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项目背景
1. 项目概况:
丽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转化试点要求。
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科学思想指引下,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通过改革创新,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
丽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行区、浙江绿色发展综合改革的创新区、全省大花园建设的核心区,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两山转化要求丽水创新探究支持生态空间一体化布局、支持流域生态系统性提升、支持城乡资源精准化配置、支持“点增”撬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工作,厉行“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持续推动丽水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道路上作出全省示范、走在全国前列。
2. 相关规划编制情况:
生态空间详细规划编制是丽水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环节。
目前丽水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生态空间的详细规划编制即将启动。
生态空间详细规划是落实国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生态空间精细化管理、保障生态安全的迫切需求,实现生态空间保护规划管控传导实施的重要手段。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整体格局,使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生态空间成为丽水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践两山转化的重要区域。如何对生态空间进行有效的管控,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理念下编制生态空间详细规划,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实现生态空间内的价值转化,是现阶段急需研究明确的内容。
3. 主要问题:
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生态空间的规划管缺少指引,上位规划无法直接指导生态空间详细规划的深化落实。
2)国家层面政策规范层面,对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生态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尚未有明确的规定,生态空间边界管理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不利于保护与发展的同步推进。现阶段规划编制各地根据其实际情况编制,导致各生态空间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管控要求,各地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从城乡统筹、整体生态价值实现与“两山转化”有效管理。
3)作为“两山转化”的先行试点,尚未有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两山转化实现途径的指导要求。
4)单个生态空间各自独立进行详细规划,缺乏整体协调,难以实现空间单元间及其内部要素间相互衔接的管控,导致各个生态空间内要素管控的准入标准、要求不统一,生态空间内村庄发展要求不明确,价值实现程度不统一。
二、 主要内容
1. 编制适用范围
导则适用于本市城镇开发边界外,生态空间详细规划的编制。涉及各县、乡镇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抵触本导则的前提下,增加、细化相关内容。
2. 导则的重点内容
生态空间开发与管控与一般城市控规单元不同,在编制过程中需整合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等各方面,科学合理的把控开发建设规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
本规划编制导则的重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空间保护与发展格局构建与空间用途管控
在全域现状梳理及生态重要性等相关专项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依据相关上位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管控要求,落实与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等刚性控制线并落实空间衔接,综合考虑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空间内不同生态重要性等级的区域,进而明确本单元内生态、生活、生产的空间结构,细分生态空间内管控单元,并明确各单元空间的保护与开发的用途管控,提出发展导向与规划策略。
生态空间的分类管控:对于划定的生态单元内生态保护核心区的范围,并以负面清单形式明确保护管控要求。对于生态保护核心区外有条件发展的空间单元,以刚性管控与正面清单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适度发展的要求。
2) 村庄等重点单元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依据上位规划要求、资源环境特色、乡村生产生活现状等方面,在现有乡村建设区基础上,合理确定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边界。根据村庄自身特色,明确村庄发展方向与目标;进一步明确村庄内部区域保留(保护)、撤并、存量利用的空间布局,明确村庄宅基地用地规模、户数和管控要求,因地制宜引导零星分散的乡村建设区与村庄基建区的归并与集中,优化村庄单元的内部结构。
3) 基础服务设施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根据上位规划及乡村发展需求,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乡村重点单元地区的基础服务设计提出优化规划。合理安排完善乡村地区的相关配件设施,结合人口与现状用地布局,依据服务半径,合理安排乡村道路、给排水设施、电力电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和建设标准,合理确定村委会、医疗教育、文体活动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与布局,以提升乡村基础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
4) 景观风貌协调与引导内容及深度要求
在当地历史文化、乡村风貌、资源特色进行基础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上位规划要求,以维护山-水-林-田-村整体格局、尊重乡村景观风貌、保持乡村肌理为原则,提炼总结丽水生态单元内乡村格局特点、乡村景观风貌、环境色彩、传统建筑元素符号、乡土材料等特征,挖掘传统文化保护的价值,继承乡土文化,突出不同村域的特色风貌,提出保护提升景观风貌的景观策略,引导景观风貌规划。
5)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控内容及深度要求
重视对生态单元整体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当地传统村落、民俗文化、艺术、习俗等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提出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提出乡村资源转变为旅游资源的途径,提出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监管的要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管控要求,以实现旅游资源价值转化。
6) 近期行动计划
制定近期行动计划,明确生态空间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实施的路径与策略,根据生态单元内各要素现状保护与建设特点,根据保护与开发重要性的优先级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并形成相应的项目库。根据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及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目标,确定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与区域,提出生态修复、村庄重点单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产业发展等具体项目、资金筹措和实施时序。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统筹安排生态空间内的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