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208230000294605 文档页数:87页 所需下载券:10
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

 采购需求

一、项目背景

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肇始于秦代,成型于隋唐,兴盛于南宋,是中国大运河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河段之一,作为江南运河的南端以及浙东运河西端的起止点,是京杭大运河与浙东运河两大运河体系衔接转换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在两大运河体系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大运河(杭州段)是见证了中国大运河历史悠久的漕运文化传统典型段落,反映了杭州城与运河相伴相生的特点,因运河而繁荣的过程。

大运河(杭州段)包括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的河道、水工设施、附属遗存、相关遗产共 4 种类型的大运河文化遗产要素,分布于杭州市区范围内,总长约110公里。

2016年,国务院在《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通州调研时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在宏观上为沿河省市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利用提供了整体与系统的指导。杭州运河保护管理需对标规划纲要,重点加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日常保护、监测、展示和研究工作。

2021年2月18日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提出要重点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杭州运河保护管理做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运河保护管理水平,利用数字赋能运河遗产保护治理。

因此,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浙江省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各项要求,落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促进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数字化治理和数字化转型,提升杭州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水平,积极助推打造大运河国家公园杭州样板,特提出“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任务。

二、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数智运河”保护管理体系,数字赋能杭州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提升大运河(杭州段)数字化治理水平。

1、实现杭州运河保护核心业务数字化,重点提升杭州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水平,确保运河突出普遍价值得到永续传承;

大运河(杭州段)作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大型、活态线性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值高、体量大、活态化”的特征,同时面临“保护难度高、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矛盾突出和现有人力配备不足”的突出问题。“数智运河”旨在通过数字化系统整合大运河(杭州段)保护管理中涉及的遗产保护、水体治理、建设项目管控、文物安全防控等核心业务,结合智慧园文中文物保护工程、考古发掘业务,实现杭州运河保护核心业务的数字化,通过“机器换人,数据跑代替人力跑”,提升大运河(杭州段)保护管理效能;通过实时监管数据为运河生态环境的改善、文物本体的安全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深化运河相关涉建项目的过程管控监测,实现事前评估、事中监管、事后总结的全生命周期监测管理,全面提升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精细化、智能化监测水平,确保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得到妥善保护。

2、建设运河保护“属地(区/县)-市-省-国家”四级多跨协同场景,提高杭州运河保护与横向部门及省和国家协同效率,落实数字化改革重要任务;

2021年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元年,2月18日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提出要重点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杭州运河保护管理作为杭州政府世界文化遗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运河保护管理水平,利用数字赋能运河遗产精准治理。“数智运河”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定期评估、监测预警、建设项目审批、监测年报工作,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浙江省文物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杭州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信息和数据与国家、省资源共享;通过“智慧园文”与城市大脑对接,围绕资源管理、监测预警、生态保护、影响评估、水体治理等运河保护工作,推动与发改、规资、水利、港航、林水等横向部门业务数据的共享利用、责任落实和流程再造,形成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强大合力,构建起大运河(杭州段)四级协同场景。

3、落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积极助推打造大运河国家公园杭州样板。

2021年8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强调实施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基础工程,聚焦保护传承工程,对重点文化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数智运河”基于对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科学评估,实时精准采集文物健康数据,探索大运河(杭州段)数字化保护管理模型,实现文物监测数据采集便利化和标准化;监测数据分析科学化和及时化,遗产状态现实多样化、清晰化,最终实现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专业化和主动化,促进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同时,结合《杭州市大城北地区发展行动规划》,通过数字化项目流程管控,促进保护利用示范和项目建设,生动呈现大运河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奋力实现省委市委“把大运河(杭州段)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力争使杭州段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地位达到八达岭在长城中的地位”的目标;凸显大运河(杭州段)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贡献杭州力量。

三、项目内容

在智慧园文平台成果基础上,建立大运河(杭州段)“空、天、地”三位一体实时监测预警体系,即“121”大运河保护管理体系(1 个中枢:运河遗产数据中枢,2大体系:运河遗产数字支撑体系、运河遗产数字治理体系,1 个大脑:运河遗产智慧大脑),实现大运河(杭州段)5大类、11项遗产要素活态影响因素及时防控、本体保护状态科学管控和杭州运河保护核心业务数字化,系统解决大型活态遗产多部门、跨区域管理背景下,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措施精准落实的问题,确保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突出普遍价值得到正确的阐释和展示,使杭州成为数字赋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窗口。

1.运河遗产智慧大脑。按照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向社会展示价值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将实时、动态的遗产保护管理数据量化、指标化,直观展示大运河(杭州段)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和保护实时态势,使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实时了解遗产保护现状、掌握遗产保护风险、评估遗产保护工作进展。同时,基于遗产保护管理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以“可视化分析、动态化监测、实时化预警”为目标,生成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综合专题、本体保护情况分析专题、影响因素情况分析专题、保护项目及相关研究分析专题,为运河保护管理单位提供切合大运河保护管理评估业务需求的分析数据,为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有效利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同时为管理部门提供月报、年报、定期评估报告等监测报告的管理。

2.运河遗产数字治理体系。以大运河(杭州段)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需求为核心,以文化遗产工作综合管理、决策要求为抓手,建设运河保护管理数字治理体系,通过以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为突破口,搭建面向文物保护、发改、规资、水利、林水、港航等多部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发展建设、文化传承利用多应用场景的轻应用,打通数据壁垒和部门壁垒,实现内外部资源共享,推进运河综保日常协同办公各项工作,促使文化遗产安全、文物保护工程、遗产影响评估等业务闭环形成,提升管理效能。

