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书
一、项目概况
1、本采购项目所有设备功能和技术参数均是满足用户日常工作需要的最基本功能和技术参数,投标人所投标设备功能和技术参数必须完全符合或优于用户的要求。
2、本项目要求中所出现的工艺、材料、设备的规格或型号或参照的品牌仅为方便描述而没有限制性,投标人可以在其提供的文件资料中选用替代标准,但这些替代标准必须优于或相当于本用户需求书的标准。
3、本项目不分包,投标人应对本项目内所有的招标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4、标注有“▲”的参数为重要评分,投标人若有部分“▲”条款未响应或不满足的,将导致其响应性评审分值(详见技术评审表)
二、采购项目背景和目标
(一)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自然环境变化,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显现的和潜在的危机风险交织并存,自然灾害发生几率明显增加,事故灾难防范形势依然严峻,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全诱因增多,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2019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学习时强调,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出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 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应急管理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系列重大决策,对标《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2020 年工作要点》对深化“智慧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广东省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南》对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要求,《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 2020 年建设任务书省应急管理厅实施方案》对“智慧大应急”2020 年工作重点的要求,以及《广东省政务数据治理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应急数据资源梳理的要求,结合滨海新区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不足、应急指挥救援能力不足等现实情况,组织开展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助推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
建设应急救援和危化安全监测指挥系统,用以全面分析灾害事故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业务特点,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二)项目建设目标
滨海新区应急救援和危化安全监测指挥系统项目是滨海新区应急管理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本项目是遵循应急管理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对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立足全区实际情况,按照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要求,围绕到 2022 年应急管理信息化“四横四纵”基本架构,在全区应急管理“一盘棋”的信息化格局下,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以业务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以管理为保障,依靠资源整合和应用创新,加强应急物资保障、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功能全面、实用高效的应急救援和危化安全监测指挥信息化系统,满足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局日常值守、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处置救援等应急业务开展需求,切实提升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采购项目系统建设要求
(一)总体建设要求
根据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总体需求,需要建设包括物理场所、硬件环境、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移动应急平台以及安全保障等内容。滨海新区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具体包括以硬件环境支持为主的基础支撑系统,以八大系统为主体的应急应用系统,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数据库系统,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提供支持的移动应急平台,应急平台运行、维护和管理的物理场所以及安全保障环境、措施和技术支持。
滨海新区应急救援和危化安全监测指挥平台支撑应急管理工作,应满足日常值守应急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应急业务分为常态业务和非常态业务。常态业务指没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管理工作,非常态业务指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处置工作。
常态业务主要是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包括日常值班、风险分析、预测预警、预案管理、风险隐患目标管理、应急保障资源管理等业务;非常态业务涉及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等过程,包括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值守应急、风险分析、预测预警、智能决策、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和应急评估等业务。其中常态和非常态业务均涉及值守应急、风险分析预测预警和应急保障。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局拟建设一个纵向上连市级中心,横向连接区府各相关部门,实现集视频监控、视频会商系统、指挥调度于一体化的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同时具备区级网格化指挥中心功能,可接入各级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应用系统接,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协同指挥调度。
因此,本期系统建设主要围绕滨海新区应急指挥中心、危化安全监测指挥系统和应急视频会商系统的建设进行展开,系统及平台参数配置均是在满足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以建设成更加符合滨海新区管委会应急局及相关单位需求的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视频会商系统。
(二)前端感知网
1.1.1系统拓扑
感知网系统拓扑图
1.1.2系统概述
通过对园区或港区前端部署的网络高清摄像机、AI 高清摄像机、火警检测摄像机、车牌卡口布控实现对 24 小时全天候监控,并结合边缘计算终端,实时分析过滤提取关键有效目标数据,如:违法违规车辆,滨海新区园区或周边火警检测。也可以将数据上传至平台服务器进行二次、三次的过滤、分析,以达到对目标的更精准识别,如确认目标则管理平台立即触发报警, 抓拍图片短视频,并同时推送预警信息至单兵设备, 或者发送手机短信,提示值班人员及时处置警情。
通过搭建高清摄像机、多级架构人工智能算法、管理平台等软硬结合的人工智能系统,可提前发现新区的违规生产、火灾险情并及时预警,预防各类恶性事件发生,从根本上改变以前人工筛查、事后预警的模式,形成事前发现、预警、处置的高效机制,保障滨海新区以及园区的安全生产。
1.1.2.1物联感知计算
物联感知计算是整个系统的第一道“感知器官”,是所有数据的来源。主要完成前端现场图像数据的采集,对违规生产、火警的感知识别、电路、电力流等,同时对数据的边缘计算进行分析。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包括:智能布控卡口单元、火灾识别预警重载云台、全景摄像机- 鹰眼、AI 智能分析盒、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等构成。通过搭载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前置,在现场就可以自动提取和积累关键有效信息,极度提高目标的检测精度并且节省大量带宽资源,节省成本。设备依据实际园区以及滨海新区的环境进行部署安装,对整个园区、港口的安全、消防、生产进行预警监控。
1.1.2.2数据传输基本要求
网络传输协议要求:
联网系统网络层应支持 IP 协议,传输层应支持 TCP 和 UDP 协议。媒体传输协议要求:
视音频流在基于 IP 的网络上传输时应支持 RTP/RTCP 协议;视音频流的数据封装格式应符合 GB/T 28181-2011 标准要求。
信息传输延迟时间:
当信息(包括视音频信息、控制信息及报警信息等)经由 IP 网络传输时,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包括发送端信息采集、编码、网络传输、信息接收端解码、显示等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应满足下列要求:
前端设备与信号直接接入的监控中心相应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 2s; 前端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间端到端的信息延迟时间应不大于 4S。
1.1.2.3数据存储识别分析及业务应用
系统数据存储于本地机房进行备份。通过 AI 智能人工算法完成对数据的二次三次识别, 过滤无效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且准确识别出目标,依据特定的逻辑模型,对违规生产的企业、违规危化车辆进行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处置警情。主要包括各类型服务器,软件平台等,如: 车型目标识别、数据库服务、存储服务、流媒体转发服务、WEB 服务、地图服务等。在茂名滨海新区应急救援和危化安全监测指挥系统建设中可以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叠加二级、三级、四级等算法,强化数据挖掘能力和业务支撑能力,与感知计算层形成多级搭配的算法架构体系, 实现深度数据挖掘建模分析的能力。
1.1.3感知网前端设备组成
1.1.3.1智能布控卡口单元
对进出滨海新区危化品车辆,进行车牌、GPS 双轨迹定位,其中几条主干大道包括高速出入口、茂名港大道、228 国道、吉达大道等重要路段路口设置智能布控卡口单元,进一步规范危化品车辆行车路线,加强危化品车辆管控。预警拦截信息秒级推送拦截布控全程可控。
1.1.3.2火灾识别预警重载云台
可以全天候对园区、港口进行不间断监控,可以穿透雾气、清除雾天对系统可视距离的影响,对园区、港口初期发生的火灾以及船只进行识别并报警,减小损失。支持连续变倍长焦距CCD 镜头;高倍率长焦镜头的使用可以让每个监控点覆盖极大的瞭望空间。
1.1.3.3全景摄像机
全景摄像机可环顾 180 度全景。采用数个球型全景摄像机对港口等重要部位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1.1.3.4电气火灾智能预警(物联网)
通过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电气安全隐患的实时在线监测, 将探器采集系物漏电流、温度等数据,上传到云平台,通过平台内置算法,对电气线路的隐患进行精准预判,当发生危险情况时,系统及时通过手机电话、短信等方式第一时间同步通知用户。
详细内容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