控措施、多方案比选等功能。其中,方案系统生成应结合洪水预报成果和各类防洪方案、调度规则及专家经验,生成全流域联合调度方案;多方案比选要求能够对各个方案的指标进行对比,为选择合理有效的防洪调度方案和决策提供支撑。
(2)场景大屏模块:将重要数据及主要业务成果进行系统汇聚,流域防洪场景及多跨联动治水场景大屏。与绍兴水管理平台场景大屏、汇报大屏无缝衔接,做好与“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应用”相衔接。
(3)应用管理模块:实现系统中用户权限分配,包括提供关于该系统的设置功能,如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菜单管理、数字字典等功能。
(3)系统部署及国产化适配
根据省政府数字化改革要求,曹娥江数字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统一部署在政务专有云上。平台需适配国产终端及基础软硬件,实现现有终端环境和国产终端环境双兼容。平台需基于信创环境进行开发测试,支持国产化及信创云部署要求,支持信创终端访问。
(四)任务清单
编号 |
主要事项 |
单位 |
主要技术要求 |
一 |
曹娥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型构建 |
|
|
(一) |
基础资料收集分析和处理 |
|
|
1 |
历史水文长系列及场次洪水数据 |
项 |
要求收集流域代表站的长系列逐日及场次逐时降雨、水位、流量等资料,系列长度满足规范要求,不足的要求收集所有相关资料。 |
2 |
河道断面、水利工程调度等资料 |
项 |
要求收集流域曹娥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澄潭江、长乐江、新昌江、小舜江等断面资料及堤线、堤顶高程数据,不足部分进行补充测量。收集并分析流域内水库、河道、堤防、滞洪区、水闸等水利工程及调度资料。 |
3 |
流域地形DEM、地形图等地理信息数据 |
项 |
要求收集的DEM和地形图资料时间不早于2019年,并划分堤防保护区,为洪水淹没、影响评估等空间分析提供基础支撑。 |
(二) |
水文产汇流模型建立 |
|
|
1 |
水文分区划定,站点权重分析 |
项 |
利用DEM及河流水系等资料,对流域进行水文分区,包括非库山区、水库、平原河网集雨分区等,对每一个水文分区单独建立水文产汇流模型。 |
2 |
面雨量计算,典型洪水选择 |
项 |
|
3 |
水文产汇流模型构建 |
项 |
|
(三) |
水动力模型建立 |
|
|
1 |
模型概化 |
项 |
结合流域现状和规划工况下的水系及水利工程情况,采用一维非恒定流计算方法,建立干流及主要支流、平原河网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逐时逐段计算河道水位、流量及区域的水位变化过程,并考虑溃漫堤、闸门调度与滞洪区、保护区的水量交换。 |
2 |
结构物和调度处理 |
项 |
|
3 |
水动力模型构建 |
项 |
|
(四) |
流域水利工程调度 |
|
|
1 |
水库调度 |
项 |
对流域大中型水库、重要闸站及蓄滞洪区按工程调度原则及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建立的相应的规则调度、指令调度模型、自定义调度及联合调度模型等。 |
2 |
闸站调度 |
项 |
|
3 |
联合调度 |
项 |
|
(五) |
耦合预报模型 |
|
|
1 |
耦合洪水预报模型 |
项 |
要求无缝耦合水文水动力模型、洪水淹没分析模型,实现预报调度和风险研判一体化,所有模型需自主研发,不接受第三方商业模型软件。 |
2 |
边界潮位预报接入及处理 |
项 |
接入曹娥江大闸外边界潮位预报过程数据,为水动力模型提供边界条件 |
3 |
气象降雨数值预报接入及处理 |
项 |
接入气象网格化降雨数值预报,生成各水文分区预报需要的时空序列数值 |
(七) |
洪水预报方案编制 |
|
|
1 |
水库预报方案 |
项 |
编制长诏水库、钦寸水库、巧英水库、门溪水库、南山水库、坂头水库、剡源水库、辽湾水库、丰潭水库、前岩水库、平水江水库和汤浦水库12个大中型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方案。预报方案必须包括新安江模型预报方案。 |
2 |
重要预报断面预报方案 |
项 |
新昌、嵊州新市、孟爱、黄泽、嵊州(三)、百官、东沙埠、东山、百官和绍兴等重要断面预报方案。预报方案必须包括水文、水动力学预报方案。 |
(八) |
模型参数率定及精度评定 |
|
|
1 |
模型参数率定 |
项 |
对于历史洪水资料满足规范要求且质量较好的大型水库、重点中型水库和东山站以上断面洪水预报精度应达到甲级;上浦闸及以下站点(绍兴站除外),相对难度较大,验收标准可适当放宽,但水位误差均值最大不得超过20cm,绍兴站水位预报精度不得超过10cm。 |
2 |
大中型水库预报精度评定 |
项 |
|
3 |
干流防洪控制断面精度评定 |
项 |
|
(九) |
研究适用于曹娥江流域的概率预报、集合预报、数理统计洪水位预报模型算法 |
项 |
