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洪江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招标文件
文档编号:202211180000319147 文档页数:60页 所需下载券:10
洪江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采购需求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洪江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

2、政府采购编号: 黔财采计【2022】97

委托代理编号:2022-CZ-0090

采购预算:600000.00元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打造长坡村、茶溪村、桃源村等 13 个乡村振兴示范点,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种植示范基地 1.4 万亩;配套建设农产品分拣车间3200 平方米;打造农耕研学基地;加强村落保护利用;同时完善道 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建设。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如下表:

4-1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种植示范基地

14000

含柑桔、金秋梨、黄桃、蔬菜等

1.1

土地平整

14000

 

1.2

土壤培肥

14000

 

1.3

生产道路

43085.0

 

1.4

机耕道路

91000.0

 

1.5

排水沟渠

 

 

 

1.5.1

主干沟渠

m

4200.0

 

1.5.2

基地内部沟渠

m

56000.0

 

1.6

岸坡防护工程

m

1879.0

 

1.7

钢架大棚

53333.6

 

1.7.1

骨架及腹膜

53333.6

 

1.7.2

滴灌设备

53333.6

 

1.7.3

通风系统

53333.6

 

(二)

农产品分拣车间

3200.0

 

1

沅城村

300.0

 

2

桃源村

700.0

 

3

下坪村

800.0

 

4

溪口村

800.0

 

5

茶溪村

600.0

 

(三)

农耕研学基地建设

 

 

 

1

农耕体验区

1300.00

 

2

动物喂养互动区

1000.00

 

3

露营基地

2000.00

 

4

花海基地

11040.00

 

5

配套服务用房

200.00

 

6

生态停车场

8400.00

 

7

广场

4100.00

 

(四)

村落的保护利用

 

 

 

1

村落保护开发

1

 

 

三、建设方案

3.1 种植示范基地工程

本项目有建设种植示范基地 1.4 万亩,主要建设种植单栋钢架大棚、高标准种植基地(柑桔、金秋梨、黄桃、蔬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农产品分拣车间 3200 平方米。

3.2.1 单栋钢架大棚

单栋钢架大棚考虑到其使用性能及操作的实用性、美观与承重抗风力、外观效果及使用效果,拟采用圆拱式温室,大跨度结构,顶部洪江市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四周采用温室专用薄膜覆盖。

1、温室规格

温室肩高:3.0 米,顶高 4.8 米。

东西向轴线长:8 /X 8 跨。

南北轴线长:4 /开间 X 8 开间。

2、性能指标

风载:0.45KN/

雪载:0.4KN/

吊挂载荷:0.15KN/

最大排雨量:140mm/h

电参数:220/380V50Hz

3、主体结构

温室四周采用混凝土独立基础,温室内部采用柱下独立埋件。主

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 10 年,结构材料如下:

1)主立柱:60×2.5 热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8 0.10mm

2)侧面辅立柱:采用 32×1.5 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6 0.10mm

3)端面辅立柱:采用 40×1.5 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6 0.10mm

4)拱杆:采用 25×1.5 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6 0.10mm

5)水平下弦杆:采用 40×1.5 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6 0.10mm

6)吊杆:每根水平拉杆上部设五根吊杆,采用 25×1.5 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6 0.10mm

7)顶纵杆:采用Φ25×1.5 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6 0.10mm

8)端水平八字撑:采用 40×1.5 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6 0.10mm

9)天沟:采用ō1.8 热镀锌板加工制作,大截面可抗 140mm/ 小时的雨量。

10)剪刀撑:采用 32 热镀锌钢管,镀锌厚度 0.06 0.10mm

11)卡槽:采用厚度 0.7mm 的热镀锌带加工,6 /条。

12)卡簧:侵塑钢丝直径Φ2.0mm,卡簧外直径 2.2mm

13)基础:大棚立柱基础为 450×450×500 的点式独立(混凝土现浇)基础。

4、覆盖材料

温室顶部及四周采用 12 丝长寿无滴膜,透光率 80% 以上,采用

专用温室制材固定,表面采用阳极氧化处理。

5、温室排水

温室天沟采用双坡自然方式排水,天沟排水坡度 5‰,温室棚头

Ø110PVC 排水管道。

6、门及开窗通风系统

自然通风温室主要依靠风压迫使空气从温室的一个侧面进入,通过作物,然后从相对的另一侧培或顶出去。风也能够在屋面和侧上产生负压,从而将从其他进风口进入到温室的空气抽出。其次,自然通风还来自于空气的热压作用(热湿空气上升的作用),热压相对风压的作用要小得多,但它对于炎热、无风的天气尤为重要。 在温室主通道设置温室专用推拉门。 每栋温室安装 4 套温室专用门; 顶面窗、侧面窗及端面窗采用手动爬升装置控制,控制开启与关闭。

