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以下《采购需求说明》及《采购需求一览表》所列内容为招标人(采购人)所提招标(采购)需求,投标人(供应商)应认真仔细研究,投标时应慎重选择相应符合要求的服务进行投标。
2、标有“*”的参数为实质性参数,必须满足,否则其投标无效。
3、本项目招标文件通用部分第四章中“投标文件格式”内容应根据项目需要和评标办法规定填写;如不需要,则填写无。
4、中标人和采购人签订的合同应与招标文件中的采购合同一致,不得另行签订与采购合同相背离的其他合同。
5、下列《采购需求一览表》中:标注▲的服务,投标供应商在投标文件《主要成交标的承诺函》中填写服务项目名称、服务要求简述、数量、单价等信息,承诺函经评标委员会评审认可后随评审结果一并公示,如投标文件中未提供、提供不全将可能导致投标无效。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必须将采购的主要产品(包括核心产品)标注“▲”。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标注 “▲”号的产品,投标人必须在“主要成交标的承诺函中”填写该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等具体信息。
采购需求说明
一、项目背景
长江流域禁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如期完成长江流域禁捕目标任务,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分别牵头制订了《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长江大保护的战略部署,落实6月28日全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和6月30日安徽省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以及7月4日市委市政府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为加快推进我县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推动落实水域环境整治,保障“十年禁渔”顺利实施,实行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打击非法捕捞。
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 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智慧监控系统作为河湖管理中的重要保障手段,通过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可实现实现非法捕捞、河道违建、非法采砂、非法固废倾倒、秸秆焚烧等监测瞬时报警、信息推送;抓拍并精准识别、辨认人、车、船图像,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发挥系统综合效能,确保系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管理效率,力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二、实施范围
南陵县河道主要包括青弋江、青安江、漳河、资福河几条主要河道,整个河岸线约170公里,本次智慧监控系统前端视频监控点主要分布于我县漳河、青弋江、青安江、资福河的重点区域,约130公里。
三、建设目标
利用现有的先进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来实现对130公里河道进行可视化监管。
每个监控点位能通过智能系统进行高空瞭望,对非法捕捞、非法采砂、秸秆焚烧、河道违建、固废倾倒等进行探测报警。具体要求如下:
夜间、雾天等情况下探测报警:
秸秆焚烧、河道违建探测报警距离达5公里;
利用车船,非法捕捞、非法采砂、固废倾倒等探测报警距离达2公里;
人员非法捕捞探测报警距离达1公里;
辨认:辨认距离车船600米及以上、人180米及以上。
白天情况下探测报警:
秸秆焚烧、河道违建探测报警距离达5公里;
利用车船,非法捕捞、非法采砂、固废倾倒等探测报警距离达2公里;
人员非法捕捞探测报警距离达1公里;
辨认:辨认距离车船1000米及以上、人300米及以上。
实现报警、信息传输、视频监控、推送至手机终端,达到快速执法和闭环处理,每个监控点可以单台监控设备或监控设备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监控设备应可自动或手动控制,360度旋转。
建设以视频物联+AI智能为核心的全面智能监测感知管理系统,打造结合物联感知,人机核验,移动执法为主体的事件闭环处置流程,实现河岸线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与应用。
建设完成后加强运营维护的考核,运维考核的内容包括前端在线率考核、摄像机性能考核、传输链路考核、应用系统考核、运维服务考核以及报警、辨认和信息推送等考核。
智慧监控系统建设以“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提升资源有效复用度,实现业务应用系统化”为总体思路,围绕禁捕退捕、水域岸线管理、河湖采砂监管、秸秆焚烧自动监测等重点需求,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河湖可视化综合管控系统,支撑南陵河道管理业务,提升河道长效保护与动态管控能力。
建设完成后可实现本地和远程执法的视频追溯及验证需求;
建设完成后可实现职能部门对视频数据和违法数据的集成使用需求,实现视图数据的共享、共通需求。
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大数据建模,可视化指挥,实现可视化监管,对支持对前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池化管理,从空间、时间、数据类别以及产生的报警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可研判分析生成趋势图与报表,为监管部门的业务决策做数据支撑依据。