3.运河遗产数据中枢。通过精细化采集世界文化遗产基础数据、遗产监测、建设项目、交通航运、水利行洪、生态环境等影响世界文化遗产因素相关数据,形成杭州城市大脑中智慧文物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小脑,服务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数据治理工作;建立数据中枢,通过对大运河业务数据的采集、汇聚、处理,以及对其它业务部门数据的集成,满足业务应用的基础数据支撑,加强数据应用,服务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4.运河遗产数字支撑体系。数字支撑体系包括应用支撑、基础设施及服务两部分。应用支撑做为业务系统的基础支撑应用,服务于各业务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消息中心、流程中心、三维GIS引擎、OCR识别引擎、搜索引擎、预览服务等模块。基础设施及服务分为硬件设备和运河遥感卫片采购二块内容。

四、项目要求

(一)依托于杭州市政府云进行建设

1、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依托于杭州市政府云平台进行建设。

2、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数据完全向杭州市电子政务系统开放。

▲3、基于智慧园文平台技术和应用框架开发,本系统与浙江政务服务网一体化平台相对接,数据互通,通过加密数据对接API。

(二)依托城市数据大脑数据资源平台提供的庞大政府和公用事业单位的政务数据、城市运行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融合分析、通过智慧园文平台共享至城市大脑,实现运河遗产数据的共享共用。

(三)数智运河-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数智管理系统建设包含硬件、软件开发、配套设备等。具体要求如下:

 

1、 配套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用于拱宸桥客流监测

序号

设备及软件名称

主要性能指标

单位

数量

AI客流监测设备

1

客流监测终端

支持2种智能资源模式切换:客流量统计,人员密度检测。

客流量统计: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智能跟踪算法,分析行人的行为轨迹,精确计算出客流人数及行走方向;对计数区域分块处理,分别对进入和离开的人计数,为监控区域的人流量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人员密度检测:支持人员密度统计功能,输出当前区域实时人数概况及拥堵等级;支持联动报警,当人员密度达到设定拥堵等级时可联动产生报警警示。

2

2

AI多摄系列网络摄像机

800万1/1.2" CMOS AI多摄双舱一体机,上通道看细节,下通道看全景,采用双舱一体化设计,由双镜头相机与高性能GPU模块组成,聚合多种专为复杂场景设计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全结构化数据精准采集,具备多场景数据融合分析能力,实现全方位态势感知支持智能资源模式切换:全结构化(默认)、人脸抓拍、人脸比对、道路监控、Smart事件。

 

 

(1)人脸抓拍筒机

人数统计模式:a)人员统计:支持实时报警,人数变化报警和拥堵等级变化报警,并支持人数异常和停留时间异常报警,b)行为分析:支持离岗检测,以及在离岗检测报警,c)区域关注度:支持区域人数检测、停留时长检测、实时数据上传,并支持区域人数分析和队列状态分析展示,d)热度图:支持设备上报和平台查询方式获取信息,并支持上报伪彩图背景大图

Smart录像:支持断网续传功能保证录像不丢失,配合Smart NVR/SD卡实现事件录像的智能后检索、分析和浓缩播放,Smart编码:支持低码率、低延时、ROI感兴趣区域增强编码、SVC自适应编码技术,支持Smart265编码

最低照度: 彩色:0.005 Lux @(F1.2,AGC ON),0 Lux with Light;黑白:0.001 Lux @(F1.2,AGC ON),0 Lux with IR

宽动态: 120dB

焦距&视场角: 7~35 mm: 水平视场角:27.3°~10.0°,垂直视场角:15.2°~5.7°,对角线视场角:31.4°~11.5°

补光灯类型: 红外,850nm

补光距离: 红外:7~35 mm:普通监控:80 m,人脸抓拍/识别:15 m

最大图像尺寸: 2560 × 1440

视频压缩标准: H.265/H.264/MJPEG

网络存储: 支持Micro SD(即TF卡)/Micro SDHC/Micro SDXC卡(最大256 GB)断网本地存储及断网续传,NAS(NFS,SMB/CIFS均支持),支持SD卡加密及SD卡状态检测

网络: 1个RJ45 10 M/100 M自适应以太网口

音频: 2 路输入(Line in),1路输出(Line out)

接口类型: 外甩线

报警: 3路输入,2路输出(报警输入支持开关量,报警输出最大支持DC12 V,30 mA)

RS-485    

复位: 支持

电源输出: DC12 V,100 mA

产品尺寸: 206.5×103.9×100mm

设备重量: 1360g

带包装重量: 2150g

电流及功耗: DC:12 V,1.33 A,最大功耗:15.9 W;PoE:802.3at,42.5 V~57 V,0.35 A~0.26 A,最大功耗:14.8 W

线缆长度: 35cm

包装尺寸: 385×158×155mm

存储温湿度: -30 ℃~60 ℃,湿度小于95%(无凝结)

启动和工作温湿度: -30 ℃~60 ℃,湿度小于95%(无凝结)