7、喷灌系统

采用折射雾化喷头,工作压力:3.0bar ,喷头流量:40L/h。喷 头间距 2.0 米,每跨安装 4 路,每两路正对苗池上方。棚内主管采用 PVC 管材,支管采用 PE 毛管。温室各 8 米跨温室安装手动阀门分区 控制,首部配置加压水泵、压力表、过滤器等设备。

3.2.2 高标准种植基地

1、土壤改良

1)水田土壤改良措施

使用生物有机肥(以农家肥为主,商品有机肥为辅),每亩使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 4.5t,将肥料均匀撒在新开耕地的表土层上,每亩使用生石灰 300 千克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然后采用耕田机(拖拉机)来旋耕耕作层,至少翻耕达到三次,旋耕深度 2530cm,深翻后土壤容易成块状,须蓄水浸泡,晾晒敲碎,以改善耕作层土壤的物理性状。优化种植结构,进行水旱轮作。轮作栽培模式,能有效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土壤有机肥源,培肥地力。

2)旱地土壤改良措施

使用生物有机肥(以农家肥为主,商品有机肥为辅),每亩使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 4.0t,将肥料均匀撒在新开耕地的表土层上,每亩使用生石灰 200 千克均匀撒施在土壤表层。然后采用耕田机(拖拉机)来旋耕耕作层,至少翻耕达到三次,旋耕深度 2530cm。种植养地作物大豆、花生等,对土壤进行生态改良,提高肥力。

2、排灌设施

排灌主沟:根据基地规划设计,选择 U 型槽渠,按预制砼 U 型槽宽 0.6-0.8 米、深 1-1.2 米,75 号砂浆砌砖,100 号砂浆抹面。排水支沟:采用U型槽渠,按预制砼U型槽宽0.5-0.7米、深0.5-0.7 米,75 号砂浆砌砖,100 号砂浆抹面。田间渠道:采用U型槽渠,按预制砼U型槽宽0.3-0.4米、深0.2-0.4 米,75 号砂浆砌砖,100 号砂浆抹面。 蓄水(发酵)池:平均每亩配建 10-20m³蓄水(发酵)池,采用 75 号砂浆砌砖,浇筑 150 号混凝土砼池底,250 号混凝土砼盖板,100

号砂浆抹面。

3、节水灌溉

建设基地全面疏通灌溉渠,衬砌排水渠,合理利用水源。 微灌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大小棚及各种田块使用。灌水分布均匀、精确、效率高,可节水、节省劳力、提高产量和 品质。为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利用微灌系统自动施肥,根据不同的灌溉条件,设计了泵前式自动施肥器和泵后式自动施肥罐(高位差、自来水可用),现将微灌系统浇水施肥的管理和具体操作简介如下。

1)水份管理

微喷:可通过球阀来调整水量的大小,压力过大则可多开一个棚开关,压力不够可关闭一个开关,调于适合蔬菜灌溉的最佳状态,喷灌的水量应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期适合蔬菜生长的需水量而定,一般喷至蔬菜根基处润湿即可。一天内最佳喷灌时间为:冬春季宜选在早晨蔬菜表面有露水湿度大,最低温度时喷,夏、秋可根据蔬菜种类的不同,如菜秧根系浅的蔬菜,早晚都可喷,其它蔬菜以下午温度下降后喷为宜。

滴灌:通过每个棚的球阀来控制水滴的数量,对地块高处应经常检查有无水滴,如高处无水滴则水流量不够应关闭一个棚球阀,滴灌的滴水量应根据蔬菜品种植株的大小确定,每株应控制在 0.3-1.5kg水,做到少滴勤滴节约用水。一天内最佳滴灌时间为:冬春季宜选在中午地温最高时滴,夏、秋宜在早晨在下午地温低时滴,有利于蔬菜生长。

2)施肥管理

肥料种类:三元素复合肥、尿素、钾肥、大肥王、微量元素等可溶性速效化肥,过滤后的沼液,有机肥浸出液等液体肥都可用于喷滴灌。

肥料浓度:化肥为 0.3%-0.5%,农家肥为 15%-30%

4、田间道路

按照集约节约用地、方便生产、适度超前、降低投入的原则,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田间道路。

