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说明
一、建设背景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数字政府”建设要求,高密市本着“保护生态、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维护校益”的工作定位,积极响应省自然资源厅“新时代、新机构、新要求”信 息化建设理念,拟打造高密市自然资源“码上赋能”服务体系,运用数字赋能推动业务、数 据、数字化治理的系统融合,推动构建数字化治理思维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自然资源全领 域、全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码上管理新机制,以“资源码”为抓手实现自然资源管理 部门对土地、矿产、森林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与统一合理利用。 同时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工作,推进“资源码”的应用向空间治理、资源能源、经济产业、公 共服务、自然资源、征信等领域的延伸,将“码上赋能”平台延伸至住建局、银行、法院、 教育、工商等部门,实现部门间“码”的互认,公众“码”上办事的新格局。
6月29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正式将高密“码上赋能”项目列入省厅“数字赋能”试点, 要求与国家“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同步开展,高密市作为“新型基础测绘”部级试点的山东样例,要加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协同更新”的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模式,推动传统单一比例尺数据库向实体化、一体化时空数据库转变”的“十四五”基础测绘总体方向。
“码上赋能”工作要以面向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公共服务 为目标,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山东建设,着力构建“机制新、周期新、内容新、 技术新、服务新”的新型服务体系,探索两个试点工作任务的融合,省自然资源厅给与技术, 资金方面的支持,本项目共需资金3530万元,省自然资源厅承担800万元,剩余部分由市财 政承担,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申请2730万元用于“码上赋能”及“新型基础测绘” 试点,并列入2022-2024年财政年度预算。
1、实施期目标:
高密市自然资源“码上赋能”旨在运用数字赋能推动业务、数据、数字化治理的系统融 合,推动构建基于数字化治理思维的管理范式,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实景高密基础数据库, 建立一套自然资源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码上管理新机制,以“资源码”为 抓手实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与统一合理利用。“码上赋能”平台清晰记录自然资源及不动产权属的历史变化, 为实现自然资源高效配置、落实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建立健全全面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保障。全力打造全局一屏掌控、服务一网通办、监管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
2、年度目标:
完成项目立项,并开展项目建设方案评审,构建起自然资源“码上赋能”服务体系,着 力建立一套自然资源全领域、全业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码上管理”数据和软件建设。
三、建设依据
1、《高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申请自然资源“码上赋能”试点资金的请示》(高自然资呈〔2021〕88号)
2、《高密市人民政府关于自然资源“码上赋能”试点资金的批复》(高政函〔2021〕490号)
3、《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同意将高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码上赋能”项目列入省厅“数字赋能”试点的批复》(鲁自然资函〔2021〕1099号)
1.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1.1.赋码办法
