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奉化桐照、栖凤渔港智慧化建设项目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006220000082022 发布时间:2020-06-22 文档页数:78页 所需下载券:10
奉化桐照、栖凤渔港智慧化建设项目

采购内容和技术(服务)要求

一、项目概述

奉化桐照、栖凤渔港智慧化项目建设区域位于宁波市象山港底部,主要涉及莼湖、裘村、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三个镇(街道、休闲区)海域和部分陆地,涵盖奉化象山港避风锚地、桐照一级渔港、栖凤二级渔港、洪溪三级渔港等主要渔港锚地,可覆盖双德山以西整个奉化海域。

由于奉化这一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洋渔业捕捞、加工与运输一体的产业结构链,海洋捕捞及服务业发达,产值超20亿,进出港大中型渔船800多艘,其中桐照渔村是全国捕捞产能最大的渔村。目前,该区域岸线开发度较高,桐照一级渔港、栖凤二级渔港、洪溪三级渔港、象山港避风锚地,及修造船业、渔业冷库制冰、油供给、休闲旅游等相关码头也分布在这个区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给渔港管理造成巨大的压力。

虽然宁波市自2008年开始建设全市渔船安全救助系统,重点对渔港进行了视频监控和进出港管理系统建设,但受到地势和天气等因素影响,对渔港渔船管理作用日渐消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渔港管理要求。如当前困境:极端天气海况影响下渔船船位报送只能通过人工现场统计,未能准确把握实际数字;如渔船上的北斗和AIS设备在渔船进港伏休后拆回家放置或关闭电源后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给渔港渔船安全监管带来很大盲区;如对于渔港内故意违法违规操作的渔船和三无船舶,缺乏有效的监管能力;如对外来渔船更是无监控和识别能力;特别是在防台风和伏休期间,因大量渔船进出港给数据统计分析、锚泊区域调度、违规作业监管和执法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境,在学习象山等地经验基础上,特实施本项目。

为了构建安全高效,拥有更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科学便捷管理的渔港监管系统,要求利用多种技术措施对港内船舶进出、人员及各类服务设备进行高效管控,实时掌控船舶的相关活动。为此在奉化区双德山以西海域建设8个环港视频监控点、4个雷达监视站点与1个进出港识别站点,通过运用雷达主动探测技术、CCTV视频成像技术、软件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奉化桐照、栖凤渔港重要进出航道实现雷达探测、视频监控、渔船自动识别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加强对渔港渔船、码头、应急设施等相关设施和活动主体的关注,为渔港管理提供高效实时的技术支撑;集成现有的渔船救助系统、码头监控摄像点、管理APP平台的软件,构建多系统融合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奉化桐照和栖凤等渔港渔船进出港管理、港区内渔船及分布状况统计、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救助设施建设和网格化区域管理GIS系统建设以及渔船调度指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为“智慧渔港”服务系统提供信息播报与联动,启动或关闭相对应的渔港定制服务。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需求

2.1项目建设目标

奉化桐照、栖凤渔港智慧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先进的监控技术,科学管理渔船及船上作业人员,实现港内渔业安全生产可控,提高渔船的指挥调度能力。

在“双德山”附近部署进出港雷达监控系统,实现对进出奉化港的船只进行实时监控及记录;

在“栖凤渔港”、“一级渔港扩建项目选址处”“南沙山”附近安装小目标雷达监控系统,实现对港内作业小船的全覆盖实时监控;

在“桐照渔港”、“栖凤渔港”、“双山码头”、“洪溪渔港”、“红胜海塘堤坝”、“象山港避风锚地”区域高点安装摄像头,实现对这几个渔港码头、避风锚地及养殖区域的视频监控全覆盖。

2.2功能需求

系统设计需满足以下功能需求:

2.2.1船舶进出港签证管理功能,实现进出港船舶进行身份研判与识别;

2.2.2雷达与摄像头全覆盖港口的所有指定区域,对港内航行船只进行监控;

2.2.3接入AIS系统、CCTV系统,在渔船动态监控系统上综合显示,实现监管资源的整合;

2.2.4能够满足与相关渔业监管业务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要求,共享渔船动态信息,向外部系统提供有效的渔船信息;

2.2.5与已建系统进行信息融合,并且能够满足后期扩展的使用需求。

三、建设内容

雷达进出港监控系统可对渔港进出口的船舶进行全天时、全天候检测,自动生成船舶的进出港记录。其中监控站点安装的雷达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控进出港区的船只,对船舶目标精准测距测向;视频CCTV设备在雷达指引下实时跟踪抓拍取证船舶图像、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船舷号;安装的AIS接收设备可实时接收周围船只的AIS位置发送信息,提供进出港渔船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同时系统通过网络接收北斗、定位仪上报的船位信息,用于对进出港船只的合法性进行判定,同时高效管控台风期、休渔期、突发事件(如疫情)时段的渔船违规出港。

