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目标
在国家储备林划定范围内,通过现有林改培,提高国家储备林质量,增加珍贵树种大径级材资源储备,以达到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贮备的目的。同时探索国家储备林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该项目实施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完成现有林定向培育500亩。
——培育30年后,项目可增加国家储备林立木蓄积4000立方米。
——探索掌握我省珍贵用材树种生长发育规律,摸索配套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奠定基础。
——生态目标:通过营造混交林模式,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保护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碳汇储备。
建设规模与建设期
总任务500亩,全部为现有林培育。
建设期:自签订合同之日起60个日历天。。
建设内容及进度
此次现有林定向培育面积500亩,共有4个小班,全部在三界分场范围内。具体为1林班25小班,面积48亩,现有树种为马尾松;1林班28小班,面积122亩,现有树种为马尾松;14林班21小班,面积140亩,现有树种为马尾松;16林班22小班,面积160亩,现有树种为黑松和麻栎。改培栽植的主要树种为麻栎,混交树种为杜仲,混交方式为块状混交,混交比例为6:4,栽植密度每亩不低于40株。
宣传牌
为使项目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制作树立“滁州市三界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基地”宣传牌1个,立于三界林场红石作业区14林班21小班路口人流量较大、显眼位置,介绍项目目的、意义及内容等。
现有林培育技术
现有林选择
项目区立地类型主要为丘陵岗地,根据项目区生态区位,本着“生态优先、重点治理”的原则,选择林相和树种结构较为单一、生态功能低下、郁闭度小于0.5并且主要树种为针叶树种的林分作为项目改培造林地。
现有林调查
5月20日至21日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改培林分现状逐小班进行实地调查,并如实填写小班现状调查表,1林班25、28小班现有树种为马尾松,郁闭度0.5;14林班21小班现有主要树种为马尾松,郁闭度0.4;16林班22小班现有树种为黑松和麻栎,郁闭度0.5。
树种选择
项目树种选择市场急需、资源紧缺、材质好、商业利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适宜人工培育的优质乡土珍稀用材树种。所选树种要求营造林技术成熟,有人工大规模成功营造林经验。补植树种幼龄期要比较耐阴,适合林下栽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改培造林树种为麻栎和杜仲。
种苗
全部使用合格优质苗木造林。按照“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就近取苗”的原则,项目造林尽量就近选用本地苗圃地的苗木;苗木要求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没有伤害,具有完整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上部分,且抗逆性强,无病虫害,生长稳定。具体规格与质量见表3.1。
表3.1 苗木规格与质量
树种 |
苗木 种类 |
苗木规格 |
质 量 |
||
苗龄 |
地径>cm |
苗高>cm |
|||
麻栎 |
播种苗 |
1 |
0.5以上 |
70以上 |
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 |
杜仲 |
播种苗 |
2 |
2以上 |
120以上 |
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 |
根据造林密度和造林总面积计算出苗木需要量见表3.2。项目造林面积为500亩,造林密度为40株/亩,苗木理论总需求量为2万株(其中麻栎1.2万株,杜仲0.8万株),加上2%苗木损耗实际需要苗木2.04万株(其中麻栎1.224万株,杜仲0.816万株)。
现有林培育的技术模型
项目建设方式为现有林改培,对于现有林主要树种是马尾松和黑松等纯林的,通过补种珍贵用材树种的措施,使培育林分逐步形成以珍贵用材树种为主的复层混交异林龄林分,以达到提高国家储备林品质和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通过林分现状调查的结果,结合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根据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技术模型,现有林改培珍稀树种模型为针叶纯林改培珍稀树种:选择适合珍稀乡土树种生长、立地指数相当于杉木立地指数14及以上的、生态功能退化的人工针叶纯林作为培育对象,0.2<郁闭度<0.5的,林窗下补植栎类等乡土树种。
表3.2 现有林培育技术措施(模型)表
模型号 |
模型名称 |
补植树种 |
补植密度(株/亩) |
株 行 距 (米) |
苗龄 |
营造林措施 |
单价 (元 /亩) |
|||
混交方式 |
林地清理 |
整地方式 |
农家肥 (kg /亩) |
|||||||
培育 |
针叶纯林改培珍稀树种 |
麻栎 杜仲 |
40-60 |
2×3 |
1-2年生 |
块状
|
清理杂灌 |
穴状 |
120 |
1497 |
造林方法
林地清理以砍灌为主,选择在将要造林的林中空地进行局部、小范围的清理砍灌;整地方法采用明穴整地,植穴规格为规格均为60×60×60厘米。整地时先砍除植穴周边60厘米范围内的杂灌,然后挖穴,穴土全部清出穴外。时间要求在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春初造林前植穴回土,回土时要先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然后回表土至约九成备栽。采取植苗造林,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栽植时除去过长侧根,保证位正干直,苗根舒展,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做到苗正、根舒、不吊空。最后将植树穴填平,堆土成馒头型,上覆盖松土,晴天栽后立即灌足定根水。造林时间要求在2019年10月—2020年3月进行,确保造林成活率。
幼林抚育 采用一年造林每次抚育,5至6月和8至9月各抚育一次。抚育主要是除草、松土、除萌、扶苗、培土等。采用扩穴抚育方法,每次在原穴基础上向外扩大10厘米,松土深度15至20厘米,靠树根浅,离树根远处深。
中标人技术标文件承诺中标后严格按照招标方提供的《滁州市三界国有林场2019年度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即符合技术标要求,技术标合格。
中标人中标后严格按照招标方提供的《滁州市三界国有林场2019年度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及本项目相关技术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