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舟山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改建监测系统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207200000285589 发布时间:2022-07-20 文档页数:66页 所需下载券:10
舟山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改建监测系统项目

招  标  需  求

、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大力推进网络强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的建设”,这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未来发展标定了新方向,以此2018年广电总局在《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智慧广电监管体系建设。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智慧监管”要求,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传输分发、播出质量等多个方面,对保证信息安全、数据安全、技术安全等安全防护工作,实现智能化安全态势感知、研判分析、风险预警、处置调度、侦查打击;合理调度监测监管资源,提升对海量信息的处理能力,实现精准监测、靶向监管。

同时,按照《全国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总体发展规划(2019年-2025年)》,在积极推进全国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体系建设中,要着力促进监测监管全业务数据资源整合,建设兼具安全性与共享性的智能化监测大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监测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智能协同,建成网络化、智能化、精准化、规模化的全国监测监管矩阵,实现智慧监管。

舟山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承担全市范围内广播电视节目的监测任务,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广播电视内容、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测监管。近两年来,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高清电视节目已逐步成为收视主流,市本级及各区、县播出机构已陆续实现自办节目高清化播出,我市有线数字电视中传输的中央、浙江及各省(市)卫视高清节目达40余套。同时,随着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会议直播也将采用高清方式来呈现,高清节目收看人群必将大幅增加。

根据总局监管的要求,中心为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这条主线,建设“舟山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改建监测系统项目”。十四五期间中心将推进中心平台及监测系统设备升级扩容建设,满足对平台升级和广播电视高清节目监测需求,有效掌握高清节目播出质量、播出内容、播出信息和停播/劣播情况,提升对高清节目的监测监管能力,为全市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提供保障,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

、采购需求及内容

采购需求:

舟山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改建监测系统项目,是在保持现有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平台整体架构不变的基础上,对中心平台及各监测前端系统、电视墙及大屏画面调度和UPS电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对广电监测前端系统专业软件进行升级,以能够与中心现有的舟山市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广播电视监管平台的统一管理、节目画面的统一呈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发布等

该改建监测系统项目与中心监管平台升级深度融合后,需能够实现各区县(市)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时监测、业务配置和数据查询等功能。中心监管平台能够对各前端上传的质量监测、异态报警参数和视音频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并将广电节目录像和监测报警结果集中存储,进而完成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等。同时,需能够实现每个区县多套重要广播电视节目在中心监测大屏上的集中展示和画面云调度等,用于实时掌握各区县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情况。

采购内容:

通过中心现有监管平台及各监测前端系统、电视墙及大屏画面云调度系统和UPS电源系统等设备升级改造扩容,对市本级和3个区县(普陀、岱山、嵊泗)广电监测前端系统专用软件和中心监管平台进行软件升级和融合,以满足对广播电视监测业务需求,提升对标高清节目、广播节目的监测监管能力,保障舟山市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

、项目总体要求

1、舟山市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改建监测系统项目是在保持现有监测中心广播电视监管平台整体系统架构(中心监管平台为主,各区县广电监测设备为辅)不变的基础上而实现的监测系统升级改建。投标厂商方案不得改变监测中心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平台整体系统架构。

2、监测中心已建设完成的舟山市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平台除了能够实现对舟山市(包括市本级和各区县)广播电视节目的报警监测以外,还集成了多画面集中展示系统、画面调度系统和广电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等多个广播电视监测业务及支撑系统,各系统间监测数据相互转换且均依托于广电监测前端采集数据,因此本次监测系统的升级改建,投标厂商需兼顾与现有监测业务系统的兼容性,避免各系统间不协调而影响监测中心整体广电监测业务功能的开展。

3、本次项目所使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模块既要与中心现有的广电监测前端的采集设备数据、存储数据等功能相适用,能够与监测中心现有广播电视监管平台升级后无缝对接融合,进而实现各区县广电监测设备及系统软件在整个舟山市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的统一管理、节目画面在中心大屏的统一呈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发布及调用等功能。

4、关于监测智能卡:舟山市本级及各区县本次项目改建中有关CAM大卡相配对的智能卡,需投标人自行解决开通相应的节目授权,并提供书面承诺。(需附在商务技术文件中)

5、广电监测为24小时不间断开展的业务,任何时间或时段的监测业务中断均有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本项目工程量较大,涉及设备更换和安装地点较多,项目实施前,投标厂商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用户整体需求做深化设计和分析,统筹安排项目整体实施进度,建立项目沟通对接机制。在上述基础上,根据实际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设备安装调试方案、实施进度表、设备上架图和系统测试方案等文档,并以书面形式递交给采购人,经采购人认可后方可实施。(上述内容应包含在商务技术文件投标方案中,投标人中标后需细化上述内容,并经采购人认可后方可实施。

6、本次项目改建监测系统所涉及中心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各业务系统繁多,在项目整体实施过程中,投标厂商因涉及对接融合平台及数据协议的,需确保融合监管平台整体功能不受影响,且项目中集成和系统开发对接所产生所有费用由中标人承担,并提供书面承诺。(需附在商务技术文件中)

7、本次项目必须满足与省中心监管平台进行互联互通,数据融合、信息交换等一系列要求,实现省市广播电视监管数据的上下贯通、数据接口共享,以及可将本系统形成的监测监管数据推送给省平台,并提供书面承诺。(需附在商务技术文件中)

 