供电方式: DC:12V±20% ,支持防反接保护;PoE:802.3at,Type 2 Class 4

电源接口类型: 3芯接口

防护: IP67

★支持固件安全检验功能,摄像机uboot应采用加密存储,通过离线烧写存储器方式写入的uboot执行程序,不能被硬件微引导程序加载执行。(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支持硬件微引导程序、uboot、OS、应用软件逐级校验功能,非法篡改的uboot、OS、应用软件固件包,不能通过命令行、浏览器、客户端方式进行升级。(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在IE浏览器下,具有设备重启和布防动态报警数据感知与记录功能,布防动态报警数据包括异常掉线、历史布防、实时布防3种类型;可记录报警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布防类型、报警链路地址、端口、链路续传。(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最低照度彩色不大于0.0002 lx,黑白不大于0.0001 lx。(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1

2)人脸抓拍半球

400万 星光级 1/2.7"CMOS AI轻智能抓拍半球型网络摄像机

采用深度学习算法,以海量图片及视频资源为路基,通过机器自身提取目标特征,形成深层可供学习的目标图像。极大的提升了目标的检出率

支持智能资源模式切换:人脸抓拍(默认),smart事件,道路监控、人数统计

最大支持8个检测区域(人员统计,行为分析,区域关注度共用),全屏最多支持64个目标

人脸抓拍:支持同时检测并且抓拍30张人脸,支持对运动人脸进行检测、跟踪、抓拍、评分、筛选输出最优的人脸抓图,支持最佳抓拍,快速抓拍

周界:支持区域入侵、越界侦测、进入区域、离开区域功能;支持基于具体的目标类型(人或车辆)触发的报警

道路监控:a)车辆检测:支持车牌识别并抓拍,车牌号码/车身颜色/车辆类型/车辆品牌,b)混行检测:检测正向或逆向行驶的车辆以及行人和非机动车,自动对车辆牌照进行识别,可以抓拍无车牌的车辆图片

人数统计:a)人员统计:支持实时报警,人数变化报警和拥堵等级变化报警,并支持人数异常和停留时间异常报警,b)行为分析:支持离岗检测,以及在离岗检测报警,c)区域关注度:支持区域人数检测、停留时长检测、实时数据上传,并支持区域人数分析和队列状态分析展示,d)热度图:支持设备上报和平台查询方式获取信息,并支持上报伪彩图背景大图

最低照度: 彩色:0.005 Lux @(F1.2,AGC ON);黑白:0.001 Lux @(F1.2,AGC ON),0 Lux with IR

调节角度: 水平:0~355°,垂直:0~75°,旋转:0~355°

宽动态: 120 dB

焦距&视场角: 7~35 mm: 水平视场角:27.3°~10.0°,垂直视场角:15.2°~5.7°,对角线视场角:31.4°~11.5°

补光灯类型: 红外,850 nm

补光距离: 7~35 mm:普通监控:50 m,人脸抓拍/识别:7 m

防补光过曝: 支持防补光过曝开启和关闭,开启下支持自动和手动,手动支持根据距离等级控制补光灯亮度

最大图像尺寸: 2560 × 1440

视频压缩标准: H.265/H.264/MJPEG

网络存储: 支持Micro SD(即TF卡)/Micro SDHC/Micro SDXC卡(最大256 GB)断网本地存储及断网续传,NAS(NFS,SMB/CIFS均支持),支持SD卡加密及SD卡状态检测

网络: 1个RJ45 10 M/100 M自适应以太网口

音频: 2 路输入(Line in),1路输出(Line out),2个内置麦克风,1个内置扬声器

报警: 3路输入,2路输出(报警输入支持开关量,报警输出最大支持DC12 V,30 mA)

RS-485: 1路RS485接口

复位: 支持

电源输出: 支持DC12 V,100 mA

接口类型: 外甩线

产品尺寸: Ø144.3 × 114.1 mm

包装尺寸: 244 × 174 × 173 mm

设备重量: 900 g

带包装重量: 1400 g

存储温湿度: -30 ℃~60 ℃,湿度小于95%(无凝结)

启动和工作温湿度: -30 ℃~60 ℃,湿度小于95%(无凝结)

电流及功耗: DC:12 V,0.93 A,最大功耗:11.2 W;AC:24 V,0.73 A,最大功耗:10.5 W;PoE:802.3at,42.5 V~57 V,0.26 A~0.2 A,最大功耗:11.2 W

供电方式: DC:12 V ± 20%,支持防反接保护;AC:24 V ± 20%;PoE:802.3at,Type 2 Class 4

电源接口类型: 3芯接口

线缆长度: 25 cm

防护: IP67

★支持固件安全检验功能,摄像机uboot应采用加密存储,通过离线烧写存储器方式写入的uboot执行程序,不能被硬件微引导程序加载执行。(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支持硬件微引导程序、uboot、OS、应用软件逐级校验功能,非法篡改的uboot、OS、应用软件固件包,不能通过命令行、浏览器、客户端方式进行升级。(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在IE浏览器下,具有设备重启和布防动态报警数据感知与记录功能,布防动态报警数据包括异常掉线、历史布防、实时布防3种类型;可记录报警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布防类型、报警链路地址、端口、链路续传。(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最低照度彩色不大于0.0002 lx,黑白不大于0.0001 lx。(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1

3)垂直客流摄像机

视频压缩标准:H.265/H.264/MJPEG;最大图像尺寸:2560 × 1440;网络:1路RJ45封装10 M/100 M以太网口;音频:非-S型号:内置1路麦克风

