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内容及要求
一、项目名称:南京市花卉公园系列规划研究项目
二、资金预算:300 万。
三、工作目标
花卉公园片区南至玄武大道、北至沪宁城际铁路,东至农场山,西至墨香路立交,与朝阳山、 农场山、聚宝山等共同构成聚宝山生态绿核,是典型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具有生态涵养、休闲游憩、 防护隔离等功能的特别用途区,是自然与人工相互作用的关键段落,也是塑造城市自然特色风貌的重要场所。为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践行生态文明要求,协调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关系,统筹优化地区生态绿色格局,建设“中部田园都市”和公园城市,构建山清水秀、韧性宜居、集约高效美丽国土,打造与特大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郊野游憩空间,拟开展南京市花卉公园地区系列规划研究和相关用地政策研究。
四、研究任务和范围
(一)研究任务
1、系列规划编制
具体规划任务包括《南京市花卉公园地区城市设计》、《丁家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Mcb050-13)管理图则单元修改》、《南京市花卉公园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2、相关研究
具体任务为《花卉公园片区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二)研究范围
1、《南京市花卉公园地区城市设计》设计范围:为尧红路、红山南路、墨香路、蒋王庙街、 太龙路围合区域,面积 367 公顷,研究范围:北至尧红路、华飞路,西至黄家圩路、和燕路,东至仙尧路,南至玄武大道、龙蟠路,研究范围可根据项目实际开展情况适当调整。
2、《丁家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Mcb050-13)管理图则单元修改》规划范围:北至尧红路, 南至玄武大道,西至墨香路,东至太龙路,面积为 315.03 公顷。
3、《南京市花卉公园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北至尧红路、南至玄武大道、西至 墨香路、东至朝阳山山体,面积 71.47 公顷。
五、相关依据
(一)相关法规、政策、规范文件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法规、规范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 年)
3、《铁路安全管理条例》(2013 年)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
5、《城市设计管理办法》(2017 年)
6、《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2021 年)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2021 年)
8、《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9 年)
9、《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2021 年)
10、《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2019 年)
11、《南京市绿化条例》(2018 年)
12、《公园设计规范》(2017 年)
13、《城市绿地设计规范》(2007 年)
14、《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2020 年)
15、《江苏省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江苏省建设用地指标(2018 年版)》
16、《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17、《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2013 年)
18、《南京市城市设计成果技术标准(试行)》(2018 年)
19、《南京市特定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编制技术标准(试行稿)》
20、《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 号)
21、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二)相关规划依据和参考
规划编制应依据或参考相关上位规划、专项规划等对地区要求,并与周边规划做好衔接,具 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已有规划成果:
1、《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在编)
2、《南京市玄武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
3、《南京市玄武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在编)
4、《南京市城乡综合交通总体规划》(在编)
5、规划期限至 2035 年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成果
6、《南京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在编)
7、《南京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在编)
8、《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 年)》(在编)
9、《南京市绿道总体规划(2019-2035 年)》(宁政复[2019]128 号)
10、《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5 年)》(在编)
11、《紫金山玄武湖板块详细规划国际咨询》(在编)
12、《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山北民风区城市设计及太岗路地下通道接北环线道路方案》(宁 政复[2020]124 号)
13、已批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其它相关专业专项规划
14、已有规划条件、规划许可等审批成果
六、编制技术要求
(一)系列规划编制
1.《南京市花卉公园地区城市设计》编制要求
编制成果应符合《南京市特定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编制技术标准》等文件要求,重点研究以下 内容:
(1)现状分析及问题梳理。开展现状调查,对设计范围内的场地、建筑、交通、生态、特 色资源分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
(2)明确规划定位与空间结构。深入分析研究片区山-林-城空间结构和公园、周边地区发展定位。基于生态环保、文化保护、景观美化、适度利用、特色彰显的要求,进一步突出本土动 植物和既有自然景观地形地貌特色,强化自然教育功能,顺应自然地形,遵循赏景要求,明确功 能分区、空间结构、发展定位。
(3)加强生态保护与公共空间塑造。充分考虑花卉公园片区与周边紫金山、聚宝山、朝阳山等生态空间的有机联系,关注自然环境与周边开发建设的协调关系,立足郊野公园定位和碳汇目标,审视片区生态价值,优化片区生态绿色格局及相适应的特色空间和活力场所,确定功能与 尺度,明确公共空间场所氛围、景观特征、开敞度等要求。
(4)充分彰显历史文化资源底蕴。充分挖掘花卉公园的文化价值,认真梳理片区内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要素,落实伊村饭店、杜茶村墓等市级文物保护要求,依据空间格局和特色要素保护 要求,协调片区内建设及更新活动,有针对性提出景观风貌管控要求和活化利用方案。