田间便道:路基面宽 1.5 米,浇筑 200 号混凝土砼路面,砼宽 1.2 米,厚 10cm 以上,每 100 米安加厚砼管涵洞,直径 0.3 米。

板车道:路基面宽 2 米,浇筑 200 号混凝土砼路面,砼宽 1.5 米, 厚 10cm 以上,每 100 米安加厚砼管涵洞,直径 0.3 米。

机耕道:采用泥结石路面,路基面宽 6 米,嵌安块石宽 4.5 米, 厚 0.25 米,铺面连砂石料 4.5 米,厚 5cm

3.3 农耕研学基地建设

3.3.1 农耕体验区

农耕文化体验就是以传承农耕文化为主题,融入观光、休闲、科 普及体验为一体。让游客学习体验农耕文化,既让大家深刻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含意,又领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农耕文化体验区秉持着深挖文化,强调体验突出特色,拒绝雷同两大理念,融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突出传统的湘西农耕习俗特色,打造包括:《农耕文化》专题讲座、农作体验、一米阳光土地认领等系列活动,通过手工加工品、农作物、农业器具等农耕文 化展示及农业文明体验,演绎深厚农耕文化,让参与者最大限度地获得文化体验、教育体验、亲子体验。

亲农耕农业体验项目从田间到餐桌,从种植到养殖,从传统食品制作到现代化食品生产……全方位的展示了农业,通过创意创新把简单的农业生产设计成具有互动、参与性极强的农业体验项目,每个体验项目都具有科普教育、动手实践、文化传播、快乐分享的元素,充分体现亲近自然、乐享农耕的生活理念。

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开展农业观光、农业教育、农业休闲、科普教育、推广农耕文明等项目。推动实用技术研发、儿童自然教育、可持续生活倡导、全国生态农业互助互联网络,园区将一直秉承社会企业的经营理念,倡导体验农耕乐趣、学习农业知识、提升健康品味、 享受绿色人生的生活理念,致力于打造高端的农业体验园。

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布局,让普通百姓亲自参与到农业的生产生活中来,让人们亲身感受到农耕的快乐,为都市人群提供参与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体验场所,让孩子们感受到和农业接触的快乐。

以有机栽培模式采用洁净生产方式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人们提供健康、绿色的有机食品。

农耕科普实践项目:动物喂养互动体验、农耕的乐趣、农耕劳作、农场寻宝、微生物观察、养生菜栽植、多肉植物组培、奇异植物栽植等。

厨艺体验项目:腌制咸鸡蛋、包饺子、蒸馒头、擀面条(三色)、包粽子等。

农场采摘项目:红薯地里的宝藏、挖花生、采摘草莓、香梨采摘、葡萄采摘、玉米采收、西瓜采摘、鲜桃采摘等。

欢乐游戏项目:植物迷宫、稻田捕鱼、野外寻宝、拔河、立鸡蛋比赛、滚铁环、蔬菜投篮比赛、套圈赢蔬菜、剥花生比赛、组装喷雾器、独轮车运粮、捡鸡蛋、脱玉米粒等。

农业拓展项目:劳动技能大比拼、农场里的宝藏、收获运动会、插秧比赛、堆制有机肥、修水渠等。

3.3.2 露营基地

以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合理布局、在保护原生态环境下, 适度开发建设,力求为游客营建舒适、轻松、愉快的理想休闲环境, 同时又能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结合自己的资源特点,开发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露营项目。

3.3.3 花海基地

以改良土壤、平整土地、配置完善花卉栽培技术措施,提高花卉良种的生产水平,积极扩大花卉栽培规模、提高花卉档次为目的,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终把项目建设成为集生产、观光于一体、两大效益兼顾的花卉繁育基地。

3.3.4 停车场及附属设施

在停车场的设计和使用中要做到停车场和自然景观合理完美的融合,同时停车场更多承担着一种传递的关系,所以生态停车场的规划上一定要注意人性化和还要加入一些人文化的东西,不仅要方便停车和游览,还要承载一些地域风情和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理念。

1)停车位布置形式

按照车辆不同形态特点,停车场停放的车位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种,或同一停车场混合采用此三种停车方式。