建设完成后可实现上级管理部门对河道管理现场情况的直接审查、了解和获知需求。
系统建成后能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与监管效率,增强政府应对违法捕捞、秸秆焚烧、河沙盗采、河道违建、垃圾倾倒等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提高执法部门对河道治理管控的能力,从而降低政府河域管控的成本;能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效能,可大幅提高渔船捕捞、秸秆焚烧、河沙盗采等管控能力的同时也起到监督各类社会行政执法的作用,从而降低政府的社会面管理成本;能够实现系统视频资源、数据资源、网络资源、运算资源的完全共享,从而避免了政府在不同部门之中开展相同或相近需求上的重复投资。
以预防河道捕捞、加强河道治理管控为出发点,在国家相应政策导向下,通过智能图像识别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融合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建立可视化监管系统,对河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高效监管。使河道工作由过去“人防”变为“技防+人防”,提高禁渔退捕治理工作效率和成效,降低不必要的社会损失。
四、建设方案
建设原则
1.实用原则
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原则,坚持先进,兼容传统,实现系统集成、系统互联、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边建设边应用,把系统建设成“实用工程”。
2.安全原则
网络环境下信息传输和数据存储注重安全,保障系统网络的安全可靠性,避免遭到恶意攻击和数据被非法提取的现象出现。
3.开放性原则
系统建设必须按照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设计;提供全套的技术资料和全面的技术培训,以满足系统与其它系统协同运行以及系统功能扩展的需求。
4.扩展性原则
技术选型除了考虑先进、实用,还必须考虑系统的扩展性,系统容量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5.稳定性原则
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易操作原则
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需求,对于来自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输、检索、查询,为实际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充分的决策依据,为用户和管理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节约的工作和办公环境。
7.可维护性原则
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快速的修复。
在实现先进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以经济优化的设计达到较高的性价比。在确保用户需求、系统集成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现有设备的利旧使用。
9.先进性
系统的架构和技术均符合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在今后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10.标准性
系统的标准化程度越高、开放性越好,则系统的生命周期越长。控制协议、传输协议、接口协议、视音频编解码、视音频文件格式等需要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
建设内容
本次高空视频监控摄像机需安装高度需要达到10米以上才能对经河道做大范围监控,否则会有建筑物遮挡、视野过窄等原因无法达到大范围监控的效果。
前端设备的部署一部分可借助于通信基站的铁塔。
另一部分进行自建10米塔,用于部署前端摄像机。供应商也可以根据点位实际情况利用建筑物进行安装。
本次36处前端监控安装点位,现场使用AC220V取电,使用20M视频专线进行视频数据传输。
在对整个河岸线进行智能前端覆盖的同时,在河岸线主要道路部署AI生态一体化抓拍机,并配备相应的补光设备,可对经过区域做到“车过留牌、人过留脸”,可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端大数据研判中心,针对是否固废垃圾倾倒车进行研判分析,从而实现有效预警。
本次在整个河岸线130公里处选取30处部署云喇叭,同时监管人员可配备对讲设备,云喇叭通过物联网卡进行数据传输,附着安装在河岸线的路灯、电线杆等设备上,用于政府政策宣传、执法喊话、对讲通讯、应急指挥调度等使用。
本次方案需要建设一个专用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由一套12平方的16:9的P1.6 LED小间距屏及视频综合平台、交换机等设备组成,配套相应的操作台、桌椅等设备。建设完成后,需要对监控中心小间距屏进行包边美观处理,监控中心进行适当的装修,整个系统综合布线及施工符合规范流程。
监控中心用于值班与工作人员作河道视频巡查、报警处理与指挥调度使用,监控中心的面积不小于50平方。建设地点以招标人要求为准。
本次项目通过以租代建模式,云资源池应通过公安机关颁发的三级等保备案证明,本次云上部署包括1套智慧河道可视化管理平台、1套云存储系统、1套 AR全景指挥系统、智慧水务可视化手机APP系统、短信系统、电子地图系统、大数据碰撞研判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等。
4.1 智慧河道可视化管理平台
通过智慧河道可视化管理平台的部署,结合前端摄像机、专网线路、服务器及云存储等实现对前端河道环境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
