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购预算价(最高限价):人民币壹佰伍拾万元整(¥1500000.00),投标人报价超出采购预算的,按无效报价处理。
2.本项目以总价包干形式完成所有的服务内容。实施过程中除非采购人书面调整服务范围或数量外,合同总价按成交价不作调整,投标人自行考虑并承担风险费用,包括工具投入使用、服务费、物料费、交通费、利润、税金等所有有可能涉及的费用。
1、工作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应当包括丽水中心城区范围,重点研究范围为北城片区约58.78平方公里(见下图)。
2、项目理解
丽水北城坐落于白云山与瓯江(大溪)之间,是丽水千年处州的城市发源地。作为丽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城建设面积约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人左右。 随着丽水“一带三区”战略结构的拉开,北城作为丽水市中心城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现丽水“绿色营城”的核心平台,在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一是要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成为支撑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核心引擎”;二是需要不断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促进山水与城市相融、满足各类城市人群活动需求、塑造具有山水城市魅力的“活力城区”,三是需要树立鲜明的城市特色,围绕城市慢道、公共绿地、特色街区等重要形象展示面与节点空间,打造丽水这座绿色花园城市的“形象亮点”。
本次《丽水市北城公共空间体系与近期实施计划研究》编制将围绕丽水北城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要求,深度剖析当前城市建设当中存在的痛点问题,重点对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公共空间体系完善、形象亮点塑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近期重点实施工作计划,为城市建设开发提供管控引导。本次研究可作为丽水北城公共空间系统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与相关专项规划
相互协调统一,经专家、部门征询与市政府审核通过后,可作为指导各项公共空间建设的技术指导依据。
3、工作内容
本次规划研究核心对象为丽水市北城公共空间系统,特指需独立占地、具有明确公共属性的户外空间,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绿地、慢道、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间。本次研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方面:
1)摸清家底——厘清现状特征与核心问题
本次研究将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部门座谈等手段对北城片区公共空间进行充分摸底研究。分析城市山水生态本底条件,梳理城市公共空间布局特征。重点对城市公共绿地、慢行系统、滨水空间、重要街道与节点等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类型、规模尺度、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深度剖析城市现状公共空间体系存在问题,并提出规划策略与解决思路。
2)搭建体系——优化公共空间系统布局
在整体结构布局方面,注重城市与山水融合,充分研究城市的地理特征、自然气候、历史人文,构建疏密有序、开合有致的城市公共空间秩序,将城市山水生态廊道、公共绿地及广场、特色人文街区、重要节点等公共空间组织为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系统。在公共空间功能方面,注重场所与活动融合,根据城市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研究满足不同人群活动需求的的公共场所,把握宜人的空间尺度、组织各类交通路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创造开放共享、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体验。在公共空间体系构建方面,需注重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以及防灾、防疫等城市安全要求,为城市提供更加安全的公共空间保障体系。
3)织补绿地——完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
从生态、景观、文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构建北城公共绿地系统。明确各级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的位置、规模、布局形态,对植物配植、配套设施、景观风貌提出控制原则和要求。加强绿地系统与生态空间的结合,对生态空间本体及周边绿地提出保护控制要求;加强绿地系统与慢行系统的衔接,强化主要城市绿地及生态空间和城市人群聚集场所(大型商圈、居住区等)之间的有机串联。
4)创意慢行——营建城市特色慢行系统
北城拥有规模尺度宜人的慢道建设条件,但也面临地形高差、气候条件等制约,作为全国绿色城市典范,丽水在慢行系统建设上应充分融汇本地自然环境等要素,借鉴国内外慢道建设成功经验,结合城市不同人群的行为需求,提供富有创意与特色的慢行空间体验。北城应结合地形高差、气候特征、功能需求设计慢道建设方案,构建富有立体感与趣味性、节能环保、舒适宜人、可持续运营的城市慢道系统,并注重慢道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及停车设施、水上交通、空中旅游轨道等设施一体化布局,使慢行交通与城市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有机融合;对不同空间区域的慢行通道尺度、服务设施、景观环境、标识系统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5)城市街巷空间品质提升
