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容及要求
一、建设原则
1、立足基础、开拓创新。立足于智慧城管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已建的信息系统,整合、迭代系统平台及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创新手段,打造业务价值高、综合集成强、辐射带动大、具有辨识度的场景应用。
2、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将V字模型、业务协同模型、数据共享模型的方法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整体推进事项集成、举措集成、应用集成、制度集成,实现高效协同。
3.实战实效、好用管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运用大数据分析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使数字化改革更好服务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真正做到实战管用、干部爱用、群众受用。
4、开放共享、标准规范。根据数字化改革要求,整合各类城市市政管理信息资源,加快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确保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立足资源整合共享,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发挥信息化整体效益。
5、安全可控、规范发展。执行信息化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促进信息化规范有序发展。
二、总体框架
按照数字化改革“四横四纵”体系架构,依托温州市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本期温州市桥梁风控“桥医生”平台建设。整体框架如下:
图4.1总体框架图
基础设施体系:采用政务云平台部署,软硬件支撑主要共享温州政务云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网络设备、操作系统软件、网络监控软件等,同时接入道桥隧设施安全监管物联感知设备,包括沉降监测、索力监测、变形监测、拱顶监测、围岩监测、地表监测等。
数据资源体系:建立道桥隧综合时空数据仓库(需符合CIM数据要求),包括道桥隧基础数据、道桥隧业务信息数据库、道桥隧病害数据库、道桥隧考核信息数据库、道桥隧应急指挥数据库、道桥隧安全监管数据库、运维管理数据库、道桥隧决策分析数据库等数据库,为上层提供数据支撑。并与智慧城管监管数据归集共享平台融合,实现数据共享交换。
应用支撑体系:依托智慧城管应用支撑平台,建立道桥隧业务服务中台,提供多样的业务支撑服务。包括GIS地图服务、业务协同支撑服务、巡养业务支撑服务、决策分析报表服务、考核评价支撑服务服务、安全监管业务服务等,为应用层的功能展示提供平台服务保障。同时提供了平台数据接口服务,为平台与第三方信息系统实现对接提供技术保障。
业务应用体系:基于服务层提供的各类服务进行封装和研发各类业务系统,包括的应用系统:道桥隧安全风险预警管理门户、道桥隧设施维护管理系统、智慧道桥隧决策分析系统、道桥隧综合时空数据动态管理系统、平台运维管理系统。使用的终端情况,分别包括PC端、大屏端用户使用的界面,以及移动端使用,让用户同步可在多终端处理查看业务信息,以及进行大数据分析展示。用户对象包括各级领导、中心管理人员、巡养人员、考核人员、各职能单位人员等部门。
项目还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与信息管理制度体系,保证信息有序,防止信息管理混乱,以充分地利用各种信息,使信息化建设和运作有章可循,规范发展的建设目标。同时,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满足系统信息安全保密的要求,保障信息系统运行在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之中,确保数据安全与系统安全。同时还建立政策制度体系、组织保障体系。
三、总体建设目标
利用GIS、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城市道桥隧设施相关数据,构建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温州市桥梁风控“桥医生”平台,实现城市道桥隧设施及资源的动态感知、集中监管、有效协同、科学决策,促进城市道桥隧设施管理协同和治理水平提升,实现精细化管理。
四、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规模:市县一体化部署。市级平台部署全域市(县、区)统一平台使用。
项目建设内容:本次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桥隧设施综合时空数据标准设计与建库、温州市桥梁风控“桥医生”应用系统建设、瓯海大道辅道9#(兴国桥)、10#(上京桥)监控监测、指挥中心大屏可视化建设等内容。其中:
道桥隧设施综合时空数据标准设计与建库包括:数据标准规范建设、道桥隧综合时空数据库设计与建库。
温州市桥梁风控“桥医生”应用系统建设包括:道桥隧安全风险预警控制台建设、智慧道桥隧决策分析一张图建设、道桥隧设施维护管理系统建设、数据接口开发与系统管理建设,保证接入相关领域数字化改革门户和城市大脑2.0等应用系统。
瓯海大道辅道9#(兴国桥)、10#(上京桥)健康监测:环境温湿度监测、伸缩缝监测、挠度监测、车流量监测等。
道桥隧设施数据平台作为温州市桥梁风控“桥医生”平台的基础数据支撑平台,承载了海量的道桥隧市政设施数据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数据信息,良好的数据库基础平台建设,对于道桥隧设施信息的挖掘分析和共享应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能有利于今后在道桥隧设施全方位的应用管理。因此根据温州市桥梁风控“桥医生”平台建设要求,建设一个覆盖全面、高效融合、安全可靠的道桥隧综合数据仓,满足数据标准规范、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等关键指标要求,为道桥隧设施管理信息化应用支持奠定基础,为道桥隧管理工作高效协同开展提供支撑。
结合《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15)《浙江省城市桥梁隧道防灾与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技术导则》等相关标准规范,梳理现有市政设施数据内容,进一步结合温州本地化特色需求内容,整理形成符合国家、省、市、县四级系统要求的道桥隧设施数据标准规范和市政设施承灾体普查要求,建立道桥隧设施数据成果内容标准规范、道桥隧设施物联网数据采集标准规范和数据交互标准规范等内容,为平台的建设和长效运行、信息共享提供数据标准保障。
道桥隧综合时空数据库的设计建库将遵循标准规范要求,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数据建库。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二维地图数据
通过对接智慧城管平台统一GIS服务(或市资规局数字温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获取现势性较高的大比例尺二维地图数据,作为项目叠加地图展示的基础地图,目前市资规局已建设有1:500与1:2000融合的全市基础二维电子地图,可对接共享此类数据资源政务版,作为本项目建设使用。
2.历年影像地图数据
通过对接市资规局数字温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获取全市范围历年来高精度的影像地图数据,能够满足市政设施精确定位、设施历史建设情况查看需要。目前市资规局已建设有全市的此类高精度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数据,精度可达0.5米,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数据需要,因此可对接共享此类数据资源作为本项目建设使用。
3.地名地址数据
通过对接市民政局精细标准地名地址库的全市范围内精确且现势性较高的地名地址数据,用于空间位置的精确检索定位。目前市民政局建设了全市的精细标准地名地址库,可对接共享此类数据资源作为本项目建设使用。
4.行政区划数据
通过对接市资规局获取全市范围内行政区划数据,行政区划数据能够精确到各个行政区、街道的边界,可以辅助查看各类市政设施所在范围边界。目前市资规局已建设有全市范围的此类数据,可对接共享此类数据资源作为本项目建设使用。
5.道路类设施空间数据
建设市政道路类设施空间位置数据,根据市政道路所在空间位置,赋予道路空间坐标信息,能够精确了解道路所在地理位置和道路范围覆盖情况。此类数据需要根据道路设施建设移交成果和现场测绘成果等数据处理生成。
6.道桥隧类设施空间数据
建设道桥隧类设施空间位置数据,根据桥梁、隧道等所在空间位置,赋予桥梁、隧道等设施空间坐标信息,能够精确了解道桥隧所在地理位置和覆盖范围情况。坐标采集精确到设施主要部件,构建平面信息。此类数据需要根据道桥隧类设施建设移交成果和现场测绘成果等数据处理生成。
(二)道桥隧设施基础信息数据库
根据道桥隧设施相关建库标准规范,设施档案建立规范要求,建立桥梁、隧道、道路等市政设施基础信息数据库,库体中各类设施根据设施普查成果数据、设施移交成果数据等内容分别建立档案信息库,能够基本了解到各类设施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位置、结构状况、组成情况、管理养护单位等内容,有助于各类设施的整体情况信息掌握、日常综合维养和安全监管。
1.桥梁设施主要属性数据:
|
字段名称 |
说明 |
||
一般资料 |
部件标识码 |
按照GB/T30428.2-2013要求的部件标识码 |
||
部件名称 |
按照GB/T30428.2-2013要求的部件名称 |
|||
桥梁(人行天桥)名称 |
根据一桥一档填写桥梁名称; |
|||
一桥一档编号 |
|
