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浙江省“数字国土空间”建设方案》,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快平台迭代升级,要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省市两级平台部署、省市县三级连通应用”。2021年8月浙江省厅印发《浙江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迭代深化方案》,对迭代深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出新的具体要求。
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于2018年启动了国土(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试点分平台的建设工作,完成了国土空间平台一期建设。为落实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数字化改革要求,遵循“统一规划、迭代建设、分级应用”思路,拟在一期项目基础上,着力完善以“国土空间一个仓、归集共享一条链、三维立体一张图、组件工具一个箱、智慧赋能N应用、安全保障多防线”为主线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新体系,打造自然资源管理的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建设“数字国土空间”的数字底座,支撑自然资源多跨协同场景和“数字国土空间”门户,全面赋能自然资源管理“精密智控、整体智治”。
1)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迭代深化方案》的通知(浙自然资发〔2021〕576号)
2) 《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自然资发〔2019〕170号)
3) 《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浙委改发〔2021〕2号)
4)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全省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浙自然资厅函〔2021〕182号)
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6) 《自然资源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协同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意见》(自然资发〔2020〕83号)
7) 《关于开展不动产全生命周期“一码管地”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浙自然资发〔2020〕9号)
国土空间信息共享规范体系建设包括数据规范、数据服务及服务发布规范、运行管理规范、自然资源数据分类与对象编码规范和元数据规范。
(1)数据规范:包括目录与元数据服务内容规范、国土空间地理实体数据规范、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行业专题数据规范。
(2)数据服务及服务发布规范:包括服务目录组织、目录命名、服务命名以及服务发布规范等内容。
(3)运行管理规范:建立名词术语字典;明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共享服务的范围与等级,确定平台服务的提供方、使用方和管理维护方等各方的责权利。
(4)自然资源数据分类与对象编码规范:统一自然资源数据分类与对象编码规则,建立面向管理的多专题数据组织和存储框架,规定国土空间数据库中数据与数据对象的分类编码原则和方法。
(5)元数据规范: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国土空间基础数据实际的元数据规范,包括元数据的内容、格式、表达方式等。
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自然资源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同时建立与省级平台纵向协同联动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包括数据更新设计、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建立、数据更新方式及策略、数据更新检查、数据更新入库、数据更新日志。
参考国家、省现有标准规范,编制丽水市空间单元代码的编码规范。对不动产单元,以及不动产单元上包括湿地、森林、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永久基本农田等自然资源进行编码,“一码”呈现形式为唯一、确定的二维码;明确自然空间码的编码对象设定、编码原则、编码依据、编码结构、编码流程等。
对接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的目录分类;结合对丽水市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及业务的需求需建立完善的丽水市自然资源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以及对应的元数据体系。包括数据资源总目录、物理数据库目录、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目录、数据资源公开服务目录等。
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需根据数据资源规划及数据梳理的要求和丽水市国土空间管控的需要,持续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综合数据仓,具体包括数据仓总体设计优化和数据架构优化。
需按照数据目录内容,将丽水市原规划部门数据、原林业部门数据、三调成果数据等,按照国土空间综合数据仓的数据规范要求进行数据规范化整合入库。
需结合行业标准和部门实际,提供国土空间数据质量监控、问题数据反馈、数据溯源、责任定位、问题数据修正等功能,为数源部门牵头、数据管理部门和数据应用部门协同开展数据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数据治理“发现—反馈—修正—共享”通道。
