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需求
一、采购需求一览表
标项 |
项目名称 |
数量 |
单位 |
预算 (万元) |
最高限价 (万元) |
交付期 |
1 |
金清水系水质提升-路桥区“污水零直排区”管网智慧化监管建设项目 |
1 |
项 |
2525.5 |
2475.5 |
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交付 |
二、采购内容及概况
1、建设目标
城市排水系统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城市排水系统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设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实行节能绿色减排,水环境治理力度逐年提升。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纷纷开展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加大对城市管网的管理,建立以5—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机制,到2021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重点就是要通过补全排水设施,提升污水收集能力,降低黑臭水体范围,解决市民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市民身边的麻烦事、烦心事。
一、补全城市排水设施,加强排水源头治理
黑臭水体的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补全城市排水设施是排水源头治理的第一步, 2019年《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作为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和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集中攻坚,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系统性,压茬推进治理管网错混接、冒溢等问题,重点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等设施短板,为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升污水收集能力,打通管网“最后一公里”
管网历史欠账太多,雨污混流严重,以扎实管网建设为基础,2022年3月,四部委文件《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水资源与环境共建的重要性,要求晴天污水不入河,雨天污水少溢流、入厂浓度有提高的治理成效,明确要求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进水BOD浓度高于100毫克/升的城市生活污水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排水管网建设的功能性及入河水质的要求,正本清源,降低管网直接污染,解决“最后一公里”长期“缺管、失养、乱接”的问题。
三、“点源线面”逐级建立长效排污防涝机制
2022年极端天气影响将较为突出,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通知》指出,汛期南北洪涝灾害可能连发重发,城市排水防涝形势复杂严峻,抓住汛前时机,建立“点源线面”多层级的排污防涝机制,对内涝点、雨污水排口、泵站、管网、河道等基础设施进行多层级的联动调控,加快建立“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对雨水排口、闸门、排涝泵站等设施开展巡查,定期对排水管道、雨水口和检查井进行清淤、维护,加强排水防涝设施的日常巡查、维护,及时补齐修复丢失、破损的井盖,落实防坠落措施,防止发生窨井伤人等安全事故。
四、标本兼治,建立河道长效防范机制
2022年4月,生态、住建两部办公厅文件进一步提出《关于印发<“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的通知》,立足生态环境监督职责,指导地方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发现问题、分清责任、跟踪督办,指导各地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水环境治理不能搞一阵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水体返黑返臭,截污不彻底是根本,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城市管网雨污混流严重、部分河段河长制形同虚设等问题仍然存在。“三分治,七分管”,建立长效系统化的运维养护机制,巩固地级以上城市已取得的治理成效,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再动员和再部署。