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名称(标的名称) |
数量 |
单位 |
标的所属行业 |
中心城区城中片区整体规划研究(含环雨山湖区 域规划研究)及宁马城际铁路沿线城市设计 |
1 |
项 |
其他未列明行业 |
二、项目概况
环雨山湖地区是马鞍山老城的核心区块、名片地段和记忆载体。从老城城市更新出发,结合环湖区域城市发展历史特征和城市肌理等的历史文化研究、现状城市空间条件禀赋的综合评估、空间更新潜力研究、城市片区的综合定位,明确城市更新的策略思路,实现重点地块空间综合利用、城市历史记忆要素与景观环境、城市形象、环境品质等之间的协调,体现环湖地区的空间特色。
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是马鞍山城市建设的新引擎,在主城区内依次经过慈湖高新区、花山区、雨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当涂县。线路总长约 22 公里,设高架车站 6 座。通过城市设计研究,进一步明确站点周边地区功能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形态、配套交通和环境景观等提升要求,加强用地整合、功能复合和换乘衔接,提升轨道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品质和轨道交通发展的综合效益。
高铁东站是我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形象节点。随着高铁东站周边开发的推进,剩余未开发的地块主要集中在铁路西侧、东站站点南北两侧,呈带状分布。须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城市设计研究,科学分析并提出该地块作为城市特色公建区域的可能性,明确
建筑群体、开放空间、环境景观设施等各项内容,以进一步提升东站地区的窗口形象,引导地块有序开发。
1、环雨山湖片区更新规划研究
总体研究范围:总体研究范围北至葛羊路、西至宁芜铁路-红旗中路、南至雨山西路-桃源路-湖南东路、东至马向铁路-佳山路-湖东中路,占地面积约 9.6 平方公里。规划研究范围:北至葛羊路、西至
宁芜铁路、南至湖南路、东至湖东路,占地面积约 4.3 平方公里。(附图 1)
2、宁马城际铁路站点周边地块城市设计
总体研究范围:宁马城际线路两侧各 500m 范围内区域纳入研究范围,约 21 平方公里(附图 2)。城市设计范围:以宁马城际马鞍山主城区段的六个站点(慈湖站、湖北路站、湖南路站、雨山路站、九华路站和采石河站)为核心,结合换乘停车和功能风貌提升等需要设定更新地块,具体边界考虑用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行设置。
3、马鞍山东站南北侧地块城市设计
总体研究范围:东至红东路,南至慈湖河、西至慈湖河、北至五亩山河,总用地面积约 441.6 公顷。城市设计范围:东至宁安城际、南至湖南东路、西至天宝路、北至湖北路(旅游大道),总用地面积约 6.6 公顷。(附图 3)
(三)主要研究内容
1、环雨山湖片区更新规划研究
(1)历史研究。综合开展环湖区域历史研究,从城市历史特征、城市肌理、城市文化记忆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和研判区域
城市空间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内在因素,并对老矿院片区和安工大等大院文化进行挖掘,为空间更新抓住特色、找准重点提供支撑。
(2)现状综合解析。立足于基地的现状特征,对该片区土地利用、交通条件、居住环境、服务配套、环湖景观风貌、城市活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分析研究该区域更新的优劣势因素。
(3)更新潜力研究。基于现状用地与规划用地之间的比较分析,挖掘有潜力的更新地块,结合城市更新政策要求,初步拟定地块空间更新的基本思路。
(4)综合定位及更新规划。在上位规划及片区整体发展框架思路的思考下,结合该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明确环雨山湖片区的城市更新规划的目标愿景、功能定位、策略思路、更新规划体系引导。尤其雨山周边涉及两山一湖城市核心区,需提出专门研究意见。
(5)分片及重点地块更新引导。结合重点地块已建用地和已批项目,对基地的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提出详细的安排,合理分配各类功能,统筹布置各类用地。
(6)实施建议。结合投资估算、项目库的建设,提出实施计划和分期实施建议。
2、宁马城际铁路站点周边地块城市设计
(1)基础分析研究。对沿线用地状况、建设发展、道路交通、配套设施、环境风貌等基础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山水绿化生态条件,整理已有规划等相关资料,提供必要的参考案例分析。
(2)整体定位与规划。提出规划区域的城市空间发展目标与任务,结合现状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愿景目标,对整体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进行设计,构建生态、共享、活力、高效的城市触媒。
(3)各站点周边地块现状梳理。立足站点辐射范围,研究项目
用地与区域发展和格局的相互关系,梳理站点周边用地、交通、风貌现状及区域发展诉求,并提出各站点在整体格局中的各自定位。
(4)各站点周边地块用地布局优化。在现有控规的基础上,基于功能综合利用、用地经济性及相关配套需求梳理用地功能布局,形成地铁站点周边用地的集约复合利用模式。
(5)各站点周边地块空间形象优化。以地铁站为核心节点,充分考虑城市开敞空间、生态空间、建筑体量和界面设置,结合各类流线设计节点,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环境形象。
(6)各站点周边地块交通组织优化。满足轨道交通疏散与换乘需求,形成安全、高效、舒适的交通组织模式。关注地下、地上,车行、慢行的立体化交通组织,合理设置各类交通工具换乘和停放空间。
3、马鞍山东站南北侧地块城市设计
(1)现状综合解析。立足于基地的现状特征,对该片区交通条件、土地利用、景观要素、建设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分析研究该区域的发展优劣势因素。
(2)明确功能定位。在上位规划及片区整体发展框架的指导下,结合该重点地块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明确该片区的功能定位、基本职能和建设规模。
(3)建构空间形态。对空间形态提出城市设计方案,对高度、风格、天际线、建筑群体的组合关系等提出具体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4)提升配套设施。分析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布局及规模,根据需要提出多类型配套设施的补足与提档,改善民生。
(5)开发管控引导。研究地块商业、办公等各类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退让、绿地率等开发建设相关指标,为土地出让条件提供参考。
(四)成果提交
1、成果内容
成果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规划研究文本、城市设计导则、汇报材料等,以及能够体现研究和设计意图的鸟瞰图、透视图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等;
(2)成果形式
纸质文本为A3(420 mm×297 mm)图册,电子文件包括JPG格式文件、CAD图形文件、WORD文档和相应的PowerPoint演示文件。
(3)成果数量
A3打印文本、电子文件光盘等提交数量需满足采购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