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大运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落实国家和江苏省编制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促进两规合一,创新探索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进大运河镇江段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基本要求
按照省、市人民政府工作要求,依据国家、省相关规划,按质按量完成我市实施规划编制工作。2019年11月底前,形成规划基本思路。2020年3月底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三、主要内容
全面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对于江苏镇江的具体要求,按照“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以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为引领,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重要抓手,科学谋划大运河镇江段保护传承利用规划。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背景研究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大运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系统梳理国家和江苏省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大运河镇江段调研总结现状问题,明确大运河镇江段的发展定位,结合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要求细化分阶段建设目标。
(2)文化价值分析
以镇江市区和丹阳市域为研究范围,系统梳理大运河镇江段历史演变脉络,深入挖掘沿线各类文化资源要素,在与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对标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准,总结凝练文化资源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充分彰显大运河镇江段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
(3)文化公园引导
分析资源分布密集和文化价值突出的资源富集区域,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确定国家文化公园的主体功能区,细化管控保护要求,明确主题展示空间,策划文化活动体验,形成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的规划引导措施。
(4)文化线路设计
策划设计文化线路串联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依据线路的文化内涵设定主题,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强化区域协调,统筹展示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价值与特色,促进沿线分散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转变为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线性公共文化空间。
(5)文化遗产保护
充分把握大运河镇江段文化遗产的活态特征,为实现文化遗产“加强系统保护、增强传承活力、阐发当代价值”的要求,提出大运河镇江段文化遗产保护相应保护措施,并根据阶段目标落实行动计划。
(6)河道水系治理
扎实做好大运河遗产河道保护工作,为实现“改善河道水系资源条件、完善防洪排涝保障功能、促进岸线保护和服务提升”的要求,提出大运河镇江段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的相应措施,并根据阶段目标落实行动计划。
(7)生态环境修复
在保护滨河生态系统、各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人文景观风貌的基础上,围绕建设“水清岸美的绿色生态带”要求,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并根据阶段目标落实行动计划。
(8)文旅融合发展
整合大运河镇江段文化旅游的相关资源,为实现“提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打造精品线路和统一品牌、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的要求,提出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措施,并根据阶段目标落实行动计划。
(9)城乡区域统筹
统筹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城乡建设、区域发展的关系,发挥城区和沿线镇村的作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对接区域发展战略,提出大运河镇江段城乡区域统筹相应措施,并根据阶段目标落实行动计划。
(10)体制机制创新
健全协调机制,推动多方参与,区域联动合作,加强技术保障,从多方面创新体制和机制建设,为全面推进大运河镇江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提出建议。
四、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1)项目负责人必须亲自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全过程,并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工作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阶段成果检查会和结题评审会,并进行汇报。
(2)本规划版权、成果解释权归甲方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或转让。
(3)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执行。
(4)相关成果咨询论证、专家评审等与项目相关的一切费用费用包含在此次预算内。
五、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包括设计文本和电子文件光盘。
1、规划文本:包括文字说明和相关图纸(十套)。符合国家、省市对本项目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相关文件等要求。
2、电子文件光盘:提供包括设计文本、图纸、PPT汇报材料等内容的电子文件光盘两套。其中文本文件使用doc和pdf格式,图纸文件使用dwg和jpg格式,汇报材料使用ppt格式。
六、项目工期
1、服务时间:合同签订后至2020年3月底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2、服务地点:镇江市
七、项目人员要求
1、人员要求:项目负责人需同时具有研究员(教授级)职称。
拟投入人数不得低于8人,否则将被定义为非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本单位职工,提供近六个月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证明材料,否则将被定义为非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
2、本项目拟配备的项目团队中(项目负责人除外),需具有城市规划、人文地理、环境科学、交通运输规划专业,配备高级职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