-S型号:内置1路麦克风;1路输入(Line in);1路输出(Line out);传感器类型:1/2.7" Progressive Scan CMOS;最低照度:彩色:0.005 Lux @(F1.2,AGC ON),0.0176 Lux @(F2.25,AGC ON)

黑白:0.001 Lux @(F1.2,AGC ON),0.0035 Lux @(F2.25,AGC ON),0 Lux with IR;宽动态:120 dB;焦距&视场角:2.0 mm @F2.25,水平视场角:104.5°,垂直视场角:70.5°;补光灯类型:红外灯;波长范围:850nm;红外距离:红外:6m;补光距离:最远可达6 m;红外波长范围:850 nm;防补光过曝:支持;防护:室外版:IP67

室内版:无防护等级;包装尺寸:235 × 120 × 125 mm;产品尺寸:室外:167 × 61 × 41 mm

室内:167 × 61 × 36 mm;带包装重量:820 g;电流及功耗:DC:12 V,0.58 A,最大功耗:7.0 W

PoE:802.3af,36 V~57 V,0.24 A~0.15 A,最大功耗:8.5 W;供电方式:DC:12 V ± 20%;支持防反接保护

PoE:36 V~57 V,802.3af,Class 3;启动及工作温湿度:-30 °C~60 °C,湿度小于95%(无凝结);设备重量:440 g;电源接口类型:Ø5.5 mm圆口;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基于双镜头的立体摄像,获取目标的立体信息,结合智能算法分析行人的行为轨迹,从而计算出客流人数及行走方向;设备算法结合RGB图像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目标进行复核,对非人体目标进行过滤,大幅度提升客流计数的准确率;支持分类统计人员进入、离开情况;支持实时数据上传和周期上传,邮件报表支持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支持高度过滤;支持内置存储(EMMC)

★支持徘徊排除功能,当试验人员在检测区域内徘徊并未离开检测区域时,不重复统计客流数量。(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支持高度过滤功能,可通过IE浏览器设置人员高度上限和高度下限,开启高度过滤功能后,仅统计人员高度介于设定高度范围的数量。(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支持儿童计数功能,可用过IE浏览器设置人员高度阈值,开启儿童计数功能后,仅统计人员高度低于设定值的人员数量。(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可开启/关闭反向进入报警功能,并可以按周为周期,设置每天的反向客流检测布防时间段,当功能开启后,检测到反向客流时,可触发报警并关联上传中心。(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1

4)客流监测筒机

400万 星光级1/1.8" CMOS AI智能人员统计筒型网络摄像机

AI智能人员检测筒型摄像机内嵌深度学习算法,以海量图片及视频资源为路基,实现对客流统计、区域关注度、人员密度等功能的准确统计

支持3种智能切换:倾斜客流、人员密度、人数统计

人数统计:支持同时运行人员统计、区域关注度、在离岗检测、热度图功能,除热度图为1个识别区域外,其他功能至多支持8个识别区域,128个目标

倾斜客流:基于行人轨迹分析,统计指定场景内目标人员进入和离开的情况,至多支持3个识别区域

人员密度:可检测指定场景内人员的拥挤情况,根据人数和占空比配置密度等级,至多支持8个识别区域

最低照度: 彩色:0.0005 Lux @(F1.2,AGC ON),0 Lux with Light;黑白:0.0001 Lux @(F1.2,AGC ON),0 Lux with IR

宽动态: 120 dB

焦距&视场角: 2.8~12 mm:99.6°~39.8°,垂直视场角:52.3°~22.4°,对角视场角:119.9°~45.7°

补光灯类型: 红外灯

补光距离: 普通监控:最远可达50 m

防补光过曝: 支持

红外波长范围: 850 nm

最大图像尺寸: 2560 × 1440

视频压缩标准: 主码流:H.265/H.264

网络存储: 支持MicroSD(即TF卡)/MicroSDHC/MicroSDXC卡(最大256 GB)断网本地存储及断网续传,NAS(NFS,SMB/CIFS均支持),支持SD卡加密及SD卡状态检测

网络: 1个RJ45 10 M/100 M自适应以太网口

SD卡扩展: 支持

音频: 2路输入(Line in),1路输出(Line out)

报警: 3路输入,2路输出(报警输入支持开关量,报警输出最大支持DC12 V,30 mA)

RS-485: 1路RS-485接口

复位: 支持

电源输出: 支持DC12 V,100 mA

接口类型: 外甩线

产品尺寸: 206.5 × 103.9 × 100 mm

包装尺寸: 385 × 158 × 155 mm

设备重量: 1360 g

带包装重量: 2050 g

存储温湿度: -30 ℃~60 ℃,湿度小于95%(无凝结)

启动和工作温湿度: -30 ℃~60 ℃,湿度小于95%(无凝结)

电流及功耗: DC:12 V,1.33 A,最大功耗:15.9 W;PoE:802.3at,42.5 V~57 V,0.35 A~0.26 A,最大功耗:14.8 W

