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1.勘察设计范围:南太湖新区长东圩区(又称南太湖新区荣丰圩区,编号吴G-30),位于湖州南太湖新区,项目已被列入浙江省杭嘉湖圩区整治规划,圩区东临大钱港,西至长兜港,南接解放港,北靠太湖,规划整治面积1.59万亩,勘察设计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圩区外围设堤防、护岸设计,河口位置设置水闸、闸站设计,圩内排涝通道梳理设计,内港水系沟通、岸坡防护设计等。
2.建安费估价:约3000万元
3.采购范围:详见采购人提供的相关勘察设计资料,具体内容包含但不限于项目勘察、测量、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项目施工期至竣工期间的相关设计服务,协助采购人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对各阶段报告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批准等服务(具体以采购人指令为准)。
二、地域概况:
1.地形地貌:场地地貌单元属浙北杭嘉湖冲湖积、湖沼积平原地貌。场地基本平坦,局部略有起伏,勘察期间测得各孔口标高1.48~4.80m,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拟建工程湖州市南太湖新区。拟建各河道沿线主要为河流、村庄、机耕路、稻田、菜地及桑树地等。河道两岸以土质边坡为主,局部地段为浆砌块石护岸。河岸岸坡现状稳定性较好。
2.河流水系:南太湖新区境内河流属长江中下游太湖水系,区内水网密集,溇塘交错,湖漾众多。以东苕溪导流港、环城河、长兜港为纵轴,可分为东西两片,西片为苕溪水系,东片为杭嘉湖平原运河水系。苕溪水系主要干河有东苕溪导流港、西苕溪、旄儿港、老龙溪、环城河、长兜港、小梅港、埭溪港、妙西港等;杭嘉湖平原水系根据排水走向分为入湖和北排河道,入湖河道主要为溇港及与溇港相连的南北向河道,主要有大钱港、罗溇、幻溇、濮溇、汤溇等;北排通道主要为由西向东排水入太浦河的横塘水系,主要有南北横塘、頔塘等。河流、荡漾、鱼塘密布,土地肥沃,除建设用地和水面外,一般为农田。
3.水文气象:
3.1本圩区所处南太湖新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3.4mm,年最大降水量2218.2mm,年最小降水量863.4mm,月最大降水量485mm,日最大降水量269.2mm,多年平均径流深468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44.8mm,多年平均日照2125h,多年平均无霜期23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3m/s。
3.2由于受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在时空分布上不均,梅雨期和台汛期易洪涝灾害年际和年内变化较大,冬春易受低温寒潮影响,夏秋节易受伏旱。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各有两个雨季和相对旱季。4月至7月上旬为第一个雨季,该时期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1/3左右,4月至5月为桃花汛,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为梅汛期,梅雨历时最多长可达77天(1954年)。个别年份也会出现空梅如1958年。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为第一个旱季,该期间由于蒸发量大,农作物耗水量多,易造成伏旱,期间降水大多为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常称为盛夏少雨期,如1967年、1978年。7月下旬至9月份副热带高压开始南退,此时易受台风影响,降水量增多,出现第二个雨季,俗称台汛期,常易出现洪涝灾害,如1946年、1949年、1956年、1961年。10月以后,至第二年3月为第二个旱季,这时西北季风盛行,降水明显减少。
4.区域地质:
4.1区域构造与地震:
1)区域地层
根据场地附近地质资料,本区第四纪覆盖层厚度一般大于80.0m,受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冷暖交替的影响,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沉降为主但强度弱。第四系地层成因类型复杂,上部为全新世浅海相冲沉积地层,中部为晚更新世海相沉积地层,下部为中更新世陆相冲积地层。
2)区域地质构造
境内地质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之钱塘台坳中,属安吉~长兴台陷的武康至湖州隆褶束南段东侧。境内地壳运动始于印支期,古生界地层褶皱上升,形成北东向构造骨架。燕山中晚期除部分继承印支期断裂构造外,又产生新的构造体系,并伴有强烈的侵入活动和岩浆喷发。喜马拉雅运动在境内主要表现为不平衡性升降。平原区深部地质构造分北东向、北北东向、西北向三种。
3)地震
工程区属属长江中下游Ⅲ等地震区上海—上饶地震副带,据史料记载,历史地震主要有1979年7月发生在江苏溧阳的地震,湖州有震感;1982年6月13日德清发生0.5级地震;1984年5月、1984年6月发生过0.5-2.2级地震3次,震级上未超过5级,是一个震级小,烈度低的相对稳定地区。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属较稳定区。
4.2水文地质:
区内地下水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孔隙水两类。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含水层主要为泥盆纪石英砂岩,三迭纪灰岩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由于地形切割不强,裂隙发育不深,富水性差,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在全新世纪的粉质粘土、人工填土和淤泥质土中的空隙水富水性差,在晚更新世纪细砂,粉砂层中的层压水,因受海侵影响,水质普遍咸化,不宜作生活用水。在中更新冲积砾砂层中的承压水,在东西苕溪的古河道内,水质良好,但水量不大。
4.3工程地质:
4.3.1低山丘陵地带,除出露的地层有古生带碎屑岩类,中生代碳酸盐火山岩及侵入岩等外,第四纪地层以下有,褐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厚1.5m左右;黄褐色粘土,厚2~4m;含少量碎石的粘土,厚1.0m左右;含粘性土的碎石,厚1~4.0m。
