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服务要求
一、 建设目标
在国家储备林划定范围内,通过现有林改培,提高国家储备林质量,增加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资源储备,以达到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贮备的目的。同时探索国家储备林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该项目实施达到如下具体目标:
——完成现有林改培 2000 亩。
——培育 20 年后,增加国家储备林立木蓄积 9600 立方米。
——探索掌握本地区珍稀用材树种生长发育规律,摸索配套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奠定基础。
二、建设规模与建设期
总任务 2000 亩,其中:改造培育 742 亩,提质培优 1258 亩。
建设期:2020-2021年。
三、建设内容及进度
1 、现有林改培
本次设计实施小班 22 个,主要分布在场部、徐村、青田三个工 区。主要改培方式为:改造培育型 742 亩,提质培优型 1258 亩。
改造培育型间伐、修枝、割灌除草在2020年11 月底前完成;补植和幼树选育于 2021 年3月20日前完成;幼林抚育于 2021 年5-6月和 8-9 月完成。
提质培优型间伐(择伐)、修枝、割灌除草在 2020年11月底前完成;补植于 2021年 3月20日前完成,幼林抚育于 2021 年5-6月和 8-9 月完成。
2、宣传牌
2020年12月底前在场部工区项目实施处设立国家储备林宣传 牌一块,加强宣传力度。宣传牌长 3 米,宽 2 米,钢管架,铁皮版面。
四、现有林改培技术
1、现有林选择
东至县梅城林场现有林主要以成片杉木、栓皮栎人工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经营措施单一,林种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不高。本次现有林改培,选择规模相对集中连片,交通较为便利的国家储备林林分。
2、现有林调查
本次改培小班以中龄林以上林分为主,郁闭度为 0.5-0.9 之间,立地条件较好。因受天气和森林病虫害等影响,林分内枯死松树较多,经过多次清理,林分内有部分天窗。
小班号 |
面积 |
起源 |
龄组 |
郁闭度 |
树种组成 |
平均胸径 |
平均树高 |
76 |
82 |
人工 |
中龄林 |
0.9 |
5 硬 3 软 2 柏 |
12 |
10 |
79 |
66 |
人工 |
中龄林 |
0.8 |
10 柏 |
6 |
5 |
97 |
244 |
人工 |
中龄林 |
0.8 |
8 栎 2 硬 |
14 |
10 |
95 |
169 |
人工 |
中龄林 |
0.8 |
10 栎 |
12 |
8 |
101 |
154 |
人工 |
成熟林 |
0.8 |
7 栎 3 硬 |
12 |
10 |
102 |
126 |
人工 |
幼龄林 |
0.5 |
10 硬 |
4 |
3 |
72 |
133 |
人工 |
成熟林 |
0.9 |
10 杉 |
14 |
11 |
80 |
43 |
人工 |
中龄林 |
0.9 |
8 软 2 硬 |
12 |
11 |
81 |
41 |
人工 |
中龄林 |
0.75 |
9 软 1 硬 |
12 |
12 |
78 |
29 |
人工 |
近熟林 |
0.9 |
7 杉木 2 软 1硬 |
10 |
9 |
77 |
53 |
人工 |
近熟林 |
0.9 |
7 杉木 3 软 |
10 |
8 |
165-1 |
49 |
人工 |
中龄林 |
0.7 |
8 硬 2 柏 |
6 |
6 |
92-1 |
109 |
人工 |
近熟林 |
0.9 |
8 硬 2 杉 |
16 |
15 |
85-1 |
60 |
人工 |
近熟林 |
0.9 |
8 杉 1 硬 1 软 |
12 |
9 |
89-1 |
41 |
人工 |
近熟林 |
0.8 |
7 硬 3 软 |
16 |
11 |
55 |
91 |
人工 |
中龄林 |
0.8 |
5 杉 3 软 2 硬 |
12 |
8 |
54 |
105 |
人工 |
中龄林 |
0.8 |
5 硬 3 软 2 栎 |
10 |
8 |
57 |
122 |
人工 |
中龄林 |
0.9 |
6 硬 2 杉 2 软 |
12 |
10 |
32 |
32 |
人工 |
中龄林 |
0.8 |
10 栎 |
20 |
12 |
33 |
15 |
人工 |
中龄林 |
0.9 |
10 栎 |
20 |
12 |
93 |
34 |
人工 |
近熟林 |
0.8 |
7 杉木 3 栎 |
14 |
12 |
90 |
213 |
人工 |
近熟林 |
0.7 |
6 硬 2 杉 2 软 |
12 |
10 |
3、目标树选择
按照适地适树,尽量丰富树种结构以及积极促进天然更新的原则,选择资源紧缺、材质好、商业利用价值高、市场需求旺盛、适宜人工培育的优质乡土珍稀用材树种。本次选择木荷、枫香、望春花、香樟等树种,为当地乡土树种,有人工营造林成功经验,营造林技术成熟。