|||
座落地点 |
|
|||
桥梁坐标 |
桥面坐标(构建面信息)、主要部件坐标(如桥墩) |
|||
按结构体系分类 |
选填梁式桥、拱式桥、钢架桥、悬索桥、组合体系桥; |
|||
按跨越 |
选填跨江桥、跨河桥、跨线桥、高架桥; |
|||
所跨名称 |
填写跨越江河、道路、铁路等的名称; |
|||
用途分类 |
选填人行天桥、其他; |
|||
按跨径分类 |
特大桥(L≥1000,LK≥150)、大桥(1000>L≥100,150>LK≥40)、中桥(100>L>30,40>LK≥20)、小桥(30≥L≥8,20>LK≥5)、涵洞(L<8,LK<5); |
|||
孔数 |
|
|||
▲跨径组合(m) |
|
|||
▲桥梁总长(m) |
|
|||
▲盲道长度(m) |
|
|||
▲桥梁总宽(m) |
|
|||
▲车行道净宽(m) |
|
|||
▲人行道净宽(m) |
|
|||
▲桥面面积(㎡) |
|
|||
河道等级 |
|
|||
最高水位(m) |
|
|||
常水位(m) |
|
|||
年限 |
|
|||
▲横段面布置 |
|
|||
荷载等级 |
|
|||
限载吨位 |
|
|||
抗震烈度 |
|
|||
正斜交角 |
|
|||
桥梁跨数 |
|
|||
养护类别 |
根据《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关于城市桥梁养护类别划分要求选填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
|||
养护等级 |
根据《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关于城市桥梁养护等级划分要求选填Ⅰ等、Ⅱ等、Ⅲ等; |
|||
道路等级 |
|
|||
所属区域 |
|
|||
所属乡镇 |
|
|||
主管部门代码 |
|
|||
管理单位(主管部门名称) |
|
|||
权属单位代码 |
|
|||
权属单位名称 |
|
|||
养护单位代码 |
|
|||
养护单位(养护单位名称) |
|
|||
设计单位 |
|
|||
监理单位 |
|
|||
施工单位 |
|
|||
建成年月 |
|
|||
总造价(元) |
|
|||
所在单元网格 |
按照GB/T30428.1要求的单元网格编码 |
|||
▲部件状态 |
|
|||
初始日期 |
数据普查的日期 |
|||
变更日期 |
数据变更调查的日期 |
|||
数据来源 |
数据的来源,实测、地形图、其他等 |
|||
▲照片 |
须包含排桥的全景,结构形式 |
|||
上部结构 |
主梁形式 |
|
||
主梁尺寸 |
|
|||
主梁数量 |
|
|||
横梁形式 |
|
|||
主跨桥下净空(m) |
|
|||
桥下限高(m) |
|
|||
拱桥矢跨比 |
|
|||
支座型式 |
|
|||
支座数量 |
|
|||
桥面结构 |
|
|||
桥面铺装厚度 |
|
|||
伸缩缝型式 |
|
|||
▲伸缩缝数量(m) |
|
|||
主桥纵坡(%) |
|
|||
主桥横坡(%) |
|
|||
引桥纵坡(%) |
|
|||
引桥横坡(%) |
|
|||
附属工程 |
集水口尺寸 |
|
||
集水口数量 |
|
|||
泄水管尺寸 |
|
|||
泄水管长度 |
|
|||
▲栏杆总长(m) |
|
|||
栏杆结构 |
|
|||
端柱尺寸 |
|
|||
护岸类型 |
|
|||
引坡挡墙类型 |
|
|||
下部结构 |
桥墩 |
形式 |
|
|
桥墩数量 |
|
|||
▲桥墩标高(m) |
|
|||
盖梁尺寸 |
|
|||
基底标高 |
|
|||
底板尺寸 |
|
|||
基桩尺寸 |
|
|||
基桩根数 |
|
|||
桥台 |
形式 |
|
||
桥台数量 |
|
|||
桥台标高(m) |
|
|||
基底标高(m) |
|
|||
台帽尺寸 |
|
|||
底板尺寸 |
|
|||
基桩尺寸 |
|
|||
基桩根数 |
|
|||
挡土板厚度(m) |
|
|||
翼墙形式 |
|
|||
翼墙长度(m) |
|
|||
附挂管线 |
给水管 |
|
||
燃气管 |
|
|||
电力缆 |
|
|||
通信电缆 |
|
|||
检测情况 |
检测情况 |
最近检测时间 |
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最近一次检测的时间、评定的桥梁等级及检测报告反应的桥梁病害处置情况; |
|
检测结果 |
||||
处置情况 |
||||
始建、改建、大修情况 |
始建、改建、大修情况 |
始建单位 |
填写该桥梁建设单位名称及建设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的时间; |
|
始建时间 |
||||
改建单位 |
该桥梁自建成至今经过改建或扩建的,填写改扩建建设单位名称及建设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的时间;如未经过改建或扩建的,无需填写; |
|||
改建时间 |
||||
历年大修情况 |
该桥梁自建成至今经过大修的,填写历次大修的时间、维修内容、建设单位名称;如未经过大修的,无需填写。 |
|||
|
备注 |
|
具体见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