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需求
说明:本项目采购方式为公开招标,项目属性为服务,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一、项目背景: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是支撑河湖长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各地结合河湖长制工作积极推进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各地市系统与省级系统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抓紧推进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办信息【2021】)和《省河长办关于抓紧推进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苏河长办【2021】5号)有关要求,需要完成各设区市市级系统与省级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工作,实现两级系统之间基础信息、台账信息、监管信息等各类信息的全面共享和联动更新,进一步提升河湖长制工作的业务协同水平。
连云港市前期已经建设了智慧河长信息化平台及移动应用软件,数据库和应用落地在政务外网及互联网服务器。
二、项目概况:本次项目需实现连云港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与省级系统的互联互通,主要建设目标包括:
(一)开发数据交换程序。省级系统在水利信息网统一部署数据上报服务接口,连云港市按照省河长办印发的数据上报技术要求,通过水利专网通道安全、及时推送河湖长制相关信息。推送的内容具体包括:行政区划、河流湖泊水库、河段湖段库片、河湖长、工作方案、管理制度等基础信息;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等台账信息;双月报、年报、巡河记录、督查暗访、“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遥感遥测等监管信息。
(二)建立互联互通长效机制。基于开发完成的数据交换程序,结合本地系统应用实际,围绕信息复核确认、数据同步推送、系统运行维护等任务,建立确保数据准确、安全互联、稳定互通的长效机制,确保本地系统相关数据完整、准确,做到数据交换程序定时运行,将新增及更新的相关业务数据及时推送至省级系统,保障一数一源、两级系统之间数据一致。
(三)对现有连云港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连云港市智慧河长信息化平台)提质改造。依托整合与集成后的河湖长制基础数据、台账数据、监管数据和空间数据,一方面开发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巡河工作、问题处理的闭环管理;另一方面基于江苏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以河湖为主线,开发河湖长制一张图服务,以图表结合GIS的形式提供多维信息展示,为河湖长制动态监管提供服务支撑。
三、服务技术要求及其他:
1、服务范围:本次项目需实现连云港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与省级系统的互联互通,功能开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1)河湖长制综合数据库建设
从河湖长制工作对数据资源的需求出发,除了要考虑水利部、江苏省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共享的要求,还需要兼顾连云港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的数据需求。
根据河湖长制数据资源现状,结合《江苏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地市数据上报技术要求》,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并构建河湖长制综合数据库,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台账数据库与监管数据库的建设。
2)数据收集、整理、关联和入库
为支撑与省级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要对连云港市现有河湖长制各类数据进行整合,确保所整合和入库的数据达到省级河湖长制数据标准需求;
充分整合与集成连云港市及下属区县河湖长制相关数据,实现河湖长制信息共享,为本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结合连云港市河湖长制已有数据现状,根据省河湖长制数据上报要求和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对连云港市及下属区县各类河湖长制相关数据进行收集。
收集数据范围:行政区划、河流湖泊水库、河段湖段库片、河湖长、工作方案、管理制度等基础信息;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等台账信息;双月报、年报、巡河记录、督查暗访、“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遥感遥测等监管信息。