明确“资源码”,对不动产单元,以及不动产单元上包括湿地、森林、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永久基本农田等自然资源进行编码,“资源码”呈现形式为唯一、确定的二维码;在不动产单元要素编码层面的资源码引申为不动产码,“资源码”与各类代码建立唯一、清晰的关联关系;明确资源码的编码对象设定、编码原则、编码依据、编码结构、编码流程、使用方法等。
1.2.工作机制建设
1.2.1.多测合一”工作机制
“多测合一”主要涵盖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涉及的测绘事项,涉及政府多个部门,要实现统一标准、高效服务、成果共享的目标,需多部门联合,以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为依据,制定一套“多测合一” 工作机制。
1.2.2.全链条业务工作机制
以不动产单元要素为基础,按照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现状,为便于各阶段工作衔接,探索采用统编码规则,在规划编制阶段开始进行地块编码,用“资源码”贯穿全生命周期,确保业务工作规范高效,支撑全生命周期“一码”管理。
为了确保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的完整性,对各阶段业务进行整体梳理分析,本次项目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规划编制到不动产登记阶段。
1.3.共享规范建设
围绕部门间、业务间、系统间的信息共享需求,为精准、高效地实现跨系统、跨层级、跨区域的信息互联共享,编制“码上赋能”数据与共享规范。
1.4.系统安全运维机制、页面监控模块开发
安全标准主要指在遵守国家信息安全制度情况下,遵守地方性信息安全和行业性信息安全制度,加强项目安全责任、数据安全采集、生产、使用和安全意识,完善自然资源数据的安全标准和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安全可控,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运行管理办法是指系统的技术特定、使用范围、使用对象等,对系统的使用、管理维护进行明确规定,从制度上保证平台的稳定服务。需要针对运行维护范围、规范引用、运维管理体系、数据运维、资源池运维等方面开发针对性的页面监控模块,用于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运维管理。
2.码上六智场景开发和系统升级改造
2.1.赋码引擎
对高密市现有的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平台进行梳理,形成以“码上赋能”为核心平台,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蓄水池,以“资源码”作为唯一传输介质,作用于各科室之间的业务串联和信息共享。
构建码上赋能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以“资源码”为抓手打通自然资源内部各项业务系统, 归集全链条数据,串联用地规划、调查、审批、登记、监管等业务全流程,实现地块生命周 期“码上串联”。
2.2.数据上链
数据上链服务,将设计成果、勘测定界成果、业务办理成果和外部数据(如企业数据) 通过“码”链接起来,形成数据上链库,以业务成果统一归集或服务调用形式,实现“码上关联”,为其他业务用途、监管决策、整体治理、对外服务提供数据基础。上链数据为“码上赋能”业务涉及的指标、材料,由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组成。提供上链数据配置、上链服务管理和上链数据查询等功能。
2.3.码上全息
聚合围绕资源码产生的码属性信息、图形信息、勘测设计信息、业务信息、应用场景信息,开展资源码分析工作,形成码的画像,集中呈现资源码名片、资源码关系图谱、时空全息、调查测绘全息、业务全息、地类变化全息等。
2.4.码上共享
通过共享目录管理、数据标准项配置、数据共享服务配置实现“码上赋能”共享内容的规范化、可视化、高效化管理。通过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实现以码为关键标识提供数据查询、调用、下载服务,供外部接口用户调用查询,满足各类业务系统、各类应用场景、各类使用对象的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需求。
2.5.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升级
升级高密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数据管理、资源中心等模块,结合高密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实体成果,开展示范应用建设,加强与自然资源数据的关联融合,构建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进一步整合部门专题信息和政务数据资源,构建面向行业应用的统一时空数据底座。
2.5.1.数据管理模块
串联各业务科室产生的业务成果,实现图属档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模式。
2.5.2.按图索引模块