(5)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落实《南京市玄武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在编)、《南京市玄武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在编)要求,在建设用地指标紧约束背景下统筹考虑片区内各类资源保护、利用,深入 分析各类配套设施的用地标准,控制总量和增量,探索土地综合整治路径。
(6)重点控制引导。加强玄武大道景观界面、红山-水景公园-花卉公园景观轴线研究,结合地形地貌、空间管控等因素,综合确定空间管控、场地竖向引导、建筑高度管控、建筑设计及 景观设计指引。
(7)综合交通组织。充分考虑地区轨道交通等交通条件和铁路、玄武大道等分隔影响,根据地区居民休闲游憩活动行为特点,科学组织片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交通、景区游览通道, 优化道路断面,布置停车场、人行天桥等交通设施,确定景区出入口位置。加强地区慢行系统研究,并强化与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的衔接。
(8)开发实施建议。统筹片区资源保护与利用要求,科学安排土地征转、棚户区拆迁与建 设实施等工作时序并提出建议方案。
2.《丁家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Mcb050-13)管理图则单元修改》主要内容要求
(1)控规调整研究:根据《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项目必要性论证工作规定》,形成 完整论证内容材料,包括基本情况概述、必要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2)根据图则修改内容同步完成海绵城市图则编制/修改、交通影响评价。
(3)审查审批入库:完成图则调整两图一表及控规修改论证材料,提请审查和上报审批, 批复后按照相关要求完成入库工作。
3.《南京市花卉公园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要求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开展地块区位交通、自然条件、资源特色、周边 重要板块等建设条件分析;结合地区城市设计,明确地块规划条件、重要管控要素。
(2)确立目标策略。针对交通、生态、旅游等重点问题开展细致研究,满足生态休闲、科 普教育、文化展示等多重需求,提出规划设计理念、目标与策略。
(3)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4)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5)竖向规划设计。
(6)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收益。
(二)相关研究
南京市花卉公园片区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 意见》进一步研究特大城市在建设用地指标紧约束背景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特别用途区管制要 求,参考借鉴上海、浙江、郑州等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前提探索城镇 开发边界内郊野公园建设路径和操作办法。
深化细化研究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中的地类分布,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建设用地布局,在建设用地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建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不断总结“多规合一”、空间管制、设计规范、用地标准等相关经验,形成相关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相关研究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梳理研究项目在“多规合一”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解决路径;
2、研究郊野公园的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布局要求;
3、以公园为案例,分析在规划设计中如何根据原城规和原土规的编制规则,强化现状条件 和存量资源的分析应用和新增建设用地合理性;
4、以公园为案例,总结归纳郊野公园类土地转用、用地审批、规划设计、规划审批等过程 中的相关经验;
5、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多专业融合的学科建设建议。
七、编制工作要求
(一)工作组织要求
1、规划编制应落实上位规划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落实情况应书面说明。
2、编制单位应开展细致的现状调查分析工作,充分了解本地区及周边用地的现状情况,提 高规划的科学可操作性。
3、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听取有关部门意见并与规划资源部门沟通,按要求开展专家论 证和社会公示工作。
4、编制单位应根据不同会议要求,按时做好各类上会汇报材料。
5、规划编制完成后,全套规划成果报市规划资源局审查后报市政府审议、批准。
(二)报批流程要求
根据《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规则(修订)》等相关规定,系 列规划成果须先后经专家评审、相关部门审查、市规划资源局(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编制专 题例会、交通市政专题例会、局领导专题会)审查通过后,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批准。具 体时间进度安排,请根据该项工作计划合理划定。
(三)成果深度要求
规划编制成果深度达到国家规范和有关要求,符合国家、省、市相关规范和标准规定,需按 市规划资源局城市设计、控规图则入库相关要求形成标准化矢量(DWG、SHP、PSD 等)文件。
(四)成果形式和归档要求
1、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附件和宣传彩页(。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成果形式包括纸质文件成果和电子文件成果(格式包括 DOC、PDF、 JPG、PPT 等)。宣传彩页内容包括前言、规划内容、说明等三部分内容,对规划成果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
2、规划成果数据格式应符合市规划资源局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及格式标准规定。 规划经批准后,及时完成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入库和批后公示工作。
3、规划经批准后,及时归档,归档材料包括规划成果及相关文件,含 1 套电子成果及 8 套纸质材料,具体参照《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成果验收、归档操作规程》执行。
八、牵头单位相关要求
牵头单位应整合本次研究成果及本项目前期其他研究成果(园林、交通等),达到报批流程所要求的成果深度。
九、履约保证金
签订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牵头单位交纳履约保证金(合同价的10%),应通过牵头单位的基本银行账户转账至乙方的基本银行账户,履约保证金到账后,合同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