、项目技术规格及功能要求

4.1 传统媒体监管平台系统升级扩容

4.1.1 中心平台系统升级融合

4.1.1.1 总体功能要求

要求对中心平台原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进行升级,升级融合为舟山市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通过升级扩容前端监测系统设备与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的融合对接相关广播电视监测业务,从整体上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呈现、统一发布实现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保障平台能够实现对辖区有线数字电视信号、调频广播信号进行统一的监测监管,保障有线数字电视高、标清重点节目和调频广播节目的安全播出。

要求升级融合后的舟山市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能够提供统一门户界面和统一用户权限管理功能,通过统一的登录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权限可直达各业务系统。升级后的融合平台能够对市本级及3个县区高、标清重点节目和调频广播节目播出质量和节目内容进行统一的监管对于发生故障的节目可以及时的进行报警通知监管人员进行有效的处理。能够对新增节目的监测监管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掌握报警情况故障发生情况安全播出情况和节目质量情况,同时可以将节目画面和综合监管情况进行显示发布,实现新增节目和原有节目监管的有机整合及统一管理与展现,做到市本级和3个县区的有线数字电视高、标清节目和调频广播节目监测系统的全覆盖,实现监测资源有效利用,监测数据充分共享,为舟山市广播电视监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高效的技术支撑。

4.1.1.2 现有中心平台系统升级改造
4.1.1.2.1升级融合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

要求对中心现有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平台进行升级,升级融合为舟山市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并改造融合原系统市本级及县区监测数据、技术指标、报警信息、节目录像、设备运行状态等监测监管信息,实现在中心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上的统一管理、统一呈现和统一发布。

要求升级后平台作为整个广播电视业务平台的入口,通过后台的数据整合、用户整合,可根据权限快速直达各个业务子系统。

需提供多接口的业务融合,方便以后各业务平台融合的对接。

需提供管理员和收听收看人员两种工作模式,支持多用户同时访问,根据用户不同权限,登录后提供不同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要求实现数据整合,对后台的不同录像、不同数据库整合工作,建立数据的处理、归档、检索机制,为业务流程化提供数据支撑。

要求实现门户接口,实现对监管前端的集中监管、业务处理及和其它平台的通讯;

要求实现异态处理,接收监管前端发来的异态报警,进行入库保存;对重要直播节目的录像进行视音频层面的异态分析。

要求支持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任意定制功能模块。

4.1.1.2.2 实现平台的统一管理

实现与舟山市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无缝对接,对接平台门户和统一用户权限管理,实现用户统一管理,系统统一登录,数据集中处理和无差别化呈现;

升级融合安播及质量监测集中管理,实现融合监测监管平台对市本级及3个区县重点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信号传输质量的集中监测监管;

升级融合报警信息集中管理,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异态报警的集中管理和呈现,保障融合监测监管平台能够及时对市本级及3个区县重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异态报警,提示监管人员对报警内容进行及时处理;

升级融合节目内容集中管理,监测采集前端及时将监测的数字电视节目、调频广播节目和报警信息回传中心平台,平台可对节目内容进行监听监看和录像查看等;

升级融合统计分析集中管理,保证融合监测监管平台能够对所有监测数据的进行分类统计,通过时间、空间、横向、纵向等不同维度的数据挖掘,形成表格、折线、柱状、饼状等图形化的统计报表,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升级融合前端信息集中管理,保证能够通过平台对升级改建的监测采集前端进行集中管理、状态监控、信息查询、标准频道管理,及时查看前端设备信息,实现设备统一管理。

4.1.1.2.3 实现节目画面的统一呈现

市本级/县区广播电视监测数据及功能模块升级调整后需完全适应融合监管平台,对接多画面调度与节目监控,实现市本级/县区重点广播电视节目画面信号在中心监控大厅大屏幕的任意调度与展示,与现有信号的展示进行融合,实现中心对下属辖区监测信号的统一呈现和调度,并支持设置多套应急预案,实现一键切换,保证监管人员的集中监管。

4.1.1.2.4 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发布

将市本级和3个区县将指定报警信息、视音频故障内容、信号指标参数等数据升级调整后进行审核,实现与升级后的融合平台监测监管数据发布模块和广电资源模块功能无缝对接,保证监测监管数据和监测资源信息能够统一发布给监管人员,及时掌握辖区内所有监测资源和节目报警信息。

4.1.1.3 专用数据服务设备

要求对全网各前端上传的质量监测参数、异态报警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将结果报告中心监管平台软件并集中存储。

要求支持多个网络用户的同时访问,按照权限的高低访问不同的数据内容。

4.1.1.4 专用系统应用服务设备

要求完成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要求具备包括报表生成系统、数据收集系统等。

要求可生成多种类型报表:异态明细报表、异态持续时间报表、异态发生次数统计报表、频道落地情况报表、频道变更情况报表、自定义报表等;可对各监测前端及总体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汇总分析等功能。

要求对全网各前端上传的质量监测参数、异态报警数据进行逻辑处理,将结果报告集中监管系统软件并集中存储。

要求监控所有监测前端设备硬件、软件设备运行状态并报告广播电视集中监管系统软件。

4.1.1.5 专用流媒体处理设备

要求完成前端采集数据的分发和中心集中收录,为相关系统提供数据源。

要求实现与广播电视采集前端及流媒体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视音频格式统一化和转发、录像功能,对外提供统一的实时视音频及录像查询接口。