按图索引,达到通过图形查询业务办理、业务追溯、当前办理状态及材料目录索引等功能。
2.5.3.规划实施情况数据采集工具集建设
构建部门数据采集功能,支持任务式和外链式数据采集,支撑国土空间三大类规划体系下各专项规划实施的各类指标值的定期采集和任务采集,完成与相关业务系统的对接和数据采集。
2.5.4.规划成果数据入库工具集建设
针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以及村庄规划等规划成果,基于相关数据标准,根据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国土空间规划成果的建库要求,提供基于B/S框架的规划成果一键入库质检、成果质量管控、错误报告及成果入库等功能,实现方便易用、灵活稳定的成果质量检查和入库,并实现版本控制和版本成果对比。
2.5.5.规划成果审查工具集拓展建设
面向规划管理人员,实现对各版本图件的对比查看并对规划成果中重要指标项进行自动计算和版本比较提示,在图件中展示差异,拓展审查工具集建设,提供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功能。针对编制单位提交的符合数据库标准的GIS成果数据,开展数据规范性审查、图数一致性审查、指标符合性审查、三线控制审查、专项规划审查等内容,确保详细规划的合规性及与上位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一致性。
2.6.交地即拿证
在“资源码”贯通全生命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内部信息数据和成果共享,针对新批土地实现“交地即拿证”。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提出不动产登记预申请, 线上缴费完成后即可拿证,减少办事环节、减少办证材料、减少办理时限,真正意义上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2.7.交房即办证
在“资源码”贯通全生命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内部信息数据和成果共享,面向开发企业提供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支持开发企业基于楼盘表提前准备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实现登记工作提前介入,加快商品房交房与交证办事效率。
2.8.不动产登记平台改造
2.8.1.不动产登记系统改造
不动产登记系统涉及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是“资源码”涵盖的业务环节之一。为了满足不动产登记“码上共享”,对不动产登记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2.8.2.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升级改造
由于统一编码、空间图形管理、权调工作前置等需要,对权籍调查管理系统升级改造。
2.9.全链条数据管理
通过“资源码”对自然资源全链条业务产生的成果以录入、汇交、备案的形式进行统一归集管理,支持对归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汇总以及报表输出。
2.10.码上智配
以“资源码”集成各类土地要素流动信息,动态掌握全域土地要素“账簿”;对接部门 和企业用地需求,推进供需精准匹配符,向优质产业,优质项目集聚,实现要素跟着项目走。
2.11.码上智办
以“资源码”为传输媒介,开展跨部门码上合作场景化应用,将“码上赋能”平台延伸至住建局、银行、税务、公证等部门,实现部门间“码”的互认,创新打造不动产交易、抵押、办税、公证等场景式“码上智办”。
2.12.码上智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商在预售商品房时应具备《建设用 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简称“五证”,通过在商品房售楼处张贴“资源码”,购房群众 可通过扫码的方式查询“五证”是否齐全,避免出现购房风险。
2.13.码上智用
以“资源码”集成建设用地条线相关数据,集成现有的“两清”调查数据,实时动态核查工业用地“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参照“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确定级别情况,集成各类低效用地的类型和现状。
2.14.码上智保
通过“资源码”集成耕地和自然保护地全部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目前耕地保护、自 然保护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建设编织码上智保监管网格化管理的“地网”,强化事前预防, 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整改”。
2.15.码上智管
2.15.1.码上监管