斜列式停车:泊车时车辆和行驶的通道会形成一个角度,角度大大小一般都是小于 90 度。这种斜列式的停车可以是车辆的停放非常的灵活,驾驶员在停车的时候车辆的停放可以更加的灵活自如,方便驾驶员的出入,同时这种停车方式在场地受限制的时候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车辆可以迅速的停放和疏散,但是这种停车方式也存在缺点,但这种停车场的修建占地面积比较大,需要的停车空间较大,并且在空间上有许多没有完全利用的空间,造成了空间上的浪费。

平行式停车:泊车时让车和行驶的通道保持平行通过侧方停车的方式进入停车位,这种方式的停车可以方便车辆出入的高效性,但是这种停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说车辆停放时形成一个狭长的停车场所,这种停车的占地面积也较大,而且同等停车面积的情况下停车数量较少利用率不高。

垂直式停车:泊车的时候和行车通道相互垂直。这种停车方式也是目前国内停车场普遍的停车方式,这种停车方式的特点是能够在单

位长度内停放更多的车辆,而且用地较为紧凑,可以更好的利用停车场的土地,但是相对于另外两种停车模式这种垂直式的停车模式占地面积又太宽。本项目按公共停车场地地形规划、普通司机的停车习惯及节约用地等多维度,选择以垂直式泊车位为主。

2)竖向设计

基地地势整体比较平整,与周边道路标高高差较小。规划设计结合现状地势,在尽量保证土方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地形进行竖向设计,使雨水、污水能顺势排放。项目竖向设计中停车场标高均高于周边道路,以防止城市道路雨水倒灌入停车场内。道路纵坡坡度控制在 0.20%-8.00%之间,既保证优良的地表排水坡度,又满足停车场内车行的舒适性。

3)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应注重适宜性、延续性、季节性的原则,注重乔灌木与草坪的层次搭配,注重季相的变化,以当地树种为主,结合地形设计,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在绿化上重点需要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融合。

1)在尽量不减少停车数量的前提下对停车场环境予以充分的绿化,做到停车与绿化兼顾。具体做法是在停车地面铺设草皮(草坪砖),增大绿地面积;并在停车场周边及车位之间辟建绿化林带,种植树冠宽大的庇荫乔木,利用树木作为车位与车位之间的隔离防护绿带,使乔木遮挡阳光,草坪覆盖地面,减小大气和地面的辐射热,保护汽车免受日晒地蒸。

2)停车场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车辆的尺寸规格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车位与绿化之间的关系。停车场绿化种植应以乔木为主,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种植形式。植物材料的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为主要依据,选择适宜当地区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注意选种冠大根深、生长迅速、抗性强、少病虫害、根系发达、无树脂分泌、无生物污染、栽培管理简便、易于大苗移栽、耐干旱和对废气抗性较强的常绿、落叶乔木乡土树种。同时注意选用较大规格苗木,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停车场绿化效果。

3)停车场内设置的停车位隔离绿化带的宽度应≥1.5m,乔木树干中心至路缘石距离应≥0.75m;乔木种植间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一般以不小于 4.0m 为宜。停车场边缘应种植大型乔灌木,为停放车辆提供庇荫保护,并起到隔离防护和减噪的作用。停车场庇荫乔木枝下净空标准:小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 2.5m;中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 3.5m;大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 4.0m

4)停车场内道路两侧种植的乔木成形后,应通过合理适度的修剪枝叶,避免在道路上方由于树冠搭接形成绿化隧道,以利于汽车尾气及时向上扩散,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道路环境。停车场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保证停车位的正常使用,注意避免对停放车辆造成损伤和污染及影响停车位的结构安全。

5)停车场不应有裸露土地,以发挥植物最大的生态效益。一般的草地上停车会使地坪下沉,同时汽车进出会辗烂草根,为此,应使用符合建材行业标准 JC/T945-2005 要求的透水砖,保证透气透水性,使雨水能够及时下渗。在渗水砖砌块或混凝土预制砌块的孔隙或接缝中应栽植草皮。砌块厚度应≥100mm,植草面积应大于 30%。砌块孔隙中种植土的厚度以不小于 80mm 为宜。为使草皮免受车辆和行人的践踏碾压,种植土上表面应低于铺装材料上表面 1020mm。植草铺装排水坡度应≥1.0%