4、种苗
项目选用的种苗要求根系完整,茎干通直,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提高成活率。
树种 |
苗龄 |
苗木产地 |
苗木规格 |
数量(万株) |
枫香 |
2 年生以上 |
自育苗 |
苗高>150cm,地径>2 公分 |
0.3 |
麻栎 |
2 年生以上 |
自育苗 |
苗高>100cm,地径>2 公分 |
2.0 |
望春花 |
2 年生以上 |
自育苗 |
苗高>200cm,地径>2 公分 |
0.2 |
5、现有林改培技术模型
根据林场的自然条件及立地条件,参照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和发展项目营造林技术模型,项目建设方式为改造培育型和提质培优型。一是松阔混交林,因天牛虫害的影响,梅城林场马尾松枯死情况严重,该类林分加强改培势在必行;二是纯林,对密度过大的纯林实施间伐,并选择有培养潜力的树木标记为目标树,培养大径级材和珍稀树种,增加林分蓄积,同时积极促进林下天然更新;三是杉阔混交林,对密度过大的杉木、阔叶树混交林分实施间伐,并选择有培养潜力的林木标记为目标树,培养大径级材和珍稀树种,增加林分蓄积。通过对林分的改造培育和提质 培优,逐步形成以珍贵用材树种为主的复层、混交、异龄林分,达 到提高国家储备林质量、促进可持续经营的目的。具体技术措施见小班技术措施表(见施工方案)。对小班林分现状相似、技术措施相同的,归纳编制了以下改培模型:
模型号 |
小班号 |
面积 (亩) |
择(间) 伐强度 |
补植 密度 |
补植 树种 |
间伐 方式 |
||
提质培优 型 |
PY1 |
针 叶 纯林改培珍稀树种 A |
72、85-1、 55、93、79、 78、77 |
456 |
0-10% |
|
|
目标树经营法 |
改造培育 型 |
PY6 |
次 生 林乡土珍稀树种培育 |
102、97、95、 101、165-1 |
742 |
0-10% |
20 株/ 亩 |
麻栎、枫香、望春花、木荷 |
目标树经营法 |
提质培优 型 |
PY7 |
人 工 阔叶纯林培育珍稀树种 |
76、81、80 、33、32、54、92-1、 90、57、89-1 |
802 |
0-10% |
20 株/亩 |
麻栎、 枫香、望春花、木荷 |
目标树经营法 |
5.1提质培优型的技术模型
提质培优型涉及小班有 72、92-1、85-1、90、55、93、79、78、77、57,76、81、80、33、32、54、89-1 ,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择伐
根据模型中各小班实际情况,确定各小班的目的树种分别为杉木、柳杉(组)、麻栎(组)和枫香(组),对现有林分进行择伐,主要对非目标树种和枯死木、濒死木进行清理,保留健壮林木,强度在 9-100%。
2、新植(补植)
经过择伐后,几乎为采伐迹地,采取营造以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分,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改善林分的树种结构,提升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1)栽植穴布置与挖穴整地
具体做法是:植穴之间相互呈正方形布置。
整地采用明穴整地,植穴规格为 50cm×50cm×50cm。整地时先砍除植穴周边 0.5m 范围内的杂灌,然后挖穴,穴土全部清出穴外, 并将表土堆放于植穴两侧,心土堆于植穴的下坡处,春初造林前 1-2 个月植穴回土,回土时要先打碎及清除石块、树根,然后回表土至约九成备栽。
整地时间在 2020 年 12月底前全部完成。
(2)栽植树种及密度
根据树种生态学特性、林场经营需要以及存留林木现状确定补植树种及合理补植密度,根据项目培育大径材或珍稀树种的目的, 设计各小班栽植麻栎、枫香、望春花和木荷,因此设计补植密度为 20 株/ 亩,按块状、零星点、带状和行状布置混交,目标为培育大径材或珍稀树种。
(3)栽植方法设计
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和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造林时间选择在春季, 雨后进行栽植;采用播种苗补植。栽苗时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 将树苗根放在穴的中央,回填表土,土填至半穴时将苗木向上提一下,使根系舒展,然后踩实,再填土至穴平,再踩实,最后将植树穴填平,堆土成馒头型,上覆盖松土盖上杂草,晴天栽后立即灌足定根水。
栽植时间以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为宜,3 月20前全面完成补植任务。当年补植成活率达不到 90%或成活分布不均匀时,应于当年雨季或次年春按补植穴补植。
3、抚育
