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技术要求和有关说明
本项目为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宜兴市湿地保护规划(2020-2035年) ,具体要求如下,供应商须提供满足以下要求的服务,不得有负偏离:
一、项目概述:
(一)采购标的需实现的功能或者目标,以及为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要求:
1、采购标的需实现的功能或者目标: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明确宜兴市湿地保护目标和策略,构建宜兴市湿地保护生态系统总体格局,建立湿地管理名录,提出湿地保护与修复利用的举措,加强重点湖荡湿地地区的规划管控。
(二)采购标的需执行的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其他标准、规范、相关规划:
1、法律法规
《国际湿地公约》(1982)
《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修订)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2年修正)
《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4)
《江苏省防洪条例》(2017年修订)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江苏省内河交通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
《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2016)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
《江苏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9年修正)
《江苏省水库管理条例》(2011年)
2、规范与标准
《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2008)
《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GB/T 26535-2011)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2010)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林湿发[2017]150号)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
《湿地分类(GB/T 24708-2009)》
3、相关规划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30)》
《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发改农经[2014]226号)
《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2016)
《江苏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4)
《江苏省省管湖泊保护规划》(苏水管〔2006〕25 号)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苏环发〔2009〕11号)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
《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宜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宜兴市水资源保护规划》
《宜兴市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2018)
4、相关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
《江苏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7〕121号)
《江苏省湿地名录管理办法(暂行)》苏政办发〔2017〕114号
《江苏省自然湿地保护率监测统计办法》(苏林业[2011]118号)
《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2009)
(三)采购标的需满足的质量、安全、技术规格、物理特性等要求:
1.质量要求:应符合采购需求中的相关要求,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通过专家评审,修改完善后提交便于规划实施管理的成果。
2.成果内容: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三部分内容组成。
2.1文本目录(主要部分):
规划成果由综合报告、规划文本、规划图纸三部分组成。
1、规划文本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二章 现状分析
第三章 相关规划解读
第四章 规划目标与策略
第五章 总体布局规划
第六章 保护体系规划
第七章 保护重点与保护举措
第八章 规划统筹与空间管制
第九章 实施保障与政策建议
2、主要图纸
(1)区位图
(2)自然资源分布图
(3)土地利用现状图
(4)水系现状图
(5)湿地资源分布图
(6)湿地保护体系规划图
(7)湿地分级保护规划图
(8)湿地“两线”划定规划图
(9)湿地可持续利用规划引导图
(10)重要湿地保护与利用空间管制导则(湿地自然保护区、各级湿地公园、各类湿地保护小区和其他重要湿地)
其它必要的规划内容(除以上内容以外,编制单位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所补充的文件内容和图纸)
2.3 附件
针对文本的规划说明报告。
2.成果形式:纸质书面成果提供不少于10份,电子成果(规划文本采用DOC和PDF格式,规划图纸采用DWG和PDF格式)拷贝光盘不少于2份。
(四)采购标的的数量、采购项目交付或者实施的时间和地点:
1、项目范围:宜兴市域,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
2、规划对象:以《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为基本依据,本次规划对象所称湿地,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和水域,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库塘等湿地。以宜兴市湿地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以及其它经分析确认判断需纳入保护范畴的湿地类型。
3、工作计划:
项目计划工作分为五个阶段:
1、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阶段 1个月
现状调查,并与相关部门座谈、沟通;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初步方案构思阶段 2个月
制定规划目标、指标、规划结构和布局,并确定近期、中远期规划建设内容。就初步成果向甲方及相关部门汇报,进行系统讨论、征求意见。
3、中间成果编制阶段 2个月
在初步方案的基础上,深化规划设计方案,形成中间成果并与甲方沟通。
4、论证成果编制阶段(2020.6月中旬-2020.7月中旬)
完善规划图纸,完成文本和说明书的编写,准备论证材料,配合组织方评审本项目。
5、提交正式成果(2020.8月)
根据评审会意见,修改完善本项目;向组织方提交最终成果。
配合项目进行规划论证,依据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善,提交最终成果。2020年10月1日前完成。
(若因上位规划、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及项目汇报安排等因素导致时间延后,则时间相应顺延。)
(五)采购标的需满足的服务标准、期限、效率等要求:
1.项目背景
1、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调洪蓄水、储碳固碳、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生产力最高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之一,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区域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生态基础。
2、国家、江苏省和地方各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
国家层面将湿地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领域。我国自1992 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先后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 年)》《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等文件,为全国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指导。
江苏省湿地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提出“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先后出台了《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江苏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等规划和法律条例,省林业局制定《江苏省自然湿地保护率监测统计办法》,自然湿地保护率列入考核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社会发展指标,要求地方以自然湿地保护率考核为抓手,构建自然湿地保护体系。
各地积极开展湿地保护行动。目前,省内南京市、盐城市、苏州市和扬州市以完成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南京和苏州市已完成立法工作,出台地方性湿地保护条例,常州、淮安、宿迁、镇江和无锡等城市已全面启动湿地保护规划编制或湿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
3、完善宜兴市湿地保护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宜兴市地处江苏省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临太湖水面,境内河流密布、纵横交叉,湿地资源丰富多样。目前,宜兴市已推动建成省级湿地公园2个,湿地保护小区3个,湿地公园和保护小区,不仅成为宣传湿地知识、营造湿地文化、体现湿地价值、发挥湿地功能的重要平台,而且彰显了宜兴生态文明建设硕果,成为展示江南水乡、东方水城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完善宜兴市湿地保护体系,有序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利用工作,需要编制宜兴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
基于以上背景,特编制此规划。
2.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明确宜兴市湿地保护目标和策略,构建宜兴市湿地保护生态系统总体格局,建立湿地管理名录,提出湿地保护与修复利用的举措,加强重点湖荡湿地地区的规划管控。
3.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严格保护
(2)合理利用,持续发展
(3)分级保护,完善体系
(4)多规合一,分类管控
(5)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4.工作重点
(1)调查评估与现状分析
分析宜兴市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条件和地形地貌特征,评估湿地普查斑块的现状保护与利用情况,明确本轮湿地保护规划的规划对象。
(2)明确湿地保护工作定位和综合发展目标
将湿地保护工作作为宜兴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制定湿地保护与利用综合发展目标.
(3)构建湿地保护总体布局框架
构建湿地总体格局,明确湿地功能定位、保护重点和合理利用发展方向。
(4)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坚持全面保护和分级保护相结合,规范湿地名录管理,明确湿地名称、类型、保护级别、保护范围、主管部门和管理单位。
(5)加强湿地修复与多元化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水体修复、动物栖息地恢复、植被恢复、湿地景观恢复等方面提出湿地修复建设工程意见,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将湿地生态功能与城市休闲功能、旅游度假功能、农业生产功能、防洪排涝蓄水功能和自然教育科普宣传等功能整合,实现湿地与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
(6)加强湿地规划管控,制定重要湿地空间管控导则
划定湿地保护范围线和国省市级重要湿地核心区域(湿地生态红线),明确准入条件,制定重要湿地保护与利用空间管控导则,提出多规合一合理化建议。
(7)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与政策建议
规划拟提出加强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完善湿地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湿地保护投入、严格湿地保护监督考核、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湿地保护规划的实施建议。
二、有关说明
2、服务地点:采购单位指定地点。
3、验收方式:专家评审。
4、付款步骤:初步成果汇报后支付合同价款的30%,提交中间成果后支付合同价款的40%,专家评审结束,按照评审会议纪要修改完善并提交最终成果后付清余款,具体以财政付款进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