供电方式: DC:12 V ± 20%,支持防反接保护;PoE:802.3at,Type 2,Class 4

电源接口类型: 3芯接口

线缆长度: 25 cm

防护: IP67

★具有倾斜客流统计和人员密度检测两种设置选项。(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支持倾斜客流统计,可设置最多3个允许交叉的多边形客流统计区域,每个区域均可设置统计方式为:进入、离开、进入和离开,可在预览画面实时叠加统计结果。(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支持人员密度检测功能,可设置最多8个多边形人员密度检测区域,并支持在OSD上叠加每个区域的人数/等级/占空比信息。(提供检验报告证明)

1

3

泛智能超脑终端

支持人脸、视频结构化模式并行,默认人脸模式,对客流进行统计分析,对人流属性进行分析。

1

4

网络链路

20M专用网络链路。

3年/条

2

5

辅材

包括电源线、网线等辅材

1

6

安装调试

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

1

视频监控接入设备链路

1

监控链路

50M网络链路

3年/条

3

2

接入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机架式支持24个10/100/1000BASE-T电口,支持4个1000BASE-X SFP端口

1

智能服务终端

1

遗产监测工作站

专为运河遗产监测配置的遗产监测工作站,工作站为遗产监测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全面的监测辅助工具。支持高精度十点触控,手指在屏幕上点击、滑动就可完成所需操作,交互更接近本能。

6

2

智慧大脑终端

运河遗产智慧大脑终端,利用最新技术将数智运河系统呈现在移动智慧大脑终端上,通过整合文化遗产中设计的各类业务,帮助管理人员更便捷的操作数智运河系统,进一步扩展运河遗产数字化保护,促进数字化成果转化应用。简洁有序的布局,更科学的功能分区,使用效率大大提升。更有灵活的万能卡片,快速获取服务,信息一步直达。并能与其他设备轻松连接,实现信息的无缝流转。

6

3

无线网卡

为遗产监测工作站提供无线网络连接服务,即插即用、方便携带。

6

2、软件开发

 

子系统名称

一级模块

二级模块

功能描述

运河遗产智慧大脑

可视化动态分析

遗产保护综合专题

对运河遗产保护的综合情况进行统计展示,对遗产基础信息、遗产档案情况、总体格局概况、影响因素情况、保护管理情况、日常巡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展示。

遗产本体保护情况分析专题

对遗产本体的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展示,展示遗产要素单体情况、遗产使用功能情况、本体病害情况。

遗产影响因素情况分析专题

对遗产影响因素情况进行分析展示,展示自然环境因素监测记录、自然灾害记录、人为破坏记录、建设控制情况、社会环境情况、旅游与游客情况。

保护项目及相关研究分析专题

对保护项目及相关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展示保护管理规划情况、保护工程情况、安防消防情况、考古项目情况、相关规划情况、科研课题情况等内容。

指挥调度(基于三维地图)

实时态势

实时感知遗产概况、遗产要素、遗产格局、监测情况、巡查情况、预警处置、河道暗管、国家文化公园等综合态势。

遗产格局

实时监测遗产格局现状,展示遗产区位划分,监测格局变化、新建项目情况。

遗产要素

展示遗产要素的保存现状、气象情况、监测本体病害情况。

日常巡查

展示巡查人员队伍、任务下发情况、巡查执行情况、统计巡查报送情况、展示巡查异常情况。

预警处置

实时掌握预警状况,监测预警来源、预警事件,展示预警处置情况。

文物安全

以列表的形式展示监控点位,并在地图上标注各监控点位,可实时调取遗产区视频监控,快速定位,掌握现场情况。

监测报告管理

监测月报管理

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月报要求,结合每月监测数据,半自动生成监测月报、双月报,提供再次编辑与下载功能。

监测年报管理

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报要求,结合本年度的监测数据,半自动生成监测年报,提供编辑与下载功能。

定期评估报告管理

根据系统填报数据,自动生成评估报告,提供编辑与下载功能。

其他报告或简报管理

监测巡查简报、监测巡查报告、主要病害跟踪记录等平台管理。

运河遗产数字治理体系

运河遗产档案数字化管理

运河遗产档案录入

1、需对运河原数字档案录入、导入,与后续档案进行关联;

2、手工录入、数据导入(对接智慧园文平台中运河相关遗产档案数据)等方式收集各种有可能形成档案的资料文件,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鉴别,以形成真正的档案。

运河遗产档案管理

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档、鉴定、关联、入库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文书档案、科研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等多种类型的档案管理。实现对一文一件、传统立卷等多种管理模式的档案管理支持,将四有档案与基础信息档案等进行关联。

备份管理

具备对电子档案及其目录数据库进行备份与恢复功能,自动备份数据,可使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处理。

运河遗产档案利用

归档的档案文件可以提供给利用者进行利用,并形成最终的价值。系统提供目录检索、高级检索、全文检索等搜索功能,能对图片、文档中的文字进行快速检索,能够迅速、准确定位到目标文件。支持在线阅览、授权下载与打印等处理,并记录用户使用电子档案的意见和效果等信息。

运河遗产档案处置

具备对电子档案处置的定义、配置和管理功能,按照电子档案的处置规则,建立和配置处置条件、策略和流程,支持保管期限到期等自动提醒功能。

运河遗产档案统计

提供档案馆藏统计、档案分类统计、档案入库统计、档案查询统计、档案下载统计和档案打印统计等功能。

配置管理

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提供对其他模块的底层支持。

格局风貌管理

格局管控专题图

与杭州市公共一体化数据服务平台的规资局项目审批系统数据对接,在格局管控专题图上集成大运河杭州段的格局规范文件,对照相关保护图则快速判断建设项目是否合规,并出具相应的影响评估报告。

