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要求
一、规划背景
老城区位于江山城市中部,西倚西山,东临须江,南有虎山据守,北望双塔山。整体布局依山襟水,带状延展。山水城市特色鲜明,人文底蕴深厚,是集中展现江山城市传统风貌的窗口。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发展重心变迁。老城建设逐步落后。面临建筑设施陈旧、密度过高、风貌混杂等问题。伴随江山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老城更新提上议事日程,其建设改造对优化城市整体功能结构、改善老城生活品质、提升须江两岸整体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范围与层次
1、规划范围
老城区整体规划范围:东临须江,西至西山,南至景星大道。北至北关路。总面积约6.4km²,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3.4km²。
分地块规划设计范围:
地块1:西临鹿溪中路,南至中山路,东至江滨路,北侧北关路。面积约21公顷。
地块2:西至环城西路,北至中山街,东至解放路,南至城中路。面积约14.5公顷。
地块3:北至城中路,南至环城南路,西至环城西路—解放路。北至城中路。面积约18.8公顷。
备注:为体现设计意图,完善规划成果质量,甲方认为有必要研究的其他地块,由甲乙双方商定补充研究。
2、规划层次
本次规划编制大体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整体层面的《老城更新规划研究》包括:分析老城区在江山城市结构中的功能定位要求。重点分析老城与江东新城的功能互补与联动,明确需疏解的公共服务功能和规模,结合地域特色,明确其空间布局、总体设计、交通组织、设施容量、改造方式等问题。
二是《地块详细城市设计》包括:落实总体城市设计控制要求,以功能、交通、经济技术等分析为基础,对开放空间、建筑群体、特色环境景观以及土地使用、交通组织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总量及相关规划控制指标。
三、主要内容
1.《老城更新规划研究》
功能定位:从整体视角明确老城区在江山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职能定位、明确老城未来的发展方向。
用地布局:根据现状分析和更新目标,确定整体用地结构。明确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绿地的布局。
功能疏解:根据现状价值分析和功能定位研究,确定不同公共服务设施的保留、疏解、升级等措施,并依据规范和服务要求合理配置规模。
文化复兴:梳理传统文化脉络,分析现状面临问题,拾取老城记忆与亮点,塑造空间与文化相融的老城复兴窗口。
景观风貌:重视对原有城市肌理、山水格局的保护和延续,塑造显山露水、传统特色鲜明的景观风貌体系。
交通优化:在总规确定的框架下,深化道路交通系统,优化布局,完善公交网络和场站设施,构建慢行主导的老城交通体系。
改造模式:根据区位条件、现状建筑质量与风貌、改造迫切程度等因素,确定更新改造分类等级。将老城范围内区块分成拆除重建类、拆改结合类和整治提升类三部分进行相应的整治改造。
建筑群体:结合总体城市设计研究成果,对建筑群体格局,建筑间距、建筑退线、等进行控制,对单体建筑等风格、色彩、风貌等进行引导。
2.《地块详细城市设计》
景观结构:根据城市设计目标,对景观中心、景观节点、标志、轴线、廊道、特色景观风貌区等空间景观要素进行组织,确定空间景观结构。
建筑群体:确定建筑高度分区,组织建筑群体,强化空间艺术性,形成建筑群体的整体特征。
开放空间: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以公园绿地、广场、特色街道等为重点,构筑连续、开放空间系统。
设计引导:对环境小品、景观照明、街道活力、地下空间等进行引导和设计,保障城市设计的整体性
规划指标:在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建设总量及各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规划控制指标。
四、成果形式
1.各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包括设计说明、图纸、文本,采用A3格式纸质文本,各15套;
2.设计成果电子文件(word、jpg、pdf、cad格式等)、汇报演示文件一套(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