对自然资源领域重点专题、指标进行挖掘分析,实现五色图、码上全揽;提供码生产服务、数据上链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等各类服务的管理和监控。
2.15.2.移动“一张图”
实现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数据的展示,实现以图查地,让信息查询、汇报和展示更加机动灵活。包括:地图浏览、地图切换、图层叠加、项目查询、图属互查、图形分析、分屏对比、GPS定位、面积测量、图形绘制、涂鸦、项目关注等相关功能。在移动端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等多元信息集合为一体,并与自然资源业务管理数据结合,汇总分析, 以图、表、文一体化的模式展示自然资源各专题和热点信息的状况与形势,通过表格、柱状图、曲线图、热力图、专题图等展示各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
2.15.3.掌上查
对自然资源全领域、全要素管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图、表、文一体化的模式展示自然资源各专题和热点信息的状况与形势,通过表格、柱状图、曲线图、热力图及专题图等各种展示方式,展示各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情况以及指标数据的变化趋势,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
2.15.4.码上关注
对于领导关心的重大项目,平台通过不定期推送消息,领导一键点码就可随时随地看项目进度。比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可实时更新显示项目审批、建设进度,满足全生命周期跟踪的需求。
2.16.系统对接
与部级业务系统对接、与省级业务系统对接、与潍坊市级业务系统对接、与高密市部门业务系统对接,服务期内,按照国家省市政策要求进行系统对接。
2.17.时空信息云平台升级
结合高密市“码上赋能”建设项目,结合基础地理实体和专题地理实体、物联感知数据, 组装生成政务版实景三维产品,用于三维可视化与空间量算,服务宏观规划。
3.码上赋能数据治理
3.1.码上赋能数据治理
码上赋能数据治理主要实现对2000年-2021年全市自然资源业务的数据治理工作,为“一码、一平台”的应用夯实数据基础。包括基础数据调研分析、梳理数据关系、存量数据治理,不动产登记、现状调查数据进行代码转换、“两清”数据治理等。
3.2.业务档案整理工作
档案题名及档案信息制作、重要业务信息补录、土地规划管理关系梳理、现有电子档案整理(会议纪要,CAD图件资料)、扫描件整理、数据挂接及整合入库、三维实景档案系统建设。
3.3.业务档案扫描工作
扫描档案内容、规划方案文本档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档案、建设工程图纸(蓝图)档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档案、用地范围图档案、竣工验收档案、存量土地类档案扫描(2013-2021)。
4.配套硬件设备
4.1.存储1台
配置要求:国产知名存储厂商,非联合品牌;产品描述:双控Active-Active架构,SAN 构采用SAN统一集成的控制器架构,统一管理;(具备FC/IPSAN融合组网能力);体系架构: 本次配置控制器数量≥2;控制器冗余设计,支持在线更换控制器;在线升级存储系统,无须停机,具备控制器故障自动切换和自动重建功能,无单点故障影响数据的有效性;控制柜: 支持2U12/2U25/3U48模式;系统盘:采用内置SSD盘作为存储系统盘,非机械硬盘做Raid模式;同时系统盘可以做cache数据掉电保护。缓存配置容量:本次配置系统缓存≥32GB(纯硬件缓存,非SSD、非高速Flash充当缓存或者非PC服务器内存);控制器通讯方式:两个虚拟化控制器之间通过PCI-E3.0内部总线连接通讯和缓存数据镜像,非外部交换设备连接;主机接口:支持多协议主机接口;本次配置≥8个1GbISCSI接口,4个16GbFC接口;双控配置最大支持16*16GbFC、24*1Gb、16*10Gb;后端接口:提供4个12GbSAS3.0后端接口用于连接扩展柜,共提供192Gbps磁盘通道带宽;掉电保护:支持缓存保护,并配置BBU电池保护模组, 保证掉电时Cache数据可安全写入Flash或硬盘永久保存,实现无限时断电保护Cache数据的目的。硬盘:本次配置≥12块4T10KSAS硬盘;硬盘支持RAID0,1,5,6,10等,支持不同RAID类型在同一个磁盘箱内的共存;支持全局热备盘和热备空间两种模式,单个存储系统最大可管理硬盘数≥577块;硬盘类型应同时支持SAS、NL-SAS、SSD固态硬盘;支持不同容量和转速的同类型磁盘的混插扩容;容量扩展:未来磁盘阵列扩充容量,不得额外收取许可费用;存储分区软件:配置基于存储阵列的安全控制管理软件,以保证在SAN环境下,不同主机系统对存储阵列访问的安全性,配置无限制分区数,不得额外收取许可费用;路径冗余软件:配置路径冗余管理软件,以实现主机的多通道访问以及对应用透明的自动故障通道切换功能, 确保在通道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可以连续访问信息;且未来增加主机数量,不得额外收取许可费用;数据快照克隆:支持数据快照功能,支持快照数≥4096,支持对卷进行快照和克隆功能,支持将生产数据通过克隆后用于测试和开发;性能优化功能:提供性能自动优化功能,可以按业务的重要性分配存储的性能资源。