要求流媒体处理应采用磁盘预分配、延时写入等技术,能够提高存储的稳定性,延长硬盘寿命。建议采用多级索引免拼接技术,保证对任意时长录像的快速检索调用。

4.1.1.6 多画面显示监测报警系统

采用TS Over IP构架,支持多格式高标清节目的解码,支持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多画面组合显示功能。

要求提供Web配置管理页面,可在不影响多画面显示的情况下,通过Web页面实现监测节目的添加管理、监测参数设置、画面布局设置等所有功能。

为便于部署及节省机柜空间,单个设备高度不宜超过1U。

要求支持UDP、HTTP、RTMP、HLS、RTSP等传输协议,TS、FLV等封装格式的视音频监测显示功能。

要求支持监测画面使用UDP与RTMP格式输出,输出分辨率可支持1980*1080,并可以配合IP解码云终端实现远距离上屏。(需提供广电行业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并加盖产品制造厂商公章)

支持MPEG-2、H.264、H.265、AVS+等格式的高标清视频解码;支持MP2、AC3、AAC等格式的音频解码。

提供准确的视音频内容监测,系统支持黑场、静帧、视频丢失、视频解码异常、彩场、彩条等视频故障监测,音频丢失、音量过高、音量过低等音频故障监测。对于视频故障,可以精确到帧监测,并可指定监测区域,能对马赛克进行监测;对于音频故障,能准确识别正常伴音丢失后的杂音,区分单声道、双声道与立体声监测。

能区分单声道、立体声监测和双声道监测;对于立体声节目,支持左右声道分别监听。

提供语音、日志、OSD、数据库等多种报警方式,结合广电机房值班、运维的实际情况,提供包括故障循环语音报警、故障的人工确认与忽略、手动暂停监测、按故障类型设置运行图、故障画面放大显示等功能。

要求支持实时音量柱、模拟/数字时钟显示,可以叠加图片。

要求支持画面的任意组合,提供组合显示方案的模版功能,可以快速的配置显示方案。

要求支持任何一个电视频道画面可以放大到全屏,同时监听此频道声音,支持5.1声道的监听监看。

要求支持对音频监测分为左、右、双声道,三种方式监测和监听。

提供对指定节目进行时段或触发录像,录像格式为H.264,录像参数支持自定义;支持录像任意时间段的查看下载,查看响应时间应小于5秒钟。

支持录像存储磁盘预分配,支持任意时间段录像的快速检索、拼接,避免磁盘碎片的产生。当占用磁盘空间超过所设定的门限值会自动进行覆盖和清理。

4.1.1.7 中心平台其他附件
4.1.1.7.1 管理操作设备

要求实现平台系统参数,报警声音设置,满足对监管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展示及日常值班管理监测工作。

4.1.1.7.2 GPS网络校时器

要求GPS网络校时服务器提供标准时间,视频服务器与其自动进行校时。

需支持串口或网口输出标准北京时间

4.1.1.7.3 存储阵列

需配置存储200T容量。

要求对重点节目保存60天,其他非重要节目保存15天。

4.1.1.7.4 千兆以太网48口交换机

需支持监测系统的网络连接,支持IGMP组播协议,满足系统完成监测数据组播、TS over IP码流组播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背板带宽 336Gbps;

包转发率 132Mpps/166Mpps;

48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复用的千兆SFP Combo口;

支持1+1电源备份

支持IP、MAC、端口、VLAN的组合绑定;

支持GVRP协议,支持IGMP v1/v2/v3、PIM-SM、PIM-DM、PIM-SSM;

4.1.1.7.5 报警音箱

要求采用有源木质多媒体音箱,满足用于监测系统报警输出。

声道:2.0

信噪比DB(A):R/L:≧85dB(A)

音频输入接口:莲花头等

4.1.1.7.6 系统集成及其它配件线材

要求系统集成及配备相应辅材(水晶头、转接头、网线、HDMI线、信号线等),满足完成整个中心系统平台升级设备的线路连接。

4.1.2 前端监测系统设备升级扩容

4.1.2.1 总体功能要求

升级扩容前端监测系统设备对舟山市本级及3个区县有线数字电视信号、调频广播播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广播电视安全监测、内容监测、信号质量监测,监测前端的监测数据和结果可以汇总回传至中心平台进行分析处理。

为确保平台对所有监测设备的统一管理,监测采集前端设备需支持中心平台实现统一门户管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配置管理等业务功能和综合性呈现,性能指标不低于现有监测系统。

升级扩容后的前端监测系统设备可与现有监测前端和系统进行数据通讯,实现市本级及3个区县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调频广播监测的统一监测监管和数据互联互通。

4.1.2.2 主要系统设备技术规格
4.1.2.2.1 嵌入式机箱

要求采用高集成度、高灵活性设计,机箱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要求板卡支持热插拔,每块板卡配有各自独立的接口背板,可免工具维护;

要求支持不同接口类型的各种板卡功能模块在同一机箱中的任意混插;

每台嵌入式机箱可混插4块各类板卡,板卡为横插式、后装载、可热插拔。

机箱侧边内置变速风扇,自动监测温度来控制风扇转速,延长风扇寿命,降低噪音。

机箱前面板提供电源和风扇工作状态指示。

为便于部署,机箱高度不宜超过2U。

4.1.2.2.2 冗余热备份电源

要求采用独立机箱结构,采用独立的2+1冗余热备份电源进行直流供电,配备3个电源模块,采用均衡负载及热备份设计,自动实现2+1冗余热备份。

要求具备自带电源工作状态远程监控功能,具备网络远程控制电源工作关断或重启、电源工作状态指示、工作温度监测及报警(需提供广电行业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并加盖产品制造厂商公章)