系统在结构上划分为雷达综合应用平台、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接入系统及外场子系统四层系统应用。

雷达应用平台的核心是服务器系统,服务器系统部署雷达综合应用系统软件,以及各类外场子系统的后台子系统;网络通信系统构筑外场子系统信息数据上传和雷达综合应用平台各种控制指令下发的通信网络;网络接入系统处理由互联网传输到设备专网的数据。

外场子系统包括雷达监测子系统、高清视频监控子系统、AIS子系统、北斗系统、渔船定位仪系统等。此外,雷达综合应用平台可通过与现有的各类子系统和设备如雷达监测子系统、AIS子系统、北斗系统、定位仪子系统、气象子系统等进行信息交互和关联。

3.1网络及软件架构

监控系统中包含多个雷达监控站点、一个数据中心、多个值班站点,相互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虚拟专网(VPN网络)实现。其中各个监控站点部署在渔港的各个进出口水道旁边,采用电信的光纤接入,数据中心部署在指定的标准机房,各个值班中心主要部署在各级渔业安全值班中心。

各个监控站点和值班中心采用独立子网段接入中心VPN网络。

监控系统的软件包含采集、处理及反馈控制各监控站点数据,数据中心所部署的监控平台服务软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数据融合处理服务系统和数据存储及显控服务系统),以及值班中心所使用的进出港监控平台显示处理软件。

各个子系统软件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互通,子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方式使用TCP和UDP相互结合,目标数据之间主要采用ZMQ通信库进行传输,确保网络断掉后自动重连。

监控系统中对于数据率高的数据如AIS接收数据、雷达回波数据采用通信效率高的UDP传输,重要数据如目标数据和控制数据采用TCP传输,所有数据在VPN虚拟专网中传输,数据使用openSSL库封装,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防篡改、来源可识别、来源不可抵赖性等安全属性,同时对于重要数据采用自定义格式传输,避免数据安全问题。

3.2系统设计要求

3.2.1安全可靠

安全可靠是系统建设的首要原则,系统建设应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充分考虑系统稳定性,保障系统的可用性;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系统稳定和数据安全。

3.2.2先进实用

系统布局应从渔港智能化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建设与设计应采用具有前瞻性、有成功应用基础的技术,求得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3.2.3兼容性强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雷达、AIS、CCTV视频监控的主流技术,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标准化的接口、实现与各种产品的互联互通,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3.2.4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渔港建设的已有资源,有效整合现有船载的AIS及固定式定位仪、北斗,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渔港监控管理系统。

3.2.5环保节能

水域环境保护是本工程的建设宗旨之一,工程建设中应充分采用环保节能措施,尽可能减少系统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本工程。

3.2.6高效管理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系统管理、网络监控、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提供实时运行状态、故障恢复、日常维护等有效手段。

3.2.7标准数据交换接口,保障信息共享能力

依据农业农村部《部省渔船渔港动态数据交换接口》的要求,规范使用统一的数据交换定义,保证无缝对接部、省、市等相关业务系统,保障信息共享能力。提供政府办公专网内计算机到本系统业务的访问链接,保证在必要条件下办公网可访问本系统各类信息资源。

3.3 系统功能

3.3.1 渔港进出口船舶动态监控模块

1)多传感器动态监控

系统可以在同一电子海图界面上同时显示各种类型的渔船,并可根据操作人员的需要,选择显示或不显示某种信号源或某种类型的船舶。对于来自不同信号源的同一目标,系统提供融合显示功能。

为准确把握辖区内的所有船舶动态,当船舶动态信号超时1分钟以上时,系统会自动根据之前的航向航速推算其实时位置,当船舶动态信号超时15分钟时,系统会用灰色填充表示该船舶已经信号超时。对船舶靠泊关闭AIS船台设备后,系统仍保持该船舶的显示,但显示信号为超时。

同时针对无定位设备上传的船只利用雷达跟踪目标进行显示处理,实时监管港内的任意船只目标。

2)CCTV联动追踪、接力追踪

CCTV是最直观的监管手段,是对以船舶定位信息为主要监管手段的AIS系统和雷达系统的有效补充,两者的结合使用可以帮助管理操作人员更为全面的了解辖区水域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和管控措施。

CCTV摄像头在电子海图/地图上以摄像头图标显示,操作人员可直接点击观看视频,也可以选择想要跟踪的目标船舶进行“联动追踪”,系统自动选择距离该船最近的可用联动摄像机对其进行追踪。

