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需求
1、项目背景
根据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全市三维实景数据库建设方案通知》的要求,对余姚市2018年已建成的65平方公里三维实景数据库更新。要求更新后的实景三维数据准确完整,与已建成的实景三维城市模型完整融合。同时为探索自然资源精细化综合管理,开展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模式试点,构建全域、全要素、立体化、边界严格界定的三维产权空间体。明确“自然资源–地块–房屋不动产”等三维空间现状权属信息,同时理清现状、规划、土地之间的空间和产权关系,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转型。
2、项目内容和范围
(1)余姚市城区65平方公里三维实景数据更新
对2018年已建成余姚市城区65平方公里的三维实景范围,针对地物地貌变化较大的区域,开展三维实景更新工作,原始影像地面分辨率必须优于0.03米,制成具有现势性的三维实景。要求更新后的实景三维数据准确完整,与已建成的实景三维城市模型完整融合,并与原三维实景数据一起导入现有的三维实景平台。
(2)建立三维实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根据《全市三维实景数据库建设方案通知》的要求,在建立三维实景数据库的同时,本项目还需研究建立四维时空信息的三维实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3)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应用试点
通过综合采用三维实景、多源全息数据融合等新型地理信息技术,开展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模式试点,构建全域、全要素、立体化、边界严格界定的三维产权空间体。明确“自然资源–地块–房屋不动产”等三维空间现状权属信息,同时理清现状、规划、土地之间的空间和产权关系,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转型。
(4)重点历史建筑全息数字化存档及虚拟展示
采用先进的全息扫描技术对我市1-2处重点历史文化建筑建立室内外数字化三维档案,提供历史文化建筑的公共端导览的云服务,实现重点历史文化建筑的室内外三维实景数字化存档与虚拟现实展示。
1、余姚市城区65平方公里三维实景数据更新
(1)无人机航空摄影
①组织保障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中标服务单位应遵守国家空域管理相关法规,自行办理相关手续,无人机系统在项目实施期间具有有效的第三者责任险,应为本项目配备至少五个飞行组,每个飞行组至少1名飞行员,飞行员须具备中国AOPA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并为飞行组配备相应的维护、管理人员,保证作业安全。
②航空摄影质量控制
航线重叠度:无人机航空摄影像片旁向重叠度为70%-80%,航向重叠度为75%-85%,投标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手段保障影像重叠度,严格按规范规定的太阳高度角要求选择摄影时间。要根据GPS卫星预报,选择PDOP值小于3 的时间段进行摄影。
影像质量:影像应清晰,层次分明,颜色饱和,色调均匀,反差适中,不偏色,能辨别出地面上最暗处的影像细节,不得有色斑,线阵丢失以及曝光过度等情况。
③安全保障
中标服务单位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保障项目实施中无人机航摄期间的第三者安全,需同时购买机身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2)变化发现
本项目鼓励创新性的(包括AI等)变化发现及监测手段,来提取和发现变化区域的图斑,从而来确定三维实景更新范围。
(3)城市实景三维地图制作
①实景三维模型精度要求
更新区域城市实景三维地图的影像地面分辨率应当优于0.03米,实景三维地图建筑顶部、道路铺装等特征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应当小于±0.15米,高程中误差应当小于±0.15米,摄影死角、水域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放宽50%。
②实景三维地图模型质量要求
实景模型要求结构、纹理完整。模型表面纹理颜色均匀,明暗合理。建筑物模型数据不应出现漏面、镂空、黑洞等现象,保证模型的完整性。生成的建筑物模型应对产生的噪声、漏洞进行人工干预、修改,保持建筑物模型完整、棱角分明、结构清晰准确,各立面平整。水面必须通过压平处理,保证水面没有破洞。
③数据格式要求
城市实景三维地图以三角格网为几何框架,以表面纹理为框架表面的贴图影像,成果格式为*.OSGB和*.P3M格式。
④数据优化
1) 在标准的OSGB数据框架下对成果数据进行组织优化与重构,重建完整金字塔层级、大幅提升数据应用过程中的数据初始化速度;
2) 在不损失精度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批量自动化精简处理,获得更快的刷新效果、更低得系统资源占用,降低对硬件环境的依赖;
3) 在标准的OSGB浏览软件初始化打开时间提速10倍以上;
2、 建立三维实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三维数据网格化管理Tile为网格单元进行存储和分割,数据能够按照网格化管理并具备地理编码能力,具备后期数据更新融合能力。根据三维实景数字产品生产的网格架构原则,将建设区域按地形图需求进行格网化划分和编码,通过定义时间维度的相关信息实现统筹化更新和管理。
