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要求
1.服务期: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
2.服务地点: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局指定。
3.付款方式:合同签订后15个工作日内,卖方向买方支付履约保证金(合同总价的10%),买方向卖方支付合同款的60%;2024年06月底前,买方向卖方支付合同款的20%;2024年11月底前,卖方完成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并经验收合格后,买方向卖方支付合同款的20%;完成项目所有资料的整理后,买方无息退还卖方履约保证金(合同总价的10%)。
对通州区凤港减河流域雨水、污水、重点河渠等开展调查、监测,并完成污染核算分析。
1.流域内所有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站/再生水厂站水质水量调查复核。
2.化粪池、隔油池、主管网、支管及接户管等建设和管理状况调查监测。
3.污水处理厂站服务范围的雨污水排放设施建设和管理状况调查,降雨应激监测。
4.重点区域面源排放监测。
5.重点新污染物筛查与监测。
6.排水河渠水质和沉积物监测,地下水监测。
7.根据以上结果,完成水污染总量核算及黑臭水体治理风险预测、管网收集绩效评估、厂站污染减排绩效核算、污水处理厂网与服务范围排污需求的适配性评价、黑臭水体治理进程中对新污染物的跟踪监测分析、黑臭水体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等核算工作。
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修正)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2013)
《水和废水调查分析方法》(第四版)
《地表水和污水调查技术规范》(HJ/T91-2002)
《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4-2020)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
《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
其它相关规划及资料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治理、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通政发[2022]7号)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水环境系统治理提升实施意见》的通知(通政办字[2022]5号)
二、监测区域概况
凤港减河属北运河水系,位于通州南部,横贯东西,是连接凤河与港沟河、北运河的一条人工开挖排水河道,源于大兴区,在马驹桥镇房辛店村南进入通州境内,向东流经马驹桥镇、于家务乡、张家湾镇和漷县镇,经小屯断面出境,于河北省安平镇入北运河,通州境内长35.7公里。
凤港减河流域位于通州区中部,横贯通州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冬、夏季风影响,形成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11.3℃,降水620毫米左右。
通州区下辖11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区政府驻潞源街道。根据《通州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通州区常住人口184.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9.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8.8%。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37.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4.5%。
2022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466.7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773.3 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1.1∶36.8∶62.1变化为2022年1.1∶37.2∶61.7。
2022年,全区生产生活用水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5%。其中,生产用水0.5亿立方米,增长2.5%;生活用水(包括服务业和居民家庭用水)1.5亿立方米,增长6%。生产用水中工业用水0.1亿立方米,增长28.3%;农业用水0.3亿立方米,下降6.3%。全年降水量为534.8 毫米,下降31%。
全区共有污水处理厂167座,全年污水处理率为94.5%,比上年提高 2.3个百分点。
凤港减河流域范围内因区域发展速度快,污水量激增,厂站溢流,部分沟渠水质明显恶化。工业园区“取、供、用、排”监管能力不足,节水水平低,污水溢流/直排问题严重,自建污水处理站运行状况不明。
目前水环境监测主要对考核断面水质及污水处理厂站进出水进行监测,实施难度较大的沟渠返黑返臭、自建设施排水、农村坑塘/养殖池塘排水、面源污染等监测工作仍有待加强,需全面掌控水污染排放总量,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
