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要求
广宗县大气管理咨询服务项目 |
|
||
一、人员及车辆配备 |
/ |
||
人员配备 |
现场派驻项目经理1人,数据分析工程师2-3人,巡查人员2-3人,巡查车辆1辆。 |
/ |
|
项目分类 |
二、数据分析 |
/ |
|
数据监控服务 |
1、365天对省控点、园区和乡镇点位小时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发布。 |
全年 |
|
2、若发现点位数据异常突高,数据分析人员根据实时风向、风速确定污染源位置,并向巡查人员发布指令,指导巡查;同时根据监测数据相关性进行初步数据分析,判定异常原因。 |
|||
365天结合实际污染情况、气象扩散条件及数据变化趋势等对当日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当日主要污染形势,提前着手管控重点。 |
全年 |
||
常规分析报告 |
日报 |
1、当日及未来3天内气象条件分析预测; |
365套 |
2、昨日本区域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浓度; |
|||
3、本区域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
|||
4、县市区对比及同比去年变化分析; |
|||
5、当日环境管理措施建议。 |
|||
周报 |
1、本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浓度,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
52套 |
|
2、空气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变化情况; |
|||
3、本周六参数贡献率分析对比; |
|||
4、本周巡查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总; |
|||
5、下一周管控措施及建议。 |
|||
半月报 |
1、分析半月阶段城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排名情况; |
24套 |
|
2、半月乡镇综合指数及排名情况; |
|||
3、半月巡检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总; |
|||
4、下阶段重点控制污染源及管控措施建议。 |
|||
季报 |
1、分析本季度城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排名情况; |
4套 |
|
2、本季度本县与其他县区综合指数差距分析; |
|||
3、空气站点数据变化情况分析; |
|||
4、本季度巡检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总; |
|||
5、污染过程分析; |
|||
6、结合历年环境气象数据以及2019-2021年同期环境污染物数据,制定下季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方案。 |
|||
半年 |
1、分析半年本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排名情况; |
2套 |
报 |
2、本季度本县与本县其他城县环境综合指数差距分析; |
|
|
3、空气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变化情况分析; |
|||
4、污染过程分析; |
|||
5、半年巡检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总; |
|||
6、结合历年环境气象数据以及去年同期环境污染物数据, 制定下半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方案。 |
|||
年报 |
1、分析当年城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排名情况; |
1套 |
|
2、当年本县与其他县区环境综合指数差距分析; |
|||
3、空气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变化情况分析; |
|||
4、污染过程分析; |
|||
5、2023年巡检问题及处理情况汇总;系统本年度整体运行状况及咨询服务情况及汇报。 |
|||
污染源分析 |
365日实时分析 |
利用网格化数据及气象等数据,对造成国/省控点数据异常升高,污染源进行分析,确定污染来源方位; |
实时关注数据 |
结合现场污染源情况,分析造成空气站点数据升高的原因, 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
|||
阶段性分析 |
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阶段性主要污染因子及污染因子来源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管控方案。 |
根据需要 |
|
对比分析 |
对城市月度综合指数及同比下降率进行计算,并与本市其他县区数据进行对比; |
根据需要 |
|
分析本县区的排名情况及与其他县区的差距及首要控制污染物; |
|||
针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重点管控并制定行动方案 |
|||
环境管理目标任务分解及达标规划 |
结合2020-2023年度城市及周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往年气象条件情况,分析2023-2024年度城市的污染变化趋势。 |
/ |
|
以2023-2024年度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改善为导向,将改善目标按季度或月进行分解,依据各季度环境气象特点及污染排放特征,制定本县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方案。 |
1套 |
||
管控措施效果分析 |
根据省控点及网格化设备监测数据,对管控措施近、中期效果进行分析、评估,形成分析报告上报政府。 |
根据需要 |
|
专项管控方案 |
根据广宗县污染源时间、空间分布情况,针对性制定不同时期管控方案,为政府提供阶段性管控方向,减少人力物力投入。 |
根据需要 |
|
针对广宗县现有污染源种类(企业源、生活源、交通源、农业源等),分种类制定针对性污染源管控方案(如:企业存在问题及整改方案、管控方案、餐饮油烟管控方案、道路扬尘管控方案、施工扬尘管控方案、汽车尾气管控方案、燃煤管控方案等)。 |
根据需要 |
||
三、污染源排查 |
污染源全面排查 |
协助各部门对主城区所有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对现有污染控制措施进行评估,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方案。 |
根据需要 |
|
重点污染源甄别 |
根据面源及点源分布情况,结合不同气象条件下对省控点指数的影响程度,并依据影响程度情况划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重点污染源。 |
每日分析安排 |
|
重点排查范围划分 |
根据重点污染源时间、空间分布情况,并依据风向锁定重点管控及排查范围。 |
每日分析安排 |
|
设备排查 |
利用无人机、便携式空气六参数等设备对敏感点周围建筑工地、居民燃烧、高排车等污染监测,通过指数高低来判断污染源影响程度,并针对性提出整改建议。 |
每周最少一次 |
|
不定时利用便携式六参数、颗粒物及voc监测设备重点对涉气企业厂区进行排查,现场发现突高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并提出整改建议。 |
每周最少一次 |
||
日常巡查 |
365天根据重点污染源分布情况及不同气象条件下重点排查范围进行日常巡查,对城区内扬尘、机动车、餐饮油烟、各类焚烧、露天烧烤等重点污染源情况进行实时通报,督促其整改到位。 |
每日2-3次 |
|
不定期整理排查汇总问题,形成巡查专报留存并上报县政府,实现对污染源治理效果的持续跟踪,协助政府做好现场督导和治理工作。 |
每半月 更新一次 |
||
四、定制化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维护及改进 |
|||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机制维护及改进 |
对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进行维护,针对性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
/ |
|
五、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培训 |
|||
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培训 |
大气环境基本知识;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大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及气体体积换算;本区域大气污染监测能力现状介绍。 |
/ |
|
空气质量指数及排名相关知识培训 |
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空气污染指数级别的判定;优良天数计算及注意事项;空气质量排名计算方法。 |
/ |
|
环境监管相关知识培训 |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平台及手机APP使用;平台异常数据分类及管控手段;区域阶段性重点管控因子及其主要来源分析; 区域阶段性重点对象及监管手段;重点污染源管控注意事项。 |
/ |
|
|
1、人员配置要求 本项目配备项目经理1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数据分析工程师至少3人,要求本科及以人,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巡查车辆至少1辆。2、工作要求中标单位每日安排至少1人,参与夜间值班值守工作。3、设备要求中标单位需配备便携式颗粒物、CO、NO2、SO2、O3、VOC、餐饮油烟等监测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