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采购内容与技术参数和要求
一、采购内容及技术参数和要求
1.1 项目背景
安康日报社拥有一报(《安康日报》)一网(安康新闻网)两微和若干经济
实体,已形成由报纸、电子报、网站、微博、微信构成的“1+N”现代传播体系,
新媒体用户量已超过 280 万。
安康日报社目前正在使用的传统纸媒核心新闻生产业务系统包括采编系统、
组版系统,新媒体业务系统包括 CMS 系统(安康新闻网),各系统已建设 10 余
年,业务生产和传播平台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习总书记对于新时代融媒体传播的
要求,系统间存在业务分离、数据不通、功能单一的问题,这种传统的资源使用
模式导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且没有发挥出资源的复用价值、没有最大化的通过
资源创造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最大化利益价值。
随着融媒体(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的时代到来,融合已经是必然,融合发
展即融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两微为一体,实现内容信息 24 小时全方位即
时发布和管控,对传统媒体新闻生产传播模式转型升级,是传统媒体人应对新的
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迫切需要和必要举措。
陕西高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安康市馨雅景苑小区 9 号楼 201 室 第 38 页 共 70 页
安康市县分布着较多的媒体单位,为积极推动安康市县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进
程,更好的实现市县媒体的信息联动,安康日报社基于当前建设现状,全面整合
报社内外内容资源、渠道资源、用户资源,力争打造安康市融媒体建设的标杆,
为市县融媒体、省内地市融媒体建设提供示范。
1.2 建设目标
1、内容融合,实现对接和资源共享,利用率提高
根据安康日报社自身业务特点和报社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全新打造融媒体资源
库系统,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一次性采集、N 次加工、梯次生成、多元适
配、多渠道发布、全终端传播、多媒体覆盖”的新型业务流程。通过资源库与其
他业务系统(传统纸媒业务系统和新媒体业务系统)无缝打通,使得资源融合贯
穿融媒体新闻产品生产的整个环节,为全面规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
体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全流程,满足报社融媒体业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进一步
提高安康日报社的资源利用率和产品内容生产效率。
2、业务融合,实现融媒体业务流程深度融合
整合安康日报社旗下纸媒、电子报、网站、微信等核心发布渠道,通过一体化
平台,实现统一线索管理、统一稿件入库及使用管理、统一策划采访指挥管理、
统一新闻编审平台。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新闻生产流程管理。
3、移动化办公,实现随时随地全天候移动采集,素材回传、稿件审核
全力打造满足安康日报社实际业务需求的移动采编系统,实现报题策划、指挥
分派、图文音视频编辑生产、内容审核、移动通讯等业务流的移动化管理,提高
全媒体新闻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报道的时效性,从而全面提升媒体对突发事件的
应对能力。
4、视频化,同步提升新闻生产能力
整合文字生产、图片生产、音视频生产多种形态的内容生产平台,真正实现实
现“一体化指挥、一次性采集、N 次加工、梯次生成、多元适配、多渠道发布、
全终端传播、多媒体覆盖”的新型业务流程。
5、大数据采集与监控,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媒体业务生产
陕西高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安康市馨雅景苑小区 9 号楼 201 室 第 39 页 共 70 页
通过大数据大数据汇聚实现实时热点研判和线索汇聚,为报社进行选题提供素
材。
1.3 建设内容
(1)建设智能媒体融合服务平台
要求针对报社现有业务系统相互独立,资源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应建设融媒
体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报社集团业务的紧密协同,实现“一体化指挥、一次性
采集、N 次加工、梯次生成、多元适配、多渠道发布、全终端传播、多媒体覆盖”
的一体化业务管理。智能媒体融合服务平台应包括创作中心、指挥中心、数据中
心、分发中心、管理中心,实现各业务环节的互联互通,互相衔接。
(2)建设融媒体移动采编系统
要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天候移动采集、现场记录、现场新闻素材实时
回传、签发、审核,提高全媒体新闻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报道的时效性,从而全
面提升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建设融媒体大数据热点推荐云服务
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追踪和发现全国热点、地域热点、
领域分类热点和各大渠道阵地上的热点新闻,深度挖掘分析热点话题的热度趋
势、网络声量趋势、地域分布、情感走势、网民观点、意见领袖、相关热词、事
件要素等,为编辑和记者提供强大选题数据支撑能力,为新闻选题提供可量化参
考标准,同时将大数据服务深度集成到编辑和记者日常业务系统中,让新闻工作
者随时都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辅助内容生产。
(4)超融合一体化硬件支撑环境
为方便统一管理和动态扩容,需建设超融合一体化硬件平台支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