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1.投标人必须对项目内全部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2.本采购文件在技术要求中指出的工艺、材料、设备,参照的商标、示例图或品牌仅作为说明并没有限制性,如出现了则默认添加“或相当于”字样,投标人可以在其提供的文件资料中选用替代标准,但这些替代标准要优于或相当于技术规格中要求的标准。若其标准在需求书中没有规定,投标人应说明所用的标准。如果实际使用的标准有不同,必须对用于替代的标准、规范与本采购文件选用标准、规范之间的明显差异点作出说明,并提交推荐标准或实施规范的中文版。
3.采购人根据价格测算情况,设定了本项目的最高投标限价(预算金额),评标委员会认为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通过符合性审查投标人的报价,有可能影响服务质量或者不能诚信履约的,将要求其在评标现场在评标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说明,必要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投标人不能证明其报价合理性的,评标委员会将其作为无效投标处理。
4.项目属性:服务
5.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要求: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本项目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其他未列明行业。
温馨提示:本项目为现场电子开标,需现场开标解密;投标人需携带并使用制作该投标文件的CA数字证书参加开标解密。
采购包1(城维计划-城市设计编制及技术咨询服务(2023年城市设计技术服务))1.主要商务要求
标的提供的时间 |
本项目工作期限为自甲乙双方签订合同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完成 |
标的提供的地点 |
采购人指定地点 |
付款方式 |
1期:支付比例50%,采购人应在合同签订生效以及具备实施条件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总金额的50%;
2期:支付比例40%,中标人提交初期成果,并经采购人组织审查通过后,采购人在收到发票后,于2023年8月31日前向中标人办理支付手续,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
3期:支付比例10%,中标人提交最终成果,并经采购人组织验收通过,由采购人出具结题函,完成成果归档后,采购人在收到发票后,于2023年11月30日前向中标人办理支付手续,付清全部余款,即合同总金额的10%; 因采购人使用财政资金,采购人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支付手续即视为已经按时支付,具体到账时间以财政拨款为准。 |
验收要求 |
1期:中标人应在项目完成后向采购人提供项目验收所需材料;采购人组织专家验收会开展验收,组织有关专家,依据本合同约定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对中标人所完成的项目成果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
履约保证金 |
不收取 |
其他 |
一,本项目预算金额(最高限价):人民币5,400,000.00元,其中2023年预算安排人民币5,400,000.00元,具体以财政局批复下达的资金为准。 |
2.技术标准与要求
序号 |
品目名称 |
标的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分项预算单价(元) |
分项预算总价(元) |
所属行业 |
技术要求 |
1 |
其他专业技术服务 |
城维计划-城市设计编制及技术咨询服务(2023年城市设计技术服务) |
项 |
1.00 |
5,400,000.00 |
5,400,000.00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详见附表一 |
附表一:城维计划-城市设计编制及技术咨询服务(2023年城市设计技术服务)
参数性质 |
序号 |
具体技术(参数)要求 |
|
1 |
总则 1.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面强化高品质、精细化城市规划设计全流程管理,加强重点地区示范项目带动,提升一般地区城市设计引导,强化城市设计行业监督管理,推动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及“四个出新出彩”的目标,开展本次规划设计研究技术服务。 2.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作为本次项目采购人,经公开招标后选定中标单位作为乙方,接受任务委托,承担本次规划的编制工作。 3.本项目规划范围为广州市市域范围。 4.本项目工作期限为自甲乙双方签订合同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完成。 5.承接单位均视为承认本任务书的所有条款,并按规定条款完成本项目工作。 |
|
2 |
设计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谋划。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广大群众休闲、游憩、就业、安全等综合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广州区域特点、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公共设施配套等因素,从滨水地区发展、规划设计产业服务、社区韧性提升、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推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 2.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落实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要求,加强规划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顺应广州山水格局,在规划中系统考虑生产生活生态各功能要素。开展珠江南段东段沿江规划,提升滨水地区品质与活力,融入区域发展需求。加强韧性社区规划引导、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不断加强资源均衡性和可及性。 3.坚持务实创新,示范先行。借鉴国内外城市先进规划设计经验,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务实推进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活力滨水地区营造、社区改造、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示范样式。 |