当船舶驶离摄像头的监管范围时,系统自动选取邻近的摄像头进行接力联动追踪。

3)重点物标监控

提供重点物标监控功能,让监管人员可对重点船舶、危险船舶、黑名单船舶等物标进行独立窗口的跟踪监控。这样,监管人员就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通过多电子海图窗口进行并行监管,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监管效率。

4)重点区域监控

提供重点区域监控功能,让监管人员可在单独的海图窗口中监管事故多发水域。

3.3.2 船员进出港报告模块

船舶在进出设定的港口区域时,管理系统可显示进出的船只并展示其船员的相关信息。利用船员上报微信小程序能够判别船员配备是否符合规定等。

3.3.3 记录回放模块

系统提供雷达数据、视频信号和AIS数据的记录模块,根据服务器磁盘空间的大小,保存数据时间长短不同,一般可以保存最近六个月以上的数据。

出现海上事故或海事纠纷时,可以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从服务器上调取对应时间的数据,在操作席位上回放,回放时,可以加速至数倍正常速度,为事故的调查和评判提供依据。

3.3.4 进出港口船舶信息实时记录模块

实现进出港口船舶信息实时记录,可导出记录数据系统并实现信息查询功能。

3.3.5 系统工作状态监视模块

系统提供监控站点雷达工作状态、视频工作状态、系统供电状态、通信工作状态等状态检查模块,当出现故障时及时提醒维护人员。

3.3.6 数据共享能力

按照《部省渔船渔港动态数据交换接口》设计标准规范的数据应用接口,方便后续业务和各类应用的数据上报和查询,以衔接市级、省(部)级平台的功能需求,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四、设施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配置地点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进出口监测雷达站

雷达前端

1台

 

2

雷达视频采集卡

1张

3

雷达数据处理器

1台

4

雷达站交换机

1台

5

雷达站路由器

1台

6

视频CCTV摄像系统

1台

7

AIS接收基站

1台

8

UPS电池系统

1台

9

市电浪涌保护器

1台

10

雷达基站铁塔

1座

11

工程建设费用

1项

12

工程辅助耗材

1批

13

港内船只动态监控雷达站

雷达前端

4台

 

14

雷达视频采集卡

4张

15

雷达数据处理器

4台

16

雷达站交换机

4台

17

雷达站路由器

4台

18

视频CCTV摄像系统

4台

19

AIS接收基站

2台

20

UPS电池系统

4台

21

市电浪涌保护器

4台

22

雷达基站铁塔

2座

23

工程建设费用

4项

24

工程辅助耗材

4批

25

制高点视频监控站

制高点长焦距摄像机

8台

 

26

铁塔

8座

27

工程辅助耗材

8批

28

信息中心硬件

图像识别处理服务器

1台

信息中心的硬件设备布置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信息监测中心机房内。

29

雷达数据处理服务器

1台

30

进出港签证处理服务器

1台

31

中心交换机

1台

32

企业级隔离防火墙

1台

33

中心VPN路由器

1台

34

视频存储器

2台

35

远程视频调度控制服务器(含控制软件)

1台

36

多址融合数据处理服务器

1台

37

机柜

1个

38

管理系统清单

多址多信号融合处理

1套

 

39

船舶身份研判识别系统

1套

40

船员身份信息获取展示

1套

41

视频雷达联动控制系统

1套

42

雷达目标跟踪模块

1套

43

监管态势显示子系统

1套

44

海图数据源文件(购置)

1套

45

海图显示系统(集成开发)

1套

46

现有相关系统融合及交互

1套

47

统一权限管理系统

1套

注:供应商应按照设施设备清单、本项目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深化设计,并自行计算工程量,工程量不得少于招标文件规定的内容,并据此进行报价,总价包干,投标报价即为交钥匙工程项目价格。在采购需求中未提到,但在实际采购和实施过程中为达到项目建设目标需要配置的各种设备、材料等均应包含在投标报价中,若采购人不变更,供应商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调整价格。若采购人提出变更,根据投标单价按实调整。

五、技术规格及参数需求

序号

系统名称

技术规格及参数要求

备注

1

雷达探测系统

1.1  小目标识别雷达

 

a)       天线型式:X波段

 

b)       极化方式:水平极化

 

c)       天线增益: 31dB

 

d)       水平波宽:1.23°

 

e)       天线转速:24r/min

 

f)       天线尺寸: 6ft

 

g)       发射功率: 12.5kW

 

h)       雷达发射频率:9410±30Mhz

 

i)       角度分辨率:1.2°

 

j)       雷达距离分辨率:10米

 

k)       探测距离:12海里

 

l)       供电:DC24V

 

