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应用描述
通过道路及物联网感知底座普查,充分整合已有数据及资料,摸清区属道路底数, 形成统一的、全面的、权威的区属道路数据体系,为道路智能管理、科学决策及广泛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围绕事件业务,建立全流程事件业务管理,实现道路智能化、科学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为支撑上述应用,拟建设西城区道路及物联网感知底座普查与市政道路事件业务应用。
根据《西城区道路林荫计划(2020 年—2022 年)》要求,西城区于 2020 年至 2022年进行了林荫道路建设工作。目前数据需进一步优化需要对 2022 年 40 条慢行和林荫道路改造前后街景进行拍摄,建设 2022 年优化提升的慢行林荫道路的全景街景,丰富完善慢行和林荫实体数据库,并通过“一张图”平台(原时空云平台)发布后,供道路应用系统调用,支撑慢行林荫道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形成 6 类数据扩充全区地理空间实体库,并通过“一张图”平台(原时空云平台)发布相关服务:
(二)建设 3 个业务相关数据库:
(三)市政道路事件业务应用系统:
⚫事件管理模块
(一)完善全区“一张底图”建设的需求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形成统一、全面、权威的道路数据体系,是全区“一张底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区从规划部门业务出发已建立了“西城区道路实体数据库”,由于职能范围所限无法满足市政道路管理部门的需求,本次项目中我委拟通过普查、测绘、数据融合等手段完善已有道路实体数据库,为全区提供精准得市政道路服务,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二)助力“城市大脑”智慧服务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中要求到 2025 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统筹规范的城市感知体系基本建成,城市数字新底座稳固夯实统筹城市感知体系。目前西城区已经完成了“城市大脑”的一期建设,助力西城区城市建设,目前有一定的决策机制,但缺乏数据底座,需要基础数据作为“城市大脑”的“眼睛”和“耳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据采集加强决策的前置性和科学性。为此本项目选取西长安街街道和金融街街道通过对该区域立杆、路灯、摄像头杆等,测量其空间位置、相对高度、状态、权属、现状及照片等,补充智能感知底座空间数据库,为“城市大脑”后续建设图像视频设备决策提供依据。
(三)统一市政道路业务工作底图,优化城市服务能力
《西城区“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将优化道路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重要工作,提升城市道路养护、环卫作业水平是坚持首善标准,创建宜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市审计局审计区委区政府工作时指出:我区市政、环卫、街巷保洁三方在开展工作时关于市政道路条数和面积的依据不一致。因此我委需结合蓟城山水集团、环雅丽都的具体工作,规范其关于道路养护、环卫、街巷保洁等工作,重新梳理建立一套唯一、权威的市政道路数据,拟建设四个业务相关数据库(环卫专题数据库、代征路(块)数据库、代管作业区数据库和事件业务数据库),提升城市服务能力。
(四)规范市政道路业务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中提出提升智慧城市管理新能级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实现手段,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应用导向,推动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的统管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我委作为市政道路管理的权威部门,市政道路管理模式仍处在表格化,无法追踪道路涉及路名修改、道路灭失、大修、合并等信息的变化,数据现势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从而制约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市政道路事件业务管理应用工作模式仍处在纸质文件传输形式,事件处理工作无法进行严格的追溯过程和绩效管理,整个处理工作效率普遍偏低。在处置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手段还停留在使用人工现场踏勘、手工核查纸质档案材料的工作模式中,不能满足当前中心城区城市环境管理要求。传统事件管理模式相对零散,没有形成闭环管理,而且事件管理空间位置不直观,影响事件处理效率,急需将事件管理全流程与空间实体信息关联展示,提供事件处理得准确率,更合理配置事件处理资源。由此我委拟建立“西城区市政道路事件业务管理应用”统一调度行政许可、应急、道路维修等事件, 数据实施共享,支撑城管执法市政市容巡查系统,合理分配执法力量。
(五)落实《西城区道路林荫计划(2020 年—2022 年)》要求
根据区林荫计划要求,继续完成 2022 年度 40 条林荫道路改造计划、改造情况、等信息的收集工作,对 2022 年慢行和林荫道路改造前后街景进行拍摄,建设 2022 年优化提升的慢行林荫道路的全景街景,丰富完善慢行和林荫实体数据库,并通过“一张图” 平台(原时空云平台)发布后,供道路应用系统调用,支撑慢行林荫道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六)未尽需求以科信局下发的《关于区城市管理委西城区道路及物联网感知底座普查与市政道路事件业务管理系统项目审查意见的函》内容为准,最终以科信局验收合格后为准。
三、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事件管理