|
3 |
工作目标与内容 一、工作目标: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立足粤港澳湾区核心引擎与国际大都市建设,强化规划设计产业公共服务监督指导,提高规划设计产业的本土服务能力和智慧化水平;加强一般地区通则式城市设计指引,提升社区韧性安全与本土特色设计水平;全面加强城市设计全流程管理,强化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管控,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和生态发展典范,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广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明确工作重点,开展以下工作内容: (一)规划设计产业技术服务支撑项目 1.规划设计业公共服务需求研究与技术咨询服务 1.1公共服务需求研究。深入高校、行业协会以及政府部门等行业相关机构,对产业公共服务的功能需求情况展开调研,收集各机构对产业公共服务的需求内容及特征;对其他城市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展开剖析研究,借鉴其功能体系及经验等;结合调研情况及案例研究,设计规划设计产业公共服务的功能体系。 1.2技术咨询服务。根据公共服务的功能架构,搭建产业公共服务界面;及时搜集整理行业资讯、统计行业数据、龙头企业与注册企业科研课题与项目、优秀案例等信息,以网页形式展示,推进企业间信息交流互通,提升行业创新交流氛围。 2.规划设计产业动态监测及策略建议 2.1产业动态监测。追踪全国、湾区及广州市规划设计行业政策变动、市场情况和典型事件等内容,客观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广州规划设计业企业监测库,对规划设计业企业进行动态入库管理和监测。 2.2监测报告撰写。结合政策、市场、热点事件等追踪情况、产业监测数据以及调研情况,分析规划设计业发展存在的瓶颈,提出相应策略建议,并形成广州规划设计产业监测报告,指导产业发展。 (二)主题社区设施设计指引 1.广州市主题社区设施基础研究报告 1.1广州市主题社区设施基础数据调查:选取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作为本次社区设施主题,对广州市域范围内社区进行分类,通过调研走访、档案查阅、居民访谈等方式重点对各类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的建设需求、实施现状等进行调研,提炼总结目前广州市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及社区对于该项设施的实际需求。 1.2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国内外不同国家、地区对于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已实施的优秀案例,从形成可供广州市该类社区设施发展趋势、政策规划、新兴技术及实施运营等方向的借鉴及优化策略。 2.主题社区设施设计指引 从空间布局、配套规模、设计要素、实施标准等方面,提出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规划建设基本准则及具体要求。 2.1空间布局:结合上位规划和社区定位,从用地布局、用地控制指标、空间划分等维度提出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用地布局设计导则。 2.2配套规模:从社区规模、人口密度、居民需求、垃圾分类转运等维度提出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配套规模的设计导则。 2.3设计要素:对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进行设计要素分类深化,并对每项设计要素从实用性、美观性、人性化等维度提出设计导则。 2.4实施标准:从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建设选材用料、施工工艺、实施周期等方面提出设计导则。 3.样式设计范例 结合基础研究和现状摸查,明确社区垃圾分类转运站的建设要求,选择典型社区,结合社区实际需求和设计指引制定建设方案,进行精细化设计打造能实施落地的示范点,探索优化提升路径,为后续开展主题社区设施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三)韧性社区规划指引 1.广州市韧性社区基础研究报告 1.1广州市社区韧性水平基础数据调查:结合韧性社区评价标准体系,收集广州社区韧性发展相关数据,开展现状分析研究,提炼总结广州市韧性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识别问题地区。 1.2广州市韧性社区建设策略及方向:结合广州市韧性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韧性社区规划建设的主要策略及优化方向。 2.广州市韧性社区规划建设导则 从用地布局、设施配置、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韧性社区规划建设基本准则及具体要求。 2.1用地布局:从社区用地布局、用地控制指标等维度提出韧性社区规划用地布局设计导则。 2.2设施配置:从设施配置标准、设施分类、设施布局等维度提出韧性社区规划设施配置设计导则。 2.3交通组织:从社区道路交通组织、出行环境提升等维度提出韧性社区规划交通组织设计导则。 2.4公共空间:从公共空间设置标准、布局模式等维度提出韧性社区规划公共空间设计导则。 