1.2  进出港识别雷达

 

a)       天线型式:X波段微带天线

 

b)       极化方式:水平极化

 

c)       天线尺寸:0.5m

 

d)       天线增益:23dB

 

e)       水平波宽:5°

 

f)       天线转速:24r/min

 

g)       编码脉冲数:450/r

 

h)       发射功率: 100mW

 

i)       工作方式:调频连续波

 

j)       雷达发射频率:9350±50Mhz

 

k)       雷达距离分辨率:5m

 

l)       方位分辨率:5°

 

m)       探测距里:5公里

 

n)       供电:DC24V

 

1.3  接口定义

雷达系统主要有网口通信接口和电源供电接口两个,网络接口为RJ45标准接口,电源接口为两个接线柱。

 

2

视频CCTV监控系统

2.1  制高点长焦距摄像机

 

热成像

a)       传感器类型

氧化钒非制冷型探测器

 

b)       最大图像尺寸

640 × 512

 

c)       响应波段

8~14μm

 

d)       NETD(噪声等效温差)

< 50mk(@25°C,F#=1.0)

 

e)       参照物大小

人:1.8mx0.5m,车辆: 1.4mx4.0m,火源:2m×2m

 

f)       热成像镜头焦距

30-150mm,以下参数按最长焦150mm为准

 

g)       MRAD(空间分辨率)

0.11

 

h)       探测距离(车辆)

13529

 

i)       探测距离(人)

4412

 

j)       识别距离(车辆)

3382

 

k)       识别距离(人)

1103

 

l)       辨认距离(车辆)

1691

 

m)       辨认距离(人)

551

 

n)       火点识别距离

9000m

 

o)       视场角

4.2°x3.1°

 

p)       F值

1.0

 

q)       视频压缩标准

H.264 / MPEG4 / MJPEG

H.264编码支持 BaseLine / Main / High ,Smart264

 

r)       音频压缩标准

G .711u/G.711a/G.722.1/MP2L2/G726/PCM

 

s)       最大预览路数

20路

 

t)       用户管理

支持三级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员、操作员、普通用户

 

u)       安全策略

支持授权的用户和密码,支持HTTPS加密和IEEE 802.1x网络访问控制、IP地址过滤

 

可见光成像

a)       可见光镜头

12.5-775mm高清,靶面1/2寸,

支持自动聚焦、自动光圈DC驱动、光学透雾

 

b)       最大图像分辨率

1920×1080,200万实时高清

 

c)       可见光成像功能

支持电子透雾、自动聚焦、自动白平衡、背光补偿、宽动态、3D数字降噪;最低照度0.002Lux @( F1.2,彩色,AGC ON)

 

d)       视频压缩

H.264/MJPEG/MPEG4,H.264编码支持Baseline/Main/High Profile

 

e)       激光距离

3km

 

云台功能

a)       水平范围

360°连续旋转

 

b)       水平速度

水平键控速度:0.01°~40°/s

 

c)       垂直范围

-45°~﹢45°

 

d)       垂直速度

垂直键控速度:0.01°~15°/s

 

e)       预置点个数

300个

 

f)       巡航扫描

8条,每条可添加32个预置点

 

g)       扫描模式

巡航扫描/自动扫描/全景扫描/垂直扫描

 

2.2  小目标监测站点与进出港识别系统摄像机

 

热成像

a)       传感器类型

氧化钒非制冷型探测器

 

b)       最大图像尺寸

384×288

 

c)       响应波段

8~14μm

 

d)       NETD(噪声等效温差)

< 50mk(@25°C,F#=1.0)

 

e)       参照物大小

人:1.8mx0.5m,车辆: 1.4mx4.0m,火源:2m×2m

 

f)       热成像镜头焦距

38mm-190mm

(以下参数按最长焦190mm为标准)

 

g)       MRAD(空间分辨率)

0.09

 

h)       探测距离(车辆)

17137

 

i)       探测距离(人)

5588

 

j)       识别距离(车辆)

4284

 

k)       识别距离(人)

1397

 

l)       辨认距离(车辆)

2142

 

m)       辨认距离(人)

699

 

n)       火点识别距离

11000m

 

o)       视场角

12.4°x9.3°~2.0°x1.5°

 

p)       F值

1.0

 

q)       视频压缩标准

H.264 / MPEG4 / MJPEG

H.264编码支持 BaseLine / Main / High ,Smart264

 

r)       音频压缩标准

G .711u/G.711a/G.722.1/MP2L2/G726/PCM

 

s)       最大预览路数

20路

 

t)       用户管理

支持三级用户权限管理,管理员、操作员、普通用户

 

u)       安全策略

支持授权的用户和密码,支持HTTPS加密和IEEE 802.1x网络访问控制、IP地址过滤

 