(1)数据服务中心完善:在现有数据服务目录展示的基础上,增加数据标签筛选功能,支持按数据的专题标签、时间标签和区域标签等进行检索。
(2)功能服务中心完善:在现有功能服务目录展示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标签筛选功能,支持按功能的专题标签、时间标签和区域标签等进行检索。
(3)一张图定制中心建设(一张图自助式构建系统):支持通过地图应用基础信息登记、设置底图、添加数据、选择微件(包含添加行业微件)、申请应用、审核应用、调用应用等几步操作用户可构建自己需要的个性化应用。
(4)服务申请流程优化:支持多次申请、重新申请、撤回功能,并支持批量审核处理。
(5)个人中心完善:服务状态监测,已申请通过的服务异常提示。
(6)平台通用服务建设:包括基础服务、数据服务、专题服务等。
基础服务:包括空间分析服务、专题图制作服务等。
数据服务:包括数据浏览服务、数据查询服务、数据共享服务等。
专题服务:包括规划应用服务、审批应用服务等。
需对接口、服务、应用等运行进行有效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开发:代理支持https、接口自动化巡检、服务自动化巡检、服务运行监控、服务运行统计、接口运行监控、接口运行统计、应用运行监控、应用运行统计。
提供对平台资源量、访问量以及资源的使用情况的统计,以便平台管理员实时掌握平台情况。
具体包括资源总量、各区县调用总量、市平台各区县调用量、市平台流量、市平台核心业务支撑情况、市平台活跃用户量、市平台协同部门调用量和市平台数据下载统计表。
平台组件工具箱建设包括完善组件工具。
(1)专题制图组件:支持自定义制图。
(2)查询统计应用组件:支持不同维度的统计查询分析及统计图表展示。
(3)图层检索组件:支持对数据目录进行检索、关键字检索,快速匹配地图资源。
(4)数据管理组件:支持数据上传、制图,包括新建分类、编辑、删除、上下移动等。
(5)统一用户接入组件:利用“浙政钉”基础平台和应用支撑能力,接入统一的用户体系、组织架构体系等公共支撑服务组件。
(6)一张图应用配置:通过配置系统为所有需要使用“一张图”地图数据的应用配置个性化的电子地图及地图功能,包括“一张图”应用登记、地图服务定制、底图工具定制、应用配置保存、地图应用管理。
(7)完善分析模块。包括政务服务“用图查验”模块、重复批地审查服务、基本农田占用审查服务
实现空间单元赋码管理,包括:空间单元代码生成管理、注销管理、变更管理、关联管理、调度管理。
实现码的监管,包括:码的生产监管、码的使用监管、码的调度监管、服务异常监管、操作日志监管。
深化应用场景建设分为四大模块:移动服务两应用建设、自然资源一本账建设、政务服务“用图查验”模块、可用土地分析、不动产全生命周期“五色图”监管。
(1)自然资源综合信息“掌上查”浙政钉端:面向领导决策和管理人员提供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和服务应用。
通用服务:地图浏览、图层控制、数据检索、信息查询、空间叠加分析、信息统计等功能;
(2)自然资源综合信息“掌上查”浙里办端:面向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和专题服务。
建立统一数据源,建立实时的业务明细库和汇总库,汇总库根据统计分析数据项定时从明细库过滤加工形成,实现自然资源综合实时统计分析(电脑端)、实时统计移(动端)、统计报表、报告统一来源,报表和报告同样的数据项一个来源取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形成自然资源基础动态的数据账本。
以数据账本为基础,提取重点数据、热门数据,以统计图、表格、地图、文字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实现自然资源数据的动态感知。对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供应、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耕地保护、不动产登记、矿业权审批及交易、地质灾害等专题数据按照时间维度和空间范围进行灵活的可视化监测展示。
开发政务服务“用图查验”模块,提供面向业务应用的带图审批服务,包括图形浏览、坐标检查、项目上图入库、项目定位、空间比对分析、规划符合性审查、地类占用分析、空间数据叠加核查等服务。
支持地块数据与基本农田数据叠加,分析是否存在占用情况并生成分析报告。
将项目范围或地块范围和建设用地审批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支持将需要分析的供地数据已批地块进行叠加分析,统计重复批地的总面积和重叠图斑数,同时计算单个地块重复批地的面积,展示重复批地的分布位置,提供参与分析的批地地块位置的定位,生成分析报告,支持建设用地审批等业务的辅助审查。
紧扣空间资源要素底线、底板,既算“增量”账本,更算“存量”账本,集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空间规划、农转用报批、土地供应等各类空间要素流动数据,对可利用土地进行分析建模,形成直接可用土地空间、未来可用土地空间,实时动态管理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总量情况。
试点数据治理。选择10平方公里区域,按照赋码要求,对预审选址、规划设计条件、土地供应、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竣工规划核实、不动产登记数据,开展从2016-2020年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工作。
功能建设。实现将土地管理“批供用查登”、规划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之间以地块作为索引,建立时间与空间关联关系,理清地块变化的前世今生关系,通过“空间码”关联出同一地块的全链条业务状况,实现地块全生命周期监管。针对做地、供地、登记、工程、竣工五个用地阶段,以五色图形式动态展现全区所有出让地块的建设状态,确保有效追踪项目开发建设情况。
本次项目建设需预留相关数据服务接口,实现与业务审批应用系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丽水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投资在线3.0平台和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协同对接。
