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购 需 求
标项一:城北片区城市设计
1、规划背景
城北新城位于我市市域以及中心城区北部,是我市融衢接杭联沪的门户,更是我市承接大都市区人才流、物资流、创新流、信息流、观念流等优势资源转移的首选地。
城北新城东临江山江,北、西、南三面环绕双塔等自然山体,内部黄陈溪、丰足溪贯穿,自然景观优美,环山抱水拥绿的生态景观和公园、广场、绿地等人文景观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依托高铁枢纽区位优势,结合周边山林、水系资源,以融衢接杭联沪“四地同频”为目标,以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为路径,以高新技术、高端企业、高效资本、高优人才“四高联动”为方向,建设既承接杭衢高铁的创新外溢,又满足旅游集散、消费体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需求,融“产业、文化、旅游、生活”于一体的“品质门户区、活力科创城”。
2、规划范围与层次
2.1、规划范围
江山城北新城规划范围:东至自然山体,西至北环路,南至S46省道,北至杭长高铁。总面积约7.3km²。
3、主要内容
落实总体城市设计控制要求,以功能、交通、经济技术等分析为基础,对开放空间、建筑群体、特色环境景观以及土地使用、交通组织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总量及相关规划控制指标。
3.1目标定位
根据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特点,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类似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片区总体目标定位。
3.2功能布局
在充分研究区域关系、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门户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区域功能等综合分析,结合自身特色,提出用地布局优化方案。
3.3用地布局深化与城市设计方案
在江山总体城市设计基础上,对城北新城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做出合理的空间形态设计,对门户节点、开放空间、天际线等做出统筹安排。
3.4建筑风貌引导
在对功能、业态、建设容量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建筑高度分区,组织建筑群体,强化空间艺术性,形成建筑群体的整体特征。根据不同的景观风貌分区,对建筑的风格、体量、色彩等建筑风貌特征,提出相应的引导要求。
对于沿江两岸、滨水区、主要开敞空间以及重点街道等重要开放空间的建筑界面,对其建筑的高度、风貌特色、底层建筑形式及功能、界面连续性等提出引导要求。提出主要建筑单体意向方案。
3.5开放空间引导
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以滨水公园绿地、广场、特色街道等为重点,构筑开放空间系统。
保护现有生态敏感区及特色开放空间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景观风貌特色,确定其保护范围和保护重点。确定公园绿地、广场的功能、范围,提出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要求。加强道路系统格局的艺术性。结合街道的性质和两侧用地功能,设计道路线形和断面。并提出街道两侧景观风貌特色的控制要求。根据水体的特点、沿岸功能及防洪要求,划分岸线类型,组织和设计滨水空间及环境景观。
3.6环境景观设施引导
以城市公共环境中的环境景观设施的规划设计为重点,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艺术性。对重要区块、节点的景观小品、城市家具、标识系统等环境景观设施的主题、风格、材质等,提出引导要求。对重要滨水空间、广场、步行街等的室外硬质铺装的色彩、材质等,提出引导要求。
3.7实施建议
结合实施可操作性与近期发展诉求,提出规划区分期实施策略,保证城北新城建设的有序实施。
4、成果形式
4.1各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包括设计说明、图纸、文本,采用A3格式纸质文本,各15套;
4.2设计成果电子文件(word、jpg、pdf、cad格式等)、汇报演示文件一套(PDF格式)。
5、时间进度要求:
本项目的进度安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合同生效后2个月内完成调研工作及初步方案;收到初步方案修改意见后1个月内,完成修改方案并提交评审;收到评审修改意见1个月内,完成最终成果,并提交。
注:如进度需调整,由双方协商决定;由甲方造成的时间延误,规划时间相应后延。
标项二: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
为规范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布局与建设,加快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系统。编制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既要对现状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开展充分调研,又要对当地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政策与工作举措进行分析研究。江山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的范围为江山市全域,与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1、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为江山市行政辖区,市域面积约2019平方公里,下辖11镇5乡3街道,分别为贺村镇、峡口镇、上余镇、四都镇、坛石镇、大桥镇、新塘边镇、长台镇、石门镇、凤林镇、廿八都镇、大陈乡、碗窑乡、张村乡、塘源口乡、保安乡、双塔街道、虎山街道和清湖街道。
规划期限:与最新一轮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间相一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2、编制原则
2.1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原则:本规划与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相协调并兼顾城乡可持续发展。
2.2技术规范与配套完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环卫发展技术政策和各项环卫技术标准,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2.3合理布局与近远结合原则:充分考虑江山城镇区域功能定位和辖区管理职能,按照环卫设施服务特点及运行要求优化数量、节约用地。结合近、远期建设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充分发挥和延续现有环卫设施的功能。
2.4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原则:坚持国家对分类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力求使分类的全体系工作落地可行。
2.5科技领先与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标准力求先进适用,选用成熟的设备和工艺技术路线,使分类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