可见光成像

a)       可见光镜头

16.7-1000mm高清,靶面1/2寸,

支持自动聚焦、自动光圈DC驱动、光学透雾

 

b)       最大图像分辨率

1920×1080,200万实时高清

 

c)       可见光成像功能

支持电子透雾、自动聚焦、自动白平衡、背光补偿、宽动态、3D数字降噪;最低照度0.002Lux @( F1.2,彩色,AGC ON)

 

d)       视频压缩

H.264/MJPEG/MPEG4,H.264编码支持Baseline/Main/High Profile

 

e)       激光距离

3km

 

云台功能

a)       水平范围

360°连续旋转

 

b)       水平速度

水平键控速度:0.01°~40°/s

 

c)       垂直范围

-45°~﹢45°

 

d)       垂直速度

垂直键控速度:0.01°~15°/s

 

e)       预置点个数

300个

 

f)       巡航扫描

8条,每条可添加32个预置点

 

g)       扫描模式

巡航扫描/自动扫描/全景扫描/垂直扫描

 

h)       本地存储

内置Micro SD卡插槽,支持Micro SD/SDHC/SDXC卡(最大支持64G),可支持手动录像/报警录像

 

i)       RS485控制接口

支持自适应HIKVISION,PELCO-P和PELCO-D(可添加)协议

 

j)       应用编程接口

支持软件集成的开放式API,支持标准协议(ONVIF、PSIA、CGI)、支持海康SDK和第三方管理平台接入

 

3

AIS基站系统

3.1  AIS基站接收机

 

a)       频率范围:156.025MHz~162.025MHz

 

b)       默认信道:CH87/AIS1 (161.975 MHz)、CH88/AIS2 (162.025 MHz)

 

c)       带宽:25kHz

 

d)       AIS接收通道数量:2

 

e)       灵敏度:-70dBm ,PER≤20%

 

f)       高输入电平:-77dBm/-7dBm,PER≤1%

 

g)       共道抑制:10dB,有用信号 -101dBm

 

h)       邻道选择性:≥70dB,有用信号-101dBm

 

i)       杂散响应抑制:≥70dB,有用信号-101dBm

 

j)       互调响应抑制:≥70dB,有用信号-101dBm

 

k)       阻塞和减敏:≥74dB,有用信号-101dBm

 

l)       接收机杂散发射:-57dBm:9kHz~1GHz

-47dBm:1GHz~4GHz

 

3.2  GPS接收机

 

a)       水平定位精度:<5 m(95%置信度)

 

b)       接收频率:GPS L1波段,C/A码

 

c)       UTC授时精度≤ 300 ns

 

3.3  AIS基站控制器

 

a)       智能控制器具备远程管理、遥测遥控和远程开关机功能,实时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可实现设备的无人值守。

 

b)       AIS时隙监测功能,分析船台AIS设备发射时隙准确度,分析AIS信道容量。

 

3.4  VHF天线

 

a)       频率范围:156.025 MHz~174.00 MHz

 

b)       工作带宽:7.0MHZ

 

c)       电压驻波比:≤2

 

d)       天线极化:垂直极化

 

e)       天线增益:6dB(水平方向)

 

f)       额定阻抗:50W

 

3.5  VHF馈线

 

a)       采用HSR500低损耗同轴射频电缆

 

b)       馈线阻抗 :50Ω

 

c)       馈线损耗:<3dB

 

3.6  接口信息

数据接口为电源和串行通信接口,串口波特率为38400bps。

由于系统均采用网络传输数据,因此需添加串口转网口模块,将串口转化为网口进行数据传输。

 

4

电池供电系统

4.1为保证系统24小时不间断工作,采用市电为主、电池为辅助的供电方案,平时以市电为系统提供电能,并给电池充电,当主电源断电时,电池辅助电源无缝切换为系统供电。电池系统统由蓄电池、充电电路、逆变电路及电源切换控制系统组成。

 

4.2电源输入功率: 220VAC@10A

 

5

网络数据传输系统

5.1本地信息交换主要依赖局域网,异地信息传输主要依赖光纤通信或者无线对射,中心和各站点内部均需要配置局域网设备

 

5.2网络结构遵循如下原则:

a)       结构层次模块化,便于系统设备的更新与升级。

b)       接口灵活,能与图像、数据相连接。

c)       便于同系统所有传感器连接。

 

5.3网络传输内容为:雷达检测目标数据、视频CCTV数据、AIS数据、网络管理数据及其他有关数据

 

5.4雷达子系统信息与VTS中心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求不低于256Kb/s

 

5.5单路CCTV信息和控制信号传输速率要求不低于2048Kb/s

 

5.6单路AIS信息和控制信号传输速率要求不低于64Kb/s

 

