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防护林营建为主体,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营造阔叶及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地生产力,调整林种结构,建设多林种、多树种的防护林工程体系,从而优化配置林地资源,充分发挥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并通过项目建设的宣传和推动,使生态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逐步建立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结合项目区生态区位和现有林种结构,项目区进行退化林修复3500亩,封山育林8000亩,共计11500亩。具体实施任务布局如下:
建设地点 |
合计(亩) |
营林类型 |
行政村(工区)个数 |
行政村名称或各林场 工区编号 |
|
退化林修复(亩) |
封山育林(亩) |
||||
项目区 合计 |
11500 |
3500 |
8000 |
30 |
|
大柳分场 |
2900 |
904 |
1996 |
8 |
3、4、5、7、8、9、11、12 |
皇甫山分场 |
2776 |
801 |
1975 |
2 |
1、2 |
常山分场 |
2906 |
897 |
2009 |
7 |
1、5、6、15、16、19、20 |
长冲分场 |
2918 |
898 |
2020 |
6 |
2、3、5、8、12、15 |
(1)林分综合抚育 皇甫山国有林场2019年度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退化林修复主要采取综合修复类型,首先要对林分中的杂灌、藤条进行清理,对部分林木进行修枝,去除病死枝等,并将清理物集中现场处理,减少林业有害生物的滋生蔓延。
(2)林地整理 对林窗、林中空地进行清理后进行整地,禁止炼山;整地方法为块状、群团状、带状或星状整地,要求深挖出新土,深度至少40cm以上,局部地方可全垦整地。
(3)苗木设计 全部使用合格优质苗造林。按照“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就近取苗”的原则,项目造林尽量就近选用本地苗圃地的苗木;苗木要求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具有完整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上部分,且抗逆性强,无病虫害,生长稳定。
(4)补植密度与配置 根据小班林分退化现状和树种特性、防护功能、立地条件等确定树种造林密度。对林窗、林中空地进行杂灌清理和整地,然后采取补植补造与原小班树种和谐共生性好的树种,补植密度视小班实际状况而定,综合补植密度约35-50株/亩(其中薄壳山核桃的补植密度10株/亩)。
(5)补植补造 采取植苗造林,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栽植时除去过长侧根,保证位正干直,苗根舒展,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做到苗正、根舒、不吊空,确保造林成活率。
(6)幼林抚育 采用一年造二年抚。抚育主要是除草、松土、除萌、扶苗、培土等。采用扩穴抚育方法,每次在原穴基础上向外扩大10厘米,松土深度15至20厘米,靠树根浅,离树根远处深。新造林成活率低于85%,应于翌年早春进行补植。
(1)封育类型:项目区森林资源主要为人工林,主要目的树种为麻栎、栾树、枫香、榉树、朴树、三角枫、合欢等乡土树种,封育地类主要为有林地,符合乔木林封育条件,因此全部定为乔木型。
(2)封育方式:为确保封育效果,促进植被恢复和提高林分质量,确定封育方式为半封方式。
(3)封育年限:因封育区目的树种以麻栎、三角枫、枫香、榉树、湿地松等乔木为主,护林和管护措施有保障,封育年限确定为3年(2019-2020-2021年)。
(4)封育组织和封育责任人:为了加强工程建设领导,场长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制定规章制度,安排护林员加强巡查,签订封山育林合同,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5)封育作业措施:一是封山育林之前,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和广泛发动;二是在封山育林小班周围路口等醒目处设立项目保护宣传标语牌,;三是加强人员巡查力度,项目区内严禁采石、采砂、取土、放牧等,杜绝盗伐林木等破坏林分的行为;四是做好封育小班的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