3、 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应用试点
通过综合采用三维实景、多源全息数据融合等新型地理信息技术,开展自然资源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模式试点,构建全域、全要素、立体化、边界严格界定的三维产权空间体。明确“自然资源–地块–房屋不动产”等三维空间现状权属信息,同时理清现状、规划、土地之间的空间和产权关系,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转型。在原有城市三维实景服务平台进行更新优化,要求结合室内外三维实景实现一体化实景地图融合、海量实景地图数据、点云加载、模型测量、土地资源及不动产登记等功能。
1、项目应采用“自然资源–地块–房屋不动产”的三级联动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不动产登记的管理应用试点。具体实现以下关键应用:
(1) 选取余姚1个街道作为本次项目“自然资源–地块–房屋不动产”的三级联动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通过三维实景数据关联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的数据情况,充分利用国土调查成果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厘清现状、规划、土地之间的空间和产权关系。通过二三维的联动登记管理,实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转型。
(2) 根据不动产登记的管理应用,选取1个乡镇和1个社区作为两大类的成果应用试点:第一类为农村农房和宅基地的确权登记管理,第二类为商业和住宅不动产的确权登记管理。通过从宗地到户的对象化管理,清晰反映不动产登记现状和真实性。
(3) 试点应基于余姚已有的三维实景信息系统,建立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应用试点,并实现与不动产登记信息、国土调查、专项调查信息的实时关联。加强自然资源部门与生态环境、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服务于自然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和有效监管。
2、应用试点系统具体功能包括:
(1)对所提供的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支持后期定制开发。
(2)必须基于B/S构架开发,支持WEBGL和HTML5,支持跨平台浏览和应用,客户端直接通过浏览器使用,无需额外安装本地程序或者浏览插件,操作简便,兼容性、开放性强。
(3)支持在Linux操作系统部署与运行,支持模块化动态部署。
(4)能够承载海量三维实景模型和激光点云数据的展示,支持室内外一体化三维实景模型融合。
(5)具备三维实景Lod构建能力和坐标转换能力,实现平台整块数据加载,能够秒级加载全息三维模型。
(6)支持在线地图服务或离线地图加载。
(7)支持通视分析、水淹分析、可视域分析常用分析功能。
(8)支持大规模三维实景数据的语义化分割,对象化管理和分层分户管理,室内空间模型可按需要进行对象化分割,对模型中的物体进行对象化管理。
(9)支持自定义路线漫游编辑、视角管理、兴趣点标注。
(10)支持地名地址、poi加载。
(11)支持kml、kmz、geojson、shapefile、dxf等矢量数据上传、浏览、保存、下载功能。
(12)支持指定地块显示和隐藏,支持规划方案的导入,实现规划方案和现状场景的融合、预览。
(13)支持日照分析模拟功能,可按全天的日照进行模拟动画。
(14)支持各类专题图、基础地形图,不动产登记信息、国土调查、专项调查信息与三维实景模型的套叠。
(15)支持多期数据的无缝对接,平滑浏览与显示,实现2018年及本期项目的三维实景数据更新融合,融合之后应当无缝拼接,拼接后的模型色调一致,反差适中,数据格式要求标准格式。
(16)支持室内外三维实景的量距、量面。
(17)具有完整的二次开发接口,为其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三维引擎支撑。
4、 重点历史建筑全息数字化存档及虚拟展示
采用全息扫描技术对我市1-2处重点历史文化建筑建立室内外数字化三维档案,提供历史文化建筑的公共端导览的云服务,实现重点历史文化建筑的室内外三维实景数字化存档与虚拟现实展示。
(1)技术要求
重点历史文化建筑室内外三维建设:需采用三维激光全景扫描技术进行作业,扫描点云密度能够达到5毫米,并同时获取高清全景相片不低于3200万像素。通过综合采用倾斜摄影、移动扫描、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等新型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室内外一体的实景可视化的空间模型,要求空间尺寸准确、纹理真实,各类要素表达完整,以点云与全景影像为主要方式,点云表达高精度三维空间信息,全景表达实景要素和纹理信息。
(2)成果形式
1)要求形成三维数字地图,同时具备高精度点云与全景影像成果。全景影像应能与点云在系统中相融合。
2)具备在线服务能力,数据成果应能够按照标准服务格式进行网络发布对外提供,能准确表达室内地物空间对象和对象特征。
3)具备POI编辑支持表格、文字、网页、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挂接。