5.7在各个站点铺设网络时,优先考虑光纤接入,如无法铺设则采用无线Wifi对射到临近站点入网

 

5.8站点光纤接入要求上行带宽不低于20Mbps,数据中心要求接入光纤,且上行带宽不低于50Mbps,下行带宽不低于208Mbps

 

6

信息中心设备

6.1  VPN路由器

 

a)       转发性能:2Mpps

 

b)       接口:24*GE

 

c)       VPN:L2TP(16路服务端)

 

6.2  交换机

 

a)       包转发率:24Mpps

 

b)       固定端口:8个千兆端口

 

6.3  通用服务器

 

a)       主频:不低于2.3GHz(12核)

 

b)       内存:不低于32G(DDR4)

 

c)       存储容量:不低于500GB

 

d)       网络:双路千兆接口

 

6.4  识别服务器

 

a)       CPU:不低于i7-8700k的性能

 

b)       硬盘:固态硬盘256G*1,机械硬盘1TB*1

 

c)       内存:不低于16G

 

d)       独立显卡:不低于GTX1080Ti(12G显存)

 

6.5  视频存储服务器

 

a)       存储周期:连续存储不低于6个月

 

b)       接入路数:不低于8路(1080P)

 

c)       转发路数:不低于16路

 

6.6  显控电脑

 

a)       主频:不低于2.5GHz

 

b)       内存:不低于8G(DDR4)

 

c)       存储容量:不低于1TB

 

d)       独立显存:不低于1G

 

e)       显示器:1080P,21寸

 

7

检测站点

7.1  雷达站选址要求:

 

a)       地势高,有安装条件的地方,海拔50米以上为佳;

 

b)       周围无遮挡,能够目视至海面对岸。

 

7.2  视频监控点要求:

 

a)       周围无遮挡,靠近海岸边,周围海域为渔船停靠区域;

 

b)       架设高度超过海平面上20米。

 

7.3  铁塔要求

 

a)       高度:10米以上

 

b)       抗风:≥16级

 

c)       承重:200kg

 

d)       雷达回转半径:<2.0米

 

e)       避雷:须能够将雷达覆盖在避雷范围内

 

7.4  防雷要求

 

a)       铁塔需要做防雷处理,雷达设备应在避雷针防护范围内;

 

b)       避雷针需要牢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c)       机房内设备应具有牢靠接地措施,接地电阻不大于10mΩ;

 

d)       信号线、控制线、电源线在机房内、室外设备均安装浪涌保护器,并可靠接地。

 

7.5  防风要求

 

a)       为保证天线能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要求为设计成电磁波透过性能和结构性能集于一身的复合材料天线罩。

 

8

软件系统

8.1  多址多信号融合处理

 

8.1.1  数据通信框架

 

a)       与雷达设备建立稳定链路,实现数据可靠双向传输

 

b)       AIS数据多路接收

 

c)       不低于5路摄像头实时取流处理及截取分发

 

d)       北斗与定位仪数据接收及解析处理

 

8.1.2  雷达数据处理模块

 

a)       不低于5路雷达回波数据实时接收解析,实时点迹提取

 

b)       不低于5路雷达点迹实时初步融合

 

c)       不低于5路雷达回波视频分割实时转发至显控系统

 

d)       雷达控制指令处理及转发

 

e)       雷达目标点位置矫正处理

 

8.1.3  AIS处理模块

 

a)       不低于5路AIS数据实时解析

 

b)       在时间及空间两个纬度对AIS数据进行融合

 

8.1.4  视频处理模块

 

a)       不低于5路的高清摄像头接入数据视频流处理

 

b)       视频数据格式转换、裁剪分发等

 

c)       摄像头与显控端手动控制处理

 

8.1.5  警戒区处理模块

 

a)       不低于20个警戒区设置及管理

 

b)       警戒区目标筛选与过滤

 

c)       警戒区动目标检测处理

 

8.1.6  位置匹配模块

 

a)       接收的AIS位置和雷达目标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匹配

 

b)       北斗、定位仪位置信息与雷达目标在时间与空间维度匹配

 

c)       AIS编号与船只的匹配,矫正记录船只安装的多个AIS

 

8.1.7  雷达与摄像头联动模块

 

a)       雷达目标动态信息外推,以不超过1.5秒的间隔输出

 

b)       摄像头PTZ参数的实时计算及控制信息输出

 

c)       PTZ参数计算与当前值的反馈比较,实现较高准确度的摄像头位置调整

 

8.1.8  目标实时跟踪处理模块

 

a)       多路雷达点迹数据实时接收以及单站点融合

 

b)       多站点点迹融合

 

c)       杂波区更新与判定

 

d)       点迹-航迹匹配

 

e)       航迹自动起始

 

f)       航迹滤波预测处理,状态更新

 

g)       航迹信息输出与管理

 

h)       同时跟踪目标批次不低于500批

 