当年和第二年分别进行二次块状抚育,分别在5-6 月和 8-9 月各进行一次,块状抚育范围为直径 80cm,以苗木为中心向外扩穴,做到内浅外深。第三年,进行一次全面砍草抚育。
4、间伐
严格按照国家《森林抚育规程》及《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抚育间伐,在间伐前,首先根据《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导则》,并结合近自然森林经营思想,采用目标树经营法,将林木分为以下几类:
目标树(优良木):林分中符合培育目标并精心培育的林木,一般是那些树干通直、树干枝下高 6m 以上,树冠发育良好,生命力强的树木,以及为增加混交树种、保持林分结构或生物多样性等目的而需要保护的珍贵树种、该地区比较稀少的树种以及补植的树种的幼树幼苗等;
干扰树(有害木):与目标树竞争阳光和向上生长空间,影响目标树种生长的林木,一般是那些材质较低或与目标树紧靠形成竞争的树木,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差树:是指火烧、断梢、双叉、腐烂、萌条、虫害、霸王木、被压木等叫差树,差树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的自然和多样性,稳定林分有利,特别对于阔叶林分,可以防止大树的有用树干形成侧枝, 因此如果差树没有或经济价值很低,同时不影响目标树生长的情况下,可予以保留,以维护森林生态的自然和多样性;
一般林木(有益木):林分中保留的非目标树但能促进优良的自然修枝,遮蔽林地,生长中等或偏下的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的林木。
间伐设计根据本模型林分的实际情况,首先确定本模型的目标树种为枫香、栓皮栎和栾树等,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及当地木材市场需求,设计目标树的最终培育目标胸径为 30cm 以上;在目标树种中按照目标树要求选择目标树,根据林分情况保留每公顷目标树不少于 105-195 株,其平均株行距在 7-8m,据此,选定目标树,用红漆进行标定,观察目标树周围相邻树木,判定是否干扰树,并用不同记号进行标记,同时为了提高林场经济收入,也可以采伐部分差树予以利用,同样在差树上做出采伐标记;根据各小班实际调查情况及公益林采伐规定,设计各小班间伐强度分别为蓄积的 10%,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 0.6-0.7 之间。
间伐作业在间伐前先由技术人员按上述设计标定目标树及采伐树;采伐开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对采伐过程中的安全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说明;采伐林木时要控制树木的倒向,尽可能降低采伐对林分的影响,对剩余林木和幼苗尤其是目标树的损害要降到最低,使伐倒木尽量朝向林中空地、或只有幼树的地段、或是林冠部分被清除后也很容易恢复的更新地段,伐除的林木应及时运出林外并装车集运,由建设单位加以利用以获得经济收入;林下灌木和草被应尽可能予以保留, 以维持森林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除非其影响到目标树的生长。
间伐时间安排在 2020年11月底前,根据模型中各小班实际情况,确定各小班的目的树种分别为杉木、枫香、栓皮栎和侧柏等, 到后期可以增加补植的麻栎、望春花、木荷、等为目的树种。
5、修枝、割灌除草
修枝主要适应于用材林,防护林不宜修枝。因此设计对现有林地中的用材林进行修枝,修枝强度为总枝量的 30%,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 1/2;修枝主要针对树干下部的枝条以及上部生长羸弱的枝条,以减少这些枝条对树体营养的消耗,同时塑造良好树干干形; 修枝时应注意平茬,不要留下较大的结疤,以提高木材质量;修枝时间安排在2020年11月底之前,此时去除活枝,养分损失少,病虫害轻,木材变腐少,切口易愈合,对树体伤害小,并且能起到良好的修枝效果;修枝过程中注意不要对保留木及幼树造成伤害,修枝后的枝条作平铺处理。
割灌除草是指林分郁闭前或郁闭后,全面砍除全面影响或上方、侧方严重遮阴影响目的树种或幼苗幼树生长的杂灌杂草、藤本植物等。
5.2改造培育型的技术模型
改造培育型涉及小班有 102、97、95、101、165-1,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间伐
该模型中涉及小班为马尾松残次林,但是现状以阔叶树为优势树种的小班的目标树为乡土阔叶树(枫香、栓皮栎等),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及当地木材市场需求,设计阔叶树的最终培育目标胸径为30cm 以上;按 四.5.1 作业要求及方法标定目标树、干扰树及差树,以便于采伐; 根据林地中保留林木的株数、林木生长情况及林分郁闭度,设计各小班间伐强度为 10%,尽可能的采伐非目标树,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 0.6-0.7 之间;