要求具备过温、过压、过流及短路保护功能。

配置接口:Web配置,SNMP管理接口

交流输入电压范围:90VAC~264VAC

输入电压频率:47Hz~63Hz

启动冲击电流:<50A

最大输入电流:<1A

直流最大输出功率:450W

额定输出功率:225W

输出电压:12V

4.1.2.2.3 有线数字电视监测卡

监测卡需集射频信号接收解调、信道及码流指标监测、码流解扰、TS over IP功能于一体;

单块监测卡可实时完成1~8路有线电视信号接收

支持47MHZ~1004MHZ的有线电视信号解调;

要求板卡支持监测的信道指标包括:射频信号锁定状态、信号电平、调制误差比(MER)、误码率(BER)、误差向量幅度(EVM)、载噪比(C/N)、比特信噪比(Eb/N0)、频率偏移、符号率偏移等

支持TR101_290错误检测;支持TS码流总带宽、有效带宽、PID带宽检测;支持码流表格的深度解析,支持数据广播和EPG信息的解析

载波电平精度:±1dB;载噪比(C/N)精度:±1dB;MER监测范围:20dB~40dB

MER监测误差:±1dB;BER监测范围:10-3~10-9;误码率精度:10-9

信道失锁反应时间不超过1s

支持高/标QAM信号解扰监测;

采用标准DVB-CI接口,兼容多种CAM卡类型;采用与前端CA系统相配套的CAM卡,即可完成节目解扰,并支持解扰失败自动检测及自动恢复功能。

为方便板卡更换和维护,要求板卡采用独立的配置存储模块,更换板卡或设备时,只要将原配置模块保留,不需要进行重新配置,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4.1.2.2.4 CAM码流解扰大卡

配合CA授权智能小卡(由用户提供),实现1路加密TS流中套节目解扰。

支持永新视博(Novel-Super)、天柏(DVN)、数码视讯、算通、中视联、Nagravision(MediaGuard)、NDS、爱迪德(Irdeto)、Conax、PHILIPS(CryptoWorks)、VIACCESS等主流CA厂家。

4.1.2.2.5 FM/AM广播监测卡

要求板卡支持1—8路FM/AM信号的接收和解调,完成信号功率、SNR、调制度/调幅度等参数测量;具有噪声抑制、音频采集、音频监测及音频压缩编码等功能。

要求板卡可监测中波或调频信号的载波停播及音频信号停播。

要求板卡可监测中波或调频信号的发射功率、SNR(信噪比)、调制度或调幅度。

要求板卡可监测音频丢失、音量过高、音量过低等播出异态。

要求板卡板卡自带温度感应器,可以方便的获取设备内温度数值。

要求板卡板卡支持后装载、热插拔。

为方便板卡更换和维护,要求板卡采用独立的配置存储模块,更换板卡或设备时,只要将原配置模块保留,不需要进行重新配置,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4.1.2.2.6高标清监测转码设备

4.1.2.2.6.1 高标清监测转码卡

高标清监测转码卡可内置1-8个监测转码模块可同时完成多路高标清或4K节目的视音频异态监测和视音频的实时转码输出、实时OSD字符叠加。

满配支持8路4K视音频实时转码至不低于1080P输出或32路高清1920*1080P视音频实时转码至不低于960*540输出或48路标清720*540视音频实时转码至不低于720*540输出,以及异态监测、实时OSD字符叠加;(需提供广电行业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并加盖产品制造厂商公章)

视频编码输出分辨率支持1080P、720P、960*540、720*576、704*576、480*270、352*288;视频编码码率200kbps-6Mbps可调,I帧间隔1-100可调,视频输出帧率1-25可调,音频码率16kbps-128kbps可调;

支持在输出的视频画面上叠加时间日期、站址等OSD信息;

支持查看转码源流输入状态、节目锁定状态、视音频类型、输入输出带宽实时查看;

支持板卡手动及网络校时;

通过1个千/百/十兆自适应控制网口分别进行板卡WEB页面访问、配置信息的输入和视音频异态监测信息的输出

板卡支持在线热插拔,采用独立的可插拔配置存储模块,实现监测板卡快速零配置更换。

为方便板卡更换和维护,要求板卡采用独立的配置存储模块,更换板卡或设备时,只要将原配置模块保留,不需要进行重新配置,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4.1.2.2.6.2 监测转码模块

每个监测转码模块可同时完成8路标清或6路高清或1路4K节目的视音频异态监测和视音频的实时转码输出、实时OSD字符叠加

支持将输入的TS流进行解复用,选择部分或全部节目进行实时压缩转码及监测;

输入视频格式支持MPEG2/H.264/H.265/AVS+/AVS2,输入音频格式支持MP2/AAC/AC3/DRA;输出视频格式支持H.264/H.265,输出音频格式支持AAC/MP2/AC3;

支持节目视音频的静帧、黑场、视频解码异常、视频丢失、音频丟失、音量过高过低、彩条、彩场等报警;

支持输出画面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调调节。

4.1.2.2.7 监测主控板

需支持数字、广播等信号监测报警的嵌入式平台,完全支持省中心监管平台协议,可以实现信号指标测量获取,指标与码流报警,支持7×24小时自动录像及录像查看下载,支持实时流媒体查看;支持多节目的轮巡轮播功能。

支持接入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支持将报警信息、视音频故障内容、信号指标参数等数据回传广电融合监管平台。