8.1.9  数据存储模块

 

a)       存储接收的雷达、AIS、北斗和定位仪数据

 

b)       存储视频数据

 

c)       操作记录存储

 

8.2  船舶身份研判识别

 

8.2.1  船舶信息查询模块

 

a)       获取满足区域和上报时间限制的船只位置信息并进行外推

 

b)       在相同时间基准下融合检测目标信息,获取匹配结果

 

8.2.2  船名识别模块

 

a)       采集大量抓拍图片进行训练得到识别模型

 

b)       使用指定通信库获取抓拍图片进行识别处理,经过位置标记、字体校正、字体分割、汉字和数字识别、船名模糊匹配等步骤

 

c)       一秒内返回识别结果

 

8.2.3  数据存储模块

 

a)       识别目标结果存储

 

b)       目标抓拍视频、图片及匹配信息存储

 

8.3  船员身份信息获取展示

 

8.3.1  进出港上报小程序

 

a)       船舶基础数据展示

 

b)       渔船进出港船员录入,包括头像、身份证和船员证

 

c)       录入船员及上报记录查询

 

8.3.2  数据存储模块

 

a)       保存船员相关图片数据

 

b)       保存上报记录及对应的船员关系

 

c)       同步更新保存所有考取船员证的人员信息

 

8.3.3  身份证及船员证识别

 

a)       根据上传的身份证识别身份证号

 

b)       根据船员证二维码获取船员证号码

 

8.3.4  船员数据获取接口

 

a)       1)获取指定时间的上报记录及对应的船员信息

 

b)       2)分别查询船员和船只的对应关系

 

8.4  视频雷达联动控制系统

 

8.4.1  摄像头接入模块

 

a)       不低于13路摄像头的视频接入及控制接入

 

b)       不冲突情况下同时跟踪的目标数不低于3个

 

8.4.2  PTZ计算模块

 

a)       计算跟踪船只与所有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及相关参数

 

b)       获取最佳位置摄像头,根据目标位置数据实时外推计算相关PTZ参数

 

8.4.3  实时反馈计算模块

 

a)       根据目标位置实时计算与所有摄像头的距离等参数

 

b)       根据摄像头拍摄距离实时自动切换不同摄像头进行跟踪

 

c)       接收摄像头反馈保持跟踪连续性

 

8.4.4  手动控制模块

 

a)       根据指令实时切换控制方式,传输控制指令到对应摄像头

 

8.5  监管态势显示系统

 

8.5.1  用户登录及设置

 

a)       根据不同账号登录,根据权限显示相应内容

 

8.5.2  目标操作

 

a)       进出港目标实时展示

 

b)       进出目标实时查询

 

c)       船舶进出记录查询,包括视频、图片及匹配设备

 

d)       多类目标融合显示

 

e)       特殊船只监控与管理

 

f)       操作日志记录与查询

 

g)       港内港外船只实时统计,数据导出

 

h)       船只状态检测,船员展示

 

8.5.3  目标视频监控

 

a)       进出监控点视频实时展示,同时展示视频数不低于6个

 

b)       指定目标视频跟踪监控

 

c)       摄像头手动调整监控

 

8.5.4  海图操作

 

a)       图层设置

 

b)       显示风格设置

 

c)       经纬格叠加显示

 

d)       海区、禁渔线、渔业水域叠加显示

 

e)       文字标注显示

 

f)       自定义区域叠加显示

 

8.5.5  雷达操作

 

a)       回波颜色设置

 

b)       回波持续时间及开关设置

 

c)       雷达环距设置与显示

 

d)       雷达参数控制

 

8.5.6  警报操作

 

a)       实时警报声光提示

 

b)       警报记录筛选、查询

 

8.5.7  定位操作

 

a)       经纬度定位

 

b)       区域定位

 

c)       雷达定位

 

8.5.8  辅助操作

 

a)       距离角度测量

 

b)       参考点设置

 

c)       录屏保存

 

d)       屏幕截图

 

e)       AIS船名匹配查询

 

f)       版本查看与更新

 

8.6  海图显示系统

 

a)       系统集成读取航保局提供的航海数据制成电子海图,用于清晰地显示船舶实际所在的位置,与雷达回波、视频数据、AIS数据、固定式定位仪、北斗数据等数据融合后显示船舶实际的地理位置。

 

b)       该系统集成至监管态势显示子系统中,主要包括海图加载、管理,海图实时高效刷新绘制,海图物标分层显示、不同场景显示,以及自定义图层加载显示等功能。

 