4)系统需与现有的三维实景相结合,做到室内外一体化的可视化效果,平台需采用B/S端架构,直接通过浏览器查看。
5)建立基于实景三维平台的虚拟现实(VR)系统。需实现实景三维地图、室内实景地图的流畅浏览展示;实现室内空间平面图与实景影像的场景切换功能;实现室内空间浏览过程的自动语音讲解;支持音频、视频资料接入虚拟现实场景。通过加载室内外三维实景地图,以真实、快捷、精准、高效的形式实现信息搜索、场景漫游、情景切换、POI交互的功能。
6)历史建筑场景需直接在微信上进行浏览,变成真正的线上景区,扩大余姚传统文化的宣传。
(3)云服务
基于历史建筑室内实景数据搭建三维可视化平台,要求平台完整展示历史建筑内部元素,要求准确表达室内地物空间对象和对象特征,要求平台提供浏览、缩放、标注等功能,要求支持跨平台跨浏览器进行操作和应用。
(4)虚拟现实服务
1)服务要求
要求三维虚拟系统真实反映历史建筑现状;要求手势、视角等位置跟踪数据实时输入稳定可靠;要求不需要单独下载、安装插件,只需借助客户端浏览器提供虚拟浏览服务。
2)功能要求
要求虚拟环境以地面行走视角,面向对用户实现手势、肢体动作等实时在线智能交互感知;要求成像过程流畅清晰,避免挤压、伸展、扭曲、偏移等变形,要求图像色彩鲜明,几何位置、尺寸、形状、方位等不发生改变;要求实现三维实景模型、室内实景地图的流畅浏览展示;要求实现室内空间平面图与实景影像的场景切换功能;要求实现室内空间浏览过程的自动语音讲解;支持音频、视频资料接入虚拟现实场景。
1、坐标系统基准
平面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期)
投影方法: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中央子午线120°
2、作业依据
1、CH/Z 3001-2010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2、 CH/Z 3004-2010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3、 CH/Z 3005-2010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4、 CH/T 3006-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
5、 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
6、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7、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8、 GB/T 19294-2003《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
9、 GB/T 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10、GB/T 23236-2009《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
11、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2、GB/T 27919-2011《IMU/GPS 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13、GB/T 27920.1-2011《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 1 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
14、CH/T 1029.2-2013《航空摄影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第 2 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
15、 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16、CH/T 9005-2009《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17、JJG(测绘)3401-2013《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
18、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19、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生产规范》;
20、CH/T 9017—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
21、CH/T 9024-2014《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质量检查与验收》。
22、CJJ/T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本招标文件中具体规定与作业依据不一致时,以本招标文件为准。在项目生产过程中,需引用上述文件以外的,按相应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项目最终提交成果主要包括成果数据和文档成果,提交给采购单位。
合同签订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项目所有工作并提交采购单位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