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要求
项目名称:河北宽城经济开发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
服务期限:合同签订后180日历天内完成
1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区域范围选取的合理性论述。
区域范围内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壳形变等相关基础资料的类别、空间分布和时间尺度的完整性,资料的精度和可靠性。
最新研究成果和工作结果的吸纳情况。历史地震和主要断层活动性的评价情况。
图件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比例尺、图例及制图质量。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综合评价情况。
2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近场区范围选取的合理性论述。
近场区范围内地震、地质等已有相关基础资料的类别、精度和可靠性的分析情况。
近场区实际调查工作的路线、观测点、采样点、地质剖面、探测剖面和测试手段等的针对性、合理性、充分性,以及实际资料的可靠性。
近场区参数有疑问的历史地震的核查情况。近场区断层活动性、发震构造的评价依据。
表格与图件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比例尺、图例及制图质量。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综合评价情况。
3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
目标区断层控制性调查与探测工作的充分性、方法手段的合理性、结果的可靠性及精度。第四纪断层活动性鉴定工作技术方法的完备性、实物工作量和调查精度的充分性、获得
资料的可靠性,有效观测点的数量。
表格与图件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比例尺、图例及制图质量。
目标区发震构造潜在地表断错评价的合理性,目标区地震构造特征综合评价情况。
4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目标区及附近已有的工程勘测资料的类型、分布、可靠性和可利用程度的分析情况。
控制孔的数量,控制孔分布的合理性。
场地测试的类别、方法、数量、分布、精度和可靠性。目标区地层结构模型的精度。
图件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及制图质量。
5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带划分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依据。
潜在震源区的边界划分、震级上限确定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的地震、地质依据的论述;运用已有资料、相关工作结果和近场实际调查资料,对主要潜在震源区的分析论证情况。
地震动预测方程的适宜性。
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控制点的数量及分布合理性。
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与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动预测方程的协调性。
6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土层反应分析模型建立(包括土层类别、层厚、剪切波速、容重、土动力学参数、输入层面选取)的合理性。
输入地震动时程包络函数反映地震环境(大震远场影响、小震近场影响等)的情况。土层反应分析结果与场地勘测资料、模型的协调性。
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反应谱形状、峰值、平台高度、特征周期、衰减系数、地震动时程)的合理性。
图件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比例尺、图例及制图质量。
7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不同类别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基础地质、岩土数据的类别、精度和可靠性的分析情况。不同类别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及参数确定的合理性。
图件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比例尺、图例及制图质量。
8评价基础资料
技术审查所需的评价基础资料包括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探测线数据和结果、工程地震钻孔勘探柱状图、土静力学及土动力学测试报告、钻孔原位测试及钻孔波速测试数据,以上资料的完备性、完整性。
9结论
结论的完整性、合理性。
结论与各技术环节主要结果的一致性。
结论对园区规划工程抗震设计需求的满足程度。
10预设现场工作量
根据《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中震防函[2019]21号)、《河北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冀震函[2021]15号)、项目合同书进行了现场工作布置,预计的现场工作量见表3.4-1
表3.4-1现场预计工作量统计表
序号 |
工作内容 |
工作量 |
|
1 |
前期准备、收集资料、野外踏勘、编绘工作底图 |
编制区域地震构造图1幅。 |
|
2 |
近场区断裂活动性鉴定与编图 |
对断裂的活动性进行鉴定。编制近场区地震构造图1幅。 |
|
3 |
工程地质勘探 |
布设钻孔总数 |
控制孔64个,其中典型钻孔20个 |
钻探总进尺(m) |
1920m |
||
预设孔深 |
暂定30m/孔 |
||
标准贯入试验 |
320次 |
||
重型动力触探 |
64m |
||
钻孔剪切波速测试 |
单孔剪切波速测试 |
土层测点间距为1m,数据采样点数1920个 |
|
人工浅层地震勘探 |
人工浅层地震勘探 |
65条测线,总长55km |
|
试验室试验 |
动三轴试验 |
3-5个/典型孔 |
|
原状土样 |
60个 |
||
扰动土样 |
40个 |
||
室内分析 |
钻孔柱状图 |
64幅 |
|
工程地质剖面 |
20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