要求支持数字信号监测报警;

要求支持各种信号的指标获取及TR101 290报警;

要求支持7*24小时自动录像及录像查看下载、实时流媒体查看等功能;

要求每块板卡支持多套节目监测及录像;

要求采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

要求支持Web登录访问配置;

支持热插拔。

4.1.2.2.8 市本级48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需支持市本级监测系统的网络连接,支持IGMP组播协议,满足系统完成监测数据组播、TS over IP码流组播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48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千兆SFP

支持1+1电源备份

包转发率:132/166Mpps

交换容量:432Gbps/4.32Tbps

支持IP、MAC、端口、VLAN的组合绑定;

支持GVRP协议,支持IGMP v1/v2/v3、PIM-SM、PIM-DM、PIM-SSM;

4.1.2.2.9 广播接收天线

要求接收天线满足FM/AM信号接收;

天线接收范围支持FM: 64~108MHz,AM: 520~1710KHz

4.1.2.2.10 县区广播电视模块中心监管融合

要求对接升级后的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完成县区重点高/标清节目、广播节目的集中监管,实现实时监测、业务配置数据查询等多种功能,对各前端上传的质量监测、异态报警参数进行逻辑处理,将结果报告集中存储,完成各类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等。

4.1.2.2.11 县区广播电视画面系统升级融合

要求对接升级后融合平台的画面系统发布功能,进一步提高中心大屏多画面显示调度分布的灵活性,将县区高/标清节目、广播节目的显示与中心平台大屏画面发布系统相融合,实现县区重点广播电视节目在中心监测大屏的画面调度及显示,用于实时掌握县区重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情况。

4.1.2.2.12 县区前端管理设备

设备高度不超过1U

支持高标清数字电视节目的数据分析

支持管理前端的设备运行情况以及节目故障的维护处理。

支持MPEG-2、MPEG-4、H.264、H.265、AVS、AVS+等格式的高清视频解码;

支持MP2、MP3、AC3、AAC、DRA的音频解码;

4.1.2.2.13 县区24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需支持想去监测系统的网络连接,支持IGMP组播协议,满足系统完成监测数据组播、TS over IP码流组播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背板带宽 336Gbps;

包转发率 96Mpps/126Mpps;

24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复用的千兆SFP Combo口;

支持1+1电源备份

支持IP、MAC、端口、VLAN的组合绑定;

支持GVRP协议,支持IGMP v1/v2/v3、PIM-SM、PIM-DM、PIM-SSM;

4.1.2.2.14 区县存储硬盘

需支持广播电视节目录像的存储。

单块硬盘容量需支持4TB,转速7200K/RPM,缓存256MB,SATA接口。

4.1.2.2.15 市本级和县区系统集成及配套辅材等

要求市本级和县区布线及配备相应辅材(F头、水晶头、转接头、网线、HDMI线、信号线等),满足整个市本级和县区前端监测系统设备的线路连接。

4.2 电视墙及大屏画面云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4.2.1大屏电视墙升级改造

电视墙升级改造功能要求:本电视墙新增15个55英寸高清拼接屏,1套室内单色3.75LED显示屏,设计简约时尚,和谐美观,落地式结构,与地膨胀连接,安全可靠。

电视墙材料: 电视墙下部为开门柜,框架采用2.0mm优质冷轧板,面板、侧板、内柜门等部分采用1.5m优质冷轧板制作,搁板采用1.5mm优质冷轧板制作。外装表面静电喷塑,颜色按房间装饰效果配色。

控制台采用4联操作台。控制台采用弧形高脚结构,高脚采用A3钢板焊接,底柜落地,内部有11U安装空间,高度为11U ,可以安装各类19寸设备和各类卧式主机。每单元至少可安装2台主机。

操作台材料:操作台采用前后网孔门转轴门,木式操作面板,框架采用2.0mm优质冷轧板,面板、侧板、内柜门等部分采用1.5m优质冷轧板制作,搁板采用1.5mm优质冷轧板制作。外装表面静电喷塑,颜色按房间装饰效果配色。

拼接屏需求:为保证大屏显示系统具有良好品质和稳定性,大屏专业产品必须是主流品牌的整机产品,要求标准55英寸。拼接屏要求采用高对比度、宽视角、防眩光、防反射、耐磨性好、清洁维护方便的屏幕。屏幕所用的材质应能防止表面划伤,并具有防尘、防潮功能。拼缝尺寸≤3.5mm;图像分辨率:1920x1080 全高清;亮度:500cd/m2 或以上;静态对比度 4000:1 或以上;响应时间:≤8ms;满足 7×24 小时应用,使用寿命不小于 50000 小时;

机柜需采用19″标准机柜,容量42U;高2000mm*宽600mm*深1100mm

机柜材料优质冷轧钢板制作;表面处理,脱脂、酸洗、磷化、静电喷塑;结构坚固,最大静载达800KG;配PDU专业电源插座18座1排,铺设机架接地铜条。

4.2.2大屏画面云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4.2.2.1 总体功能要求

实现对现有舟山市广播电视监管系统中的画面云调度系统的优化升级。通过实现对现有的画面调度系统的优化配置和软件升级,将广播电视监测节目多画面及监测业务平台融合到中心监管平台的画面云调度系统中,从而实现该部分系统业务画面的大屏统一管理调度,能够在电视墙的任何界面和位置进行显示,以便进行业务平台画面集中展示和无差别化呈现。