4)附属设施

1)交通标线:道路沥青混凝土摊铺后,道路两边设置车道边缘线(白色),线宽为 15CM,所有标线均采用热熔型涂料。

2)交通标志标牌:为了保证标志板的强度及平整度,标志板采用 3MM 厚的铝板制成,其中圆形标志采用卷边加固,其它标志边缘采用角铝加固。标志结构中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热浸锌处理,螺栓、螺母等连接件的镀锌量为 350G/M2,其余均为 600G/M2。标志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标号为 C25 号。为了提高夜间的视认效果,并使所有反光膜的使用年限得以统一,标志板面所有的反光膜均采用一级(钻石级)反光膜。

3)单柱标板内缘到路缘石边缘的距离不少于 25CM,悬臂标志板下缘距路面净空高度不得小于 5.5M

5.4 村落保护利用方案

5.4.1 改造原则

以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路,依据国家出台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通过对已建成的民居改造实地考察,确定尊重民意、求同存异、修旧如旧、经济适用四大原则,满足农户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最大程度地保留村落建筑的差异化、多元化,用一种或多种元素使得整个村落风貌有所统一、有所联系。

5.4.2 改造方式

1)建筑进行自上而下的外立面改造:屋面、墙面、檐口叠涩、门窗、柱础、墙基、山墙等。如我国传统屋顶形式为坡屋顶,为了突出传统形象,彰显传统文化,将现有民居存在的平屋顶改为坡屋顶。

2)将民居的生产生活功能(排水管网、空调机位、热水器、晾晒等)与建筑本身相结合。如用木格栅对空调机位进行包装,满足功能的同时,其形式与建筑形态能够融合到一起,不显突兀;对排水管网进行刷漆或刷涂料处理,与墙体颜色保持一致。

3)提炼当地建筑元素符号,运用到建筑构件中。

4)个别建筑在不影响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增加入户门楼, 方便雨水收集,丰富立面空间。

5)就地取材,降低造价。材料的选用需要有古与今的对比,比如钢构、玻璃、锈石、混凝土等与夯土、毛石、青砖、红砖的组合,先人留下的民俗文化符号都可以运用新材料进行表达。

5.4.3 建筑外立面改造

以继承传统建筑特色,在现有建筑基础的外立面进行改造,在相应的位置增加设计风火墙,借用建筑一层披檐、屋顶把原有建筑形成 一个整体建筑群落。 采用以白色为底色,板栗色为装饰色,灰色青砖为穿插色的建筑

风格;建筑二层主外墙用材采用白色真石漆,不同层数的房屋之间增设风火墙,外贴仿古青砖,在保留现有建筑的外窗的同时,在窗户外立面增设装饰木窗花,在各单元之间设计装饰半圆柱,层与层之间设计装饰穿枋,阳台处做装饰木栏杆。屋顶建筑进深较深的公共建筑采用半坡屋顶,进深较小的采用全坡歇山顶,所有民居采用半坡屋顶,栋与栋之间风火墙做分隔。建筑一层门面的外门采用玻璃门,卷闸门外涂栗色漆;建筑二层以上没有凸出去的建筑在二层楼面处增设披檐,已经凸出去建筑立面的保持建筑原貌。

5.4.4 风貌提质

1、路旁绿化

路旁绿化以乡土经济、养护方便、形式多样为原则,乔木、灌木、 花卉、农作物多种形式搭配,形成多样化的路旁绿化景观。路旁绿化可分为主要道路绿化和次要道路绿化。内部道路绿化接近村民生活,应自由温馨、形式多样。以花灌木为主,通过花色植被丰富景观形象。

2、防腐木栈道

现将河道重新规划设计,在沿河道路增加栏杆扶手,在水中支起通行防腐木栈道,同时可在河道旁中种植荷花、睡莲等观赏性植物,使迷人的乡村特色滨水景观,成为村庄亮点。

3、设置篱笆

针对面积较大以及目前已经作为种植地使用的宅前空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用观赏性园林植物与农作物有机结合的模式,将原有菜地规整,增加竹篱笆围栏,不仅独具乡村特色,且做到美化实用两不误。村内栅栏均为各家各户村民自制的,款式不一且不够牢固,有的地方甚至没有栅栏,安全系数低也影响美观。现将村内栅栏统一更换为木质防腐栅栏,河边田边与道路有高差的地方增加栅栏。

4、设置花池

庭院原有花池破旧,花种类稀少,缺乏专人养护,影响整体景观美化。为了增加观赏效果,修复原有花池,并增设花的品种,增加公园整体观赏性。

5、绿化种植

绿化设计要符合乡村的特点,满足当地群众生活文化的需求,见缝插绿,重点突出绿化美化景观效果。利用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做到多树种群落式种植搭配,利用绿化打造优美田园风光,从而促进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