2.6社会共建、群众参与原则: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最大限度的发动群众参与社会共建,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3、主要内容
3.1江山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专项规划
3.1.1背景认知
阐明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对加强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政策要求和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等,提出生活垃圾治理的总体目标及指标体系。其中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城乡生活垃圾清运率、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乡镇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
3.1.2现状梳理
阐述行政区域概况,梳理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现状、处置现状,包括收运体系、处置现状、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概况,基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对生活垃圾量进行预测。
3.1.3分类及治理规划
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模式以“四分类”为前提,按照“大分流、民分袋、街分箱”的方式进行分类收集。明确分类投放方式、不同区域分类投放模式,对垃圾分类收运配套工程、处置工程进行规划,其中,明确各类垃圾收运、处理、回收利用流程,进一步制定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生活垃圾应急处理预案。
3.1.4近期建设及实施保障
根据垃圾产生量发展趋势和目标,制定收运及处理设施近期规划建设表。明确实施保障体系。
4、成果及时间要求
供应商实施专项规划服务,编制相关服务成果,必须满足上位规划要求,并通过相关行政审批。
4.1成果要求
成果要求简单、实用、指导性强,成果包含完整的规划文本、规划图纸等。每稿提供文本数量15份,电子稿件1份。
电子文档:包括规划文本电子文档(含Word格式、Excel格式、PPT格式等)以及规划图纸电子文档(含dwg格式、jpg格式等),供存档之用。电子文档符合省市相关技术规定有关要求,且必须为可编辑格式。
4.2时间要求:合同签订以后三个月内完成。
标项三:城市用地策略研究
1、项目背景
江山城市发展需要重塑城乡风貌、老城需要更新提质、疏解密度。
老城更新范围:东临须江,西至西山,南至景星大道,北至北关路,总面积约3.4km²。
2、研究内容
2.1建立老城人口与住房模型,评估老城人房关系现状,预测老城人房变动情况。
2.2研究分析江山市房地产市场格局,研判江山市土地运营策略及推地计划。
2.3、研究分析江山市房地产细分市场结构特征,研判老城更新细分市场定位。
2.4预测老城更新容量占市场总容量比例。
2.5结合人房关系、土地运营、细分市场定位及容量占比,制定老城更新用地计划。
2.6老城更新不同用地指标产品定位及产品组合建议;
3、工作进度及提交成果要求
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提交最终研究报告,包含1份电子稿和15份纸质文本。
标项四:村庄规划助力乡村振兴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背景与目标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中提到,要坚持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推进“三农”工作、坚持不折不扣完成底线任务、坚持数字化改革引领和坚持基层创新示范带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乡村规划建设体系,按照浙江气质整体大美、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要求,联动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坚持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县域风貌样板区和美丽乡村示范县联创联建,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体制机制,联动推进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美丽田园、美丽山林、美丽河湖、美丽山塘、美丽绿道、美丽庭院融合贯通,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本次课题研究选取江山石门镇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为石门镇全域和中心镇区两个层面,旨在通过课题研究探索镇域空间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旅游富民、美丽城镇建设的结合联动机制,研究成果能在全县进行普遍推广,作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专项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参考。
2、课题项目简介
石门镇地处江山市中部,东连长台镇、张村乡,南接峡口镇,西南、西临凤林镇,西北交贺村镇、清湖镇,东北仍与长台镇相连,镇人民政府距江山市区17公里,行政区域面积95.61平方公里,至2020年户籍人口约3.5万人。
本次课题研究分为两个层面:石门镇镇域(行政辖区范围)和石门镇中心镇区范围。
3、课题项目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应充分结合石门镇的实际情况,利用规划设计和旅游策划思维,在全域空间资源整合利用、中心镇区美丽城镇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上提出有创新性的策略、方法、实施路径和空间形像。
对全域空间资源现状进行充分研究和梳理,对现状问题进行研判,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空间发展放向。
明确发展定位,对全域空间资源要素进行整合优化,实现空间布局结构优化、构建合理的村镇布局体系、完善全域公共设施、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协调土地与人口发展的关系,集约利用资源。
结合村镇空间发展,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石门镇旅游度假产业能级,完善乡村旅游度假配套设施,促进旅游富民、乡村振兴。
研究中心镇区建设美丽城镇的思路与方法,对中心镇区的用地布局、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组织等系统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对重要空间节点提出城镇有机更新策略,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县域样板的美丽城镇。
4、工作时间
中标单位需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内完成最终研究成果报告,包含1份电子稿和15份纸质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