4.2.2.2 画面云调度管理系统升级

要求升级后采用全IP化分布式屏幕墙调度管理,对接入该系统的标清节目、高清节目及业务平台进行屏幕墙多画面展示,具备统一调度和集中管理功能,具备在屏幕墙上对监测画面的任意布局、缩放、多层叠加、画中画调度等功能,支持设置多套预案,具备一键切换,方便演示操作与值班监听监看。

支持B/S架构C/S架构相结合可通过系统和客户端两种形式进行画面调度管理;实现同中心现有广播电视融合监测监管平台对接,实现统一用户管理与操作。

支持跨平台(PC、IOS、Android)、跨浏览器(IE9+、Chrome、Firefox)访问操作,具备多终端设备无差别流畅操作,支持触摸屏操作,具备对高清和4K超高清节目信号源配置、屏幕墙管理、预案编辑等工作。

具备对输入、输出节点机的管理和命名,具备设备自动探测功能,支持多输入节点机同时预览;支持设备状态实时显示,具有设备管理、系统日志记录;支持游动字幕功能;提供基本设备运维支持。

方案下发支持实时下发和非实时下发模式,预案管理支持实时保存和非实时保存模式,整体方案下发50ms内响应。

支持边框补偿功能,可根据拼接缝宽窄手动调节;支持大屏复制功能,将本屏幕墙画面复制到其他屏幕墙上,并同步显示。

4.2.2.3 高清编码器

需支持HDMI视频接口即插即用,支持输入分辨率自动识别。

每路信号需支持4K 3840*2160P @60Hz分辨率输入,采用广播级画质图像编码,支持输入分辨率自适应,支持多设备级联采集高分画面,分辨率可支持8K及以上。(需提供广电行业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并加盖产品制造厂商公章)

需支持主备辅三路编码输出,支持配置包括编码模式、编码分辨率、编码等级、帧率、I帧间隔和码率的设置。

需支持3.5mm音频输入和音频环出监听,硬件采样率48kHZ,音频采集模式可选择模拟音频或数字音频采集。

高清编码设备需支持UDP、RTMP、RTSP协议,支持TS流单播及组播。(需提供广电行业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并加盖产品制造厂商公章)

需支持配置系统输出信号的亮度,对比度,色调和饱和度。

需支持查看当前系统时间,以及信源输入的分辨率、帧率和系统温度信息。

需支持POE供电和适配器供电,并支持POE与适配器冗余供电,支持电源热插拔。

需支持接口:2路HDMI 2.0、2路3.5立体声、2个RJ45接口、1个RS232接口、1个USB接口。

4.2.2.4 高清解码器

要求实现多画面IP解码并输出HDMI信号,与中心监控大厅电视墙15块大屏对应接入。

视频接口支持即插即用,输出分辨率支持256*480~3840*2160自定义,支持4K 3840*2160P @60Hz。(需提供广电行业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并加盖产品制造厂商公章)

支持4K解码,支持单节点16路1080P @30帧高清视频解码,并可任意缩放、拖拽、分割显示;单节点支持开窗数为36;支持多组大屏拼接显示。(需提供广电行业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证明,并加盖产品制造厂商公章)

信源检测:支持信源采集状态显示,支持web页面网络流量显示,支持输出锁定状态监测报警功能,提供web页面网络流量显示的页面截图。

支持3.5mm音频输出,硬件采样率48kbs。

音频解码支持AAC等多种格式,视频解码支持H.264、MPEG-2和H.265等多种格式,系统自动识别。

支持信号丢失后静帧或3秒后黑场。

支持POE供电和适配器供电,并支持POE与适配器冗余供电,支持电源热插拔。

单节点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支持OSD故障信息显示,便于故障的现场分析,设备支持系统批量在线升级。

自带中控能力,支持串口命令透传功能。

接口:1路HDMI 2.0、1路3.5立体声、2个RJ45接口、1个RS232接口。

4.2.2.5 24口POE供电交换机

需支持IGMP组播协议,满足系统完成监测数据组播、TS over IP码流组播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需支持背板带宽 336Gbps;

需支持包转发率 132Mpps/166Mpps;

需支持24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复用的千兆SFP Combo口;

需支持IP、MAC、端口、VLAN的组合绑定;

需支持GVRP协议,支持IGMP v1/v2/v3、PIM-SM、PIM-DM、PIM-SSM;

需支持POE供电

4.2.2.6 其它配件及辅材

要求画面云布线及配备相应辅材(水晶头、转接头、网线、HDMI线等),满足整个画面云调度系统设备的线路连接。

4.3 UPS电源系统升级改造

4.3.1 UPS电源系统升级

针对中心UPS供电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新增容量 40KVA

要求三进三出40KVA/32KW,隔离双变换在线式工作方式设计,整流器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功率器件,输入功率因数≧0.99,输入电流谐波(iTHD<3%),内置D级防雷装置,标配⊿/Z0隔离变压器,不允许OEM/0DM产品。提供泰尔认证及检测报告原厂盖章。

要求单机和并机软件和硬件完全兼容,可8台并联均分负载,保证了在线扩容和系统冗余(N+1)

要求超宽输入电压范围(-45%~+15%),超宽输入频率范围(50Hz±10%),可适应恶劣电网条件及发电机供电时UPS稳定运行。

要求逆变器采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功率器件,采用高精度矢量控制技术,输出电压稳压精度高,动态响应快,且畸变率低,逆变器具有带100%不平衡负载的能力,逆变器具有很强的过载能力及抗冲击能力。