综合分析流域站点资料的丰富程度以及站点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研究研究适用于曹娥江流域的概率预报、集合预报算法。选取百官站、东山站、嵊州站和新昌站等作为主要特征断面,分别构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洪水预报模型。 |
二 |
曹娥江数字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平台)业务应用 |
|
|
(一) |
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块 |
|
|
1 |
预报 |
项 |
集成预报调度及风险研判一体化模型,按水利部《水利业务“四预”功能基本技术要求》,实现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核心功能。预留镜岭水库洪水预报模型接口,洪水预报成果通过接口形式上传至省水情平台。 |
2 |
预警 |
项 |
|
3 |
预演 |
项 |
|
4 |
预案 |
项 |
|
(二) |
场景大屏模块 |
|
|
1 |
流域防洪场景及多跨联动治水场景大屏 |
项 |
与绍兴水管理平台场景大屏、汇报大屏无缝衔接,做好与“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应用”相衔接。 |
(三) |
应用管理模块 |
|
|
1 |
用户权限分配和系统设置功能 |
项 |
根据省、市、县水利部门及各级洪水预报人员、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相关用户需求和职责进行权限分配和系统功能设置 |
2 |
移动应用 |
项 |
越水情迭代升级 |
3 |
第三方软件测试 |
项 |
提供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 |
4 |
系统部署及国产化适配 |
项 |
系统部署满足政务云上云要求,要求适配国产终端及基础软硬件,实现现有终端环境和国产终端环境双兼容。 |
三 |
其他 |
|
|
1 |
1年售后服务 |
项 |
|
本项目建设期为2022年至2025年,共4年;
2022年年底前完成曹娥江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块功能最小化上线;
2023年完成流域防洪和多跨应用场景建设,年底前进行项目完工验收,系统投入试运行;
2024-2025年试运行期间对洪水预报调度模型进行检验和完善;
2025年底前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并进入壹年质保期。
(1)保修响应时间:要求对项目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在系统出现故障1小时内给予电话支持,如不能解决,在故障发生的4小时内,派技术人员到现场处理。
(2)中标人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应编制培训材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尽快熟悉系统操作,促进系统更快更好的投入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完成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全部建设项目、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满足采购人工作需求,并完成采购人培训工作后,通过采购人组织的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需提交以下成果:
(1)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份;
(2) 流域洪水预报方案(包括大中型水库和河道预报断面站点)1份;
(3)项目软件一套、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一份;
(4)项目用户手册文档一份;
(5)项目培训不少于3次
(1)签订生效以及具备实施条件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价的20%;
(2)2022年11月30日前,预报调度一体化模块功能最小化上线后15日内支付合同价的40%(合计支付至合同价的60%);
(3)2023年11月30日前,完成多跨应用场景并通过完工验收投入试运行后15日内支付合同价的20%(合计支付至合同价的80%);
(4)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当年对洪水预报调度模型的检验和完善后15日内支付合同价的10%(合计支付至合同价的90%)
(5)2025年11月30日前,通过竣工验收后15日内支付合同价的10%(合计支付至合同价的100%);
(6)2026年,质保期满后15日内退还履约保证金。
具体以财政资金到位为准,若当年年底拨付资金不足,不足部分在下一次支付款项时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