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段:森林抚育2019年项目技术要求及工作内容。
项目区立地条件类型主要为低丘岗地,本着“生态优先、集中连片、重点治理”的原则对现有重点公益林进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作业道路修建归入抚育采伐作业中。
项目总任务19000亩,其中抚育间伐7218亩(包括生长伐、疏伐和透光伐),综合抚育(包括修枝+割灌和割灌除草两种类型)11782亩。
设计抚育采伐7218亩,施工时应由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先打号,施工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相关知识培训,新油锯手应进行现场操作考核才能上岗,严禁非油锯手操作油锯。副油锯手应注意观察,防止伐倒时树木倒下伤人损物。装卸车时要防止手套钩挂造成树木滑脱,严禁抛接树木,装有树木的车上严禁人员乘坐。使用机械作业的,均需经过上岗前培训考核。
生长伐
设计生长伐面积1474亩,均为中龄林,密度1200--4650株/公顷,设计抚育采伐株数强度2%--13%、蓄积强度1%--5%。生长伐是在中龄林阶段,需要调整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促进目标树或保留木径向生长时,而采伐的抚育方式。人工伐除Ⅴ、Ⅳ级木和少数Ⅲ级木,抚育小班郁闭度在0.8以上,由于密度过大,造成许多林木自然整枝强烈,亟需间伐,间伐严格按照抚育作业设计和采伐许可证要求进行,严格按照“间小留大、间弯留直、间密留稀”的原则进行。
疏伐
设计疏伐面积5744亩,均为中龄林,密度390--4050株/公顷,设计抚育采伐株数强度1%--15%、蓄积强度1%--5%。同龄林的林分密度过大,郁闭度0.8以上,林木间对光、空间等产生比较激烈的竞争,伐除非目的树种、被压木、无培育前途的林木,扩大林木的营养空间,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采伐方式主要采取下层疏伐,人工伐除Ⅴ、Ⅳ级木和少量Ⅲ级木。
综合抚育
设计综合抚育面积11782亩,抚育方式为修枝+割灌除草。综合抚育过程中,割除幼树周围1米范围内的灌木和杂草。注意保留珍贵树种和针叶林中的阔叶树。
修枝要求使用锯子,幼龄林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1/3,中龄林阶段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并且到拐到边。影响目的树种幼树幼苗生长周围1米范围内的杂灌和藤本植物全部割除;割灌施工应注重保护珍稀濒危树木、林窗处的幼树幼苗,以及林下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以利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割灌时留根高度小于5厘米。修枝、割灌应尽量使用林业机械,且施工要做到到边到拐。
抚育材及抚育作业剩余物的处置应当综合考虑有效利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等要求,抚育作业结束后,抚育间伐区内的抚育剩余物约进行合理分类并采取运出、平铺,或者按一定间距均匀堆放等适当方式处理。
设计作业道路维修26.6公里,其中三界分场15.4公里,白米山分场11.2公里。
在现有道路基础上,使用沙土填平,积水段开辟明排排水沟,保证作业区道路处于较好状况,满足作业需要。
中标人中标后具体实施方案详见滁州市三界国有林场2019年度中央财政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文件。
二标段:长防林封山育林项目技术要求及工作内容。
防护林和商品林封育8000亩。
项目区立地类型主要为丘陵岗地,根据项目区生态区位,本着“集中连片、生态优先、重点封育和修复”的原则,选择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地位重要或生态较脆弱的林地且郁闭度在0.5以内的林分作为项目建设林地。
①适地适树,符合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生长的树种;
②便于经营,生长健壮的优良乡土树种;
③防护效果佳,能改善项目区树种结构,发挥提高项目区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引进树种;
④具有栽培经和技术、有引种成功实例的树种;
⑤具有一定抗病虫害及防火功能的树种。
根据上述原则,本次造林选择的树种为麻栎、榉树和三角枫等树种,这些树种适合本地区栽植,生长优良,防护效益好,在本地有大面积成功造林经验且生长周期能够达到预期生长目标,便于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中标人中标后具体实施方案详见滁州市三界国有林场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作业设计文件。
三标段:长防林退化修复项目技术要求及工作内容。
退化林修复3000亩,主要营造麻栎、榉树、三角枫等树种;
(1)退化林修复林分选择:主要选择郁闭度0.5以内的有林地。
(2)林地清理与整地 林地清理以砍灌为主,选择在将要造林的林中部分空地进行局部或小范围的清理砍灌;整地方法为穴状整地,规格均为60×60×60cm。时间要求在2019年12月底前完成。
(3)苗木设计 全部使用合格优质1—2年生苗木造林。按照“保证质量、经济合理、就近取苗”的原则,项目造林尽量就近选用本地苗圃地的苗木;苗木要求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没有损害,具有完整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上部分,且抗逆性强,无病虫害,生长周期稳定。具体规格与质量见表4.1。
表4.1 苗木规格与质量
树种 |
苗木 种类 |
苗木规格 |
质 量 |
||
苗龄 |
地径>cm |
苗高>cm |
|||
麻栎 |
播种苗 |
1 |
0.5以上 |
70以上 |
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 |
榉树 |
播种苗 |
2 |
2以上 |
150以上 |
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 |
三角枫 |
播种苗 |
2 |
2以上 |
150以上 |
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 |
(4)补植密度与树种配置 根据树种特性、防护功能、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确定树种造林密度。三界国有林场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项目退化林修复主要营建混交林,树种配置为麻栎×榉树和麻栎×三角枫,混交比例为6:4。设计补植造林密度不低于35株/亩,株行距2×3米,不规则块状混交。
表4.2苗木需要量测算表
林场 |
规模(亩) |
造林树种 |
初植密度 (株/亩) |
小计(株) |
加2%损耗 |
|
主要树种 |
混交树种 |
|||||
合计 |
3000 |
|
|
|
105000 |
107100 |
1758 |
麻栎 |
榉树 |
35 |
61530 |
62761 |
|
1242 |
麻栎 |
三角枫 |
35 |
43470 |
44339 |
根据造林密度和造林总面积计算出苗木需要量见表4.2。项目造林苗木理论总需求量为10.5万株,加上2%苗木损耗量实际需要苗木10.71万株。
(5)造林方法 采取植苗造林,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栽植时除去过长侧根,保证位正干直,苗根舒展,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做到苗正、根舒、不吊空。造林时间要求在2019年10月—2020年4月进行,确保造林成活率。
(6)幼林抚育 采用一年造林两年抚育,每年5至6月和8至9月各抚育一次。幼林抚育主要是除草、松土、除萌、扶苗、培土等。采用扩穴抚育方法,每次在原穴基础上向外扩大10厘米,松土深度15至20厘米,靠树根浅,离树根远处深。新造林成活率低于85%,应于翌年早春进行补植。
(7)管护:按照正常的林分管护责任区范围划分管护职责,由本责任区护林员进行重点巡护,森保队不定期督查。
中标人中标后具体实施方案详见滁州市三界国有林场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作业设计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