4.3.2根据钻探揭露,本工程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按其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可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各岩土层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0 2层 素填土(ml Q4):
灰黄色为主,局部灰褐色,松散,稍湿。土质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含少量碎石及植物根茎等,局部为耕植土。各河道沿线均有分布。层顶高程1.48~4.80m,层厚0.24~3.10m。
①0 3层 塘泥(ml Q4):
灰黑色,流塑状。含大量有机质和腐殖质。仅Z27号孔有分布。层顶高程2.01m,层厚0.80m。
②1层 粉土夹粉质粘土al-mQ42):
灰黄色、灰色,很湿,松散~稍密。含云母碎屑及少量粉砂,局部为粉质粘土团块。切面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及韧性低。各河道沿线均有分布。层顶高程-1.32~3.99m,层厚1.25~11.50m。
②2层 淤泥质粘土(m Q42):
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及植物腐殖质。具高含水率、高灵敏性、高触变性、低强度等特点。切面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高。各河道沿线均有分布,仅伍浦港Z40号孔缺失。层顶高程-10.59~1.67m,本层大部分孔未揭穿,揭露最大层厚为12.88m。
③1层 粉质粘土(al-l Q41):
青灰色、灰黄色,硬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除杨娄港汊-1及秀才兜港外,其余河道均有揭示。层顶高程-10.06~-1.17m,本层未揭穿,揭露最大层厚为7.01m。
三、设计技术要求:
1.工程设计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必须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且标准和内容必须按照本工程项目的有关要求。设计成果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要求,并达到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标准。
2.中标供应商的工作范围包括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和其他按有关规定需要承担及配合的相关工作。
3.提交的初步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等造价文件应符合浙江省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颁发的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2010年)》、《浙江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10)》(上、下册)、《浙江省水利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10)》、《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2010)》、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以浙水建(2012)49号颁发的《关于调整浙江省水利建设工程人工预算单价的通知》等相关相关造价计价依据的要求。
4.中标供应商应根据采购人要求,按施工合同段分别提交工程量清单、施工技术要求、参考资料、施工图图纸。中标供应商应根据施工标的内容和标段,以采购合同段为单位,分解各施工合同段的概算及预算文件。
5.项目工程施工时,中标供应商应按规定派驻工地设计代表,协助业主及时解决各种与设计有关的问题,包括修改完善设计或局部变更设计。
6.未尽事宜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勘察技术要求:
1.水闸、闸站:左右岸布置1个机钻孔、1个静探孔,每个建筑物共2个孔。深度建议不小于30m,深入硬土层5m以上,需提供固快及快剪等常规实验指标参数。
2.河道:每500m约布置一个孔,布孔按1个机钻孔、1个静探孔间隔布置;深度建议不小于20m,深入硬土层5m以上,需提供固快及快剪等常规实验指标参数。
五、测量要求:
1.水闸、闸站:1:500地形图,泵站50*50范围(不含河道范围);泵站及水闸闸址处100*100范围;河道断面闸址处1个,比例1:100。
2.河道:1:2000带状地形图(初始地形图由招标人提供);横断面每100m一个,特殊地段酌情加密,比例1:100,要求从河道中心测至岸30m以外,2m一个点。
要求采用国家1985高程基准,1954北京坐标系。
六、商务要求:
1.进度要求:中标供应商应根据项目开工日期,有效衔接当地办证报批程序,编制项目总体设计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各项设计工作的起始时间,各阶段设计文件提交要求如下,且采购人有权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调整后续设计文件提交时间:
1.1初步设计:合同签约之日起45个日历天内完成初步设计中间成果,15个日历天内完成初步设计送审稿(包括专题设计及要件)。在初步设计文件审查后7个日历天内完成设计修改文件;
1.2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送审稿审查后10个日历天内提供最终稿,施工图设计成果的提供必须满足工程施工进度要求,并按供图计划保证施工图纸的供应;
1.3后续服务:项目施工期至竣工期间的相关设计服务。
2.付款方式:
2.1第一次付费:设计合同签订后7日内,支付合同价的10%作为定金;
2.2第二次付费:初步设计通过后7日内,支付合同价的30%;
2.3第三次付费:施工图完成后7日内,支付合同价的50%;
2.4第四次付费:竣工验收后14日内,余款一次性付清。
3.其他要求:需对本项目涉及的所有内容进行报价,按技术要求及充分考虑到的未列出设计事项均在报价中反映,并计入投标总报价,如因供应商疏漏,采购人将不支付因此而增加的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