自动精简配置:配置自动精简配置功能,采用瘦供给的磁盘分配方式,可灵活分配存储空间,避免磁盘资源分配失调,精简粒度32K、64K、128K、256K可调节。自动分级:支持SSD、3DNANDSSD、SAS、NL-SAS四层分层架构,通过存储系统内部监测和统计功能,动态的将热点数据自动的迁移到高速的SSD硬盘,要求提供官网资料截图,并加盖原厂公章证明;Qos:支持卷级别的IOPS或者Mbps限制;存储虚拟化:支持存储虚拟化功能,可以整合异构的FC存储阵列,通过虚拟化功能将存储资源统一管理和分配;支持业界主流厂商的FC阵列;异构存储数据迁移:支持第三方存储数据在线无缝迁移到本存储上,提供安全高效的数据迁移服务;云备份:支持云备份接口,支持存储数据直接备份到公有云和私有云,无须备份软件支持;阵列管理软件:可通过GUI或CLI设置阵列; 可提供集中化的事件日志记录和报警、实时的Email事件通告,允许用户监控存储系统;应用集成插件:支持VMware等集群软件,支持虚拟存储阵列API接口,使得虚拟机的部分操作能通过存储控制器来完成;支持VAAI和VASA;支持windowsVSS等插件,方便windows主机做一致性快照等操作支持SMI-S接口标准以及CIM等通用信息模块接口;硬件冗余性:电源、散热模块、控制器的部件冗余且可热插拔;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Linux、VMware、UNIX(HP-UX、AIX、Solaris、K-UX等);系统升级:支持在线的系统软、硬件升级,升级过程不中断系统运行。
安装服务及培训:提供设备原厂工程师现场安装服务和培训;技术支持服务:提供原厂家的项目管理、现场安装、配置及实施服务,投标时提供针对本次项目的原厂商授权书和保修服务承诺函。
4.2.数据库服务器1台
配置要求:国产品牌,自主研发,非OEM,适用于通用机房环境,支持标准机柜;处理器:配置≥2颗Intel®Xeon®4210R(10C,100W,2.4GHz)处理器;内存:≥24个内存插槽,支持2933MT/s工作频率;配置≥512GDDR4内存;本次存储:配置≥10块1.8T 10K SAS硬盘,10块512GB U.2NVMe前置硬盘;RAID卡:配置8通道≥2GB缓存高性能RAID控制器;网络:配置2个千兆电口,2个万兆光口;配置FC16GB单端口板卡*2I/O扩展:最大支持9个PCIE插槽,其中4 个插槽支持x16,其中支持1个OCP扩展,其中支持4个全高GPU(或MIC卡),支持8块半宽GPU 卡;电源:支持冗余热插拔高效铂金或钛金交流电源;支持-48V/336V直流电源,配置高效率冗余电源;散热:冗余热插拔风扇,支持免工具维护,风扇转速自动调节,对节点透明;风流向前进后出;具备防回流设计;管理功能:集成系统管理芯片,支持IPMI2.0、KVMoverIP、虚拟媒体等管理功能;提供原厂服务器管理套件,可跨网段的集中管理,可生成资产报表、 管理员日志、进程日志等,支持远程顺序启动服务器,可以远程监控运行状态、多重告警等 功能;提供软件著作权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公章;数据保护软件:服务器提供中文正版数据安 全保护软件,保护服务器数据安全,提供软件著作权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厂商公章;服务:7x24x4小时免费上门服务,7x24服务热线;为保证原厂正品,签订合同之前提供设备厂家针对本项目的质保函原件,无法提供或提供非厂商认证质保函,甲方有权拒签合同并更换供货商。
4.3.应用服务器2台
配置要求:国产品牌,自主研发,非OEM,适用于通用机房环境,支持标准机柜;处理器:配置≥2颗Intel®Xeon®4210R(10C,100W,2.4GHz)处理器;内存:≥24个内存插槽,支持2933MT/s工作频率;配置≥512GDDR4内存;本次存储:配置≥10块1.8T 10K SAS硬盘;RAID 卡:配置8通道≥2GB缓存高性能RAID控制器;网络:配置2个千兆电口,2个万兆光口;I/O扩展:最大支持9个PCIE插槽,其中4个插槽支持x16,其中支持1个OCP扩展,其中支持4个全高GPU(或MIC卡),支持8块半宽GPU卡;电源:支持冗余热插拔高效铂金或钛金交流电源;支持-48V/336V直流电源,配置高效率冗余电源;散热:冗余热插拔风扇,支持免工具维护, 风扇转速自动调节,对节点透明;风流向前进后出;具备防回流设计;管理功能:集成系统管理芯片,支持IPMI2.0、KVMoverIP、虚拟媒体等管理功能;提供原厂服务器管理套件,可跨网段的集中管理,可生成资产报表、管理员日志、进程日志等,支持远程顺序启动服务器, 可以远程监控运行状态、多重告警等功能;提供软件著作权证书复印件并加盖公章;数据保 护软件:服务器提供中文正版数据安全保护软件,保护服务器数据安全,提供软件著作权证 书复印件并加盖厂商公章;服务:7x24x4小时免费上门服务,7x24服务热线;为保证原厂正 品,签订合同之前提供设备厂家针对本项目的质保函原件,无法提供或提供非厂商认证质保 函,甲方有权拒签合同并更换供货商。
4.4.交换机2台