数据校核与整理主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核查和校正,确保数据对象准确无误。同时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包括纸质材料、电子材料和调研材料的矢量化、数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数据管理主要建立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空间数据与基础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河湖库段空间数据与河湖库段基本信息,另外还包括台账数据、监管数据与基础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河湖库段与台账数据、监管数据的关联关系等。
数据整合完毕后,按照数据库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进行数据入库,导入到成果数据库相应空间、属性表中。数据库入库包括基础数据入库(含空间数据)、台账数据入库和监管数据入库,其中空间数据的入库通过相关GIS软件来处理。
3)数据上报软件开发
根据《江苏省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地市数据上报技术要求》中的接口调用说明,编写数据查询、新增、修改、删除调用程序,实现实时、稳定的上报河湖长制相关数据。
系统接口统一采用 RESTful架构风格,所有接口需使用HTTP协议、JSON数据格式、UTF8 编码。
接口说明格式如下:
a.请求方式:GET / POST / PATCH / DELETE 。调用接口时要标明接口调用的 HTTP 方法。
b.请求地址:
http://{DoMain}/<recog_code>/<table_name>(/bulk),{DoMain}是服务接口根地址,为 10.32.37.32:8060,<recog_code>是识别码,会单独下发给各个市,<table_name>是上报的数据指标表名, (/bulk)为查询、新增、删除等数据接口所用到的后缀。
c.请求参数说明:标明接口调用时必须提交的请求参数。
d.返回结果说明:标明接口调用时返回的参数。
4)对现有连云港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提质改造
河湖库分级分段查询,可根据河湖名称、河长姓名、行政区划对河湖库段进行筛选,查询列表显示河湖库段名称、所在河湖库、河湖库长名称。地图首页以不同颜色显示连云港市所有河湖的水质评价结果。
选中某一个河湖库段后,在地图上定位河湖库段,弹出面板显示河湖库段对应台账类信息和监管类信息,如一河(湖库)一档信息、一河(湖库)一策信息、巡河工作、问题处理等信息。
专题图层展示,包括管理信息、监测站点、河湖岸线。管理信息显示河湖库段相关的河湖库长、公示牌、巡河工作、问题上报、暗访督查、清四乱等信息;监测站点显示河湖库段相关的水质站、取水口、排污口等信息;河湖岸线显示河湖库段相关的不同级别保护岸线信息。
业务管理系统首页:显示本市的河长制管理概况、河湖统计情况、巡河和清四乱情况、各县巡河统计、河湖水质、各县清四乱统计、清四乱未销号情况。
巡河管理:记录巡河过程信息,包括河段名称、巡河人员、起止时间、巡河轨迹、上报问题等。
问题处理:针对巡河过程上报的问题,实现问题的受理、派发、处理、跟踪全流程闭环处置——由河长办受理上报的问题,系统根据问题所在的河段自动派发给对应河长,河长处理后反馈处理结果,河长办可全流程跟踪问题处理进程。
(1)售后服务
①缺陷责任期技术服务
系统自验收之日起1年内提供1人为采购人专职服务。运行中一旦出现故障时,投标人专职人员应1小时内检查处理。
②系统升级服务
投标人提供的商业软件产品需提供1年免费升级服务,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需提供1年免费升级服务。
(2)技术培训
投标人应提交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列出详细的课程安排及时间表。投标人应提供详细的培训教材,提供的教师熟悉本系统及有教学经验。
投标人应对招标人委派的专业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保证系统投入试运行后,系统各岗位操作人员能够胜任本岗位的运行、操作,管理员能够掌握系统的维护、设置、故障分析处理等工作。
(3)技术资料
卖方必须为本系统提供下列正式文件:
①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
② 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③ 数据字典;
④ 测试报告;
⑤ 用户使用手册;
⑥ 软件资料;
⑦ 安装源代码。
★3、服务时间:服务期限:合同签订后一年。
4、服务标准:遵照国家、行业及招标文件标准,本项目建成后,实现连云港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与省级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对现有连云港市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提质改造。
5、人员配备要求:
本项目须配备项目团队成员不低于6名,包括项目负责人1名,技术负责人1名,项目成员不低于4名。
6、进度要求:
合同签订后:
(1)15天内,中标方需提供详细设计及施工计划,并形成文档报送业主审批。
(2)60 天内,完成所有软件开发、安装测试,以及与已有系统的集成联调工作。
(3)安装调试及集成联调全部结束后,系统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为30天。
四、付款方式与履约保证金
★1、付款方式:签订合同后,支付合同额的40%;完成系统开发、部署,支付至合同额的80%;试运行期结束后,余款一次性付清。
2、履约保证金:
本项目不收取履约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