要求具备6英寸超大液晶显示器,中英文界面。

要求分层独立式密封风道和冗余风扇设计,电路板三防漆防护,具有高效散热和恶劣环境下的有效防护功能。

要求智能化电池管理,自动维护电池,延长使用寿命。

4.3.2. UPS电池

要求额定容量(10小时率)12V200Ah(终止电压1.80V/单格,25℃),蓄电池重量需大于62公斤,恒功率(15分钟率)放电参数:670W/单格(终止电压1.70V/单格,25℃),提供彩页。

要求蓄电池在环境温度20℃~25℃时的浮充运行寿命不低于12年。

要求阻燃性能:蓄电池间连接条、终端接头应选择导电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具有防腐蚀措施。蓄电池槽、盖等材料应具有阻燃性,其阻燃标准应符合GB/T2408-1996中的FH-1和FV-0的阻燃等级要求。

要求防爆性能: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外部遇明火时,不应内部爆炸。

要求封口剂性能:蓄电池在-30℃和65℃时封口剂应无裂纹及溢流。

要求温度补偿系数:阀控蓄电池的温度补偿系数受环境温度影响,基准温度为25℃时,每下降1℃,单体2V阀控蓄电池浮充电压值应提高(3~5)mV。

要求防酸雾性能应满足完全充电后的电池以0.2I10电流连续再充电4h,PH值应呈中性。

4.3.3 精密空调

要求制冷量(22℃,50%RH),总制冷量≧12.5KW,显冷量≧11.5KW,风机风量(m3/h)≧3100m3/h,采用正面上送风方式。满足机房布置尺寸≦600*500*2000,不允许OEM、ODM产品,提供国家强制3C认证及测试报告。

要求精密空调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应选用高可靠性的谷轮(Copeland)品牌涡旋压缩机、高可靠性机械热力膨胀阀、全金属室内风机等高可靠性部件,满足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

要求精密空调室内机应采用全金属叶片、金属外壳的离心风机,保证风机连续运转的可靠性。机房专用空调运行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10万小时。

要求精密空调应具备一个主回风口和两个侧面辅助回风口,有利于提高机组性能。空调应具备来电自启动功能,满足机房无人值守的要求。

要求具备RS232和RS485(或RS422)接口,且应具有良好的电气隔离(信号端子对地承受直流电压500V、1分钟不击穿或闪烁)

要求投标机组需免费提供空调单机远程监控软件,需能实现远程开关机、状态查看、参数设置、告警查看及设置等功能,可实现告警邮件通知等功能。

要求应具有先进的微处理控制器,可存储200条历史告警信息。微处理器可以储存一周七天,每天两次控制变换的程序。机组应具有过压 、欠压等报警及故、障诊断,告警记录功能,自动保护,自动恢复等功能。可直接在室内机的显示屏上读取室外机风机输入电压、压力信息,监测更加全面,更易判断整机运行状态的健康性。具备气流丢失检测及告警功能:可检测由于风机故障、过滤网堵塞等原因造成风量异常减少的信息。要求必须具备来电自启动功能、延时启动功能、延时启动的时间可设、双机互备份功能。要求故障告警必须为全中文显示告警信息,要求必须可通过显示屏查询到各主要部件(压缩机、风机)的累计运行时间。

要求精密空调机组的风冷型室外冷凝器应采用无级全调速装置,保证系统冷凝压力的稳定并降低噪声。

要求精密空调机组的风冷型室外冷凝器的风机输入电压百分比及管道压力信息应能在室内机组显示面板上显示,便于监控室外机运行的状态。

4.3.4 安装服务及其他备件

要求支持对机房原有UPS及蓄电池拆除及以上设备运输、搬运、安装等;

要求配备精密空调的冷媒管、保温材料、制冷剂、室内机与室外机控制线、电源线等(铜管长度暂定10米);

要求配备精密空调室外机钢结构底座固定或挂墙安装; 

、采购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规格和功能要求

数量

单位

备注

一、传统媒体监管平台系统升级扩容

1.1、中心平台系统升级融合

1

现有中心平台系统升级改造

升级融合

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核心产品)

详见4.1.1.2.1节描述。

1

需结合现有中心广播电视监测平台各系统功能模块和中心现有广播电视监测板卡,对原数据和业务结构、原账户权限、原多画面调度与节目监控数据联动以及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的临时扫描及监测任务进行升级融合,能于融合监管平台进行共用,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呈现和统一发布,满足中心监测业务需求,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

2

统一管理(核心产品)

详见4.1.1.2.2节描述。

1

3

统一呈现(核心产品)

详见4.1.1.2.3节描述。

1

4

统一发布(核心产品)

详见4.1.1.2.4节描述。

1

5

专用数据服务设备

专用数据服务设备

详见4.1.1.3节描述。

1

 

6

专用系统应用服务设备

专用系统应用服务设备

详见4.1.1.4节描述。

1

 

7

专用流媒体处理设备

专用流媒体处理设备

详见4.1.1.5节描述。

2

 

8

多画面显示监测报警系统

市本级多画面显示监测报警系统

详见4.1.1.6节描述。

6

 

9

区县回传

多画面显示监测系统

详见4.1.1.6节描述。

4

 

10

中心平台其他附件

管理操作设备

详见4.1.1.7.1节描述。

5

 

11

GPS网络校时器

详见4.1.1.7.2节描述。

1

 

