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需求
一、 主要内容
排查辖区受污染耕地的污染成因,提出污染途径管控对策,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辖区275km2面积耕地耕地开展调查,查明涉镉等重金属污染耕地是否存在“双超”农用地;建立耕地土壤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技术体系,形成耕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管控对策。
二、技术需求
1.资料收集
收集地方开展的耕地土壤污染调查数据,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农业投入品施用有关统计数据,历史洪水泛滥、环境污染事件引发的农作物减产或其他耕地污染舆情事件等信息以及其他资料。
2.污染成因初步研判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初步研判区域内受污染耕地土壤污染成因,重点是判断典型的水输入型、大气输入型、水/大气混合型耕地。
3.现场查勘和访谈
围绕潜在污染源,选择区域内典型的具体受污染耕地,现场查勘及访谈耕地所在乡镇及村的干部和村民,同时可借助调阅属地环境举报和监察相关记录等方法,重点了解但不限于以下情况:灌溉水、大气沉降、地质背景、农业投入品等因素对耕地的影响等。
4.定性判断污染成因
基于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以及实地踏勘等信息,综合大气沉降、灌溉水、固废堆积、农业投入品、地质高背景等因素对耕地的影响,排查确定污染源和疑似污染源。排查结论分为“可以确定的污染成因”、“可以排除的污染成因”、“不能排除的污染成因”。
5.补充调查监测
选择区域内典型的具体受污染耕地,针对不能排除的污染成因,进一步采集数据,包括灌溉用水、底泥、大气重金属沉降及其他输入因素等重金属监测;以及作物移除、地表径流、地下渗滤等土壤污染物输出因素。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补充监测数据,估算不同途径(包括灌溉用水、大气重金属沉降及其他途径等)土壤重金属的输入通量,识别主要污染途径;估算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输出通量(如地表径流、地下渗滤及作物移除等),为探索设定输入通量管控目标提供支撑。
6.污染溯源
重点针对已识别的水输入型和大气输入型的污染地块,追溯现存污染源。
针对现存的污染源编制整治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对符合《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人库指南(2021 年)》的项目,完成项目实施方案或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并配合建设单位完成项目入库申报。
7.成效评估
对排查确定的现存污染源采取污染源头防控措施后,因地制宜再调查再监测,开展成效评估。
包括再调查再监测大气重金属沉降、灌溉用水等污染物输入因素及耕地土壤污染状况,研判土壤污染物输入的变化趋势及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评估源头防控成效及成因排查的准确性。
源头防控成效不佳的(如未如期实现耕地土壤大气重金属沉降输入明显下降目标的),分析具体原因,包括成因分析(溯源)是否精准、管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并进一步排查污染成因或进一步完善污染管控措施。
8.成果集成
(1)编制《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和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调查背景、典型地块选择依据与概况、成因分析方法选择、采样分析结果、成因分析结果、对策建议等。
(2)编制《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及风险管控对策报告》,针对典型地块的污染成因排查成果,分析耕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清单和污染成因,评估污染管控效果,编写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管控对策报告,为耕地重金属污染管理提供依据。
(3)建立《耕地土壤污染排查数据库》。
9.其他要求
本项目服务需求以《关于开展耕地士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工作的通知》(环办土壤〔2021〕31号)文件及国家和省具体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