凤港减河是通州区中部主要排水河道,上游还承接大兴区排水,下游受北运河水位顶托,排水压力大,雨季水位较高,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有一定影响。流域内排水管网较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汛期污水管网纳管效率与质量受降雨影响明显,污水处理厂站运行效果降低、污水溢流等问题严重,影响汛期水质考核断面达标。针对雨季污染,需加强雨污水排放与治理设施降雨应激监测,掌握降雨污染全过程数据。
当前水环境监测已不局限于水质监测,生态环境部提出加快推进新污染物管控与治理的工作要求。需进一步开展新污染物的监测核算,不断加强数据基础积累,支撑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效果评价。
1.监测核算主要河渠、主要控制点流域单元入河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分布,预测黑臭水体治理对策的适用性。
2.监测各流域单元内雨污水治理设施及其建管状况,评估其对黑臭水体防治、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的风险管控和保障水平。
3.筛查并核算新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水平,抽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重点关注水体黑臭化对地下水的影响。
四、采样点位
1.监测断面及点位设置原则
1.1监测断面必须有代表性,其点位和数量应能反映水体环境质量、污染物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力求以较少的断面取得最好的代表性;
1.2监测断面布设应考虑交通状况、经济条件、实施安全、水文资料是否容易获取,确保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1.3突发性水环境事故、调水工况巨大变化情况下的水环境调查,应根据现场情况布设能反映污染物进入水环境的扩散、消减情况的采样断面及点位。
2.1河、渠调查采样点位
1)在河、渠断面及重要节点深水区设置调查垂线,布设采样点。
2)在污水处理厂退水口设置采样点。
3)对于国市控断面调查数据参考已有水质水量资料。
4)该部分调查在汛期以及非汛期开展调查。
调查断面和采样点的位置确定后,其所在位置应该有固定而明显的岸边天然标志物。如果没有天然标志物,则应设置人工标志物,如竖石柱、打木桩等。每次采样要严格以标志物为准,使采集的样品取自同一位置上,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底质及土壤污染调查点位设置
底质监测点位布设参考水质调查点位布设;土壤污染调查采用网格布点的方式,选取不同面源类型场地布设采样点位。
挑选考核断面附近具有代表性的现有水源井、监测井开展地下水监测。监测井选定后,调查监测井的级别、类型、数量、分布、监测层位、检测手段、监测频率与运行状况等。
五、实施方案
1.资料收集
对本项目范围内涉及的污水处理厂站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基础资料收集,评估全时段各厂站和河流水质监测资料。
2.调查与监测
为判断污水处理厂站出水及污泥是否影响受纳水体水质,对在运行的所有污水处理厂站工艺、设施管理状况、进行水量及水质调查,复核设计规模与实际水量差异,水质重点关注有机物、氨氮和总磷等主要考核指标。同时调研复核厂站退水、污泥等去向。
收集各厂站3轮全覆盖水质水量监测数据。
开展水质复核监测。选取典型工艺污水处理厂站,对其进水、出水监测COD、氨氮、总磷,复核常规指标,并筛查监测新污染物。与收集数据同步开展3轮监测。
对凤港减河流域所有村庄及镇中心区的化粪池/隔油池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调研化粪池清掏情况,复核化粪池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化粪池出水接管情况,建立调研清单,为化粪池监管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村内和镇区排水体制、污水收集情况,重点调查污水干管、主要支管及其附属设施物理状况。根据现场调查与监测,研判是否有错接、混接、渗漏、外水汇入现象。根据监测结果,分析管网污水收集效率和质量,为管网整治提供依据。监测指标为COD、氨氮、总磷、流速。
调查雨水排除设施建设和管理状况。组织开展雨污水排水口深入排查,摸清掌握各类排污口的分布及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建立健全雨污水排水口清单。
为评估降雨对污水处理厂站处理能力影响以及场站排水对下游河道考核断面的影响,选择代表性污水处理厂站,开展3轮降雨应激监测,分析COD、氨氮、总磷、SS。掌握降雨全过程对污水处理厂站的影响。
重点调查城乡面源排放和治理状况,核算流域面源污染。根据核算需求,在凤港减河流域布设面源污染监测点,对水质、土壤进行调查监测。其中,水质监测COD、氨氮、总磷,并筛查监测新污染物;土壤监测有机质、氮(各形态)、磷(各形态),并筛查监测新污染物。
调查河渠、岸边带、湿地、坑塘整治状态,包括水质、水环境、沉积物及管护状况等。
对河流重点断面和污水处理厂站涉及的排水河渠开展3轮水质和沉积物监测,分析评估污水处理厂站排水对河渠水质影响。其中,水质监测COD、氨氮、总磷、五参数;沉积物监测有机质、氮(各形态)、磷(各形态)。
对凤港减河流域重要节点地下水水质进行1轮监测,监测内容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39项常规指标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中的14类新污染物。
七、成果论证
根据调查、监测及核算结果,编制核算成果报告,需包括工作内容中所有调查监测方法与结果、核算分析过程、核算成果等内容。成果报告需通过专家评审。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
序号 |
标的名称 |
所属行业 |
1 |
凤港减河流域水环境要素专项核算 |
其他未列明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