配置要求:配置100/1000Mbps电口≥24个,SFP+光口≥8个,模块化电源≥2个。交换容量≥880Gbps,包转发率≥420Mpps。支持虚拟化功能,最多可将8台物理设备虚拟化为一台逻辑设备统一管理,并且链路故障的收敛时间≤50ms。支持基础网络保护机制,增强设备防攻击能力,即使在受到攻击的情况下,也能保护系统各种服务的正常运行,保持较低的CPU 负载,从而保障整个网络的稳定运行。符合国家低碳环保等政策要求,支持IEEE802.3az标准的EEE节能技术。支持RIP,OSPF,BGP,RIPng,OSPFv3,BGP4+。支持IGMPv1/v2/v3,IGMPv1/v2/v3Snooping,支持PIM-DM,PIM-SM,PIM-SSM,PIMforIPv6。本次单台配置:冗余电源。
4.5.万兆多模光模块16块
配置要求:万兆LC接口模块(850nm),300米,多模,适用于SFP+接口。
4.6.备份NAS设备2台
配置要求:CPU:4-core 2.2 GHz;内存:16GB;盘位:≥8盘位;硬盘:8块 12TB企业级3.5寸硬盘;备份:支持备份;USB:支持;语言:中英文;下载功能:BT/PT/FTP/HTTP; 主频:4-core 2.2 GHz;RAID模式:Synology Hybrid RAID、Basic、JBOD、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10;特性:文件权限管理、协同办公和数据安全。
4.7.数据存储盘20个
配置要求:类型:3.5寸 SATA 机械硬盘;读写速度:6Gb/s,7200转;缓存:256M;容量12TB。
4.8.电脑主机10台
配置要求:CPU:≥Ii5-10400处理器;主板:≥1个PCI-E*16,2个PCI-E*1;内存:≥ 16GBDDR 2666内存,提供双内存插槽;硬盘:≥256G固态硬盘,≥1TB机械硬盘;网卡:集成千兆网卡;声卡:集成HDAudio,支持5.1声道,前2后3,共5个音频接口;键鼠:商用键盘鼠标;接口:前置≥4个USB3.1接口,2个音频接口;后机箱接口:≥4个USB2.0,1个VGA,1个HDMI,3个音频接口;机箱:机箱体积大于≤8L;显示器:23.8英寸FHD;电源:≥180W85%节能电源。
5.维护服务
系统验收通过之日起,软件系统方面需至少提供3年的维护服务,维护期内,须提供不少于2人的驻场服务,要求每位驻场维护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承担日常维护的能力,确保服务需求。
硬件设备需要提供至少1年的免费原厂质保服务。
6.服务要求:
★供应商须承诺:本次项目需与现有系统数据及业务,确保与现有系统的无缝对接。供应商须确保前后系统的用户体验的继承性,涉及与现有系统对接工作均由供应商自行负责处理。
若供应商提供给采购单位的系统如不符合本项要求的,采购单位有权终止合同,并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B包)
工作内容包括高密城区120平方千米倾斜影像获取与精细三维模型制作、基础地理实体生产、城区和乡镇驻地120平方千米实景三维单体化,242棵古树名木点云数据获取及数据处理。
1、数学基础
(1)平面基准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基础地理实体数据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单位为“度”,保留9位小数。
(2)投影及分带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中央经线120°,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
(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数据基本指标
(1)技术要求及视点高度
① 模型数据应反映房屋屋顶及外轮廓的基本特征,墙面规整。
② 模型数据应地形起伏特征和地表形态。
③ 道路面及附属设施模型应反映道路的起伏、车道、隔离带。
④ 反映树木的形态、高度、分布等主要特征。
⑤ 纹理要求: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的表达应能够明确判断各类建筑物和相关附属设施的类别和属性。
⑥ 视点高度:在相对观察点300m左右高度下成45度角俯视模型,模型没有明显的拉伸变形、纹理漏洞和结构缺失,则视为合格。
(2)单体建筑物属性挂接
单体建筑物模型在未进行操作时透明显示且不妨碍三维模型的正常浏览显示。各类主要建筑物的模型应符合以下要求:
1)建筑物矢量采集是后续制作单体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基础,采集矢量时按以下规则进行矢量采集。
2)模型数据应反映房屋基本特征,确保相对位置关系,不要求高程精度。
3)能够明确判断各类建筑物和相关附属设施的类别和属性。
3、成果要求
(1)倾斜实景三维模型
地面分辨率0.03米,建议采用100m×100m瓦片生产数据;数据采用OSGB格式(加配置文件*.xml)。
(2)实景三维单体化模型采用.max格式。
(3)产品元数据
元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的 XLS格式,按相应数据存储范围采集。
4、数据精度及其他要求
(1)倾斜实景三维模型高程精度
倾斜实景三维模型成果的高程精度用明显地物点的高程中误差表示,高程中误差的两倍
详见采购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