加快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是国家大事,也是人民生活得迫切需要,从2015年到2025年,十年时间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确保全面打赢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城市排水系统治理对于排水管网建设主要集中在污水设施短板补齐、污水收集率大幅提升阶段,以城市排水管网隐患治理带动城市排水处理效率提升,以管网优化建设促进排水达标排放,以出水标准提升带动城市水环境提升的快速发展模式。城市排水管网的系统治理,以点带线贯穿全域水系,以排水发展促进城市水环境大幅提升,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五、科学化打造路桥区污水管网零直排
项目围绕浙江省台州路桥区“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的整体需求,结合路桥区实际治水工作要点,分步构建路桥区全局管控、多部门联动、统筹协调、信息共享、统一决策指挥的“污水零直排”管网智慧化监管平台,提升路桥区治水工作及时感知、智能预警、精准溯源、协同管理能力,形成“以数据为核心、以管网模型为基础、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的治水新格局。项目涵盖污水治理多场景应用,数字赋能路桥区“污水零直排”综合管理体系,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多跨应用场景,在服务路桥区治水工作数字化改革的同时,将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路桥特色,力争在污水治理方面达到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
2、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范围为路桥区,项目建设以排水管网隐患系统诊断为核心,以排水管网属性信息为基础,打造路桥区污水管网运行状态感知数字化场景应用,在已建设成果上进行拓展,能够根据现有管网建设成果进行管网隐患缺陷分析,综合展示雨污水管网治理现状,建立一张图式的排水管网感知体系,实时掌握路桥区的管网运行变化情况和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建立日常作业养护监管流程,实时掌握养护单位的工作进展和状况;建立日常和突发应急事件的闭环处理流程和分析评价机制,有机地整合各养护单位的处置力量,形成事件处置案例库,实现污水业务多元监管、多跨协同,推进治水体系及治水能力现代化。
3、建设内容
金清水系水质提升-路桥区“污水零直排区”管网智慧化监管建设项目涵盖路桥区金清水系相连通的约980公里的雨污水管网及附属设施,通过全面的雨污水摸排服务,理清路桥区金清水系雨污水空间拓扑情况,建立路桥区金清水系管网三维连通模型,分析管网隐蔽工程的建设缺陷;通过科学化物联网点位布设,实时感知排水管网运行状况,利用长期监测数据分析金清水系雨污水管网运行负荷及满溢流情况;通过建立路桥区污水零直排管网智慧化监管平台全面提升管网数字化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污水管网“两高一低”(管网长期高水位运行、管网入厂水量高、浓度低)治理能力,人员施工作业管理效率,利用工程化的思维智能化手段全面提升路桥区金清水系的水质提升工作。
1)管网摸排服务
管网摸排服务涵盖路桥区范围内980公里的雨污水管网资料的成图建库,其中包含约430公里(雨水110公里、污水320公里)管网探查与测量,涵盖路桥区现有一二级管网,完成已有
料收集、整理,对普查范围雨污水管网平面位置、埋深(高程)、走向、性质、规格、材质和权属单位等管网属性信息进行普查探测,对探测结果成图并建立数据库。完成550公里的现有管网数据处理服务,合计约980公里的雨污水管网资料建库成图展示。
2)物联网感知系统
物联网感知系统针对金清水系水质提升进行全面的监管布设,涵盖路桥区一二级主干雨污水管网,针对重点排水户、一二级重要、泵站、污水厂、河道,分层级的进行水质、排污量、污水排污负荷监管设计,共布设252个点位的525台套的物联网设备(其中,原位水质监测仪(COD+液位)40台,原位水质监测仪(电导率+液位)28台,原位水质监测仪(COD+氨氮)14台,水质流量一体监测仪(氨氮+流量)10台,一杆式河道监测站7套,管道流量监测仪24台,窨井液位监测仪150台,井盖状态监测仪252台),实现污水入河排放水质、水量的实时监管,管网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
3)金清水系水质提升-路桥区“污水零直排区”管网智慧化监管系统
金清水系水质提升-路桥区“污水零直排区”管网智慧化监管系统包含一套应用系统建设和一大支撑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包含六大子系统建设,分别为:污水零直排管网管理一张图子系统、深度BI数据可视化子系统、雨水管网模型治理子系统、污水管网监管应用子系统、河道综合监管子系统、运维养护管理子系统,实现路桥区管网管理的顶层业务数据的应用,综合展现路桥区管网治理水平。