构筑安全保障多防线,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每月对丽水政务云提供的服务器、WEB防火墙、杀毒软件、云盾等现有的安全工具软件进行配置和管理,查找安全漏洞,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漏洞、中间件漏洞、数据库漏洞、脆弱账户等,及时对漏洞进行修补和相关处理。
当平台发生安全事件后,迅速采取措施和行动,最快速恢复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阻止和降低安全威胁事件带来的严重性影响,同时进行事件的分析,出具事件分析报告。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在技术选型上遵循“先进成熟、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则,基于丽水市政务云平台进行搭建,在充分考虑网络、数据、应用和安全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采用多层次、松耦合的体系架构,实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的纵横联通、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同时确保平台拥有良好的扩展性、灵活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平台开发遵从开放标准、基于SOA体系架构。应用层采用B/S应用架构,为最终用户提供信息检索、在线地图、规划分析、项目审查等各类服务;在服务层,通过REST风格、Soap风格与二次开发API等接口方式,提供通用的数据和功能服务,确保不仅能灵活、方便地被调用与被集成;在支撑层,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数据平台提供的各类数据服务。
▲为保证项目的延续性以及避免造成服务成本增加和原有投资损失,本项目建设需在原有的丽水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基础上进行应用扩展等内容建设。
本项目采用终端适配信创技术标准。
SOA(Services-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面向服务的架构”,运用这个架构使得着眼于应用程序提供的服务,而不是着眼于提供服务所需的组件。SOA使得应用系统的设计清晰化而且促进组件的重用。应用系统中所有的接口的定义与信息模型――包括数据及其语义、对象与过程模型――都高度一致。
采用三层(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三层(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既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及系统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又能保持系统核心架构的稳定性。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超级计算方式和服务模式,以数据为中心,是一种数据密集型的超级计算。它运用了多种计算机技术,其中以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管理等技术最为关键。
在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本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并保证系统上线运行正常。
本次项目成果包括文档成果和软件成果,文档成果包括技术方案、需求规格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安装部署手册、运维手册等。软件成果包括软件安装包等。
1、自验收之日起,系统免费运维服务期限为2年。
2、▲为保证后续维护服务质量以及及时性,安排1名技术人员在项目验收后驻场服务,时间为2年,驻场服务技术人员请在投标文件中列出具体人员名单,人员接受丽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考勤,各投标人需慎重评估本项目的需求、技术难度和风险,若中标单位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升级,业主方重新进行招标,违约方将被认为不诚信经营。
3、在系统实施、维护期内,中标人须提供7×24小时的现场售后技术服务;在免费维护期内,中标人承诺提供7×24小时的驻现场服务,发生故障在半小时内提出解决方案,2小时内解决问题,保证用户系统的正常运行;
4、在服务质量保证期内,中标人应对出现的质量及安全问题负责处理解决并承担一切费用。
对平台的使用、维护、管理等提供培训服务,明确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对象等,至少提供两次培训。
1、项目验收前,由采购人组织对平台进行等保三级评测、密保评测和第三方软件测评。
2、项目验收:
中标人应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和验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操作手册,系统安装和维护手册,平台内部测试报告及试运行报告)。采购人在收到书面申请后会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验收。
3、项目保密要求
中标单位对本项目所有数据不得带离采购人指定的工作现场,所产生的业务资料、技术信息等负有保密责任,未经采购人同意不得提供给任何第三方,包括中标单位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委托顾问方或接受咨询方。
中标单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包括制定规章制度,以确保本合同的履行。
本项目需进行演示,演示包括以下内容:
1、一张图定制中心建设;
2、自然资源综合信息“掌上查”浙里办端;
3、可视化展示;
1、合同签订后15日内支付合同金额的30%;
2、项目初验后15日内支付合同金额的30%,
3、项目终验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合同金额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