6、灯饰

庭院通过灯光的明暗、隐现、抑扬、强弱等有节奏的控制充分发挥照明的光辉和色彩的作用。灯光结合硬质景观,在夜晚显得更加璀璨突出,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对环境起到增加视觉层次、柔化周边建筑的作用。

5.5 交通工程

本工程公路按照“四好”农村公路改造,改造总长度约 30.89km,道路标准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不小于 5.5 米,路面宽度不小于 4.5 米。水泥砼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 20 厘米、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基层必须满足强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沥青路面面层厚度不小于 3 厘米,水泥稳定类基层厚度不小于 18 厘米。结合交通流量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可采用多种类型路面。

5.5.1 平、纵、横设计

1)平面设计

平面主要延续现有道路线型,局部实行优化,使平面线行指标均符合公路等级相应的技术标准。

2)纵断面设计

本次对公路纵断面重新优化,原有水泥砼或沥青表面处置面层经碎石化、压实后作为公路垫层,可根据实际需要相应增减厚度,在碎石垫层加铺水泥稳定碎石、沥青面层或水泥混凝土面层。在原有路面基础上,加铺新路面结构层。

3)横断面设计

标准横断面路基宽 6m,路面宽 5m,道路横坡:自道路中心线向外 2%

5.5.2 路基

1)路基设计

本工程道路统一采用四级公路标准,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14),本工程道路路基为 6m。对局部路基宽度不足地方采用培土路肩处理。

2)路基排水

全线水沟其覆土淤土和杂草丛生现象非常严重,部分路段矩形盖板边沟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排水的顺畅,不能满足过水要求。所以本次设计采用如下方案:

1)道路填方、挖方路段均设置排水边沟;排水边沟纵坡应与道路纵坡一致,且不小于 0.3%。出水口间距结合地形、桥涵和天然沟渠位置进行确定。

2)道路跨越天然沟渠、河流地段,设置排水涵或架桥,保证原沟渠河流排水通畅,满足周边农排农灌的要求。

3)对于能够利用的矩形明沟,采取清除表面淤积处理。

4)对于部分缺失盖板沟,排水不畅的集镇段,采取新增盖板沟处理;盖板需开孔。

5)对于原有排水设施完善的路段,采取利用原有排水设施,清理表面淤积的处理。

6)对于原有的土沟,采取清理淤积,进行表面夯拍的处理。部分路段进行表面硬化,新建 0.4m×0.5m 的矩形明沟。

盖板矩形边沟:

内部尺寸为 0.4m×0.5m,沟身采用 C25 混凝土浇筑,盖板采用 C30 钢筋砼,厚 0.15m。每块预制盖板尺寸为 0.6m×0.99m

矩形边沟:尺寸为 0.4m×0.5m,壁厚 0.2m。局部汇水区域或跨沟渠部位采用混凝土圆管涵进行过水。

5.5.3 路面

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实践经验及施工养护条件等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且结合环境治理进行设计,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

1)路面等级

本工程道路均为四级公路,采用路面等级为中级。

2)路面结构方案

在原有路面结构层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局部地区植入钢筋)。面层:18cm C25 沥青混凝土

5.5.4 交通设施

1)交通安全工程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将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为依据,在既有道路的安全设施系统基础上补充完善,结合公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安全护栏、视线诱导等安全设施,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和车辆运行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 确保行车快捷、通畅,以完全不熟悉公路及其周围环境的外地司机为使用对象,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顺利快捷地到达目的地,不允许发生错向行驶;交通标志的结构、板面设计、标志信息以 B5768.2-2009 为基础,根据本路的实际需要,吸取国内外其他公路工程上采用的各类交通标志的使用经验,尽量做到各类标志的 完善、齐全,并满足经济、适用的要求。

2)标志、标线

村道标志标牌主要包括警告标志、辅助标志等,在道路通过池塘、山腰等地段设置护栏,交叉口、急转弯等视线不良地段设置道路反光镜。路面不需设置标线,在道路交叉口、人员出入口设置减速带等。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收藏

上传文档

在线客服

常见问题
人工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工作电话:400 9911 877

在线咨询

意见反馈

收藏本站


AI



用AI快速编写
限免使用
采购文件网,投标文件,招标文件,采购文件,招标范本,投标方案,自行采购
支持上传解析、采购需求、评分标准、目录编写四种方式,全行业覆盖