格局监测

监测大运河(杭州段)的整体格局变化情况、功能变化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及建设控制情况。

图形智能分析

对历年格局图像进行管理,通过智能分析算法,将实时格局图片与历史格局图片进行比对即可发现保护范围内的变化,通过后台自动比对分析,自动输出变化情况。

案件管理

当格局发生人为破坏或非自然原因受到影响时,则需要进行立案并处置,并对生成的案件进行管理。

任务指派

与巡查管理系统打通,当格局发生变化并形成案件后,管理员可指派巡查人员进行巡查处置,生成巡查任务。

案件处置

系统管理人员根据人工巡查确认后将结果在系统进行填报处置。如果是格局变化,选择变化的类型,如果不是格局变化,选择误报原因。并可跟踪案件处置流程,对案件处置情况进行统计展示。

遗产监测

遗产点监测

通过对接日常巡查及专项监测数据,对大运河(杭州段)的河道、水工设施、附属遗存、相关遗产等进行监测展示。

影响因素监测管理

通过对接杭州市公共一体化数据服务平台的气象、环保、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统计等横向部门数据,对影响运河遗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监测。

遗产监测巡查情况

通过对接巡查管理系统,对遗产河道巡查、水工设施巡查、街区、建筑巡查情况进行监测展示。

监测管理

监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监测配置管理、监测设备管理、监测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对监测信息的配置管理,监测设备的管理(ip、网络、端口、数据、状态),监测数据的分类管理(编辑、上传、导出、删除、分类、对比等)。

水体治理

水体与功能监测

通过杭州市公共一体化数据服务平台对接杭州市智慧城管应急系统、杭州市山洪灾害信息系统、市林水局、港航等部门的数据,对运河的水位、水文地质、水体功能、水质等级、航运量、航道等级等进行监测分析。

水体应急监测

当发生水污染事件时,通过手工录入、接口对接的方式,对污染水源的水质的氨氮、总磷、PH、温度、电导率、溶解氧、浊度等内容进行应急监测。

排污口监测

对运河范围内的排污口进行监测,通过对接市生态环境局的重点排污口数据,对运河周边排污口进行监测;通过对接无人船暗管检测数据,对运河范围内的暗管位置情况进行监测,展示暗管的管口编号、坐标、声呐图像、现场照片、位置截图(地图)、入河方式、类型、所属街道等内容。

河长制工作报告

通过杭州市公共一体化数据服务平台对接智慧河道云平台数据,实时展示运河河长制工作报告,对河长工作简报及工作总结、巡河红黑榜等内容进行展示。

水环境巡查情况

对接巡查管理系统,对涉河行为及水环境状况等水环境巡查数据进行监测。

保护管理

管理与保障监测

对专项保护管理法规、规章、保护管理相关培训记录、本年度保护管理经费、保护控制要求、新建项目、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记录、保护管理规划编制记录、现行规划执行情况等管理与保障内容进行监测。

旅游情况监测

通过杭州市公共一体化数据服务平台对接运河集团数据,对运河范围内的游客量、游客管理月度记录、旅游效益年度记录等情况进行监测。

保护性干预监测

通过对接智慧园文相关系统数据及巡查管理系统数据,对考古发掘、日常巡查异常记录、保养与维护工程记录等保护性干预情况进行监测。

安防消防报告

通过对接可对接的安防消防数据,对运河遗产范围内的安全事故记录、现有安消防系统硬件设施信息、安防消防措施等情况进行监测。

保护管理巡查情况

通过对接巡查管理系统,对遗产点本体巡查情况、遗产段本体巡查情况、保护附属设施巡查情况、其他可能影响文物本体安全的事件巡查情况等进行监测。

巡查管理

巡查管理端

巡查管理端可以对巡查任务进行管理,当有应急事件时可以指派巡查员去处理,并且跟踪后续处理结果,形成一个闭环。后台会自动生成巡查台账,同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处置,对处置结果进行归档,巡查后台会对巡查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管理,并对后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体的监测预警提供及时、准确的巡查数据。

巡查移动端

系统提供移动端应用,巡查人员可通过手机端进行巡查上报和查询。

预警处置管理

预警配置管理

对预警指标进行设置,对应急预案进行管理。

预警处置管理

对预警事件进行查看、处置、反馈等操作。

预警统计分析

实现对各项预警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依据,提供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呈现。对预警事件按类型、等级、时间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

子系统名称

一级模块

二级模块

功能描述

运河遗产数据中枢

数据治理

基础信息采集及制作

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基础数据规范》采集和制作遗产基础数据;

二维/三维信息处理

对运河范围内的二维、三维信息进行处理,将项目中采集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西兴过塘行码头等三维实景建模数据,拱宸桥、凤山水城门、广济桥等三维数据进行融合处理。

前期监测数据迁移

对大运河(杭州段)监测预警平台和大运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进行迁移。

数据中台

元数据平台

 

1,提供元数据检索。

2,最新元数据展示,全局统计。

3,支持多种数据源的元数据采集,包括:MySql、ORACLE、SqlServer、excel。

4,支持元数据发布前的审核。

5,提供元数据初版,定版的管理与发布。

6,支持元数据模型建立发布。

7,提供元数据血缘分析、影响分析。

主数据管理平台

 