北城作为丽水重要的“城市客厅”,需要加强城市街巷空间品质综合提升,根据街道类型对道路断面形式、转弯半径、沿街建筑界面、道路环境景观、城市家具等作出整体导控要求。结合各类街巷性质与现状特征,对沿街不同功能性质的用地退线、建筑贴线率、立面风貌等提出引导性要求。
6)公共空间景观品质提升
根据功能定位和空间特质,对各类公共空间植物配置、地面铺装、标识系统、城市家具、夜景灯光等内容提出引导要求和设置原则,对重要区块和节点的形象设计提出具体引导方案;塑造富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景观视廊系统,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研究北城城市形象主要展示面、重要视线廊道、空间制高点、重要视点与标志性节点,提供层次丰富、立体多元的城市视廊体系。
7)重点建设项目策划
根据丽水整体公共空间体系化梳理,围绕公共绿地系统、城市慢道系统、重要街巷系统、特色街区与节点等,精心策划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千年处州特色街区——整体谋划丽水老城更新改造,结合国内外老城更新经验,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规划思路与建设策略,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提升老城活力,对老城更新改造整体形象、建筑风貌、开放空间、标志系统、绿化种植等提出引导性建设要求。
城市慢道示范段——选择具有近期实施操作性的城市慢道,对慢道线路组织、通道尺度、路面铺装、沿线绿植、夜景照明、公共服务设施等提出建筑要求,制定示范标准段意向方案与效果图。
其他重要节点——研究公共空间的平面和竖向形态,公共空间的主次、联系、方向、尺度和风格特征,公共空间的出入口、人流和车流的流线,提出空间系统组织、功能布局、形态设计、景观组织、尺度控制、界面处理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要求,为下一步详细规划和设计提供指导意见。
8)近期建设实施计划
根据公共空间系统规划与重点项目策划,提出近期实施项目计划。对近期(3-5年)建设实施项目提出具体工作内容、工作周期、工作机制、责任主体等,为北城公共空间体系综合提升提供实施工作建议。
9)丽水打造山水城市课题研究
工作要求:立足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研究提出突出山水生态城市特色,构建一江双城、三面环水城市发展形态,打造现代山水城市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要求8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4、编制深度
本次规划需达到国家及省市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相关规范要求,规划成果符合国家、浙江省与丽水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与标准,并通过丽水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
5、工作计划:
充分考虑此次研究任务内容与成果要求,建议本次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推进,整体工作时间控制在4个月左右。
1)第一阶段 (约4个周)
组织项目前期座谈,明确工作目的、方向以及重点内容;开展商务程序,签订项目编制合同;组织开展现场踏勘、收集资料、重点部门(建设、自规、交通、园林、文旅等部门,北城片区涉及到街道及重要社区管理部门)访谈等前期调研工作。针对现状问题梳理和综合研判,向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汇报。
2)第二阶段(约4个周)
组织头脑风暴,拟定工作技术路线与重点研究方法;制定项目核心思路与初步方案等重点内容;对重点关注的区域、要素、问题进行补充调研或考察并补充收集相关资料;完成研究初稿并向主管部门汇报。
3)第三阶段(约4个周)
根据研究初稿汇报反馈意见修改完善相关成果内容;组织多部门意见征询汇报,对中期成果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反馈意见;组织专家咨询会,为完善成果提供建议。
4)第四阶段(约4个周)
根据部门反馈意见与专家意见,修改完成项目研究成果并提交最终成果。
(若因项目汇报安排等因素导致时间延后,则时间相应顺延。)
1、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省市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相关规范及丽水市规划管理与技术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需通过丽水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会。
2、成果内容:包括规划研究报告及课题研究报告(含规划说明、图纸,A3大小,数量10份)、图纸(包括*.DWG格式, *.JPG格式等招标方需要的其他电子文件格式)、文字资料光盘、汇报电子文件(*.PPT格式)。
(1)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可图文混排。
(2)主要规划图纸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图纸:现状综合条件分析图、现状公共空间分析图、公共空间体系规划结构图、公共开放空间布局规划图、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引导图、城市生态廊道规划图、城市街巷空间系统规划图、重要街道断面指引图、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图、景观视廊系统规划图、地下空间系统规划图、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系统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城市天际线及重要界面规划图、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重点项目设计指引图、重点项目效果意向图、重点片区(街区)设计引导、分期实施规划图以及其他反映规划意图的图纸。
付款方式:在本项目资金到位前提下,合同签订后支付合同总价的30%;通过丽水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组织的评审后支付合同总价的30%;完成并提交通过最终成果后支付合同总价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