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需求
一、项目背景
为全面推进“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充分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单元区块提出的刚性管控和战略引领新要求,围绕改革创新、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共建共享等理念,联动推进城乡发展和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优化城乡空间,补短提质,推动乡村单元特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功能、产业发展、生活体系、生态环境等一体化布局,在开展大走廊新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下,为充分发挥生态和乡村地区与周边创新地区的功能联动和叠加赋能效应,特开展《中泰、中泰南、闲林南单元详细规划》项目规划编制。
二、 规划范围
规划单元范围:东至闲林街道界线,南至闲林、中泰街道界线,西至中泰街道界线,北至杭瑞高速,规划面积约89.2平方公里。
三、 内容要求
贯彻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新要求,衔接余杭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落实新一轮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本单元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要求,加强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的动态衔接。在现行相关技术准则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立足本单元的发展特色和主要诉求,以乡村单元为特色,统筹城乡共富,积极推动产业发展、设施配套完善、空间结构优化、文化特色彰显等功能,根据《杭州市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导则(试行)》及现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以生态、乡村地区为主导的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思路和方法,实现全域全要素空间规划管控。
(一)技术要求
1、规划和现状评估。开展单元内原详规的实施评估,系统性评估用地、配套、乡村发展等实施情况,明晰本轮详规需要优化提升的内容及需要解决或避免的问题。通过多元化手段,全方面分析现状用地、人口、交通、设施、产业、环境等现状特征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完成统一数据标准的详规现状一张图。
2、 落实上位规划的要求。落实各类各级上位规划对本单元的功能定位、底线管控、空间布局、设施配套等各方面的要求,并注重相关规划和单元之间的协调。
3、 目标定位。结合项目背景和政策要求,围绕城乡共富,以资源特色为底蕴,积极联动区域发展方向,明确规划单元的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
4、 用地布局和底线管控。结合单元定位和特征,以城乡统筹为原则,按照“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管控的要求,优化镇区、村域的用地布局,明确各类农用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村庄用地规划布局。在不突破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约束性指标要求下,合理预测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优先盘活存量,合理确定流量,探索开发边界外低效空间、闲置农用地减量的实施路径。划定村庄建设边界并确定各类重要控制线,加强开发边界外生态和农业空间的管控,探索详规层面用途管制和功能准入的管控体系和规划编制方法。
5、 公共服务惠民设施。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品质,衔接相关技术标准和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城乡一体化,协调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落实大走廊全域未来社区建设“5-10-15”分钟生活圈配建要求,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结合乡村单元构建“乡村生活圈”体系,因地制宜明确各项设施数量、规模、标准、设置方式,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鼓励公共服务设施复合利用和通过盘活利用闲置用地高效设置,重点落实跨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6、综合交通和市政设施。落实市级重要区域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与主干路网,做好与周边单元交界地区的通道衔接。落实市级重要区域性市政设施、设施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深化细化各类管线管廊、基础设施地块的控制要求,做好城乡交通的联系与衔接,创新提出城乡多元的市政工程设施建设。
7、生态保护和农业农村。按照“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管控的要求,对单元内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生态和农业空间,按照上位规划和相关要求,进行底线管控、用途管制和适度利用,做好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规划内容,处理好重点区块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关系,按照村庄规划相关要求进行详细规划编制。
8、加强景观风貌和建设控制引导。结合城乡不同空间特色,整合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确定单元景观风貌建设的控制引导。
(二)工作要求
1、积极开展过程协调。规划编制团队应具备快速反应的服务能力和全过程的服务意识。配合开展技术例会、数据检测等不同形式的过程管理,例会形式参与由相邻详规单元的沟通衔接和专项推进的驻场工作,实时跟踪对接在编杭州市相关专项规划、技术标准,及时更新详规成果,做好技术对接。
2、规划智编智审。以杭州市空间智治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强化规划编制审查的底图化办公与编制和数字化呈现与审查。做好包括现状用地图、规划用地图、概念性城市设计三维模型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三维模型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数据成果的审查及入库,数据格式应符合统一标准,数据提交审查应严格按时保质完成。
3、落实“阳光规划”编制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公众调查、中后期意见征求、相关意见回复等工作,形成公众参与篇章。积极配合开展与本项目有相关的规划方案公示、意见收集整理及反馈、规划宣传、解释等各类会议及活动。项目编制完成后,需继续按照质量维护期要求,对单元内涉及详规动态维护的内容做好技术支持服务。
(三)成果要求
1、成果要求数字化。最终成果应包括:法定文件、技术文件、附件、详规数据库及城市设计三维模型库(数据库标准另行制定)。
2、规划成果包括中审稿、送审稿、报批稿和成果稿四个阶段成果。中间成果提交25套,电子文档(光盘)2套;送审成果提交25套,电子文档(光盘)2套;报批稿6套,电子文档(光盘)6套;最终成果提交6套,电子文档(光盘)6套,(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有所变动)。
3、电子文档:包括文本电子文档(doc、pdf、ppt等)以及图纸电子文档(含dwg、jpg等)、详规入库数据库矢量文件和三维模型矢量文件,且电子矢量文件必须为可编辑(具体文件格式另行规定)。
四、工作进度
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中间成果审查;
2023年10月30日前,完成送审成果审查。
五、支付进度
付 款 阶 段 |
支付金额占合同价格的比例 |
第一期付款:合同生效后7日内,且具备编制工作开展条件,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 |
40% |
第二期付款:乙方按照双方进度约定完成中间成果,甲方向乙方支付合同金额的20%。 |
20% |
第三期付款:乙方提交送审稿,经甲方组织专家和部门审查达到技术要求的,甲方在出具审核同意的会议纪要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0%。 |
20% |
第四期付款:乙方提交报批成果,甲方经审查书面确认且2023年预算下达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0%(以财政下达预算后实际支付时间为准)。 |
20% |
六、其他
投标文件中技术文件部分建议不超过120页。
联合体投标的需在报价明细中明确联合体各成员报价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