8.7  记录重放系统

 

a)       系统利用多媒体记录重放系统,在磁盘上记录整个系统所有雷达跟踪数据、AIS信息、CCTV信息与其他数据和指令(操作员操作行为、告警)。

 

b)       该系统集成至监管态势显示子系统中,包括各种记录的实时读取、不同速度回放、记录查询等功能。

 

8.8  现有相关系统融合及交互

 

a)       依据《部省渔船渔港动态数据交换接口》标准数据接口定义,建立标准数据接口,并进行一对一接口对接。

 

b)       集成现有的渔船救助系统、全渔港潮位预报系统、管理APP平台的软件,构建多系统融合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奉化桐照、栖凤渔港渔船进出港管理、统计港区内渔船及分布状况、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救助设施建设和网格化区域管理GIS系统建设以及渔船调度指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为“智慧渔港”服务系统提供信息播报与联动,启动或关闭相对应的渔港定制服务。

 

c)       将完善融合后的渔港安全监管系统的数据,按《部省渔船渔港动态数据交换接口》定义要求向宁波市智慧海洋大数据云平台共享数据。

 

8.9  统一权限管理

 

a)       作为服务渔港安全监管平台的基础信息平台,进行系统配置和用户管理,包括机构、角色、用户的管理。

 

b)       为各个子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和应用权限管理,为用户、功能系统、管理区域等进行分权分域的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c)       具有数据分析常态化报告生成(即分析统计功能)功能。

 

六、商务要求

项  目

要  求

▲交付时间

合同签订并生效之日起后2个月内实施完成,交付采购人验收。

▲交付地点

各系统安装现场交付。

▲项目实施地点

采购人指定地点。

▲安装标准

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和技术标准,所有的软件和硬件必须保证同时安装到位。

产品及服务质量保证

1、投标人保证所供的产品必须是出厂原装合格产品,如发生所供的产品与合同不符,采购人有权拒收或退货,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和后果由投标人承担。

2、产品交付时,投标人必须向采购人提供产品说明书、质量保证书、保修卡等必须具备的相关资料和必备附件。

质量标准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 5037-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的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局颁布的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175-88《环境电波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8566-2001;

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

验收标准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的投标文件(承诺)及合同约定标准进行验收。

签订合同时间

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合同,具体签约时间以采购人通知为准。

▲合同款项支付条件及方式

1)合同签订生效后支付合同总价金额的30%作为预付款;

2)项目全部成果经采购人整体验收通过后一次性支付剩余款项;

3)付款前需提供符合采购人要求的正规发票,否则采购人有权拒绝支付合同款。

履约保证金

合同金额的5%,在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以保函等非现金的形式支付,项目通过验收之后无违约扣款情况下退回(期间不计息)。

供应商未按照承诺或规定履行合同的,每次扣减履约保证金的10%。

质保服务期

1)自项目整体验收合格之日起,提供硬件质保以到货确认书为准,免费质保期为到货期起3年;提供软件系统5年免费质保期;提供整个系统的5年免费正常运营维护。

2)质保期内,免费提供系统硬件维修、维护、更换,免费提供系统软件升级及与其他后建业务系统对接提升。

3)提供7*24免费售后技术支持服务(包括版本升级、故障排除、性能调优、技术咨询等,并在采购人提供必要协助下负责处理、协调与各系统软件、硬件等供应商的关系)。

4)质保服务期外,对本项目系统使用的相关整机或配件保证足量库备,保障设备质保服务期外,故障后的及时恢复。整机更换价不得高于采购执行价,配件维修及维护人工费合计不得高于相关部件采购价50%。

售后服务响应要求

1)为采购人提供技术服务热线(7*24小时),负责解答用户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操作方法。

2)根据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测与调优。

3)提供7*24应急响应服务,在确认紧急响应请求后,通过电话、Email或传真等远程方式查找紧急事件的事发原因并解决相应问题。如无法远程解决问题,在确认紧急响应请求后承诺8小时内提供现场技术支持。

备品备件及耗材等要求

为向采购人提供良好的售后维修等服务,供应商应当为本项目储备合理数量的备品备件及耗材。

培训

提供培训服务,且费用包含在投标报价中。培训目标是让本系统各级相关系统管理员、业务员和值班员具备熟练掌握并高效应用本系统的能力。针对系统管理员,经过专项培训,能熟练进行系统的全部运行操作、系统维护和故障的分析处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针对系统业务员和值班员,经过操作使用培训,确保掌握与自身职责相关的系统操作,熟练高效的使用本系统,确保日常业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其他

在采购及合同执行过程中,供应商应承担由于其行为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损坏的责任,无论何种原因所造成,采购人均不负责。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