1,显示当前模块主数据数量、数据字典数量、发布情况等数据。

2,按照主数据类型新增不同的分类,划分主数据类型,便于管理、区分。

3,根据业务要求建立特定的字典规则,规定字典类型、长度,可建立扩展项补充字典规则信息。

4,管理员对规则进行审批,保证字典规则的严谨,对字典的提交、变更、停用、启用进行审批,严格规范字典的使用。

5,已建立字典规则下字典数据的管理,包括新增、编辑、删除、提交审批、变更、发布等。

6,管理员审批,确保字典数据无误。

7,可查询到所有状态字典信息。

8,根据需求建立规则,规定主数据组成、及扩展项补充主数据。

9,管理员对规则进行审批,对规则的提交、变更、停用、启用进行审批,确保规则无误。

10,已建立主数据规则下主数据的管理,包括新增、编辑、删除、提交审批、变更、发布等。

11,管理员审批,确保主数据无误。

12,可查询到所有状态主数据信息。

 

大数据整合平台

 

1,支持接入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包括:MySql、ORACLE、SqlServer、PostgreSql等;支持GreenPlum数据仓库;支持OpenTSDB时间序列数据库。支持国产数据库人大金仓kingbase、达梦DM7。支持通用型RDBMS数据库接入。

2,支持从本地文件或FTP中导入CSV、JSON格式的文件格式数据,当文件大小超过500MB时用户可分批次上传多个文件,数据导入到同一个编目中。"

3,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来设置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包括内联结、外联结、左联结、右联结;若设置关系的表在不同的库中,则需要事选处理到同一个库中再建立关系。

4,提供可视化整合,根据整合需求,提供可视化界面,自主拖拽组件完成数据整合。

5,支持数据源、模型、编目的全量更新及全量覆盖的整合模式。支持按规则的标准化清洗,也支持自定义的数据清洗。

6,提供灵活的自定义脚本整合任务,支持Groovy脚本书写。实现对API接口数据进行处理,内置多种工具类,如http请求类、json处理类、xml数据处理类、数据库查询类等。

7,以编目服务接口作为数据源,将接口不断传入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

8,进行数据库大规模数据同步,支持增量同步和一次性同步。

9,记录任务数、调度数、执行器数、调度的日期及对应的调度结果折线图、调度结果饼图。

10,任务的新增、管理。

11,调度的日志信息。

大数据资产平台

1,查看编目详细信息包括资源信息、数据来源、数据标准、数据整合规则、质量校验规则、数据资源服务。

2,图形化展示数据编目的数据来源于的数据表及数据源关系。

3,图形化展示编目变更对数据模型、引用编目及服务调用产生影响。

4,支持对主题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

5,支持对原始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

6,根据不同中心库统计数据存储情况,支持根据关键字、编目、主题库查询数据资产,支持查看数据资产的详情信息。

7,提供设置界面,支持基于内部数据、外部数据、文件数据管理、数据源的数据编目建立数据资产,数据源编目的支持源与“数据源配置”中所支持的项一致。

8,支持按版本管理数据资产的功能,支持查询各版本数据的变动情况。

9,提供数据提供方管理的功能,包括提供方名称、共享情况统计、使用情况统计等。

10,支持按用户对数据资产进行授权,在数据共享时,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有权限浏览和使用数据;授权时可指定数据资产是否可以下放,使被授权的用户有权将数据共享给其它用户。

大数据质量平台

 

1,支持标准校验能力。

2,设置周期进行校验、校验规则,可对格式、长度、空值、唯一性进行校验。

3,展示问题数据与合格数据的比例,按月统计问题数据、按问题数据类型展示数量统计。

4,问题数据的处理、修正、废弃等操作。

大数据共享平台

 

1,支持通过对数据资源以勾选形式将数据资源发布为服务API,以便共享给其它系统使用。服务API可配置字段,支持分页,支持动态参数,支持 RESTful、WebService 协议。

2,支持在界面中以自定义脚本的方式发布更灵活的服务接口。

3,对数据进行分发给使用方,支持从中心库到数据源端的数据分发。

4,对外发布管理员可以对其进行撤销,终止对外发布对已经上架的接口服务。支持对数据资源的授权保护,只有拥有授权的用户才有权限使用服务API。

5,用户通过该模块申请服务的使用。

6,管理员对用户的申请进行审批,只有审批通过的用户可使用服务。

7,审批通过、不通过的都会记录在此模块,可查看详细。

8,对于调用成功的可查看访问ip、API访问用户,调用失败的可查看错误日志。

9,显示接口调用的数据使用方,及使用次数。

10,通过接口调用的服务会记录在此模块,显示调用用户、调用时间。

11,通过接口调用的服务会记录在此模块,显示调用用户、调用IP、及token信息,可删除token禁止此次接口调用。

大数据交换平台

1,支持应用系统的新增、授权。

2,支持应用系统下的服务管理。

3,权限保护,只要授权的用户可使用服务。

4,用户申请服务。

5,管理员用户提交过来的服务进行审批。

6,记录用户访问各服务的情况,包括访问页面、访问时间等。

系统监控

 

1,记录系统中各用户的登录情况,包括登录用户名,登录密码,登录IP,登录时间,提供按用户、按时间查询的功能。

2,记录用户访问各功能页面的情况,包括访问页面、访问时间等;提供按页面统计访问次数的功能,以此了解各功能的使用频次。

系统管理

 