一大支撑平台包括海量异构数据支撑中间件、GIS支撑平台、权限管理平台、物联网平台、接入平台建设,实现现有金清镇污水零直排信息化系统的调用和迭代开发、海量异构数据的综合运用及调取、根据不同业务部门人员的平台权限配置、前端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及相关共享数据的接入,实现底层支撑功能的统一建设,符合主流平台建设架构。
4)智慧化大屏显示系统
智慧化大屏显示系统包括两套大屏显示终端的采购及安装,其中一套部署在台州市路桥污水处理有限公司,LED显示屏设计尺寸为3.20m*1.92m,像素点间距1.25mm,分辨率2560*1536,另外一套部署在台州市路桥区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LED显示屏设计尺寸为5.44m*2.56m,像素间距1.53 mm,分辨率3536*1664,能够实现系统的终端展示,为一张图指挥监管提供可视化配置。
4、服务范围
本次项目建设地为台州市路桥区,本项目建设交付期为2022年12月31日,运维期为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软件运维包括软件的日常性运维(应用系统检查、软件配置维护、运行过程中故障解决、数据恢复)和管网更新数据的录入,硬件运维包括设备的日常性维护、设备故障性的更换、设备点位的调换工作。
5、运维工作要求
1)本项目专职运维人员应不少于6人,包含数据巡检专员、专职运维技术人员、数据质控核查人员;专用运维车辆不少于3辆,人员车辆应能满足保障本项目日常运行所需。
2)本项目涉及的所有监测设备应每月至少现场运维一次,涉及COD、电导率、氨氮等污染源指标的监测设备,每月至少质控样校准一次,每季度实际水样比对一次;
3)每日数据巡检内容:数据巡检每日至少一次,巡检作业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① 检查各站点联网是否正常;
② 检查各站点数据采集及传输状况,确认是否获取了水站全部仪器的监测应得数据;
③ 根据历史数据曲线,判断前一日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④ 登记前一日的异常监测数据,并及时通知现场运维人员到场核查;
⑤ 做好每日数据异常及现场处理结果记录,形成监测数据审核日志;
⑥ 检查平台软件各功能是否正常;
⑦ 负责业主单位临时要求的数据报表、运维报告等。
4)现场运维作业内容:
① 检查各站点监测设备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运行是否正常;
② 检查各站点管线、固定件、通讯是否正常;
③ 检查各站点监测设备是否存在水淹、未接触水体等情况;
④ 检查各站点设备与水体接触的关键分析部件是否清洁,并进行现场清理;
⑤ 检查各站点蓄电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⑥ 检查各站点监测数据是否正常,对异常数据进行排查,并将异常原因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数据巡检人员;
⑦ 对COD、电导率、氨氮的监测设备进行质控样校准校验一次,对数据校验不合格的,应进行现场校准后再进行一次校验;
⑧ 对液位、流量、雨量、井盖状态等监测设备,每月进行清洁一次;
⑨ 对液位数据,每月进行标尺测量核查一次;
⑩ 检查各站点监测设备易损易耗件的现场使用情况,并对可能存在问题的进行及时更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传输率;
⑪ 检查各站点窨井内、现场及周边环境,对水位过高、垃圾较多、无水、周边工程施工等可能发生导致监测设备无法使用等意外情况及时向业主单位汇报。
5)季度实际水样比对:对涉及COD、电导率、氨氮的监测站点,进行每季度采集水样一次,并进行实验室手工数据分析,对设备监测数据与实验室手工数据偏差较大的站点设备,应及时进行校准校验或进行数据线性进行调整,使之尽可能合理反应当前水体数据状态。
应急响应工作要求:发现故障或接到故障通知的,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应做到2小时响应、4小时内达到现场;非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应做到4小时响应,12小时内达到现场。一般故障应于24小时内解决,不易诊断、维修、核心部件故障等重大故障的,应于72小时内解决故障。由于水淹、管道垃圾堵塞、管道清淤等其他工程施工、偷盗等其他非中标单位日常运行导致的客观因素或不可抗力导致的数据缺失或异常,以上情况造成相关监测设备损坏或故障的,其维修费用或监测设备更换费用不属于中标单位承担范围,但中标单位有义务及时向业主单位或主管部门汇报。
三、主要技术规格及要求
1、采购清单(软件部分)
软件名称 |
系统模块 |
功能模块 |
功能点 |
单位 |
数量 |
“污水零直排”管网智慧化监管系统 |
污水零直排管网管理一张图 |
水系管理一张图 |
河道水系一张图 |
项 |
1 |
水利设施一张图 |
项 |
1 |
|||
河道水质监测一张图 |
项 |
1 |
|||
雨水管理一张图 |
雨水管网一张图 |
项 |
1 |
