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排水(污水)系统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内容之一,保障城市健康发展。原《宁波市中心城排水专项规划(2012-2020)》于2013年编制完成,在全市近些年排水系统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随着我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多规合一,专项规划编制的范围和空间结构等基础条件发生了一定变化,且由于原专项规划的期限临近,同时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即将启动编制,因此对原排水专项规划进行同步修编,显得尤为必要。
二、规划总则
1、项目名称
江北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编制项目(2020-2035)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江北区行政区域,即城区街道、甬江、庄桥、洪塘街道、前江街道、慈城镇。
3、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与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期限一致。
包括以下三个阶段(暂定):
近期:2020-2025年;远期:2025-2035年;远景展望。
三、规划目的和思路
1、规划目的
排水(污水)专项规划是城市排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启动,按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求,重新编制和完成新一轮的排水专项相应内容。
在国家倡导新型城镇化要求下,结合新的政策导向和实际存在问题,系统梳理城乡排水问题,实现城乡全覆盖,并结合新的发展理念,优化排水系统的设计。
2、规划思路
(1)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城市污水系统
以城市污水发生、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中的问题为导向,结合排水的可持续发展和弹性设计理念,完善城市排水(污水)系统内容,有效支撑城市的发展和布局,保障城市水健康;
(2)以目标为导向,加强排水顶层设计
以城市水环境、水资源利用和水安全为目标导向,结合城市水问题的系统思维,探索城市排水的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优化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江北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5)》编制
1、现状污水系统梳理
调研现状污水处理厂、主要提升泵站和污水管网的建设情况,梳理现状全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调研污水处理设施和泵站的运行数据,再结合城市现状建成情况,分析污水发生量与收集系统之间的关系;结合现有污水系统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原市级排水专项规划(13年编制完成)进行实施评估,分析和总结江北区问题缘由。
2、排水体制的顶层设计
排水体制作为城市排水处理系统的顶层设计,对整个排水系统的有效运行十分关键。遵照国家部委关于城镇污水处理的最新要求和政策文件,借鉴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最佳管理措施(BMPs)等优秀排水设计理念和国内外城市中现行排水设计经验,在城市已有排水体制的基础上,结合现状收集、处理系统,优化城市排水体制的设计。
3、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的预测包括城市各类用水的污水发生量以及管网收集系统中进入的其它水量。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法、人均用水量指标法、灰色预测法等方法测算和校核城市污水发生量。
结合排水体制的设计,并综合考虑其它影响因素以及城市现状地下水位和管网建设等情况,测算收集系统中进入管网的其它水量。
4、污水处理厂布局
结合现状污水处理厂布局和集污范围,根据污水量测算和排水体制设计,再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地范围,优化现有污水处理厂布局和服务范围。
借鉴其它城市案例并结合宁波实际情况,分析污水厂集中、分散模式,明确远期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及其它要求。
5、污水收集系统
在江北区再生水厂和污水处理设施现有布局的基础上,完善全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和泵站布局。明确污水管网收集系统中d300以上主管布局及沿线泵站位置和规模。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农村污水专项规划,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纳管提供建设性意见。
6、污泥处理处置规划
结合江北区再生水厂建设,根据专项规划和污水量测算,为全区污泥处理处置场地提供建设性意见。
7、再生水利用规划
综合考虑城市大工业用水、内河生态补水等用水需求,结合相关政策,系统规划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内容。
8、运行管理保障
考虑自动化管理及在线监测设备,提高管网收集效率,避免污水外溢。
(二)《江北区源头污水收集系统梳理》附件编制
为高效管理江北区污水管网信息,结合现有市政污水管网数据,梳理地块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的信息内容,对全区污水管网预留井进行全面摸排和更新,范围包括北外环以南、姚江以北区域的管污水管网预留井定位及管口管径等数据,数据格式符合现有江北区排水管理平台需求。
五、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供,以便于规划成果的演示、宣传、实施和管理。正式成果包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矢量文件四部分。
六、项目进度安排(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市级排水专项规划编制进度适当调整)
第一阶段:2021年10月完成初稿;
第二阶段:2021年12月完成会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