事件业务系统面向市政管理科(事件管理人员)、道路及各类管线管养部门(巡查人员)、配合单位,围绕行政许可、城市公共设施应急抢险工程配合单、道路维修等业务事件,对新建事件、现场巡查、反馈协调、事后验收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管理。
2.事件可视化
通过接入“一张图”平台(原时空云平台)地图,整合西城区道路普查数据、专题业务数据等,以道路实体数据为基础,展示事件的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对事件进行数据集中展示,做到一键全揽。
3.采集数据管理
现采集数据的数据列表展示,支持要素名称、采集时间、采集类别查询等功能,并实现点线面信息的导出功能。
4.事件巡查终端
在移动端实现事件任务的接收,办理,查询,上报,办理等信息,并且实现移动端的空间位置采集,数据属性填报,图文上传等功能。
5.系统管理
系统用户及权限相关,包括菜单、用户、角色、流程跟踪、日志管理的增删改查导出等多种功能。
(二)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1.响应时间需求
时间响应要求:一般业务操作响应时间不大于1秒,一般报表生成时间不大于10秒,大数据量报表生成时间不大于30秒,对于特殊情况且确实需要较长时间的处理需给出进度提示。
2.数据安全的需求
本期项目考虑将平台中应急处理事件具有一定敏感性,需按照等保二级的标准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安全保护,数据层面需分级管理;系统大部分部署在西城区政务云使敏感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三)运行环境需求
1.网络环境
系统网络环境部署于区机要信息中心政务云平台,业务应用服务器、业务数据库服务器部署在区政务外网中,业务事件管理成果数据服务器部署于区政务外网互联网域,政务移动终端需要通过西城区政务网VPN接入区政务外网,访问业务应用服务器和业务数据服务器。对于政务外网环境外的用户可通过政务外网互联网域服务器访问。
2.服务器
根据数据库的数据量、应用开发的负载量和考虑未来系统的拓展性,通过计算得出需要:
(1)政务应用服务器1台(不另行采购,申请虚拟服务器);
(2)政务数据库服务器1台(不另行采购,申请虚拟服务器)。
(3)政务外网互联网域服务器一台(不另行采购,申请虚拟服务器)。
(四)其他需求
1.运行环境
(1)服务器端运行环境
应用支撑平台通过定制开发和购买成熟的中间件产品,进行相应的配置或二次开发,对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支撑和管理环境,以降低应用系统建设的复杂度、提高可靠度。
操作系统:系统部署在西城区政务云平台,应采用政务云提供的Linux的操作系统。满足网管人员操作历史和满足应用性能、集群操作的需要,降低运维成本。
应用中间件系统:目前主流的应有服务器中间件均可,优先选择国产产品。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选用政务云资源平台提供的主流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将所需要的业务数据从各业务应用系统中采集出来,通过加入一定的校验手段,过滤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将过滤的结果交给其它需要业务系统。数据治理实现从数据源、元数据到数据表设计、表生成等一系列功能。
(2)移动端运行环境
移动端采用HTML5标准制作研发,对处于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用户,分别集成。政务外网集成到蓝信,互联网集成到微信。
(3)客户端运行环境
客户端操作系统应支持深度系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浏览器应支持360极速浏览器、360安全浏览器、搜狗浏览器等。对需要插件的应提供相应插件,以确保客户端浏览器的统一性。
2.安全性需求
本项目无密级,按照等保二级的标准进行安全部署。本项目部署在区机要信息中心政务云;区机要信息中心政务云机房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都是三级等保要求,满足本项目的需求。
本项目主要从应用安全、数据安全、操作日志方面来考虑。
应用安全:系统需要用户认证/授权、角色管理,可以对系统数据、系统功能的访问权限进行设置,提供剩余信息保护,保证通信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软件的容错性、资源的可控制性、代码的安全性。
数据的安全:通过系统的安全机制,对不同用户的数据访问进行定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数据具有备份和恢复的能力。
操作日志:提供用户对系统的操作访问日志,记录用户增、删、改等相关操作信息,包括操作用户、时间、具体操作、操作对象等。
本项目部署在西城区机要信息中心政务云平台,现有硬件网络环境资源已经满足二级等保的要求。
3.可维护性需求
需要提供必要的系统维护的接口或维护工具,以便管理方对系统软件、数据等进行维护。
需要提供完整的系统容灾方案,保证系统故障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修复。系统提供必要的接口和资料,方便系统升级。
4.扩展性需求
本项目均部署西城区政务云支持计算力和存储空间按需扩充。
四、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1.提供详细的数据采集、系统建设方案和具体的进度时间表。
2.提供完整的数据光盘、图件资料、信息系统的安装光盘和技术手册,并负责培训。
3.全面提供从咨询、研讨、设计、实施、调试、试运行、培训到售后服务的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服务。
4.熟悉北京市数字市政业务,并具有市政数据的普查、建库案例。
5.项目负责人需具备注册测绘师资格。
五、项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要求:
1.项目验收前,对项目中涉及的数据、图表、系统提供不少于50人次的培训。
2.免费提供一年软件系统维护和升级服务,软件维护人员响应服务软件维护人员响应服务的时间<24小时。
六、项目进度要求
普查数据成果在2023年12月30日前提交,事件业务系统在2024年2月1日前上线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