||
雨水问题管网一张图 |
项 |
1 |
|||
溢流排口一张图 |
项 |
1 |
|||
污水管理一张图 |
污水管网一张图 |
项 |
1 |
||
污水问题管网一张图 |
项 |
1 |
|||
排水窨井安全运行监测一张图 |
项 |
1 |
|||
排水户管理一张图 |
项 |
1 |
|||
泵站管理一张图 |
项 |
1 |
|||
污水厂管理一张图 |
项 |
1 |
|||
农村污水处理终端一张图 |
项 |
1 |
|||
管网二三维一体化联动 |
管网二三维空间配准 |
项 |
1 |
||
管网二三维一体化展示 |
项 |
1 |
|||
管网三维透视分析 |
项 |
1 |
|||
管网开挖分析 |
项 |
1 |
|||
管网流向分析 |
项 |
1 |
|||
管网三维属性信息管理 |
项 |
1 |
|||
治水BI数据可视化系统 |
雨水BI数据可视化系统 |
碧水专题图 |
项 |
1 |
|
污水BI数据可视化系统 |
畅水专题图 |
项 |
1 |
||
生产运营BI综合展示 |
项 |
1 |
|||
零直排综合管理驾驶舱 |
项 |
1 |
|||
治水综合BI数据可视化系统 |
设施运行分析数据可视化 |
项 |
1 |
||
可视化综合监管展示 |
项 |
1 |
|||
雨水管网模型治理 |
管网模型初步建立 |
排水模型初步建立 |
项 |
1 |
|
管线数据分析校核 |
项 |
1 |
|||
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
项 |
1 |
|||
模型参数调查及设置 |
管道水头损失 |
项 |
1 |
||
节点平均流量 |
项 |
1 |
|||
地表产流模型 |
项 |
1 |
|||
地表汇流模型 |
项 |
1 |
|||
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 |
雨水系统模拟计算评估 |
项 |
1 |
||
污水管网监管应用系统 |
管网全生命周期管理 |
海量管网基础信息分类发布 |
项 |
1 |
|
管网CCTV检测管理 |
项 |
1 |
|||
管网历史改造信息录入 |
项 |
1 |
|||
管网历史改造信息查看 |
项 |
1 |
|||
管网事件信息查看 |
项 |
1 |
|||
管网周期预警 |
项 |
1 |
|||
管网排查周期预警 |
项 |
1 |
|||
管网实时状态监管 |
项 |
1 |
|||
管网属性信息管理 |
项 |
1 |
|||
管网淤堵监测分析 |
多因子管网淤堵判断 |
项 |
1 |
||
管网淤堵展示 |
项 |
1 |
|||
管网健康度分析 |
项 |
1 |
|||
淤堵预警管理 |
项 |
1 |
|||
管网运行负荷监测分析 |
多因子雨水管网运行负荷分析 |
项 |
1 |
||
管网负荷可视化展示 |
项 |
1 |
|||
管网负荷超标预警 |
项 |
1 |
|||
污水泵站联排调度 |
污水管网水质情况排名 |
项 |
1 |
||
泵站联排联动分析 |
项 |
1 |
|||
水质超标预警 |
项 |
1 |
|||
排水窨井安全运行监测分析 |
排水窨井基础信息管理 |
项 |
1 |
||
窨井安全预警管理 |
项 |
1 |
|||
污水零直排考核评价 |
考核指标设置 |
项 |
1 |
||
项目资料及关键过程管理 |
项 |
1 |
|||
建设质量管理 |
项 |
1 |
|||
考核排名 |
项 |
1 |
|||
红黑榜资料管理 |
项 |
1 |
|||
河道综合监管 |
河道监测分析 |
河道液位动态监管 |
项 |
1 |
|
河道流量监测 |
项 |
1 |
|||
河道水质监测 |
项 |
1 |
|||
河道管理综合报表 |
项 |
1 |
|||
闸站管理 |
一站一档 |
项 |
1 |
||
运行监视 |
项 |
1 |
|||
数据分析 |
项 |
1 |
|||
排口管理 |
入河排口清单 |
项 |
1 |
||
查询统计 |
项 |
1 |
|||
溢流井管理 |
档案信息卡 |
项 |
1 |
||
运行监视 |
项 |
1 |
|||
统计分析 |
项 |
1 |
|||
运维养护管理 |
运维管理 |
片区划分 |
项 |
1 |
|
设备信息管理与维护 |
项 |
1 |
|||
设备报警管理 |
项 |
1 |
|||
报警联动 |
项 |
1 |
|||
移动管控平台 |
监测数据展示 |
项 |
1 |
||
污水零直排管网一张图 |
项 |
1 |
|||
河道环境可视化移动监管 |
项 |
1 |
|||
巡检导航 |
项 |
1 |
|||
应急报警管理 |
项 |
1 |
|||
支撑平台建设 |
GIS支撑平台 |
GIS支撑平台(三维功能组件) |
项 |
1 |
|
GIS支撑平台(数据编辑组件) |
项 |
1 |
|||
GIS支撑平台(移动地理信息组件) |
项 |
1 |
|||
物联网平台 |
基础信息维护 |
项 |
1 |
||
接入统计分析 |
项 |
1 |
|||
报警网关 |
项 |
1 |
|||
数据重置整理 |
项 |
1 |
|||
数据订阅 |
项 |
1 |
|||
代理路由 |
项 |
1 |
|||
接入 |
视频接入 |
项 |
1 |
||
平台 |
监测数据接入 |
项 |
1 |
||
|
API接口服务 |
项 |
1 |
详情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