平台由云管理服务器、云流媒体服务器、电子地图系统等组成,支持可视化部署,可部署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天地图、超图、谷歌、高德、腾讯和arcgis矢量地图和影像地图等多种地图,所有前端点位以及传输设备都可以在地图上实时显示,便于可视化业务指挥调度。
业务量分析:未来3-5年,本系统的使用将覆盖全县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而管理视频的数量也将进一步增加,这要求项目的建设要有前瞻性和扩展性,要避免重复建设,保证本次项目中的软件平台建设能满足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
4.2云存储系统建设
本次项目租用云存储服务,支持海量视图存储,支持设备级的冗余(即存储服务器故障后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录像存储与调用功能),数据读取能力强,恢复速度块,云存储系统容量要满足前端采集的视频、照片等数据资料的长期存储,其中所有前端采集的视频数据要提供60天的存储,图片数据提供180天的存储,对执法取证的照片和视频永久存储。
4.3. AR全景指挥系统
全息AR地理信息,以高点AR视频感知为基础,整合视频子系统资源,包括车辆入出口视频、哨位视频、建筑物视频、周界视频等,利用AR增强现实。各子系统通虚拟标签方式进行“无缝”集成,增强实时感知数据与信息数据的结合实现可视、可控、可调度,实现指挥管控业务可视化。
4.4 人脸识别与结构化系统
要求至少能够满足本次前端设备相机抓拍的人脸、船只、车辆、非机动车等信息,并对前端提供的人脸进行二次分析,建设完成后要求能够满足重点人员布控、高危人员布控、敏感人群布控等,便于案件发生时监管部门通过人机动车、人脸识别系统第一时间找到重要线索,其中人脸与结构化数据存储时间不低于180天。
4.5 智慧水务可视化手机APP系统
本次手机APP是一款专为安防领域设计的移动平台监控软件。支持多点触控、手势识别,可实现对前端摄像机的实时预览、录像回放、云台控制、电子地图管理等功能。支持报警、动环的显示、控制功能。
一线执法人员可通过app查看告警点位图片、告警录像、实时视频、经纬度等相关信息,可一键导航到事件地点,并对现场情况经核查进行视频、图像回传。如告警区域非本辖区管理,可转派给其他执法人员;为提升现场事件处理,可以实现多点音视频连线,辅助后台领导决策。
4.6短信系统
可与智慧水务管理软件平台配套使用,可做布控报警联动,推送至指定的手机号,便于第一时间接收到重要布控或报警信息,可设置报警的等级,进行分级通知。
4.7 大数据碰撞研判系统
支持对前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池化管理,从空间、时间、数据类别以及产生的报警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可研判分析生成趋势图与报表,如雨量大小、季节与发生捕捞之间的关系等等。
4.8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通过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将做到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故障早发现、早解决,确保前端设备、后端系统、网络和应用的连续、可靠、安全运行,降低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并且记录故障处理过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信息中心的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为业务工作提供高效、贴身服务
4.9网络传输建设
本次建设前端高清视频点位至运营商机房通过光纤链路进行点对点视频传输,要求带宽不低于20M。在运营商机房部署1套云存储系统、1套智慧河道可视化管理平台、1套 AR全景指挥系统、智慧水务可视化手机APP系统、短信系统、电子地图系统、大数据碰撞研判系统、人脸识别系统、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等,同时部署一条监控中心至市运营商机房的点到点专线线路,带宽不低于1000M,使得整个系统的视频监控数据可以实时推送至监控中心。
本项目具有可使用5G设备或系统要求的,应尽量采用。已保证其先进性,方便后期拓展升级。
安装监控位置统计
序 号 |
摄像头位置 |
河流 |
备注 |
1 |
幸福闸坝房顶上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2 |
东门大河老自来水取水口房顶上(新世纪大酒店旁)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3 |
后港河与漳河交汇处(污水处理厂铁塔) |
漳河 |
铁塔(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4 |
一级闸桥上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5 |
花园抗旱站房顶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6 |
西七圩三叉河排涝站三楼房顶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7 |
将军湾排涝站处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8 |
黄墓粮站红旗排涝站房顶处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9 |
下林都防汛指挥所下游200米拐弯处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10 |
三埠管(许镇联圩0号界碑)处 |
漳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11 |
皖赣铁路桥铁塔处 |
青安江 |
铁塔(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12 |
浮流排涝站房顶处 |