3.广州市典型社区韧性发展提升规划 选择典型社区,按照规划建设导引要求,从用地布局、设施配置、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等方面制订韧性社区规划建设方案,探索社区优化提升路径,为后续开展韧性社区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四)珠江南段东段沿江规划 1.规划范围。项目规划范围包括珠江航道长约113公里,陆域面积约295平方公里,其中,东部区段42公里,陆域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南部区段71公里,陆域面积约185平方公里。 2.现状研究。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经验,从土地资源、生态要素、历史文化资源、沿江断点、交通互联等方面梳理珠江沿岸南段、东段的现状情况,明确珠江沿岸发展的基本情况与主要问题。 3.提出目标定位与规划策略。落实“南沙方案”、聚焦大湾区黄金内湾发展、活力创新轴和东部中心建设,提出总体与区段发展目标;从滨江贯通、产业提升、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交通互联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和主要行动。 4.提出近期行动计划。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市、区发展计划,聚焦生态示范、滨江贯通与产业发展,提出近期行动计划,明确项目的空间位置、落实主体和启动时间,推进珠江沿岸项目实施。 (五)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设计总师咨询 1.工作范围。涉及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番禺、南沙、增城九个行政区,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东部区段(增城段)和南部区段(番禺段与南沙段),长度为188公里。 2.工作内容。乙方作为2023年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设计总师,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明确工作重点,衔接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要求,重点对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规划设计建设进行把控。 2.1设计方案咨询。开展设计方案咨询,为重点片区城市设计、重要节点设计方案等提供设计和多专业咨询,为提升品质提供支撑。必要时也可通过专家咨询会、专家评审会等方式开展咨询。 2.2实施情况梳理与评估。对珠江沿岸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情况、实施机制、政策设计以及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与评估,总结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共性问题,提出机制或管理优化建议。 2.3对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2024年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提出建议。 |
|
4 |
成果要求 1.设计成果内容必须符合本任务书中的总则、设计原则、工作内容等有关章节的规定。成果内容要点清晰,具有实操性,能够切实发挥设计对实施的指导作用。 2.成果需提交A4大小的文档报告,上述文件同时需提供符合项目归档结题的电子文件格式,报告要以word或PDF格式文件提供。所有文件应符合行业规范、地方通用标准及甲方要求。 3.所有成果的计量单位均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长度单位:总平面图标注尺寸以米(m)为单位,建筑设计图标注尺寸以毫米(mm)为单位;面积单位:均以平方米(㎡)为单位;体积单位:均以立方米(m³)为单位。 4.乙方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上述成果要求以外的其他材料。 |
|
5 |
成果报送与审查规定 1.本项工作采取分阶段评审的方式,甲方负责组织审查工作,并出具审查书面意见。乙方负责提供审查和验收所必需的汇报材料和相关文件。 2.提交的正式规划成果必须加注委托单位名称、乙方名称及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技术协调人及设计人员名单,并加盖乙方公章和城市规划设计出图专用章。 |
|
6 |
附则 1.本项规划署名权归乙方所有,版权归组织编制单位所有;甲方有权在规划审定后公开展示规划成果,并通过传播、媒介、专业杂志、书刊及其它形式介绍、展示、评价规划方案。 2.规划批准实施前,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甲方同意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展示设计成果。 3.如对本任务书有疑问,可在接到本任务书后致函项目组织单位,项目组织单位将做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答复。 4.乙方所提交的规划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成果无效,按技术服务合同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4.1提交的规划成果不符合本规划任务书规定的; 4.2提交的规划成果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的; 4.2无填充完整的乙方图签;未盖有承接单位公章或出图章或设计人员未签署。 5.后续技术服务。为保证该工作的实施效果,提高实施效能,中标单位和具体人员必须履行后续跟踪服务职责。中标单位应派不少于2名人员驻场服务。 6.本规划任务书解释权归甲方所有。 |
说明 |
打“★”号条款为实质性条款,若有任何一条负偏离或不满足则导致投标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