12

存储阵列

详见4.1.1.7.3节描述。

1

 

13

48口千兆以太网

交换机

详见4.1.1.7.4节描述。

2

 

14

报警音箱

详见4.1.1.7.5节描述。

1

 

15

系统集成及其它配件线材

详见4.1.1.7.6节描述。

1

 

1.2、前端监测系统设备升级扩容

1.2.1、市本级前端监测系统设备升级扩容

1

市本级嵌入式机箱和电源

嵌入式机箱

详见4.1.2.2.1节描述。

7

 

2

冗余热备份电源

详见4.1.2.2.2节描述。

3

 

3

市本级有线数字电视监测

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解扰卡(核心产品)

详见4.1.2.2.3节描述。

6

 

4

CAM码流解扰大卡

详见4.1.2.2.4节描述。

48

 

5

市本级FM/AM广播监测

多通道FM/AM广播

监测卡

详见4.1.2.2.5节描述。

1

 

6

市本级

节目监测转码

多通道高标清监测转码设备(核心产品)

详见4.1.2.2.6.1节描述。

3

 

7

监测转码模块

详见4.1.2.2.6.2节描述。

24

 

8

市本级

嵌入式监测报警

嵌入式监测主控板

详见4.1.2.2.7描述。

6

 

9

市本级其他附件

48口千兆以太网

交换机

详见4.1.2.2.8节描述。

3

 

10

广播接收天线

详见4.1.2.2.9节描述。

1

 

11

系统集成及配套辅材等

详见4.1.2.2.15节描述。

1

 

1.2.2、县区前端监测系统设备升级扩容(以每个前端为例,总计3个县区前端)

1

县区广播电视模块

中心监管融合(核心产品)

详见4.1.2.2.10节描述。

1

 

2

县区广播电视画面系统

升级融合(核心产品)

详见4.1.2.2.11节描述。

1

 

3

县市区

嵌入式机箱和电源

嵌入式机箱

详见4.1.2.2.1节描述。

9

 

4

冗余热备份电源

详见4.1.2.2.2节描述。

3

 

5

县区

有线数字电视监测

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解扰卡(核心产品)

详见4.1.2.2.3节描述。

6

 

6

CAM码流解扰大卡

详见4.1.2.2.4节描述。

48

 

7

县区FM/AM广播监测

多通道FM/AM广播监测卡

详见4.1.2.2.5节描述。

3

 

8

县区

节目监测转码

多通道高标清监测

转码设备(核心产品)

详见4.1.2.2.6.1节描述。

3

 

9

监测转码模块

详见4.1.2.2.6.2节描述。

12

 

10

县区

嵌入式监测报警

嵌入式监测主控板

详见4.1.2.2.7节描述。

6

 

11

县区前端管理

县区前端管理

设备

详见4.1.2.2.12节描述。

3

 

12

县区其他附件

24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详见4.1.2.2.13节描述。

3

 

13

存储硬盘

详见4.1.2.2.14节描述。

3

 

14

系统集成及配套辅材等

详见4.1.2.2.15节描述。

3

 

二、电视墙及大屏画面云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2.1、大屏电视墙升级改造

 

1

拼接电视墙

拼接电视墙

详见4.2.1节描述。

1

 

2

控制台

控制台

详见4.2.1节描述。

1

 

3

拼接屏

55寸拼接屏

详见4.2.1节描述。

15

 

4

LED电子屏

LED电子屏

详见4.2.1节描述。

1

 

5

机柜

19″标准机柜

详见4.2.1节描述。

9

 

2.2、大屏画面云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1

画面云调度管理系统升级

画面云调度管理

系统升级(核心产品)

详见4.2.2.2节描述。

1

需结合现有平台系统的画面调度功能,优化配置和软件升级,使用的设备参数需与中心现有的设备参数相匹配,确保系统协议能够无缝融合对接,将广播电视监测节目多画面及监测业务平台融合到中心监管平台的画面云调度系统中,从而实现该部分系统业务画面的大屏统一管理调度,以便进行业务平台画面集中展示和无差别化呈现。

2

大屏显示编解码设备

高清编码器(核心产品)

详见4.2.2.3节描述。

4

3

高清解码器(核心产品)

详见4.2.2.4节描述。

15

4

其他附件

24口POE千兆交换机

详见4.2.2.5节描述。

2

 

5

其他配件及线材

详见4.2.2.6节描述。

1

 

三、UPS电源系统升级改造

1

UPS主机

UPS电源系统

详见4.3.1节描述。

1

 

2

UPS电池

UPS电池

详见4.3.2节描述。

60

 

3

精密空调

精密空调

详见4.3.3节描述。

1

 

4

安装服务及其他备件

安装服务及其他备件

详见4.3.4节描述。

1

 

说明

1投标人必须对本项目的技术规格和功能要求有明确的响应,针对采购要求如实描述是否偏离。上述“技术规格和功能要求”中带标号“”属于实质性要求条款是采购人提出必须满足的。

2项目实施过程中,采购人有权对所有产品进行性能测试(所发生的费用由中标人承担),以确保产品实际质量及性能满足需求,否则采购人有权拒绝收货,后果由投标人承担。

3、本项目核心产品为:升级融合广播电视融合监管平台、统一管理、统一呈现、统一发布、有线数字电视监测解扰卡、 多通道高标清监测转码设备、高清编码器、高清解码器、县区广播电视模块中心监管融合、县区广播电视画面系统升级融合、画面云调度管理系统升级 。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