青安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13 |
强坝商合杭高铁100米处铁塔 |
青安江 |
铁塔(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14 |
岳村古圩排涝站㘰门房顶 |
青安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15 |
八尺口排涝站房顶 |
青安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16 |
十甲任三荻路大桥300米铁塔 |
青安江 |
铁塔(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17 |
董村渡口防汛器材库处 |
青安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18 |
叶村湾(树多需立高杆)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19 |
洪家滩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20 |
铜南宣高速桥下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21 |
排湾马村龙王庙处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22 |
青弋江老大桥上中间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23 |
青弋水厂取水口房顶(离二电站500米)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24 |
安庆滩处(需借用河对岸宣城铁塔) |
青弋江 |
铁塔(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25 |
凤洲渡口处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26 |
新光东处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27 |
宋桥十甲透水坝处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28 |
老洼滩处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29 |
竞河李村渡口 |
青弋江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30 |
宋桥村部铁塔处 |
青弋江 |
铁塔(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31 |
金阁河入资福河口(杭村防汛指挥所150米处) |
资福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32 |
资福河东西河大桥下游200米处铁塔 |
资福河 |
铁塔(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33 |
马仁孟太处 |
资福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34 |
东七大桥(望湘园)处 |
资福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立塔) |
35 |
养马滩闸房顶处 |
资福河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依托建筑物) |
36 |
张公渡大桥西侧铁塔处 |
资福河 |
铁塔(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南陵县渔政智慧监控系统建设项目配置清单 |
|||||
序号 |
设备名称 |
产品参数 |
数量 |
单位 |
备注 |
前端建设 |
|||||
1 |
☆热成像三目重型云台摄像机 |
1、云台护罩一体化设计,最大承载≥50kg |
8 |
台 |
部署于通信铁塔 |
2 |
☆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 |
1、采用非制冷氧化钒焦平面探测器,探测器分辨率≥400*300(或640*512)热灵敏度NETD≤30mk; |
28 |
台 |
部署于自建10米塔 |
3 |
AR全景摄像机 |
1、主视频(4个图像采集模块输出的视频图像拼接而成)和辅视频图像镜头靶面均为1/1.8英寸,内置1颗GPU芯片; |
3 |
台 |
与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共用10米塔 |
4 |
智慧水利网络球机 |
1、不少于1个内置GPU芯片,不低于800万像素,最大分辨率不低于3840×2160; |
3 |
台 |
与双目智能热成像球机共用10米塔 |
5 |
遥测终端(RTU) |
具备2路无源数字量输入接口 |
3 |
个 |
放置在村庄密集处,测试水质 |
6 |
翻斗式雨量桶 |
承水口径:Ф200+0.6mm 外刃口角度45° |
3 |
个 |
大数据分析 分析雨量大小与捕捞的关系 |
7 |
雷达水位计 |
水位计技术参数:测量范围 0.4-40m |
3 |
个 |
|
8 |
雷达明渠流量计 |
测速范围 0.15-15m/s |
3 |
个 |
|
9 |
☆900万AI生态一体化抓拍单元 |
1、 含深度学习芯片,靶面尺寸不低于1英寸,图像分辨率可达到4096*2160,抓图分辨率可达4096*2160(不含OSD),4096*4208(含OSD); 8、支持多种类型图片上传,图片种类有全景图、合成图、车牌小图、特写图、人脸图和二值化图等; |
6 |
台 |
部署3处卡口,每处2台900万AI生态一体化抓拍单元 |
10 |
暖光LED频闪灯 |
应能在AC90V~AC300V、50HZ的供电条件下正常工作; |
12 |
台 |
|
11 |
红外白光一体式生态闪光灯 |
1、集成24颗LED和气体放电光源 。 |
12 |
台 |
|
*详情请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