2、新植(补植)
该模型中涉及小班为马尾松残次林,有的小班需要通过间伐; 有的小班需要割灌除草;这样形成块状、团状、带状等林间空地。补植小班的目的树为乡土阔叶树(枫香、木荷),按 四.5.1 新植方法中栽植穴布置与挖穴整地、栽植树种及密度、栽植方法设计等。营造以阔叶树为主的混交林分,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改善林分的树种结构,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
本类型林分的新植(补植)时间安排在 2021 年 3 月20前全部完成。
3、幼树选育及抚育管理
对林下的优良乡土树种幼树幼苗进行选育,林间空地以补植枫香、木荷(麻栎)、为主,以便最终形成多树种混交的异龄复层林分。
对选育的乡土树种幼苗可在间伐之后,除草砍灌一次,并清除幼树幼苗周边 0.5m 范围内的所有灌木、藤蔓和草本植物,为幼树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砍除的杂灌就地覆盖在林地上,让其自然腐烂分解,以使其养分回归土壤。
对补植树种幼苗当年和第二年分别进行二次块状抚育,分别在5-6 月和 8-9 月各进行一次,块状抚育范围为直径 80cm,以苗木为中心向外扩穴,做到内浅外深。第三年,进行一次全面砍草抚育。
4、修枝、割灌除草
参照四.5.1 作业要求
(一)模型 PY1 的技术措施
1、间伐
⑴间伐方法及要求见 四.5.1。该模型中涉及小班 72、85-1、55、93、79、78、77,其中 79 号侧柏小班参照杉木间伐方法及要求。确定各小班的目的树种为杉木,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及当地木材市场需求,设计杉木最终培育目标胸径为 25cm 以上;按四.5.1 方法标定目标树、干扰树及差树,以便于采伐;根据林地中保留林木的株数、林木生长情况及林分郁闭度,设计各小班间伐强度为 10%,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 0.6-0.7 之间;本类型林分的间伐时间安排在 2020年11月底前。
2、幼树选育及抚育管理
方法及要求参照四.5.2。涉及该模型所有小班。
3、割灌除草
割灌除草见 四.5.1。涉及该模型所有小班。
4、补植
补植按 四.5.1 新植方法中栽植穴布置与挖穴整地、栽植树种及密度、栽植方法设计等方法及要求见。涉及该模型中 72 号小班。
(二)模型 PY6 的技术措施
1、间伐
间伐方法及要求见 四.5.1。该模型中涉及小班 97、95、101、165-1, 确定各小班的目的树种分别为栓皮栎和枫香等阔叶树,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及当地木材市场需求,设计栓皮栎和枫香等阔叶树为最终培育目标胸径为 35cm 以上;按 四.5.1 方法标定目标树、干扰树及差树, 以便于采伐;根据林地中保留林木的株数、林木生长情况及林分郁闭度,设计各小班间伐强度 10%,非目的树种进行择伐强度 100%。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 0.6-0.7 之间;本类型林分的间伐时间安排在 2020 年 11月底前全部完成。
2、幼树选育及抚育管理
方法及要求参照四.5.2。涉及该模型所有小班。
3、修枝、割灌除草
割灌除草方法及要求见 四.5.1。割灌除草涉及该模型所有小班。修枝涉及该模型中 101 号小班。4、补植
新植方法中栽植穴布置与挖穴整地、栽植树种及密度、栽植方法设计等方法及要求见 四.5.1。涉及该模型中 102、97、95、165-1 小班。
(三)模型 PY7 的技术措施
1、间伐
间伐方法及要求见 四.5.1。该模型中涉及小班 76、81、80、33、32、54、92-1、90、57、89-1,确定各小班的目的树种分别为枫香、栓皮栎、檫木、栾树和马褂木,根据树种生长特点及当地木材市场需求,设计枫香、栓皮栎、檫木、栾树和马褂木为最终培育目标胸径为 35cm 以上;按 四.5.1 方法标定目标树、干扰树及差树,以便于采伐;根据林地中保留林木的株数、林木生长情况及林分郁闭度, 设计各小班间伐强度为 10%,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 0.6-0.7 之间;本类型林分的间伐时间安排在 2020年 11月底前全部完成。
2、幼树选育及抚育管理
方法及要求参照四.5.2。涉及该模型所有小班
3、割灌除草
割灌除草方法及要求见 四.5.1。割灌除草涉及该模型所有小班。
4、补植
新植方法中栽植穴布置与挖穴整地、栽植树种及密度、栽植方法设计等方法及要求见四.5.1。涉及该模型中 76、92-1、90、89-1 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