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标准舞大赛,是由市文联创办的融专业性和群众性于一体的国标舞赛事活动,每两年一届,自 2003 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前八届均由北京市文联牵头,北京 16 区轮流竞得各届承办权。当届赛事由北京市文联和竞得承办权的区政府联合主办,北京舞协和竞得承办权的区文联作为承办单位,其它 15 区文联作为协办单位共同组织实施。此项活动参赛人数多,范围广,组别全,深受国标舞专业人士和广大群众喜爱,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形成北京乃至全国的品牌赛事,得到了首都各界的支持和赞扬。
根据前八届赛事举办的效果和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赛事的层次质量,不断增强赛事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办赛标准,着力避免联合办赛存在的弊端和不可控因素,能够更加集中统一的实现办赛初衷和预想效果,第九届北京国际标准舞大赛拟由北京市文联作为主办方,北京舞协作为承办方举办。力求营造出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助力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北京舞协组织 16 个区舞协召开赛前会议,协商大赛的前期组织宣传工作。
(二)在规定时间内下发比赛通知,并按要求成立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评审委员会及监审委员会等工作组织。
(三)由组委会专家设定评判标准、评判规则、参赛舞种和组别等相关事宜。
(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报名、录取、比赛程序、统计奖项等环节。
(五)初赛、决赛和颁奖晚会共计五天。
三、活动内容
(一)项目分类
初赛、决赛、颁奖晚会。
(二)项目内容
1、评委接待及组织管理:主要包括评委用餐、用车、核实评委打分等;
2、初赛以评审委员视频观看作品展现的方式进行,根据参赛设置的场次现场打分,根据最终打分情况,按照不同参赛舞种,选取一定数量的作品入围决赛, 在决赛期间继续以现场观看作品展现的方式进行,通过设定的评判标准、评判规则进行最终打分,按分数排列各舞种排名。
3、比赛部分:主要包括参赛队进行初赛、决赛通知的发布、赛场签到、比赛剧目的走台、催场、现场导演、舞台布置、灯光音响、选定比赛场地、聘请专家评审及主持人(需经文联和北京舞协同意)、全程录制视频,制作活动视屏记录光盘等;
4、颁奖晚会:包括晚会音乐剪辑、舞台布置、灯光音响、聘请主持人、现场总体控制、全程录制。
(三)经费支出
包含但不限于评审专家、导演、工作人员劳务费,创作补贴,场地及舞美租赁费,宣传及撰稿,印刷、物料制作费,拍摄费,直播费,会议费,餐费等。
(四)组织和人员保障
项目成立评委会,由北京舞协主席团、理事会成员(评审人员主要选取在领域内有建树的舞蹈家,并报经主席和主管领导同意)组成评委会,由成交供应商组织项目的评审及宣传组织工作。
(五)驻场服务要求
成交供应商应在大赛期间提供全程驻场服务:驻场服务人员需为专业艺术类人才(需提交证明材料,如毕业证、资格证等),了解舞蹈专业知识,能够在舞蹈大赛期间辅助采购人顺利办好比赛。
序号 |
项目需求 |
备注 |
1 |
成立评委会,由北京舞协主席团、理事会成员(评审人员主要选取在领域内有建树的舞蹈家,并报经主席和主管领导同意)组成评委会 |
在新媒体、自媒体等线上线下渠道进行信息发布。 |
2 |
组织开展初赛、决赛、颁奖晚会。 |
比赛时间预计5天;线下现场比赛、展演场地不小于1000平米,均全程录制。 |
3 |
颁奖晚会:专业导演团队进行晚会策划创意编导,组织节目排练、彩排,提供舞台搭建,灯光视频需求撰写晚会主持词,聘请专业主持人,组织现场实施和场内互动,现场直播、录制并制作剪辑。 |
组织选手节目排练和现场彩排。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组织初赛、决赛; 及颁奖晚会。 直播形式将晚会进程全程实时面向广大市民播放,直播平台不少于3 个。 |
4 |
项目总结:对大赛活动进行总结, 配合做好项目的结项工作;后期编辑制作大赛专题片,设计制作证 书、奖杯、大赛光盘等。 |
大赛专题片不少于5分钟。 大赛光盘不少于50套。 印制大赛节目单,不少于1000份。 印制大赛邀请函。 |
5 |
媒体宣传:通过相关媒体宣传报道;开展新媒体、网络宣传报道。 |
报道不少于5家。 新媒体、网络媒体报道不少于10条 |
本项目采购标的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所含的群众文体活动。归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中的(十六)其他未列明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