1,为整个系统提供编码与含义映射的功能,比如0代表男,1代表女,是系统的基础功能。

2,可配置系统中的菜单,包括增加/删除/修改菜单和为角色分配菜单权限的功能。

3,定义系统中的角色,以此管理每一类用户所拥有的权限。

4,通过对中心库的管理,建立对数据库的链接,供其它模块使用。

5,提供可视化整合资源库管理、包括资源库连接、新建、初始化、编辑、删除等。

6,提供用户的增加/修改/删除/修改密码功能。

7,设置周期、Cron表达式定时执行任务,可查看任务日志了解到任务执行详情。

8,提供消息的转换规则维护。

9,支持自定义脚本库。

10,界面上通过sql代码查询数据库库表数据。

数据集成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

本项目需要按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中国大运河监测预警总平台的相关标准,实现数据规范一致,根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数据接口标准,将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监测数据实时报送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

浙江省文物保护GIS系统

目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建设了一套基于遗产基本信息的文物保护GIS系统。本项目通过集成浙江省文物保护GIS系统,实现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遗产点管理,将各遗产点所在位置标注标绘在GIS系统上,根据不同的遗产分类,形成各类遗产图层,最终可形成遗产的分布图。数智运河及相关数据上报省平台达到数据互通。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

本期项目中通过视频流整合方式将各个视频监控点整合至本系统中。通过本系统,可实时调阅监控资源,查看各路监控信息,并将监控点位和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可通过GIS系统调阅监控资源。

运河遗产数字支撑体系

应用支撑

用户管理

复用智慧园文组件

日志管理

复用智慧园文组件

消息中心

复用智慧园文组件

流程中心

复用智慧园文组件

三维GIS引擎

能够实现加载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各种符合标准的地图图层,瓦片图、矢量图等。支持3DMax等建模软件生成的obj文件,支持通用的GIS计算;支持DEM高程图,支持倾斜摄影生成的运河三维建筑群等功能。

OCR识别引擎

申请滨江区-高新区(滨江)数字化改革专班的OCR文字识别推荐组件

搜索引擎

复用智慧园文组件

预览服务

复用智慧园文组件

 

3、遥感影像对比服务

服务内容:利用2米分辨率影像,采用人工智能遥感信息挖掘技术,对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内的运河遗产进行遥感监测,一年内提供2期监测成果数据,总计三年成果包括对应区域的遥感影像,及内业提取的变化图斑矢量。

五、项目进度安排

1、调研、实施方案编写、硬件采购:3个月

2、软件开发部署、硬件安装:8个月

3、系统对接、试运行、验收:3个月

4、2022年度需要完成的开发工作如下:

(1)系统框架搭建;

(2)全部系统产品设计;

(3)数据服务中台、档案资源管理、可视化动态分析开发。

六、质量标准

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七、项目测评与验收

1、系统初验

1)验收小组对系统进行初验测试工作。

2)阶段性成果:系统初验报告。

2、系统试运行

1)系统试运行:应用系统试运行开始。

2)系统调整:在试运行阶段,调试、修正应用程序以符合用户的需求。

3)工作成果:经系统试运行后调整完善的、可以上线投入运行的系统。

3、系统验收

1)验收小组对系统进行抽查性测试,检查文档。

2)阶段性成果:系统验收报告。

4、系统正式运行

5、售后服务

1)系统维护期:2年(系统正式运行开始计算日期)。

2)系统维护期含系统维护及配套设施设备维修所有费用由供应商承担,含人工费、维护费、软件升级、配套设施设备的维修费及更换材料费等所有费用,采购人不在另行支付,该费用综合考虑至投标总价中。

八、付款方式

付费阶段

合同价(%

付费时间

第一次

40

签订合同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预付款。

第二次

20

调研、实施方案编写成果提交甲方确认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

第三次

20

通过初验并系统试运行15个工作日内支付

第四次

20

服务期满并验收通过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并退回履约保证金(无息)。

九、履行合同的地点、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式

1、履行合同的地点:杭州市。

2、履约合同期限:14个月(含试运行3个月,具体时间以合同签订为准)。

3、履约保证金的收取及退还:乙方在签定合同后7日内向甲方交纳合同总价1%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函)。履约保证金有效期自合同签定之日起至服务期满后为止。服务期满,乙方服务质量经甲方确认合格后10日内退还(无息)。

4、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1)采购人无正当理由拒收接受服务的,采购人向中标供应商偿付合同款项百分之五作为违约金。

(2)采购人无故逾期验收和办理款项支付手续的,采购人应按逾期付款总额每日万分之五向中标供应商支付违约金。

(3)中标供应商未能如期提供服务的,每日向采购人支付合同款项的千分之六作为违约金。中标供应商超过约定日期10个工作日仍不能提供服务的,采购人有权解除本合同。中标供应商因未能如期提供服务或因其他违约行为导致采购人解除合同的,中标供应商应向采购人支付合同总值5%的违约金,如造成采购人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超出部分由中标供应商继续承担赔偿责任。

(4)履行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方式:

1)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甲方与乙方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提请杭州仲裁委员会根据仲裁规则仲裁。

2)对于因违反或终止合同而引起的损失、损害的赔偿,由甲方与乙方友好协商解决,经协商仍未能达成一致的,提交杭州仲裁委员会仲裁。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